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车真的可以爬上45° 坡吗?

注意这里说的是爬不是冲坡,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xx越野车可以爬45°甚至60°的坡?45°时的重力在垂直斜面和沿斜面向下方向的分力相等,除非摩擦因数大于等于1否则连在坡上站都站不住别说爬了。当然静摩擦比滑动摩擦稍微大点但也几乎可以不计了,一般来说轮胎和砂土或者水泥的摩擦因数要小于1,想要爬上水泥45°破,不知道装了预热过的热熔胎的车可不可以。这里有个例外就是车商做的钢架,因为橡胶和光滑面的摩擦因数在1~4所以爬超过45°的面是有可能的。 而各种论坛都普遍认为爬45°甚至60°坡不是不可能而在于什么车…这不科学啊还是我的物理白学了?

坦克也只能爬“角度31°”的斜坡,信不信?

很多人把“角度45°”跟“坡度45%”搞混淆了,也理不清“爬坡”与“冲坡”的区别,导致被车企忽悠。

殊不知有理解偏差,结果会天差地别,据我所知,目前就2款SUV能爬角度45°的斜坡,其它SUV都是“渣渣”,更别说轿车了。

你知道是哪两款车吗?

‬“角度45°”跟“坡度45%”,区别在哪里?“爬坡”跟“冲坡”又是什么梗?

直接上图,只要数学不是体育老师教的,一看就懂!

角度45°:下图左边图1。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就是45°,坡度是100%,相当于每前进1米,车就升高1米,能爬这种坡的车,目前只有大众途锐、路虎卫士勉强能做到。(我所知道的,有补充的请留言)

坡度45%:下图右边图2。

坡度就是45%,算法是垂直于水平面的高度H➗水平距离S,数值越大,坡越陡峭,而此时对应的夹角相当于25°。

看图片,大家应该明白,角度45°的坡有多陡,别说“爬坡”,很多车就是“冲坡”都上不去。

有人说:对着角度45度的坡,只要高速冲上去,那上去就轻轻松松。

实际上,如果真这么冲坡,相当于直接撞到斜坡上。

看下图车头跟斜面或者水平面接触的瞬间,轿车直接会剐蹭,就算底盘高的SUV也规避不了。

所以说,就算汽车能上角度45°的坡,冲坡绝对是最傻的行为。

45°的坡对绝大多数车来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看看下图主流SUV爬坡的角度和坡度上限,哪怕坦克,也只能爬角度31°的坡,简直辣眼睛🙈,颠覆三观。

说起爬坡,很多人想到汉兰达“爬坡门”,原来捷达、奇瑞QQ都能爬上去,可需要加价的庞然大物却折戟斜坡,不得不让人唏嘘。

为什么45°是检验硬派越野车的一道坎?

说到这,就必须引入物理学常识:摩擦力。

不管是平路还是上坡,汽车之所以能开动,是因为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牵引力在起作用的。

排量大小只是影响汽车的加速性能,可面对摩擦系数低的冰雪路面,只要不是雪地胎,很多车会“滑出人生巅峰”,有力无法使。

而面对角度45°、坡度100%的坡面,汽车必须克服自身的车重,准确说就是克服摩擦阻力,这难度其实很大。

汽车在斜坡上受到4个作用力:重力,摩擦阻力、支撑力和牵引力。

上坡时,支撑力不做功,重力和摩擦力做负功,只有牵引力做正功,理论上只要正功>负功,汽车就能爬坡。

牵引力:在功率一定下,为了提高牵引力,一般通过减档降速来达到,但牵引力也会有上限,毕竟发动机再牛也只有1档的极限低速。

重力=mg,产生的重力只受汽车自重影响,质量越大,重力做的负功越多,这样需要的牵引力就会更大。

摩擦阻力:大小取决于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即重力跟坡面产生垂直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另外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大小,也影响摩擦力,准确说材料的摩擦系数问题决定一切,系数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要确保汽车能爬坡,摩擦系数要大于1才能爬坡。

可问题是,摩擦系数超过1的物质少之又少,看下图:

正因如此,一般的车基本不可能挑战角度45°的斜坡,当然在国内也找不到角度45°的开放式道路,除非是专业测试路段。

因此汽车爬什么坡,摩擦力是关键。

就算扭矩无限大,动力巅峰,用普通轮胎爬无防滑槽的水泥路面,爬坡极限角度最多25°,关键现实中也没这种角度的开放公路。

如果是特殊纹路的轮胎爬沥青斜坡,极限角度也就35度。

要想爬角度45度,坡度100%的斜坡,就需要钉胎,或者轮胎和路面都是热熔橡胶的材质,才可能停留甚至上坡。

那道路的坡度到底是怎么设定的?

