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为了考上大学每天只睡六小时,多一分钟都感觉罪恶。但是到了大学四年你学到了什么?
最近听老家人的说,现在又有农村女孩子扎堆儿失学现象了。女孩子上到初中之后,家长就开始拖后腿,不让念了。
“上什么高中,考什么大学,也发不了财。当不了干部。不如早点打工,早点结婚,早挣彩礼……”
上大学辛辛苦苦有什么用?能学到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件小事儿。
这事发生在我大侄子身边,我大侄子一直是独居,这两天他身边来了一个投靠他的师弟,师弟本来已经晋升成为新爸爸了,但是因为家里的月子矛盾,闹的跑了出来。
这位气哼哼的新爸爸向师哥吐槽着他的媳妇儿,媳妇儿生了宝宝之后就开始非常紧张,前几天是没奶,媳妇急的大叫。再后来呢,宝宝吃了一段奶之后出现了厌奶,夜里哭泣的状况,孩子哭,新妈妈也和孩子一块儿哭,月嫂也劝不住。新妈妈脾气非常暴躁,她的对丈夫说:“你怎么就不知道陪陪我,夜里我抱着孩子来回转,你却在一边睡大觉,你还是不是父亲?你还是不是男人?这孩子是给谁生的?”
新妈妈平时娇气,这一下有了孩子,带孩子的手法可能也不熟,而且各方面都不顺利,她彻底崩溃了。偏要拉着丈夫陪着她一起熬夜,丈夫实在没法答应啊!丈夫是个期货交易员,每一笔交易那都是数以亿计的,能够爬到这个位置上,对于他来说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他拒绝陪妻子熬夜,因为白天没精神,会破坏自己的工作业绩。要知道他是用两个硕士学位换来如今的职位呀!所有的努力,不能功亏一篑啊!于是,晚上十点的时候,他离开了家来投奔大侄子来了,以图一个安稳的夜晚。
但是这位新爸爸也惦记着妻子,这么折腾也不行啊,可怎么办呢?大侄子净火烧浇油了,抱怨那个师弟的媳妇儿不懂事儿,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怎么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就是看孩子,处理好呢?但是想了想,又觉得自己这师弟的忙得帮啊,于是打电话找来了自己的堂弟媳妇儿。
堂弟媳妇也是个新妈妈,孩子现在两三个月了,就这样,两个新妈妈建立了联系。在微信上通上话了,同为妈妈,俩人也有共同语言。
堂弟媳妇劝她:要积极解决 问题,光发脾气没有用。你得保持冷静,如果是自身激素问题,就要做调节,比如说冥想,在阳光下适当运动等等。如果孩子有问题,联系医院去看病。和月嫂沟通。也可以进我们这个新妈妈群,你在这看到的妈妈都是六个月之内的。她们许多人都遇到过新生儿厌奶。
至于你丈夫夜里不陪你。他这样做是为了你们的未来。如果为了当下的情绪发泄,而让他失业这份的工作,失去这份80万的年薪,那么几百万的房贷怎么办?下一步你和孩子会出现在哪里?冷静下来,冷静下来!和丈夫分工一下。他来解决外面的问题,你来解决家里的问题。你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让生活更好。你们的业务不同,岗位重叠没有意义,有的事要自己面对。把婆婆发展成自己的助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她向这位新妈妈传授着自己的经验,而且还问了她一句,生孩子之前报过班吗?上过什么网学习过吗?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后来堂弟媳和我大侄子感叹道:“唉,完全是个情绪化的大小姐,大哥,你以后搞对象可不能找这种人。一点儿理性都没有。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她开展对话真难!
…………………………………
面对困难,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有人面对困难很冷静,甚至是跃跃欲试。看,我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我一定可以打败困难。
而这种自信来源于自幼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是什么呢?是著作等身的卷子,是那一墙一墙的奖状,是那从小被父母老师表扬出来的自信心,和被各种奥数班辅导班培养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紧急应变和有效求助。
这一切来自于大学机制的多层筛选竞争,和高等教育的竞争培养。经历这些很值得!
