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去西天取经,真的是唐太宗派去的吗?
我去过新疆的库车,去过西安的大雁塔,这两个地方都与唐僧有关。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似乎有一点抓手。
库车,古称龟兹(音:秋词)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从上图中可以找到库车)。
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这里,国王率百官出城相迎。唐僧在此驻留多日,讲经布道,传播佛学,着实风光得很。
我去时,正赶上龟兹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不久。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用他们新的研究成果,把龟兹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一段断墙边,讲解员用激动的语调讲到:唐僧当年就在这里布道讲学。我尽管有些怀疑,但还是不由自主的粛然起静,仿佛看到了一代高僧侃侃而谈的奕奕风采。
史料记载,当年佛学传入我国,第一站就是龟兹古驿,这里的克孜尔壁画群,早于敦煌莫高窟二百年。可见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何等深厚。唐僧在他著述的《大唐西域记》里,对这段故事有详细记载,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佳话。
西安大雁塔前,有唐僧的雕像。据说是为纪念唐僧西天取经而塑。史料中也有相应的记载。当时西安(唐代的都城,名长安)正是唐僧西行的出发地。
至于唐僧西行前,是否经过唐太宗批准,是否由唐太宗派遣的。
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史料定论。不敢胡说。
唐僧去西天取经,真的是唐太宗派去的吗?
我是明离子,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真实历史上的唐僧,可不是以李世民“御弟”身份奉旨前去西天取经的,事实上,唐僧根本不可能得到朝廷让他西行的许可。
也就是说,唐玄奘西天取经,是偷渡出境。
玄奘法师所在的时期,唐朝刚立国不久,还完全没有做到后来的开放,没有管家的公文,是禁止任何人出境的,如果私自出境,将得不到来自大唐的任何支持,到达异国他乡,也没有官凭路引得到他国的保障。
玄奘法师多次提交了西行请求,都石沉大海,换作其他人可能放弃了,但唐僧没有,仍然积极准备着西行事宜。
具体说来,唐僧开始到处寻找老师学习梵文,好在当时虽然国民不能出去,却已经有大量的西域人进入唐朝境内,所以唐僧很快就掌握了当时中西亚最通用的语言:梵文。
接下来就是体能训练,真实历史上没有悟空降妖除魔,没有猪八戒担行李,没有沙和尚!一切都得自己来,因此真实历史上的唐僧,应该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而是满身腱子肉,擅长奔跑,登高,骑马,还有耐高温,耐饥渴等特殊技能。
搁在现在,唐僧属于参加铁人三项比赛都能拿冠军的那种。
但各种准备都做好了以后,唐僧依旧找不到机会离开长安,直到贞观元年的一场天灾。
那年从农历八月开始,长安周边就开始出现霜降秋害,导致庄稼欠收严重,为了避免京城附近出现饥荒,李世民下令,京城周边百姓可以四散觅食,唐僧便在逃荒的百姓队伍中离开了长安,开启了他传奇的西行之路。
所以,唐僧西天取经并未得到皇帝李世民的许可,他是偷渡出境,求取真经纯属个人行为。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唐僧去西天取经,真的是唐太宗派去的吗?
一本《西游记》让唐僧名声大噪,唐太宗杀戮太重,后为了化解冤孽,特地需要真经诵读,可是大唐境内没有大乘佛经,需要到西域去取回,于是历经辛苦终于取回真经,故事大体如此,那么唐僧真的是受唐太宗的指派前去的?答案却并非如此。
唐僧并非姓唐唐僧可以理解为唐朝的僧人,他俗家姓陈,原本也就是寺庙内衣普通的和尚,据说其祖上都为朝廷官员,只是到了他父亲这辈时,隋朝的混乱让他失去为朝廷效力的动力,于是带着家人隐居山林,唐僧自幼对文化典籍便感兴趣,后在其二哥的影响下,对佛学产生兴趣,并跟着他二哥一同出家为僧,《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续高僧传·玄奘传》:玄奘俗姓陈名祎,自幼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年十三,依兄长捷出家于洛。
他是被派出去还是主动“溜”出去的?在《西游记》中唐僧是被唐太宗称之为“御弟”,也就是皇帝的弟弟,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随着对佛经的阅读深入,唐僧觉得众僧对于佛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那么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唐僧请教多位高僧,得到的答案依旧是差别巨大,于是唐僧才有西行,到佛教发源地求得真经,开释其中的种种不解,于是向朝廷申请前往取经,朝廷对于他的这番热心给予的却是无情的拒绝,次年唐僧再次申请依旧被拒,唐僧选择冒越宪章,私往天竺,所以唐僧不是被公派外出的,而是自费,还不是不被认可的“擅自”行为,是没有得到许可的。
取回真经后的待遇及结果当唐僧功成而回之时,唐太宗对唐僧可谓礼遇有加,《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第六卷“法师又奏云。玄奘从西域所得梵本六百馀部。一言未译。玄奘望为国就彼翻译。伏听。敕旨。帝曰。不须在山。师西方去后。”不过太宗还是有其个人目的,才让唐僧还俗,唐僧为翻译经文多次请求到寺庙潜行研究佛法,在唐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译经讲法之余,玄奘还口授由弟子辩机执笔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对中国日后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僧去西天取经,真的是唐太宗派去的吗?
