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剧中,为啥要把晓霞写死,是不是为了整个剧情铺垫才这样的?
《平凡的世界》剧中,为啥要把晓霞写死?是不是为了整个剧情铺垫才这样的?
不仅仅是电视剧,就是小说《平凡的世界》原著中,也是晓霞为了救小女孩因公殉职了!这样写,相信路遥先生也是非常的矛盾和纠结!
为什么这样说呢?难道是田晓霞只有写死才是最好的归宿吗!
请往下看!
1如果田晓霞没有死,如果接下来跟少平结婚,那才是痛苦的开始!为什么说田晓霞如果没有死,跟少平结婚是痛苦的开始呢?
田晓霞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生!敢爱敢恨!又有文化又有好职业!
少平呢?一个农民!虽然现在成为一个挖煤的工人,也是最底层的工人!
如果少平跟田晓霞先要面对双方的家人!
少平这边没有什么!可田晓霞那边呢?
爸爸田福军没什么,可是妈妈徐爱云不好说了!
徐爱云,出生于干部家庭,自已是医院副院长!嫁给田福军多年,从未回去双水村!
就是那次润叶带少平到家吃饭,徐爱云找润叶有事知道少平在里面都不进去了!因为她不愿意面对这些来自双水村的农民!
如果田晓霞嫁给少平,她会同意吗?如果不同意,田晓霞痛苦不堪,或许跟妈妈决裂,那情何以堪?!
2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面对?田晓霞去过大亚湾煤矿采访!
当少平身边的工友,尤其是师哥安琐子得知大记者田晓霞是少平女朋友,几乎个个觉得匪夷所思!
也确实,在那个时代,一个端铁饭碗的高文化的跟普通的农民在一起确实同现实格格不入!
如果真的结婚了,是理想化的生活走进了现实?还是颠覆生活的现实?!
而且,田晓霞跟少平结婚了,彼此生活在一起了,怎么去面对各自的周边?人际关系?思想层次?
各种各样的生活中的碰撞接踵而至!
总结:路遥先生这样的写,相信反反复复考虑过,既要紧跟时代的主旋律,又要贴近生活,无奈之下,只有提前把田晓霞写死,留下余念!《平凡的世界》剧中,为啥要把晓霞写死,是不是为了整个剧情铺垫才这样的?
人生在世,迟早要面对生离死别!惟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配得上平凡的世界曾经拥有过不平庸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剧中,为啥要把晓霞写死,是不是为了整个剧情铺垫才这样的?
《平凡的世界》众多人物里边,田晓霞大概是最特立独行、光彩照人的一个,她本来有着最感人至深的爱情、有着最辉煌美好的明天,可是路遥为什么要把田晓霞写死呢?
我想,田晓霞这样的结局,是相当一部分读者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于是,就有人说,如果给《平凡的世界》换一个结局,给田晓霞换一种结局,会怎么样呢?
为此,我也一度非常迷惑、非常不解,总觉得路遥证明安排太过残忍了,也曾尝试着去为田晓霞换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局。
可是,无力论如何努力,总觉得没有原著那么安排恰当,总感觉过于肤浅了。
回头再细细品读原著,方才解出其中一味。姑妄言之,请朋友们品鉴。
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田晓霞的结局,我想应该是其生活体验的一种展示——尽管路遥很欣赏孙少平,更欣赏热情似火、挣脱阶层观念束缚的田晓霞,但生活的阅历、人性从洞察,使路遥也感觉,田晓霞和孙少平的爱情,也许只有这样结束才是最完美的结局。
一来这大概是路遥对生活深刻体察的结果。不是有一句话“相爱容易,相处太难”,生活中有太多类似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开局轰轰烈烈,但终究熬不过岁月沧桑,柴米油盐。相信在这一点上,路遥一定看过很多,体验过很多,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情节安排——唯有如此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唯有忠实的反映生活才是文学家的天职。
二来我想,这样的悲剧结局里蕴涵着路遥的良苦用心——相对于才子佳人的完美结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似乎更能发人深省。
固然,喜剧为普罗大众所喜爱,古往今来,为了迎合大众的胃口与喜好,赢得更宽广的生存空间,不管是文学还是戏曲,绝大多数都喜欢安排一个各得其所、和谐圆满的大结局——国人也许是以往的生活过于苦难,继而期待在精神世界里寻求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慰藉。
于是,恶贯满盈的坏人受到惩处、历尽磨难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离散天涯的骨肉终得团聚就成了大多数文艺、文学作品的最终结局,无数失败的、失意的、挫伤的人,在欣赏过这些完美的结局之后,怀着满意的微笑,继续回到不如意的现实中,用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美妙故事安慰自己、麻痹自己、诱导自己,继续投入烦乱的生活。
这样的结局安排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一种众望所归,即使是赫赫然如《红楼梦》这样的传世之作也难以免俗。
然而,殊不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文艺终究是文艺,生活到底还是生活,谁也无法取代谁,幸福依然是属于艺术的幸福,而苦难依然是属于生活的苦难。在艺术里寻找幸福而努力忽视生活的苦难,无异于鸵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把脑袋深深扎进地下。
生活之所以为生活,就是因为既有通衢大道,也有坎坷沟壑;既有阳光,也有风雨。路遥就是要以这样的人物结局告诉我们:如遇风雨,坦然面对;如遇阳光,倍加珍惜。
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风雨如晦,才使得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更显弥足珍贵;正是因为人生难免叵测,我们才能更加珍惜身边的人,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
《平凡的世界》剧中,为啥要把晓霞写死,是不是为了整个剧情铺垫才这样的?