要说考大学难,现在考大学还真容易多了,我们那会儿80年代想考大学,就像是懒得像我这样的孩子,也得挑灯夜战,每天睡六个小时,做非常多的篇子,头晕脑胀,发困撞墙。
有人把高考比喻成妊娠的产道挤压,这个比喻有点儿艰涩,但是其实这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在很多大企业里,招聘者很看重高考成绩。许多即便是准备去海外留学的孩子也要参加高考,取得一个好成绩。
有一位人力资源管理者曾经说过:“不要怪我们为什么看重学历,看中985。学历的背后代表了刻苦抗压。代表了长时间的自律生活。那可能是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了。如果想进入名校,必须必须全力以赴,高考是最公平的展示舞台。也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尺,无论是耐力还是智商,无论是持久力还是,抗打击能力,都能够从中探寻出来。
我说的那位两三个月的新妈妈,就是我的堂侄媳妇,她毕业于北京大学,之后又到美国留学。她当赴美的时候,因为报名出现了一些问题,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晚了。小姑娘花了三天时间,通过网站在纽约找到了合适的住房,安了家,报了名,这一切都在三天之内解决好。一个从来没有踏上美国国土的人,能在三天之内把这一切搞定,这就是小姑娘的能力。你能说她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吗?但是她永远积极面对,乐观推进。
当然,这份能力来自于她能考上北大的能力。也来自于钢琴十级,还来自于游泳健将的身份,甚至是半马的优秀成绩。
再打个比方,我弟弟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他在家里经常不怎么说话,尤其是当他在上海的家里时,吃完饭之后总是沏上一壶茶,静静思索。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男孩子,通过一路的学习锻炼,最后成为了一个在社交场合非常外向得体的人。因为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也可以通过教育来塑造。
他在英国读研期间,老师总是通过抽签决定四人小组。这四个人只有一周时间磨合,就要在一起完成一个商业计划项目,然后写出论文。四个人里可能有非洲酋长的儿子,有中东的谢赫(相当于清朝的贝勒),有英国当地的伦敦市民,还有一个来自中国北京的他,他要迅速和这几个人活络起来,取长补短。也在项目中找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而且在论文环节也要体现自己的存在感。
要知道在这种竞争与协作之间,如何获得最佳位置,如何获得表现机会是非常重要的。这都需要主动出击。而这个本领是他在本科时参加辩论赛,和社团活动练就的。
好多人以为大学就是一个传授专业知识的地方,这也就出现了好多疑问。“哲学博士去机关里做什么?那里又没有让你研究哲学的工作项目”
我年轻的时候在机关里遇到一个学地质的硕士,你说一个找矿的来坐办公室,只是对着很多数据,是不是白学了?
这当然是否定的!
很多高学历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强。因为他们能在一困乱麻的事物中,一针见血地看到其中的逻辑所在。他们说话办事很有分寸感,这种分寸感来自于长期的训练。他们可能各具性格,但是吃苦耐劳的做事品质,冷静坚毅的行为风格,再加上大量的知识储备,为他们带来超群的实力。这都是高学历带给他们的。
就像我堂侄的媳妇一样,这位北大的高材生在生了孩子四个小时之后,就开始线上开会了,孩子被婆婆抱到了旁边的房间里,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归婆婆管,喊破了嗓子,她也不会去分心。而当会议结束之后,她立刻又把孩子抱过来,这时,她开始哺乳,全身心的投入到妈妈的角色里。无论是项目经理人还是妻子还是妈妈,她都能够切换自如,运用得当,你说她有没有困难,实际上作为高龄产妇,职场妈妈,她也有困难,但是她对于困难的抗打压能力特别强,解决困难的能力也特别强。
我弟弟有个小女友,以前三观不太正,总是和阔大叔在一起谈情说爱。现在呢?她想干直播了,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在直播间监理非常卖力,我问她累不累?这位以前的舞蹈生听了微微一笑,说:这算什么,我以前练功练的时候比这还狠呢。我在学校里年年都是奖学金得主,要知道艺术院校的奖学金比例是很低的,作为一个211院校的优秀毕业生,能够上春晚的舞台,她力压群芳,这其中付出的辛苦与汗水也是不可想象的。
还是是那句话,高考就像是妊娠中的产道挤压,而大学就像是一所提高自我的训练营。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真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进入这所训练营,来提高自我。
因为有时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原来我能这么棒!”
所以,拜托了🙏。给更多农村女孩子上大学的机会吧!
当初为了考上大学每天只睡六小时,多一分钟都感觉罪恶。但是到了大学四年你学到了什么?
当初我在高中毕业后报考了中央美院,就在美术馆后边,离家很近,后来美术学院就改地方了,考了笔试过了一星期后让去面试,因我当天扁桃体发炎发烧就没去成。我就和爸妈商量过年再考,真没想到过了些日子我接到录取通知书,高兴的我亲了妈妈又亲爸爸[捂脸]
现在也不明白没有面试怎么就录取了[泪奔]。我去上了一年的课程后爸爸说有一个考大学的机会,是学中医的让我去试试,又加上爸爸给我补课,从小我就喜欢医学,喜欢画画,不费什么劲也就考上了,爸妈非常高兴我也高兴。
因爸爸是交数,理,化的教授,妈妈是医生在他们的教育下,我真没感到学习费劲而且非常轻松。好像什么知识一学就会,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老师,若没有你们的教育我不会有现在的工作和学习成绩。
当初为了考上大学每天只睡六小时,多一分钟都感觉罪恶。但是到了大学四年你学到了什么?
