水浒传公孙胜比军师吴用还厉害为什么却得不到宋江重用?
说公孙胜比吴用还厉害,本人不认同这个观点。至于得不到宋江重用,更是不靠谱的说辞。事实上,他在梁山先期坐第三把交椅,后期坐第四把交椅,这两个位置也都不是军师的名位。说到底,他充其量就是个法师。
另外,公孙胜和吴用两人的能力水平,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有以下几点可以说明:
一、公孙胜的长处是法术,不是运筹帷幄的军师。
智取生辰纲,公孙胜只是提供了一个信息。其它过程都是吴用在主导,包括设计让白胜假扮卖酒作掩护,包括去石碣村请来阮氏三雄,从人员调配到计划实施都是吴用一手操办。
公孙胜的特长只是法术,在智取生辰纲中,他没起什么具体作用。也正是由于他具备这个特长,上梁山后,他自然而然地坐上了第三把交椅。可以说,这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局面,并不代表他具备军师的素质。
二、绝大多数战役都是吴用在设计,公孙胜只是施展了两次法术。
1、智取大名府,宋江患病根本没出征。吴用调配了十路人马,从战役开始到结束,都是吴用一人在运筹指挥。
2、三打祝家庄,攻陷曾头市,三山聚义打青州,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智赚卢俊义,火烧翠云楼等等,都是吴用在策划设计。
3、公孙胜只是在攻打高唐州和北伐辽国时,分别施展法术,破除了高廉的神兵天将和辽国的混天象阵法。除此之外,再无建树。
两相对照,公孙胜在能力、水平,功劳上,与吴用根本不成比例。
三、宋江上山后,公孙胜并没有在山上呆几天。
宋江被晁盖带人从江州法场劫上梁山,在山上坐的是第二把交椅。这时公孙胜便提出下山探母,三五个月便可返回。结果,他一去不返。等到攻打高唐州为破除高廉的法术,只好派戴宗和李逵下山去寻找。
所以,这根本就不存在宋江重不重用公孙胜的问题。而是他自己长期脱岗心不在焉的问题。当北伐辽国结束,南征方腊之前,公孙胜又飘然而去,再无踪影。所以这个公孙胜在梁山就是打了两次酱油,再也没有什么功劳。也就更谈不上重用的问题了。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对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来说,公孙胜与军师吴用差得很远,他既不具备军师的素质,也没发挥多大的作用,更不存在是否重用的问题。
水浒传公孙胜比军师吴用还厉害为什么却得不到宋江重用?
《水浒传》公孙胜和吴用都是军师,后来又加入了朱武,公孙胜和朱武都是副军师,三个军师各有各的优势,不能说宋江重用吴用,而不重用公孙胜。吴用善于出谋划策,公孙胜善于法术,朱武善于阵法。该重用谁,宋江就会重用谁。
阵前如何谋划,如何才能取胜,大家都是在一起商议,出谋划策的时候,吴用的发言多,他的计谋宋江觉得好,大家都觉得好,就会采用。
阵前遇到敌人会法术,这时候非公孙胜出马不可,这时候的公孙胜是当仁不让。公孙胜用法术破解敌人的法术,也需要大部队全力配合,不完全是他一个人唱独角戏,怎样配合,宋江就会听公孙胜安排。
遇到敌人会阵法时,需要朱武出马,梁山好汉在和敌人的战斗中,遇到会阵法的敌人不多,只在破辽的时候遇到过。
征方腊之前,公孙胜离开,人各有志,不能勉强,但不能说明宋江不重用公孙胜,宋江和公孙胜和吴用,甚至整个梁山好汉都是感情非常深厚的。
燕青秋林渡射雁时,宋江已经通过拜访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和鲁智深的师父智真长老,得到了他们的启示,知道了“雁影翻”意味着梁山好汉分手的时刻即将到来。所以宋江和吴用、公孙胜埋头喝了一夜的闷酒,因为看到了分手结局即将到来,但又还没有到来,大家心照不宣,心情异常沉重,就是因为大家兄弟感情深厚,所以才会如此痛苦。说明宋江和吴用、公孙胜的感情没有分彼此。所谓的宋江重用吴用而不重用公孙胜是一种错觉。
顺便说一下朱武,宋江经常让朱武跟随卢俊义和宋江分头攻打城池,朱武作为副军师跟随卢俊义这也等于是重用了他。分头攻打城池,哪一场战争的胜败不重要呢?