坡度9%,角度5.5°左右,这是中国道路标准的的极限值。

而这种极限只会出现在山区三四级盘山路,一二级道路和高速路,绝对不允许出现超过9%坡度的道路。

如果坡度超过9%,就禁止机动车通行。

目前世界上最大坡度的公路,来自新西兰的但尼丁,这条叫做鲍德温的街道也不过19度,但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给你们看看,人站立在它上面的效果。

有人说:为什么现实中,面对斜坡,爬山的主观感觉会不一样呢?

去过泰山、华山的人有这个体会,感觉山路很陡,从主观仰角,视觉确有45°~60°,事实上真实仰角也就20°左右,最陡不过30°。

另外像小区楼梯,坡度50%左右,实际角度28°,设想下一步,有多少汽车能开上这种很平常的楼梯呢?

还有被车主广为吐槽的车库斜坡,坡度15%,其角度也才不到9°,就是这个极限角度,都被业主标记为“没人性的开发商”。

‬那现实中,明明不能爬角度45°的斜坡,却偏偏说轻松爬45呢?什么原因?

1、车主可能没搞明白角度45°跟坡度45%的本质区别,只是把45%的斜坡,约定俗成叫成45而已。

2、车企夸大宣传,一切为了销量,毕竟爬坡角度越大,卖点越多。

3、越野爱好者,最喜欢的就是冲坡,见人就夸自己的爱车能爬陡坡,故意夸大坡度,从而让旁观者投来羡慕嫉妒恨的眼神。

4、借用专用的斜坡道具,让轮胎有超出普通路面的附着力,避重就轻地引燃爆点,从而吸引眼球。

最后!

常规量产的越野车,基本跨越不了角度45°、坡度100%的斜坡,毕竟违背物理规律。

不过对于重改越野车,因其轴距短、车身轻、发动机扭力大、低速四驱, 配有前中后差速锁、再加上大花纹颗粒泥浆胎,别说45°,就是90°都能挑战。

各位,你的车能爬多少度?

现实中车真的可以爬上45° 坡吗?

1, 现实中能爬上30度的车本来就很少,更别说45度的坡了,SUV的爬坡能力总体优于轿车,看看收集的常见SUV的爬坡能力对比图,还真有两款车可以爬上45度,坦克的最高爬坡能力才31度。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概念:是指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用第一档克服的最大坡度,它表征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行业规定,只有百分比坡度标注方式才是符合标准的,计量方法就是用坡的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例来表示,而我们日常中的所说的坡度是下图的a。

3,按照我们国家道路设计,最差的公路坡度最高10%,才5度左右而已,硬派越野最低的爬坡度低限60%,对应现实中31度。

4,还记得汉兰达的爬坡门吗?,捷达、QQ都可以上,但2.7的庞然大物就上不去,实际上是大汉的前后配重不合理造成的!能否爬更高的坡,和车辆的动力、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以及车辆的配重都有很大的关系。

车友会群主,汽车运动爱好者及创业者,一般利用晚上或者休息的时间,亲自码字回答车主的各类问题,如果认同这个答案的话,关注并点赞,谢谢了!

现实中车真的可以爬上45° 坡吗?

对于一些硬派的量产越野车或SUV都标称自己的产品有能力攀爬上45度,也就是100%的陡坡,这个坡度被称为越野汽车的理论爬坡极限。早些年我们做进口大众试驾活动的时候高配置途锐有一个专门的项目就是攀爬45度100%的陡坡。

这个坡度攀爬坐在里面给乘坐的人感受就是仰面朝天,大部分身体的重量都由靠背来支撑的感受,的确挂了低速四驱的途锐还有一些硬派的越野车都是可以攀爬上去的,当然后来我们用低配不带低速四驱和锁的途锐也费一些劲的做到了,但我测量了一下那个坡道实际上只有41度左右,推广宣传嘛你懂的,当然了也不可否认能攀爬上去还是给很多客户非常震撼的体验感,也不可否认一些硬派越野车和SUV的强悍攀爬能力。

