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认为耶律齐当了叛徒?

怎么在《神雕侠侣》这种人尽皆知的小说上获得流量?

简单啊!

只要说杨过爱的不是小龙女,是郭芙,流量就有了。

您说这个话题太假,一看就是谣言。

金庸多次在旁白写,杨过和小龙女深深相爱。

您这有点死脑筋了!

咱们可以断章取义、凭空捏造、颠倒黑白……只要把故事编得严谨,符合逻辑,肯定有人信。

有人信了,眼球、流量、赞誉,就能接踵而来。

怎么编得严谨?

简单!

咱们就说金庸本来打算把小龙女写死,让杨过娶郭芙。

只是读者强烈反对!

金庸才被迫改了结局。

金庸对此愤愤不平,因此写了一条《神雕》暗线。

暗线内容就是小龙女中的毒没有解,出了绝情谷底没多久就毒发身亡。

孤单寂寞冷的杨过,一人一雕浪荡江湖,无意中碰见了郭芙。

郭芙虽然早已嫁人,但她此时却成了寡妇。

因为她的丈夫耶律齐背叛了郭靖和黄蓉,导致襄阳城破。

郭芙一怒之下,杀了耶律齐,一个人落魄江湖。

杨过和郭芙本就有旧情,此时一个鳏,一个寡,干柴烈火不点就着啊!

什么?您说证据!

证据……证据……

让我想想,好好编几个能以假乱真的证据。

就说小龙女的原型是夏梦。

金庸求爱不成,就写小说恶心梦中情人和情敌。

让梦中情人在小说中被人欺辱,情敌断臂戴绿帽,两个人到死都不能终成眷属……

金庸这是想通过小说告诉夏梦,你这个小龙女就算嫁人了,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我就是你的尹志平。

怎么样?这个证据完美吧!符合人性吧!

什么?

您说,金庸1959年创作的《神雕侠侣》,他和第二任妻子朱玫是1956年结的婚。

那时两人同甘共苦,一起创办《明报》。金庸曾回忆说,那时日子虽然艰苦,我却觉得很幸福,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知心的爱人。

这种情况下,金庸可能写夏梦吗?

《神雕侠侣》也从没叫过天残地缺。

而且求爱不成,就写小说糟蹋梦中情人,是不是太侮辱金庸的人格了?

管那些干什么!

您看,有几个人知道金庸哪年结婚的,有几个知道《神雕侠侣》是哪年连载的,有几个看过当年的《明报》?

而且金庸最后是不是包养小三,和朱玫离婚,儿子查传侠为此自杀了?

这就证明咱们没侮辱金庸,他确实有点渣。

重要的是这样的谣言有大把人信啊!

您看,迈克尔杰克逊都死了多少年了,不还是有人相信娈童案是真的吗?

哪怕当年陷害他的人,承认是诬告,并公开道歉。这些人就是不相信迈克尔杰克逊是清白的。

有些人,就喜欢看名人塌房、出丑的八卦。咱们要把握好这些人的心里。

咱们把大方向定好,找到足够的证据,就算一开始不信的人,看过之后也会信的。

证据非常好找。

杨过和小龙女一起进石棺时,杨过那手是不是老老实实的,没敢抱小龙女?

这证明,杨过对小龙女是敬大于爱。

什么?新修版改了,杨过很猴急地就搂住了小龙女。

没关系,咱们说金庸老糊涂了瞎改。

杨过和郭芙在一起时,杨过是不是自卑?咱们就说,男人只有在心爱的人面前才会自卑

杨过骂郭芙的那些话,咱们就说是男人吃醋的气话。

给郭襄过生日,就说杨过是吸引郭芙主意,想让郭芙吃醋。

杨过被砍断一条手臂不去报复,还反复救郭芙,这就是爱。

至于,杨过初见小龙女自卑、害羞;只因小龙女发过情花毒;想偷亲陆无双;想程英写的纸条,想得痴了,不敢当她面叫陆无双媳妇……咱们全部忽略,没几个人会记得细节。

另外,咱们要利用好耶律齐。

重点突出他是契丹人,是蒙古丞相耶律楚材之子的身份。

说金庸这么安排耶律齐的身世,就是为了让他日后背叛,然后死在郭芙手上。

为什么?

因为,历史上的耶律楚材虽然是被排挤和迫害后郁郁而终,但忽必烈当上蒙古大汗后给他平反了。耶律楚材的长子耶律铸后来也当了丞相。

元文宗时期,甚至追封耶律楚材为广宁王,谥号“文正”。

死当谥文正,这可是文臣们梦寐以求的谥号,是对文臣最高的肯定。能得文正的,都是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儒这些千古名臣。

耶律楚材凭什么得文正?

