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那么反感慈禧?

慈禧,死后清廷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谥号之长,超越大清所有的帝、后。

由此可见,大清帝国实际统治者——慈禧,政治影响力极大。

慈禧必须为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负责!这是历史的事实。特别是《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卖国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倍受欺凌和摧残。其臭名昭著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论调,必将千夫所指。

慈禧统治后期,贪官污吏横行,奢靡之风盛行。危机四伏,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慈禧难辞其咎!

慈禧是一个政治手腕极强,手段非常高明的一个政治“女强人”:

慈禧之所以能在“百花齐放”的大清后宫中脱颖而出,肯定和她的“资本”和“手段”有关。从兰贵人——懿嫔——懿妃——懿贵妃,并为咸丰皇帝生下唯一皇子,没有“几把刷子”,是根本不行的。这点无须质疑!

慈禧是“祺祥政变”的主要策划者和参与者。一个孤儿,两个寡母联合御弟恭亲王奕訢将握有实权的肃顺等“顾命八大臣”拍翻在地。整个过程不拖泥带水,雷厉风行,显示了极高的聪明才智和超强的政治手腕。这点毋需置疑!

慈禧在“垂帘听政”的过程中,长袖挥舞,将天潢贵胄、满朝文武、封疆大吏玩弄于股掌之中,治理的服服帖帖,维护了自己的绝对权威。政治手腕堪称干练,权力平衡术堪称一绝。这点无庸置疑!

为什么大家那么反感慈禧?

谢邀请。少年时曾经买过一本民国作家写的《慈禧太后传》,文章半文半白,读来不算顺畅,故事情节也不算吸引人,只记得一句诗"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亦能壮门楣"。是说慈禧太后没有兄弟,当时父母为此很着急和诅丧,不知道生的叶赫那拉氏以后竞能成为执掌朝纲的人物。大家只所以反感慈禧,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一。反对维新,墨守陈规。一个腐朽的政权,已然没落,不想进取,除旧布新,抱着老一套的东西不放,被洋人的船坚利炮所催毁而不自省。二。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大多是慈禧当政时所签。《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伊梨条约》《中法新约》这些出卖中华利益与老百姓福祉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此时所签。如果稍有常识的人谁不痛恨之?三国势衰微而不知节俭,用海军军费为自己寿诞铺张浪费,致使海岸全线失守,国门洞开,实为中华第一之罪人,如此等行径,凡有一点爱国心的人能不不恨之骂之?四。为一己之私,不扶正济义,扶几岁孩子做亿万人民之主,而自己得一已之私权之逞,使国家日渐衰微,这种以私权废江山的行径能不遗臭万年吗?

为什么大家那么反感慈禧?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慈禧太后是个祸国秧民的败家娘!他一生奢侈无度、一顿饭品108道菜、一个澡要用18条上等毛巾,不同部位用不同的毛巾洗,对生活的奢侈不言而喻。给后人留下一生骂名一一老妖婆!

清朝未期,慈禧的儿子同治当了皇帝,慈禧母凭子贵成了太后, 垂帘听政四十七年,掌控清朝半个世纪,内不安民、外不抵抗、至使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洗劫国宝、火烧圆明园,还签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大半个中国成为了英法殖民地。

慈禧生前享受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死后赔葬大批珠宝、价值连城!其中慈禧口中所含的那颗夜明珠价值八个亿。在慈禧下葬20年后,东陵被军伐孙殿英洗劫一空!慈禧随身穿戴的衣物被扒光只留了条短裤、抛尸于棺外,慈禧终于为他的爱慕虚荣付出了代价、罪有应得!

为什么大家那么反感慈禧?

主要是因为慈禧太后祸国殃民的一面。慈禧内斗非常凶狠,如果你熟悉历史的话,肯定知道慈禧与八位顾命大臣的争斗,最后结局也是以慈禧完胜而收尾,处死了载垣、端华、肃顺三位顾命大臣。

除此之外,慈禧极度奢华的生活,也是会引起网友的反感的。慈禧太后为了维持自己奢靡的生活,竟然连清朝建设海军的经费都花,去给自己盖一个花园,简直是糊涂到家。

更气人的是,在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明明清军已经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但在慈禧太后的引领下,清政府主动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天津条约。此外,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综上所述,网友们反感慈禧也很正常。当然了历史人物应该两面看,慈禧太后对于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为什么大家那么反感慈禧?

