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大郎穷吗?为什么还能住楼房?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

回答这个问题,即不能根据正史,也不能根据野史,更不能根据《金瓶梅》等其它文本任意发挥。即然题主问的是《水浒传》中的武大郎,那就只能从《水浒传》原著中寻找相关论据来分析解答。

一、武大在阳谷县确实住的楼房,但产权并不是他的。

武大郎在阳谷县住的楼房,产权并不是他的,而是他租赁的。

《水浒传》原著中,曾有两次提到武大住的楼房。第一次是武松打虎以后当上了阳谷县的都头,在街头碰到了不久前从老家清河县搬来阳谷县的同胞兄长武大。武大说:

我近来娶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身搬来这里赁房居住。

看见没有,是赁(音:吝)房居住。也就是租人家的房子。

第二次提到租房,是回到家里,介绍嫂子潘金莲时提到的。

却说那潘金莲过门后,武大是个性格懦弱依本分的人,被一帮泼皮无赖不时在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因此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

可见武大住的楼房并不是他的。这就说明他并不富裕。

二、与底层百姓相比,武大也不算贫穷。

武大只是一个人做生意,自己做炊饼自己沿街叫卖,家里屁股大个地方,只有一口锅,属于是小本生意,想挣大钱是不可能的。但他毕竟是商人。是商人兜里就有流动资金,只是或多或少而已。所以他的生活水平应该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平民百姓相比,应该属于中下等水平。算不得过分贫穷。

三、按书中所写,武大和潘金莲两口子的小日子,过得还算挺滋润的。

武大住的是二层小楼,楼下是厨房和装杂物的房间,楼上是卧室。武松来了以后,嫂子潘金莲就把一楼装杂物的房间腾出来,给武松住。她和武大夫妇住二楼。

那时候的普通百姓,肯定没有去外面酒店吃喝的条件。武松第一天来到,武大就出外买回酒食盛情款待。时隔几天,武松看见嫂子这么照顾自己生活,还特意买了一匹彩色缎子送给嫂子,潘金莲高兴的不得了,没等武大回来就买来酒菜,在武松房里二人喝酒聊天。

这些过程都说明,武大的生活水平还是可以的。

结语:

1、武大住的楼房是租赁的,自己并没有楼房,无论如何都不算富人。

2、武大的生活水平与普通百姓相比,属于中下等水平。

《水浒传》中,武大郎穷吗?为什么还能住楼房?

《水浒传》中,除一百零八人之外,比较有名的,恐怕就属武大了。武大者,打虎武松嫡兄也。武松因打虎名,武大则以武松之兄而名。凡读过《水浒》的,你可能记不住轰天雷凌振、圣手书生萧让、金毛犬段景柱,但忘记了武大绝无可能,尽管整个《水浒》中此兄戏份并不多。要么说出名绝对是个运气活儿。说到运气,武大的运气还真不好说。说他运气好吧,“身高五尺、面目狰狞、头脑可笑”,行为猥琐,同他的二弟武松比起来,反差可不是一星半点;说他运气差吧,却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同胞弟弟,多方照顾他周全,无人敢欺。更为暴棚的是,他还娶了位如花似玉的大美人潘氏金莲。这潘氏可是不得了的人物,中国古典“五大名著”她居其二,其中《金瓶梅》中她还是妥妥的女一号,厉害吧?武大得妻如此,那是做梦也要笑醒的,不惜从老家清河搬家到阳谷躲避骚扰也是值得的!可是,运气这个东西也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它有一鲜明特点,就是“转"。所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时来运转,说的就是这个理。还说武大,本来找媳妇难之又难,却“天上掉下个潘妹妹”,娶了大户人家使女潘金莲。潘氏因美貌常遭大户主人骚扰,不堪之下向主母告发。积怒之余,主人将其下嫁给“三寸丁谷树皮”武大,这当然带有强烈的惩罚意味。时值武松遭官司外逃避祸,失去了二弟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武大哪有力量应对小户美妻所招来的蜂蜂蝶蝶,无奈之中,只有一躲了之,携妻迁家邻县平谷,赁屋居住,每日挑卖炊饼度日,直到兄弟重逢。说到这里,题主的问题基本上清楚了。武大包括武松都没钱,一个挑担卖炊饼的小商贩赚不了大钱,只能维持生活。但也不能说很穷,毕竟平民百姓大都过这样的日子。从武松在柴大官人庄园的窘迫情形看,二哥口袋里也不宽裕。到平谷后,武大和潘氏所居房屋也是租的,可能当时房租不比现在,所费不多,否则凭武大的收入,是万万承受不起的。

《水浒传》中,武大郎穷吗?为什么还能住楼房?