本人大三工科考研狗一只。大一没啥印象,每门课付出一些时间,能考90不考80的态度学习,剩下的时间去网吧,玩手机,睡觉,一个月去趟篮球场,浑浑噩噩的度过了大一; 大二上学期没那么爱玩了,学习方面还是为了考试拿成绩而学习,剩下的时间就是宅,每天喝着快乐水,打游戏,看电影,就这样又一学期。
等到大二下学期,好像突然醒过神一样,觉得过去的生活太无趣,想想当时确实安逸,但没什么价值。所以开始思考为什么学这些复杂无味的专业课?为什么很多人说要在大学期间读多少本书?为什么要去操场跑步锻炼? 好像明白但又好像不明白。那就去图书馆读读书,开始有些坐不住,但慢慢坚持几天,就发现有效果,而且明白了好多。
学业上:大学期间学习既定的课程知识不需多说,但本质上还是提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通过思考解决一些问题来改变某些思维定式,多读读书,每本书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点不夸张,自己遇到的问题和经历的事,前人早就有和你一样经历的,通过读书看看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有利无害。生活上:大学大部分人都是远离家乡,第一次相对独立的生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怎样和舍友相处,如何结交新朋友,要不要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的活动等好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都是自己把握,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也会得到锻炼,说大学是半个社会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就是我目前所学到的,我总认为高等教育是让一个人明白自己的价值并且提升自身的价值,不要活在别人眼里,自己要心中有数,每当回首往昔时,不要懊悔,已经是成年人,一切都是自己打造的,不论好坏,不要后悔,也没资格后悔。
当初为了考上大学每天只睡六小时,多一分钟都感觉罪恶。但是到了大学四年你学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我回答正好不过了,本人今年大三,当初为了考大学每天晚上加班加点的学习,白头发都有了。
高中每天都幻想着自己美好的大学生活,有的学生幻想可以无忧无虑的玩,肆无忌惮的闹,没日没夜的睡,而对于我却有一肚子的壮志雄心等着我去实现,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时候那对未来是有无限美好的憧憬,可是世态无常事与愿违啊,接着就发现懒散和懒惰是大学里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回想刚进校门的豪言壮语都会一轱辘全部抛在脑后。
大一大二在虚度,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前两年我什么都没有学到,学到的只是一些坏毛病,专业课也是邻近考试前两周开始复习,可是说为了考试而学习。但我唯一的好处是没有忘记当初的目标(或许有人说我扯淡),所以大三的我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考研,每天都在赶自己拉下的路,确实不易。
所以说,学习是孤独的,千万不要等到最后再去努力,真的很累,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助你,感谢评论!!!
当初为了考上大学每天只睡六小时,多一分钟都感觉罪恶。但是到了大学四年你学到了什么?
感谢邀请。
你的这个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以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很多人错误地把考上大学当成人生终极目标
这个原因最最重要的,而且不仅学生犯、家长也犯,甚至是有些教师也犯同样的错误;把高中生考上大学作为人生的目标!以上考上大学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学生抱着这样观念,考上大学后当然就会生出一种“船到桥头车到站”的感觉。目标没有了,动力也就没有了,就像是一部汽车,质量再好,如果没有了动力,它还能跑吗?实际上,考上大学相较于整个人生来讲,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台阶而已,只有具备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毕业后干出一番事业,成家立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2.高中阶段学习太累,上大学后很多人想休息
我们说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之中学习最辛苦也是最累的时刻,从上早读到晚自习后休息,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基本都在12个以上。虽然国家比较重视素质教育,也出台了很多配套政策,但由于升学率一直是评价学校办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普高高中,大多还是把疲劳战当成提升学生成绩的重要方式。正因为如此,很多高中生考上大学后,就一种想休息的想法,想把高中时受的累在大学里补回来,学习上也就由此彻底松懈了下来。
3.大学的学习比较宽松,与高中相比落差太大
高中时学习比较紧,大家都紧绷着一根弦。可是等上了大学后,很多院校的管理比较宽松,所以很多学生一下子找不到感觉。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同样道理,人由轻松到辛苦很难,但是由辛苦到轻松却特别容易,在大学那样一个大环境下,有些学生就开始放松自己,学习也就不再努力了。
当初为了考上大学每天只睡六小时,多一分钟都感觉罪恶。但是到了大学四年你学到了什么?
很遗憾,我没有读过高中,更没有上过大学,我是从初中考入了中师,然后度过了三年的师范生活。
但是,我还是想说说我的中师三年是怎么度过的。
1996年,河北大名师范从各乡镇选择应届生的前五名或者是前六名读师范。当时是师范先选拔,剩余的再是高中。(后来再是先是高中选拔,再是师范选。)荣幸的是我考入了师范。
但是,进入师范后虽然学习紧张程度不如高中,但是我在读师范的同时也在自学专科文凭,只为了圆不能读大学的梦。
一个学期,要完成学校的十几门课程。但是过关是非常简单的。我们都会过关。在周末或者是晚上完成学习的学习任务,我一般会读自学的课本,所以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自学专科一共11科,在中师毕业的那年,我的自学专科文凭也拿到了,虽然工资并没有加多少,但是,当毕业后,同学们在学函授,或者是自学的时候,我已经在自学本科的路上了。
所以,无论是什么时候,比别人早走一步,都是有影响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