肯定是耶律齐拿南宋半壁江山换的。

您看是不是很合理,很符合人性,很符合逻辑?

您说,《神雕侠侣》中的耶律楚材和耶律铸,都是被蒙古皇后害死的。耶律齐和蒙古有深仇大恨。

《倚天屠龙记》连载版中,丐帮的前任帮主叫做耶律渊如,是耶律齐和郭芙的后人。

不论哪个版本,张三丰都夸赞耶律齐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这些不都证明耶律齐没有当叛徒吗?

哎呀!

都说了这些细节不重要,没多少人会记住的。

真有人记住了,反驳咱们!

也会有很理智的朋友反驳他们,小说都是虚构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较什么真。

而一些很聪明的朋友,就算看出来了,也不会揭穿,反而会赞同咱们,对咱们的观点进行更多的补充。

这样做,会让他们显得有深度,懂思考。可以秀,高人一等的见识。

您看,咱们获得了眼球和流量,理智的朋友获得了真实,聪明的朋友可以秀见识,皆大欢喜,各有所得。

所以,牺牲金庸老爷子的名声,侮辱一下虚构人物的名声,有何不好?

至于那些真心喜欢金庸作品的人,管他们干嘛?

为什么有人认为耶律齐当了叛徒?

襄阳城破之际,耶律齐被属下拼死救出,其替身为刘整所擒。刘整将计就计,四处宣扬耶律齐已投靠蒙元,谣言渐渐传遍武林。

耶律齐本想一死了之,但为保清白之名,不得不苦练《九阴真经》,然后潜入蒙军,取了叛变替身的人头,并以“移魂大法”杀死刘整。

耶律齐身受重伤,却得刘整一旧部相助,逃出生天。他来到丐帮君山分舵,准备东山再起,却被野心长老吴池借谣言将其杀死,含冤莫白。

不久后,郭襄持倚天剑斩杀吴池,为耶律齐正名。但此时谣言流毒已久,是以百年之后,仍有人认为耶律齐做了叛徒。

1273年正月初三,蒙古大军占领襄阳,郭靖、黄蓉、朱子柳等人相继殉城,郭芙下落不明。好在就在三天前,郭襄、郭破虏姐弟已分别携倚天剑、屠龙刀从西门突围,为反蒙大计,留下一点儿火种。

郭靖、黄蓉牺牲之际,耶律齐早已身受重伤,气海空空如也,全凭着一口气,死战不倒。此时,他手中长剑已毫无章法,只凭着直觉胡乱挥舞,杀向密密麻麻的敌人。忽然间,耶律齐觉得后颈一阵剧痛,只回转了半个头,便晕了过去。

待他悠悠醒转,只觉头痛欲裂,浑身衣物已然湿透。环顾四周,发觉身处无名山野,厮杀之声不闻。身边一人,关切之情形于颜色,正是自己的亲卫尤然。尤然见耶律齐醒来,大喜之余,急忙将事情原由,详细说与他听。

原来,耶律齐身旁一众亲卫见事不可为,便狠心打晕了耶律齐,背他突围。众人前仆后继,拼死杀出重围,最后只剩下尤然一人,终于找到机会,跳入汉江,顺流而下。突围的同时,众人还推出酷似耶律齐的替身,作为疑兵,迷惑蒙军。尤然是耶律齐的亲卫首领,武功最高,又有计谋。这次他带着耶律齐,一会儿走水路,一会儿走旱路,硬是在三天之内走了五百里,来到了孝感的五岳山。

耶律齐长叹一声,说岳父、岳母及一众前辈与城俱亡,他耶律齐岂能独活,只是他现在没有半分力气,还请尤然一刀杀了他。尤然急忙说,这次他们带耶律齐突围,正是郭靖大侠的意思。郭大侠不是爱惜女婿,而是因为耶律齐身为丐帮帮主,就算襄阳不保,仍然大有可为,所以需留得有用之躯,在暗中行事。然而,郭大侠深知耶律齐重情重义,绝不肯独自偷生,因此没有提前告知他这个计划。

见耶律齐沉默不语,尤然又叹了口气,说他们虽逃出生天,但计划还是出现了一个纰漏。原来,耶律齐的替身本应英勇就义,以全耶律齐忠义之名,但临死之际,那人突然反悔,投降了蒙古将军刘整。

耶律齐说,十四年前,刘整尚未叛宋,自己与他曾经并肩作战,还救了他一命,因此刘整不会不认得自己。就怕刘整将计就计,以自己的名义,招降意志不够坚定的丐帮弟子。如此一来,不但自己名声尽毁,丐帮也必将分崩离析。