田晓霞的家庭背景很好,父亲是市委书记,同时自己大学毕业以后在省报社上班,在那个时代这个位置已经很幸福很高端了。
高中时期的晓霞和少平,那时候晓霞对少平就有一种朦胧的美感,也许这就是初恋的味道,高中时候的感情有更深的情感,那种感觉和记忆是一种永恒的青春记忆,后来少平和晓霞也是一直在一起,虽然两个人的家庭条件差距特别大,但是有很多时候,爱比家庭条件和社会地位更重要。
一部作品的灵魂,决定了这部作品的心胸的宽广度和读者的认可度,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少平和晓霞能在一起是一种缘分。高中时期的环境让他们认识,同时那时少平的个人魅力让晓霞欣赏,还有就是两个人的感觉和默契,这是每个时代年轻人青春时共有的经历。
路遥为啥给晓霞写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晓霞和少平的爱情,晓霞太爱她的少平哥,受过高等教育的晓霞和时任市委书记的晓霞的父亲田福军,如果晓霞执意嫁给她深爱的男人少平,田福军会左右为难,因为之前的一件事就是晓霞的堂姐润叶和她心爱的男人少安没能走到一起结婚,和她父亲有一定关系,所以这次晓霞父亲田福军也许不会拒绝自己女儿田晓霞和孙少平结婚。
就是因为这个事的原因,这部作品就会违背了作者路遥的初衷,平凡的世界结果出现了官二代的女儿和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小子一个煤炭工人的普通工人结婚的情况。
如果晓霞和少平结婚就会和作者路遥的初衷相违背,平凡人的世界,如果出现煤矿工人和市委书记的女儿结婚,哪怕他们是恋爱结婚,也会让这部作品所要描述的灵魂大打折扣。
《平凡的世界》剧中,为啥要把晓霞写死,是不是为了整个剧情铺垫才这样的?
晓霞死了,路遥哭了。为什么?晓霞与少平是作者心中(甚至人们心中)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总是残忍撕裂不近人情。所以我也哭了
《平凡的世界》剧中,为啥要把晓霞写死,是不是为了整个剧情铺垫才这样的?
晓霞的死其实和作者路遥对美好爱情的不自信有关,对于这点,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路遥坎坷的感情史。
1,路遥的初恋林红,利用路遥后抛弃路遥,导致路遥差点为情自杀!路遥的初恋叫林红,是一个从北京下乡来的女知青。路遥很爱她,连曾经的笔名都和林达有关。
所以在路遥后来得到了一个城市招工的名额时,他毫不犹豫地让给了林红。别人说他傻,他非常自信地说:为了她,就算死,我也愿意!
可惜他高估了林红,高估了他们的爱情。林红得到招工名额不久,在厂里和别人搭上了,抛弃了路遥。 这对路遥精神上产生了很大的打击,其实路遥一项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可是现在却被初恋如此伤害和背叛。
为此,路遥甚至差一点自杀了,只是一念之差,他才把“自己拉了回来”!
2,婚姻上,和妻子林达冲破重重阻碍走到一起,可惜婚姻的后半场,二人却已经形同陌路,感情被磨得几乎一点也不剩!路遥和林达当初其实是很相爱的。当初大家本来都反对他们在一起,因为他们差距比较大,一个是农村出来的,一个是北京的知青。但是他们依然突破一切的阻碍,走到了一起。
让人非常嘘嘘的是,婚姻中,他们聚不仅少离多,同时摩擦也越来越大,幸福感越来越少。 在他们婚姻的后半场,已然是形同陌路,感情几乎已经被消磨得一点也不剩。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路遥病危妻子,夫妻二人却在闹离婚的原因!
所以有着如此爱情和婚姻经历的路遥,其实对美好的爱情是不太自信的,或者可以说,是没那么相信美好的爱情的。即便是曾经美好,这种美好,也无法一直不变地延续下去。所以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他把田晓霞写死了,而没有给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一个美好结局的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