随着这种能在城市搭建的展具越野屡试不爽,既能给客户很大的感官刺激,又能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制造这种刺激的表演,从而达到增加销售量的最终目的。当然后来这个游戏就被玩坏了,有一些品牌的SUV号称自己可以爬50度甚至60度的破,当然从展具的角度来看最陡的地方确实已经超过了45度。

但这里我们都忽视的,这些展具越野,都能够让轮胎获得超出普通路面的附着力,也就是理论上汽车的低速扭力够就能上得去。道理就像给专业的登山运动员冰镐、冰爪,他甚至可以在垂直的冰瀑布向上攀爬。

然而我们来到自然地貌,如果选择的是量产的越野车,通常是没法爬上45度的陡坡的。毕竟量产汽车的轮胎设计还要考虑公路行驶的舒适性,不会装配花纹很深的越野或沙地轮胎。可能还没达到45度的坡度,四个车轮就同时出现了打滑现象,这样无论车子有多强的扭力和优秀的四驱系统都是没法完成攀爬的。

对于一些越野挑战赛的重改越野车,轴距更短,钢管车架更轻,装备足够扭力的发动机和低速四驱,并带有前中后差速锁,轮胎使用毫无舒适可言的大花纹颗粒泥浆胎,再配上几乎可以把车量垂直起吊的绞盘,那别说45度了,更加陡峭的自然地貌可能都不在话下。

所以45度并不是一个门槛或指标,一方面我们无法突破客观的物理规律,但同时我们又可以利用物理定律来实现我们的各种目的。

现实中车真的可以爬上45° 坡吗?

3感觉很多人动不动马路多少度多少度,我来形容一下。假设我们要爬的是哈里法塔(世界第一高楼)828米,那么如果修一条30度的坡,那么上坡的长度≈1656米,如果我们修45度的坡,那么≈1170米,如果60度坡≈956米。可能太高了不够形象,我就地拍了几张照片算了一下,看图。

现实中车真的可以爬上45° 坡吗?

9%是中国道路标准的的极限值,山区三四级盘山路允许出现,一二级道路和高速路都不允许出现。坡度超过9%的道路是禁止机动车通行的。

9%的坡度,角度是5.5°左右。

汽车能爬什么坡,瓶颈是摩擦力。假定车轮扭矩无限大,足够用,如果普通轮胎爬无防滑槽的水泥路面,爬坡极限是角度是25度,这个角度任何道路都不可能见到,只有特殊的场地。如果特制花纹的轮胎爬沥青路面,最大角度35°。爬45度(坡度100)的坡,需要钉胎,或者轮胎和路面都是热熔橡胶,普通轮胎和普通路面不能停留。

人们对于坡度的常识认知和实际情况差距是很大的。去过泰山的人知道紧十八盘很陡,主观感受仰角差不多60度了,最差也得45度。事实上仰角为10-20度,最陡处不超过过25度。居民楼楼梯一般高长比为1/2,坡度为50,角度为28度。想象一下,99%的汽车爬不上这样的角度。

还有车库设计规范中最大坡度为15度,角度是8.5度。注意这是最大坡度,就是那些被吐槽毫无人性的坡度。

常识和科学数值往往存在很大误差,切勿想当然。

现实中车真的可以爬上45° 坡吗?

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卡车,低速(10km/h)的最大爬坡能力都是32度。因此,从上坡的角度来看垂直坡度的极限车辆的爬坡能力为32度。

上面的实验是一辆三菱汽车,准备的是30度和45度的渐变坡度。使用三菱“Delica D:5”,爬升到45度时,当停在陡坡上时,重力不再出现在座椅表面,而是在背部,基本上到了重力的临界点。

还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陡峭的街道”,最大坡度为 35%,角度为 19.3 度。即使是活跃在环法自行车赛、环西班牙、环意等的职业自行车公路车手,超过30度也无法前进。

但是,如果有一台具有动力、驾驶能力和稳定性的 4x4,可以爬升至 45 度,比如说:乌尼莫克就可以。普通车、轻型车等两轮驱动的基本上在10到20度左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