尤然苦笑着说,这两日他得到消息,那刘整果如帮主所言,整日与假耶律齐一起抛头露面,谈笑对饮,并让人四处宣扬耶律齐已投靠蒙古的消息。说到这里,又双膝跪地,说请帮主务必保得性命,如此才有机会为自己洗刷污名。

耶律齐说,你放心,那叛徒与刘整一日不死,他耶律齐也不会死。他说完之后,半天不见尤然回应,一探鼻息,才发现尤然已然气绝。原来,尤然在突围时也受了重伤,又三日三夜不眠不休带着他逃亡,精气早已耗尽,只是怕耶律齐醒来一心寻死,才勉强支撑,如今听得耶律齐放弃了寻死的念头,心神一松,再也没有凝聚起来。

耶律齐安葬了尤然,并在他坟前发誓,必定手刃叛徒,重整丐帮,不辜负尤然等人相救之恩。但他深知,凭自己现在的武功,并不足以潜入蒙军大营完成目标。于是,他准备在五岳山苦练武功,以求万全。这一练,就是整整两年。

他虽非杨过那样的天纵之才,但根骨资质也属上佳,否则也不会被老顽童周伯通收为弟子。与郭芙成亲之后,郭靖、黄蓉不但传授了耶律齐“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连《九阴真经》上的内、外功法,也一一相传。只是襄阳局势一日三变,是以除了“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之外,耶律齐并未深耕《九阴真经》。

耶律齐曾听郭靖提起,当日丐帮老帮主洪七公被西毒欧阳锋暗算,内功全失,全凭《九阴真经》中记载的“易筋锻骨章”,短短数月便功力尽复。于是,他这次同样依法施为,果然只过了二十余日,一身功力便恢复旧观。耶律齐天生聪颖,过目不忘,虽未深入修炼《九阴真经》,但早已将其牢牢记在心中。如今见“易筋锻骨章”果有奇效,便趁势将真经中的功法,一一修炼起来。

本来,《九阴真经》博大精深,不是短短时日可以练成,但耶律齐此时功力已非同小可,又修炼了全真教正宗内功心法和“降龙十八掌”。前者是道家心法,后者则源自《易经》,与黄裳从道藏中悟得的《九阴真经》一脉相承。再加上耶律齐专心一志,因此修炼起来事半功倍,短短两年过去,已然大成。

1275年正月,刘整受命率军出击淮南,从东翼掩护中路主力的进攻。他向首帅伯颜建议乘胜渡江,一鼓而下鄂州。但伯颜怕刘整与自己争功,命其率部驻扎无为城,等待命令。正月十五,刘整收到伯颜渡江入鄂的捷报,不禁悲痛地说:“首帅止我,顾使我成功后人,善作者不必善成。果然。”

当日深夜,刘府,刘整在室内自斟自饮,桌上摆满珍馐佳肴,却是一口未动。忽然一阵清风吹过,夹杂着一股浓郁的血腥之气,他对面已多了一人。刘整抬眼一看,惨然一笑,说耶律兄来得正好,两人对饮总好过一个人喝闷酒。

耶律齐将那替身的人头随意放在一旁,大马金刀地坐下,发出一声冷笑,说刘整你本为金人,先降宋,后又降蒙,堪称三姓家奴,耶律齐可没有你这样的兄弟。刘整一阵黯然,说若非贾似道和吕文德一再相逼,他又怎会叛出大宋?耶律齐说,当年徐庶为救老母,不得不离开刘备,投靠曹操,但他终生未为曹魏献出一计一策,可刘整你又是怎么做的?

不待刘整答话,又接着说,十六年前襄阳大战,神雕大侠杨过以飞石击杀蒙古大汗蒙哥,自此蒙人皆以为大宋难以攻克。但三年之后,你向忽必烈献计:欲灭大宋,先取襄阳。欲取襄阳,先下樊城。后来,蒙人果然用了你的计策占领襄阳,如今大宋失去屏障,危在旦夕,无数宋人惨遭蒙古铁蹄蹂躏,你刘整可说是最大的罪人。

刘整脸现愠色,说方才已经说过,是奸臣相逼,官家无能,才逼他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况且他虽得大汗青睐,委以重任,但蒙古权贵自伯颜以下,皆以为他为异类,时时处处打压排挤,使他一腔抱负始终难伸,生不如死。