公孙胜离开梁山好汉的队伍,跟他对宋江的感情无关,也不等于他对宋江有看法,因为他是一个道士,修行才是他的人生主题,《水浒传》中的出家人,至少罗真人、智真长老以及公孙胜都是智者的代表人物,他们能预见到平常人看不到的事情。公孙胜既然已经知道了梁山好汉分手的时候马上就会来临,这在书上就是天意,也是天机,所以他只能离开。他没办法在征方腊的战争中再出力,虽然有他在,梁山好汉的伤亡会小得多,但他不能逆天而行,也不能泄露天机。
征方腊之后,朱武和樊瑞两人都跟随公孙胜出家修行。
不好意思,我看的是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所以我按照这个版本的《水浒传》来分析,不管是宋江被洗白也好,还是后面是不被人承认的续书,只要这个版本存在,只要这个版本没有被打入另册,我就按照这个版本来分析。是不是搞不清楚版本,那就要问一问,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版本的《水浒传》在市面上流行。虽然这个版本写着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个人的名字,既然它已经存在,就一定有存在的理由。如果一本书的主题思想,写主人公来自地狱,逃离地狱,最后又被打入地狱。我觉得看这样的书就失去了意义,不如撕掉算了。
水浒传公孙胜比军师吴用还厉害为什么却得不到宋江重用?
我不认可这个观点!从三个方面说明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吴用和公孙先生各有所长,没有高低之分!我们读水浒传,老把这两个人进行对比,其实这两个人各有所长!公孙先生道教的代表,有些仙人气质,应该是无所不能的!吴用吴学究,教书先生,儒家代表!这也是北宋典型的社会缩影!施耐庵老先生应该喜欢儒家思想,就让吴学究出镜多一些!毕竟道教还是需要修身养性的!😇😇😇
第二,吴学究,公孙先生,朱武其实三个势力的代表!吴学究与宋江一体,公孙先生与晁盖一体,朱武是卢俊义的御用军师!其实梁山中是人军师组合!吴用由于早早的倒向了宋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二把手!这一点公孙先生看的很清楚,所以他早早的退出梁山舞台,修仙得道去了👍👍👍!朱武没办法只有跟着卢俊义办事!三个人总得突出一个吧,吴用出场率最高,公孙先生显得很神秘!😇😇😇神秘的人总是让人产生遐想,高人神龙见首不见尾!
第三,没法重用公孙先生,只能用吴用!公孙先生是半人半仙的,如果用多了,水浒传变成了玄幻小说了!宋江起义那就脱离历史了!水浒传是以历史原型改编的小说,不能太离谱吧!施耐庵老先生还是要面子的!😎😎😎所以只能用吴用,吴用谐音无用!一语双关,老先生用心良苦啊!👍👍👍
所以无关乎吴用或者公孙先生谁厉害,都是剧情需要!✍✍✍
繁花遮不住,水浒总有泪!
水浒传公孙胜比军师吴用还厉害为什么却得不到宋江重用?
在《水浒传》中,梁山上有3个军师,分别是吴用,公孙胜,神机军师朱武。论军师的谋略,以及排兵布阵,甚至神算方面,公孙胜都是排第一的,其次是吴用,第三是朱武。
但奇怪的是,公孙胜却没有得到宋江的重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孙胜看清了宋江的真实面目,所以提前下山了,而且也很少再上山。也就是说是公孙胜不想跟宋江为伍,以免影响自己的修行。
二、吴用,公孙胜虽然都是军师,但是他们的作用不同,吴用出谋划策更贴合实际生活,热衷权力斗争,向往功名利禄。公孙胜是个道士,道士更多的是斩妖除魔,而且淡泊名利,对权利没有什么欲望,他更多的是修行体验凡尘。
相比之下,宋江是希望通过招安进入朝廷工作,不论是统领众多好汉,以及日后在凡间朝廷工作,势必会有尔虞我诈,这方面,吴用更适合,公孙胜修道之人,并不适合。
所以大家看到,公孙胜和吴用两人的结局都是不一样的。一个贪恋权利,最后葬身于江湖;一个淡泊名利,最后逍遥于世间。
水浒传公孙胜比军师吴用还厉害为什么却得不到宋江重用?
青春不堪百度,岁月难以回首,再次回顾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四大名著,《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中线条最为简单的。宋江是山寨之主,谋求的是招安和尽忠大义,试图洗去一身贼皮,从登庙堂。所以一开始,宋江就不再与公孙胜,晁盖等人殊途同归,而是志向不同。在梁山,吴用弃晁盖而投奔宋江,并成为其心腹,在两条路线之争中,已为宋江投桃报李。反观公孙胜,游山玩水,只视宋江为台面上的大哥,私下却有着太多的不敢苟同。所以,宋江重用吴用而轻公孙胜,也就不足为奇了。
水浒传公孙胜比军师吴用还厉害为什么却得不到宋江重用?
晁盖派系,不得宋江信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