当然不是派遣,连个出境的“护照”都没有。只是听说西方佛教发达,佛经众多。无人弄到东土大唐来,当然也想得到官方批准,名正言顺地去西天取经,怎奈就是不批。只好一个人偷偷地去,边境就开始遇险,差点儿叫边兵射杀。也遇到了帮助,只能用幸运来形容。
回来大不相同,大队人马取经无数。早有人报告了唐大宗。结果长安城万人空巷都去迎接取经归来的唐僧。据说还有挤坏人的……算是后补承认吧。
唐僧去西天取经,真的是唐太宗派去的吗?
唐僧去西天取经,和唐太宗没什么关系。
西游记里说的明白,唐僧取经是他的使命,或者说是宿命,发起人就是如来。
如来讲罢,对众言回:“我现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亲生,只因糊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赠部洲者,贪滢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这时距离如来镇压孙悟空已经过去了五百年,事实是五百年前,如来镇压孙悟空的时候已经留下了伏笔,那个时候,如来心里已经有了计划。
然后观音就去找取经人了,找唐僧只是个过场,观音不可能不知道唐僧是金蝉子转世,使命就是为了取经,来东土大唐渡人。
观音主要找的就是那三个徒弟和一匹马,一路顺风的把取经团队组建了起来,观音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接下来,唐僧先后收服三个徒弟和白龙马,正式踏上了取经之路。
所以,唐僧去西天取经,发起人是如来,组建团队的是观音,执行者就算唐僧。
唐僧去西天取经,真的是唐太宗派去的吗?
哦弥陀佛。善哉,善哉!我是扎心君,我来哔哔几点。
1玄奘法师西天(印度)取经和鉴真法师东渡日本都是佛学的盛事。取经路上,困难重重,比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都不止。木有普渡众生的大慈大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虔诚信仰是不可能做到的。唐朝当时是禁止百姓出国的,抓住是要砍头的。更别说唐太宗派去的。办法只有一个,偷渡,偷渡,惊起一摊欧鹭。我来慢慢扯扯犊子。
2佛教从东汉时期传入,白马寺是中国第一个庙宇。唐朝时候,已经零散传入一些佛经,但是,还有许多木有传入。而且佛经的翻译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水平参差不齐,各种各样的观点。容易造成困惑。玄奘法师出身儒学世家,东汉名臣陈寔(104年—187年)的后代,十三岁出家,到处云游,拜访高僧。佛学水平不断提高。偶然,遇到印度的高僧波罗颇密多罗,能背诵许多未知的印度佛教经典。玄奘法师意识到自己佛学的浅薄,十分向往西天的天竺。就是古印度。玄奘法师做了充足的准备。特地向在大唐的西域人,学习了梵文。本人身体健康,唐朝知识分子,本来就文武兼修。三十学剑术,四十历文章。放到现在,参加铁人三项赛不成问题。
3玄奘法师,菩萨心肠,在四川(益州)曾经救助一个贫病交加,无依无靠的老僧,老人无以为谢,送了他一本心经。后来,在西天取经路上,途径沙漠,玄奘法师断水十二天,,以“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的执着誓言。不停的默颂心经。终于克服困难,继续向西天取经。
3贞观贰年即公元628年玄奘开始西行,前后19年,经历110国家,行程5万公里,带回600多部佛经。后来专门修大雁塔。在里面专心将梵文佛经,翻译成中文。因为玄奘(唐三藏法师,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同时精通印度和中国两国文化,学问渊博,翻译出来的佛经意境和文词都很优美。信,达,雅三点具备。最著名的260字的心经。色即是空,空既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回来后,玄奘法师受到了朝廷上下的隆重欢迎。佛教在中国流传发展光大起来。由于古印度佛教的衰落,佛经的遗失。中国完整保存了佛教典籍,善莫大焉。
玄奘法师口述,弟子僧辩机书写的《大唐西域记,》也为研究印度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真实素材。(因为印度文化历史记录的缺乏和断层。)
阿弥陀佛。先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