耶律齐正了正神色,说他岳父郭靖曾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你如今的遭遇,昏君佞臣固然有罪,但大宋百姓何辜?奸臣当道,你大可退隐山林,却叛国投敌,无非是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名利而害了无数无辜的民众,又用离间之计谋图丐帮,耶律齐若不杀你,枉自为人。

刘整一怔,忽然发现对坐的耶律齐目露奇光,深邃如大海星空,转瞬又化为两个旋转不停的旋涡,自己的身体则变得越来越轻,被那旋涡缓缓吸了进去。

在意识消失的一刹那,刘整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一生,甚至是身后百年事:

二十岁时,他跟随将孟珙攻打信阳,当时他任前锋,夜率骁勇十二人,渡堑登城,袭擒其守。孟珙得知大惊,以为刘整率十二人而轻取信阳,犹胜五代名将李存孝率十八骑拔洛阳,今于是称呼其为“赛存孝”。

四十岁时,他入朝觐见忽必烈,献下灭宋大计。忽必烈大喜,力排众议,授其行中书省于成都路、潼川路,兼都元帅,一时踌躇满志,认为封侯拜相,就在眼前。

六十岁时,因屡遭排挤,有功无赏,胸中抑郁堆积,久而成疾……

一百年后,汉人重新将蒙古人赶回大漠。他的后人偷偷到坟前祭拜,叹着气说:

贰臣已不堪,改换门庭三。

人自宋后少名整,我到坟前愧姓刘。

此时,现实中的刘整头部重重磕在桌上,再也没有起来。

这正是《九阴真经》中的“移魂大法”,耶律齐初次使用,一击奏功。

耶律齐见刘整已死,便准备带着叛徒的人头离去。不料刚一出屋,就被数百名蒙古兵团团围住。原来,他杀刘整虽没有弄出什么动静,但那叛徒太过贪生怕死,让士兵每过半个时辰,都去查看一下他的安危,就算入睡之后也是如此。

蒙古兵一拥而上,耶律齐自然也不留情,出手全是“九阴白骨爪”这样的杀招,举手投足之间,蒙古士兵纷纷命丧当场。但他杀得一百余人之后,气力渐渐不继,身上开始有了或深或浅的伤口。

耶律齐心想我命休矣,但杀了刘整和叛徒,于愿已足,便放开手脚,杀得一人是一人。忽然间,一蒙兵双掌齐出,重重击在耶律齐背上。但奇怪的是,这股掌力却并未给他造成任何伤害,反而将他高高推出两丈开外,恰巧落在刘府院墙之外。

耶律齐心知有人相助,当下也不犹豫,将身法展至极致,远遁而去。到了城门处,耶律齐正愁受伤颇重,无法跃过城墙,却被一老者拉入深巷,给了他一套干净衣物和腰牌。那老者自称是刘整身边的亲卫,虽被耶律齐打昏,却因武功高强,很快便醒转过来,恰巧听到了耶律齐怒斥刘整的那一段话,甚为触动。老者是宋人,当日不得不随刘整降蒙,如今他大限将至,又无儿无女,便凭着一腔意气救了耶律齐。

一个月后,耶律齐赶到丐帮君山分舵,准备重整丐帮。但他未来得及拿出叛徒的人头,以证清白,便遭到四名长老的围攻。他本就重伤未愈,又怕伤了自己人,是以处处留手,但四名长老却出手狠辣。此消彼长之下,耶律齐只抵挡了百余招,便被制住穴道,动弹不得。

耶律齐本以为众人会给他一个开口的机会,不料其中一名叫吴池的长老突下狠手,震断了他的心脉。其余一名长老打开耶律齐携带的箱子,一颗和耶律齐酷似的人头滚落出来。

三日后,郭襄携倚天剑杀上丐帮,手刃吴池。其余三名长老是非不分,被贬为三代弟子。三人纷纷表示,愿走遍天下,为耶律齐正名。

三名长老余生都在为恢复耶律齐的清白而努力,也收到了很大的效果,但由于谣言流毒已久,是以到了百年之后,仍有人误认为耶律齐当了叛徒。

为什么有人认为耶律齐当了叛徒?

今天

为什么有人认为耶律齐当了叛徒?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耶律齐当了叛徒呢?