在我们普通的认识中,水浒传中武大郎就是个“穷矮锉”的代名词,一个长像丑陋的怪胎,但只要你认真品读《水浒传》你会发现你错了,武大郎虽丑却是个小土豪,远比大多数人小资。

根据水浒传的记载,在宋朝一个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一个月的工资是两贯钱。有技能就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应该高于社会的平均工资。武大郎的收入呢?武大郎每天可以卖出300个炊饼。按照每个炊饼三文钱,武大郎每天营业额900文钱,按照饮食行业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计算,差不多干四天就可以抵上一中级白领一个月的工资。

大郎和武松重逢之后,二话不说置办酒肉,给自己的亲兄弟接风洗尘,之后的生活更是大鱼大肉不断,这样的生活潘金莲也是见怪不怪,我们可以知道这不是武大郎打肿脸充胖子,这就是他们的平时生活,这样的表明他家衣食无忧,家有余钱。

这小楼,待客、吃饭、住宿都在二楼——武松初来,潘金莲“叫武大请武松上楼,主客席里坐地”,饭菜“安排端正了,都搬上楼来,摆在桌子上”;武松搬来住,武大请人“楼上整了一间房,铺下一张床”;武大、潘金莲的卧室也在楼上,“那妇人却踅将归来,到楼上看武大时,一丝没两气,看看待死,那妇人坐在床边假哭”。

上面原文,从这些细节看,武大郎家房子面积不会很小:楼上至少是两室一厅;还是一个临街的二层小楼,一楼有个客厅和厨房,还带一个比较宽敞的院子。二楼则是他们俩的卧室,以及至少一间偏房。加上洗澡的屋子,潘金莲的梳妆台加起来,这房子至少有200平以上。同时那年代没有按揭贷款一说,可以确定是全款付清的,即使出租,租金也绝对可观,光是这一条,武大郎放在当今社会,也是真金白银的土豪呀。

后来当郓哥被王婆打了之后,为复仇郓哥将西门庆和潘金莲之间的事告诉了武大郎,为了表示感谢,武大郎将两贯钱送给了郓哥,两贯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按现在中级技术人员工资,已经过万了。武大郎出手这样阔绰大方,唯一原因:老子不差钱。要知道这些钱财可以保证一个宋朝百姓很长时间的开销。

综上,你看武大郎穷么?反正比我富。

《水浒传》中,武大郎穷吗?为什么还能住楼房?

武大有养家的手艺,会做炊饼,武大还有个优点,勤劳。一个会做熟食的勤劳人是不会贫穷的!

武大先头有个娘子,丢下个女孩迎儿。如果武大很穷,相貌矮矬是讨不到娘子的!

潘金莲日常没事,一日三餐吃饱了就是打扮光鲜,站在帘后,露出一对尖尖趫趫小脚,招蜂引蝶。

潘金莲在王婆家做针线生活时,喝了酒回家,武大也吩咐潘金莲明日带了酒食回请王婆,不要光吃人家的。第二天,潘金莲去时就把与王婆钱让她买酒食。

武大如没闲钱,潘金莲也不会天天打扮光鲜,武大也不会让潘金莲回请王婆。而且书中描述的潘金莲跟了西门庆后,并没有什么贪图他钱财的意图,就是一味好色偷汉子。

当然要说武大很富贵也不会,武家兄弟父母早亡,武大带大兄弟很不易。关键是武松不是个省事的,不知惹了多少祸事要武大去擦屁股,银钱自不会少花。武大在阳谷县见到武松时就说:

【我又怨你又想你,怨你时,当初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如常吃官司教我要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在清河县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这个便是想你处。】

所以武大靠小买卖生活,要养家糊口,外带管这个爱惹事的兄弟,手上多余的钱是没有多少。后来娶了潘金莲,又爱打扮,还搬一次家,手上还是没什么钱,所以到了阳谷县是赁房居住。

只要潘金莲不惹是生非,武大会慢慢奔小康。武大后来最朴素的愿望就是:攒钱为武松娶一房老小!

可惜武大的愿望没实现!

《水浒传》中,武大郎穷吗?为什么还能住楼房?

他是来该地做小生意的贫穷人,不是本地人,他没有房子,租借别人家的,穷人租借房子,做点小生意混吃过日还不行吗?

《水浒传》中,武大郎穷吗?为什么还能住楼房?

如果把武大郎和现在的城里人相比,武大郎的生活应该是算小康生活了,娇妻在家自己还有一份事业,算是很不错的城里人。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分析下武大郎的具体情况:
  • 1,武大郎是武松的哥哥,我们知道武松高大英俊,而武大郎却矮小丑陋。其实真实的武大郎并没有小说里写的那么不堪,恰恰相反,人们都说武松虽然玉树临风,但武大郎却比他更胜一筹。武大郎从小便十分喜欢读书,立志于科考投身官场。

  • 2,而历史上的武大郎成年后并未像武松一样出门闯荡,他选择留在家中苦读。有一次清河县土财主潘家要嫁女儿,武大郎对那貌美如花的潘家小姐早有爱慕之情,他便跑到潘家,可故事发展总是那么天衣无缝,潘家女儿一眼便相中了他。从这里也能看出,武大郎长得一定十分帅气,否则潘金莲这样的美人怎么会一眼看中他?

所以这样看来,其实武大郎第一并不丑,第二也并不穷。

他只是对比起他的弟弟逊色一些而已,如果说武松高大英俊,那么武大郎至少也是一个不一定玉树临风,但肯定也是非常有才气和志气,相貌堂堂的人。

所以其住在闹市区的房子,还有个店面开着武大郎炊饼,也说的过去。家里还去了一门很不错的妻子。

所以说武大郎的在城里的小日子过得非常不错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