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传习录?
同好阳明心学,对于传习录的学习我说一下自己的心得。我亦是初学,肯定有太多不足之处,尚请斧正。
先说我学习传习录的过程。刚刚开始接触传习录,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从头看到尾,亦是不知所云,无法深入理解传习录的真正高深之处。本人天生愚笨,只好采用呆办法,先从简易的入手,买了一册度阴山先生所著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一书,该书浅显易懂,读后对阳明先生的经历和主要事迹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对于心学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然后开始读王程强先生所著的《王阳明》长篇小说,通过读这本小说,对阳明先生的一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尤其是龙场悟道等关键情节的介绍,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什么是王阳明悟出了心学。
这以后再去学习《传习录》,认认真真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手边要有一套四书五经,尤其是大学和孟子,传习录中引用大学和孟子的内容极多,看到引用部分,便去找出原文,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先生的意思。
学习一遍传习录之后,肯定还是感觉迷惑不解,这时我是接着读了周月亮先生写的《王阳明传》。这本书在记述先生生平的同时,更加侧重心学内涵的剖析,结合先生生平履历,与心学发展过程,一并进行讲解,收获极大。这便是我学习《传习录》的大致经过。
对于先生的《传习录》,作为后进,不敢妄评。只是一心按先生指引,身体力行,潜心修行。先生讲万物一体,讲致良知,讲体用,讲格物,讲知行合一,讲事上磨,都是应当用一生来践行的。
一八年初秋,专程赴绍兴,在兰亭山中的先生墓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后又至会稽山先生修练的阳明洞天,逗留半日,似与先生神游也。
如何读懂传习录?
读懂传习录要首先具备文言文阅读能力。
曰仁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首先能读懂大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心好比镜子一样。圣人的心好似明亮的镜子,常人的心好似昏蒙的镜子。现在人们都在谈论的探究事物的学说,如果拿镜子来照住事物,在照住上使用功夫。但是不知道自己的镜子尚且是昏暗蒙昧,怎么能照见呢?先生的探究事物的观点,就如把镜子磨明了,让你可以更好地照见。我们普通人要在磨镜子上用功,磨明了之后才可以常常去照住。
从上面来看,翻译就是原文的两倍之长了,而且这里面有许多比喻与道路。翻译好了,通顺了,然后就可以分析其中的哲理了,所以读完之后,先翻译,后写心得笔记,不要贪多,慢慢来。
我们试着分析这一段话的内涵:圣人的心是明镜,所以可以时时照见,普通人的心是昏暗的镜子,所以照不住,照不清楚,所以要把心里的欲望灰尘磨掉,这样镜子亮了,就可以照住,就可以去探究格物致知了。
再比如,陆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先生曰:“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这里讲专注的重要性,首先要在所做的事物上,但是主一是专主在一个天理上,不是逐一,那就成了逐物了,所谓逐物就是追求物欲,不是格物致知了。
其次,要有儒释道的学问,他的学说吸收了佛教的和道教的内容,所以来解释儒家的思想,成了新儒学。
比如: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个道理很难理解。心外无物,是说物在心之内,宇宙都在真心之内,可见心体之大,无所不包。但是我们凡夫,执着一点,所以不能了知外界。认为外界和自己没有关系,对立起来。就有了人我之分,就是我相。有了事物的区分,和人对立起来,实际上是一体。比如做梦,梦里万象纷纭,都是一个心变现出来的,人睡醒了,万象消失了,哪一个东西不是你心变的,都是你的心念在流动,所以人和事物都在梦境中出现,有了各种境界出现,好的,丑的,林林总总。天下的事物都在心之内,就梦中之境,都是心变出来的。所以万事万物都与我们的心有关联,怎么能不觉知呢?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山中花的时候,为何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呢?你说在心上,为何感知不到呢?就比如说东西在你家里,哪为何找不到呢?看不到呢?感知不到呢?王阳明的解释是花和你的心此时同寂。都在静寂之中,没有显现出来,但是还是存在的。并不是说心没有感知,这个东西不存在,这个东西早存在了,只是没有和心发生交涉接触,各自处在静寂之中,而且是在心中静寂着的。
这就是结合释迦的思想来解释心的包容性,用儒家的心外无物,这是陆九渊的思想。进而对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进行改进,提出自己的观点。
良知人人皆有,不需外求。“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常人不能够没有私意障碍,所以要用‘致知格物’一段功夫去胜私复理,使得我们的‘良知’没有被遮蔽,能够充塞流行便是‘致知’。‘致知’就‘意诚’了,把心这样推上去,可以直到‘治国’‘平天下’。王阳明的意思是这样的:由于万物一体,所以我们的心和世界万物是可以沟通的,正如你能沟通你的四肢百骸一样。人心对世界万物有所感,而世界万物就有所应。如果你的心不“感”,那世界万物就不“应”;只要你“感”,世界万物必须“应”。这就说明,心统一着世界万物,主宰着世界万物。心体多大,难以想象。修心就是修行。只要把私欲去掉,此心之光明就一点一点回复,最后完全成为一个天理,心即理。
我们再看看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开悟后说的话。慧能在五祖弘忍为其三更说法后大悟,他的开悟谒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释迦摩尼看明星顿悟颇有共同之处,三人的悟道,我们可以说有相似之处。我的心内在都有一个神奇的东西,你称它自性,称它是道,称它是本心,都是可以的。
这里就把大学里面的思想加以发挥,再结合惠能的思想,可见同出一辙,不同名词而已实质是一样的。
接着,要有耐心。毕竟里面有很多对话,有时候就三言两语,要真正弄明白,不是一会的事情,要一字一句去钻研,查资料。所以这个要坚持下去,必须有耐心,不可以急功近利。
如何读懂传习录?
要读懂王阳明的《传习录》,首先要明白王阳明体验到了什么。
王阳明最早学修的是禅学,王阳明很年轻的时候,就有很深的禅定功夫,禅坐七天根本不是件事。
而王阳明在禅定中,所悟到的其实是孔子儒学中的「心智系统转换」的入门功夫。
王阳明一下子领悟到孔子儒学的真正价值所在,从此从禅学学修进入到了弘扬孔子儒学。
后人把王阳明的心学区别于孔子儒学,其实从本质上来说,王阳明的心学才得到了孔子儒学的精髓。
而孔子的儒学,其实是传承于轩辕黄帝的「心智系统转换」练习。
所以真正要看懂《传习录》,关键需要了解「黄帝密文」,因为在「黄帝密文」中所记载的,就是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
欢迎关注心智玩家,了解「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