说白了,和耶律齐的身份有关。耶律齐是契丹人,他的父亲是蒙古时有名的宰相耶律楚材,此人虽是一个契丹人,却早已汉化,对中原的文化有很深厚的理解。

他在任上,最大的功劳就是阻止了蒙古人将耕地变成牧场。耶律楚材后来在政治斗争中失利,辞官还乡,他的大儿子耶律铸,二儿子则是耶律齐。

耶律齐是《神雕》中有名的少年武林高手,他是老顽童周伯通的入室弟子,却为人性格稳重,曾经和公孙止比掌,从公孙止的手上救出了完颜萍与郭芙,后来随着黄蓉、李莫愁等人进入古墓寻找杨过小龙女。

郭芙误伤了小龙女,被杨过痛骂,被大家奚落,痛苦失落之时,他的两个添狗大小武却却移情别恋,她靠在一个人的腿上休息,还用人家的衣衫擦眼泪,后来才发现那个人是耶律齐,二人因此而互生情愫,后来更是成为夫妻。

耶律齐在十六年后,借着黄蓉在丐帮的影响力,参加了丐帮选取帮主的武林大会,凭着个人出色的武艺,夺得头名,却被霍都扮演的何师我用暗器所伤,危急之际,幸好杨过与黄药师赶到,用弹指神功救了他。

后来耶律齐众望所归,成为丐帮的帮主。他协助郭靖守城,在江湖上立下了颇大的威名。

而在《倚天屠龙记》里,对郭靖黄蓉的结局有了描写,二人守襄阳,最终殉城而亡。而辅佐郭靖守城的耶律齐,并没有一个明晰的说法。

因此,才被一些好事之徒牵强附会,说耶律齐做了叛徒。

不过这个说法并非没有理由,在我看来,也有好几个方面可以解释得通。

首先,耶律齐并非汉人,他的家族先后在辽国、金国、蒙古帝国任职

正如上文所说,耶律齐是契丹王族,他的父亲是耶律楚材,而耶律家作为辽国的王族,在辽国灭亡之后,一没有积极复辽,二没有远赴西域,投奔在西域建立了西辽的耶律大石,相反,他的祖辈,父辈先后在灭了辽国的金国任职,后来又在灭了金国的蒙古做官,是有名的三姓家奴。

根据历史记载,耶律楚材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金国灭亡之后,他的父亲耶律履投靠了金国,成为金国的尚书。

后来,耶律履在六十岁那年,才生下了耶律楚材,耶律楚材长大之后,仕在金朝,曾经任中都的左右司员外郎。成吉思汗十年,也就是1215年,蒙古大军攻占了燕京,耶律楚材被成吉思汗俘掳,对方知道他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之后,就派人向他咨询治国大汗,后来,将他任命为辅臣。

这一段历史虽然短暂,也说明了耶律家族作为契丹人,并没有汉人从一而终的想法,他们依附于强者。

这样家庭出身的耶律齐,对南宋没有一丝的感情,因为郭靖的关系,才在襄阳守城,你觉得他会对南宋有多少的感情呢?

其次,耶律齐的身份特殊,元朝肯定会向他投出橄榄枝

耶律齐作为郭靖的女婿,当时耶律家族因为受到元朝政敌的排挤,无奈离开了官场。耶律齐带着妹妹耶律燕流落江湖,后来遇到了黄蓉,又与郭芙暗生情愫,才留在了襄阳,帮助郭靖守城。

在我看来,郭靖尚在之时,在他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在黄蓉的眼皮底下,耶律齐是起不了反叛的心理的。

但自从襄阳城败,耶律齐带着丐帮剩余的弟子流亡于江湖,这个时候的耶律齐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受人尊敬的丐帮帮主,而是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

朝廷为了消灭这一支反抗的力量,肯定会有所举动。比如说得知耶律齐是蒙古国当年的宰相耶律楚材的儿子之后,肯定会以这个方向作为突破口。

而在历史上,耶律楚材被罢官之后,经历了近百年,耶律家又被平反。历史上记载: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追赠耶律楚材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不管是太师、还是上柱国,还是谥号“文正”,这在古代,都是很高的荣誉。如果耶律齐还带领着丐帮反抗朝廷,给这个荣誉的机会不太可能。

所以,我们脑洞大开,因为耶律齐投降了元朝,立下大功,为了表彰他的功劳,才恢复了他父亲的荣耀。

也因为这个原因,郭襄在《倚天屠龙记》中,只要提到大姐郭芙,总是没有好语气。

哪怕到了灭绝师太这一代,提到“郭靖黄蓉”,还是郭靖的儿子“郭破虏郭公”都是十分的尊敬,反而提到了郭芙,则是一脸的鄙夷的原因吧。。

当然,这个说法也只是个人的猜想,至少在作者金庸的笔下,耶律齐是没有当叛徒的,相反,耶律帮主还是后人眼中值得称赞的好帮主。

在耶律齐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耶律渊如,还继任了丐帮帮主,和武当的宋远桥相关莫逆,只不过这个情节在三联版的《倚天屠龙记》中被修改。你觉得这个修改合理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