其实慈禧是个非常不简单、权力欲极强而又心狠手辣的女人,不管是亲儿子同治也好,还是亲侄子光绪也罢,只要是妨碍了她独霸的权力,不管是谁都不会有好下场。慈禧生于1835年,死于1908年,享年73岁,实际统治47年(含与慈安两宫垂帘听政时期),要是等闲之辈,能做到这些吗?。而且这期中,人们(包括我)对慈禧的印象几乎没有正面形象可言,或称之祸国殃民,或贬之一代妖后。慈禧陵墓在1928年被东陵大盗孙殿英盗发后,其叫好声显然更大。慈禧只所以会遭到那么多人的反感,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

一、自大扰政。你想啊,在封建社会里,中国历朝都有男尊女卑的习惯思维,妇女的地位向来是很低下的,可慈禧作为女流之辈,竟然频施手腕,并不惜垂帘听政,时常插手朝庭事务,干扰朝政,左右圣旨……而且,慈禧还越老越自大,常以观世音菩萨下凡自喻。这让满清文武,甚至包括皇上,哪个看得惯呢?故而,不反感她、不恨她才怪呢?

二、闭关锁国,慈禧一向守旧,自以为天朝大国,拒绝一切变革。把西方引进的科技斥之奇技淫巧,不知道浪费了多少让古老的中国进入近现代化的机会。这种保守到了乾隆时期空前加强,到了慈禧的公公道光时期,几乎让中国吃够了苦头。而咸丰时的内外交困,都是这种守旧化的恶果。当然,这些灾难虽非慈禧造成。但慈禧本质上是个和乾隆一样的守旧人物,她控制实际权力,所造成的历史恶果,丝毫不比乾隆、道光少。甚至可以说,慈禧的守旧之罪要比乾隆大得多。

乾隆时,西方还没有完全工业化,勉强可以说乾隆看不到工业化的好处。但到慈禧上台后,西方的工业化彻底完成。她难道不知道工业化对清朝的好处吗?至少洋务运动中的那些人,包括恭亲王奕等人都愿意在一定程度上西方化。但是,慈禧的内心始终把工业化当成洪水猛兽,她没有进行巨大变革的动力,正是慈禧的这种闭关锁国才导致中国近代工业落后于人。

三、愚弄百姓,慈禧另一个核心价值观,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愚民”,通过愚弄百姓来维护满清集权和她个权力。和乾隆一样。只不过乾隆可以通过高压手段完成这一目标,而慈禧时已不具备这种外部条件(因当时汉人地主势力已经崛起)。乾隆和慈禧都知道,如果放开民智,那么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就将必然推翻统治人口只占极少数的清朝,这是慈禧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才极力禁汉拒革的。有人说慈禧支持光绪戊戌变法了啊,没错,但结果呢。当变法的目标越来越清晰时,甚至连光绪都动摇了家法万年不变的想法,相对程度上认可君主立宪。慈禧要的是穷天下奉她一人,怎么可能愿意失去最高权力?再加上光绪追求现代化的步伐迈的太快太急,超过了慈禧的预期和其所能接受的界限,因此才致使变法失败。

不仅如此,而且,慈禧还专坑本国臣民,害怕铁路称之怪物,不让司机坐着开汽车,真是腐朽透顶。

四、买国求荣,引狼入室。尤其是到了慈禧末年,由于慈禧的狂妄,导致了八国联军进京,进而一味地庚子赔款,把清朝已不多的家底败了个底朝天,葬送个精光。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极大灾难……这个损失代价是无法估量的。正因如此,大多天下人都比较反感慈禧!

为什么大家那么反感慈禧?

清朝之末,中国人民除了皇家贵族,大多數活的沒有任何尊严,穷困潦倒,在歐洲文艺復興,工业革命,社会走上改革復兴快車之时,中国的統治阶級不求进取,在沒落的封建制度下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在歐洲列強弱肉強食欺凌中国的時候,以慈禧为代表的頑固派更是对外腐敗无能之极,对內殘酷镇压愛國的革新勢力,怎让人不对慈禧这婆娘咬牙切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