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的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欲望是个奇怪的东西。得到了就空虚,得不到就痛苦。
这是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的话!
我们年轻的时候是90年代初期。那时我在北京的一个大机关里工作。工作有时忙,有时闲,一阵一阵的。业余时间,在那个年代里除了看电视,就是看点书。(上网一般都是办公事)我记得当年有一本书,平地一声雷,震动全中国。
那本书的名字叫【废都】
废都的出版经历了两个时期。最初出版后没多久便被禁。这一禁,反而让他声名鹊起。我记得我们系统内有一位同事,这个小伙子得到了这本“奇书”。于是乎,他用公家的复印机把这本书整个复印了下来。然后折裁装订成了一个机制的手抄本。小伙子把这个珍贵的手抄本装在信封里,随着系统内的文件交流,转给了自己的女友。一个在北京的,我们局的女同事。但是没多久却被发现。
于是二人都做检讨,这个新时代的“宝黛观书”,闹了个贻笑大方的结果!
但手抄本继续在单位里流传,这本书我也看过了,也没什么感觉,于是把手抄本随手放在抽屉里。在我的办公桌里有废都这件事儿,不知怎么被我们领导知道了。我们这个单位是个科研单位,知识分子扎堆。领导听了之后就借了这本书,他也要去看看,看完了之后,找我来交流……
废都写的是知识分子庄之蝶的一系列的感情纠葛故事。在一个满脑子卡通文档的我的心目中,作家借庄之蝶的形象,打造了一部动画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的男主角靠着自己的才子名声实力加持,遇到了一系列的女人。然后和她们交好。展开了一段段的奇遇。他想在她们那里找到填补自己内心空虚的良药。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最后庄之蝶东窗事发,身败名裂。也就是个当代警世恒言的感觉吧!
我们领导看完了把书还给我了。他对此评价是四个字:文人无 良。其实我觉得他想表现得是“无良文人”这个意思。
“仗义每出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领导说了这样的话。这个年纪50的大叔,很认真的对我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说:“你们女孩子都喜欢有才华的男人,有能力的男人。这无可厚非。一个男人有才华有地位有权势都是好事,都是加分项,和他在一起有一段感情经历都是让人向往的事儿。但是我要提醒你的是,以后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男人,如果要和他交往,一定要平等。平等是一切尊重的开始!
第一,咱不能图他什么。你可以图他对你好图,图他给你带来一份感情。但是不能涂他给你带来名誉地位和财富。因为只要是一图他这些,你就被动了。在男人心里,你就不值钱了。男人知道要拿什么东西和你换,他不会真正的,平等的看待你!
第二,不要和那些不爱你的,或者是自私的男人深入交往。这样的男人不会为你考虑,他们只会为他自己考虑。为了满足他的思欲,他可以让你的利益身心双双受损,之后他抽身而退,却把你留在了困境里!”
我们领导跟我说了好多。其实对于我来说,领导即像是我的老师,又像是我的父亲。因为我工作的时候,父亲早已去世了,而我们领导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成年的,有见识的男性,应当为我这种学生般的小女生提供一条人间指南!
其实我觉得领导说的没有错!
作者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代表庄之蝶。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和妻子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妻子为他带来了安稳的家庭,但是也让他感到厌倦。于是他开始找其他的女人来填补这份厌倦……
无论是从小城镇进城来的文艺青年唐婉儿,还是懵懵懂懂的保姆柳月,无论是有独立思想的阿灿,还是贤惠的妻子牛月清,这些人都成了庄之蝶的工具人,这些女性存在的价值就是要为他所用,否则就毫无意义,置若弃履。
本着“不负责,不主动,不拒绝”的原则,一场游戏人间的恋爱大冒险开始了……
……………………………
作者为主人公与这几位女性的交往的态度,作了许多推脱和解释。
比如妻子牛月清。她不过就是赶庄之蝶成名之前和他在一起,就占了个结婚早罢了。贤惠是贤惠,但是和丈夫没有什么感情上的升华,也没有精神上的共鸣。这就是她的失职。
唐婉儿是庄之蝶最迷恋的女人。除了漂亮的容貌之外,她和庄之蝶还有精神上的交流。这是庄之蝶非常看重的。但是唐婉儿本人是那种把婚姻,或者是婚恋当成跳板的“攀附女”。她不喜欢老家那个粗鄙的,牛一样的丈夫,和文艺青年周敏一起私奔来西京了。在遇到真正的大作家庄之蝶之后,又马上嫌弃了周敏。这种如卫星一般的女人,需要一级一级的火箭为她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把她送到预定轨道上。但是唐婉儿这颗卫星,没有成功进入到她想要到达的“外太空”。阴差阳错,她又被前夫抓了回去,等待她的是无限苦难。但是,无论是作为她的蓝颜知己庄之蝶,还是私奔男友周敏都没有伸出援手!他们都上演了脚下抹油的戏码。 男人们在一片无限惆怅之中,缅怀自己的那位小仙女……
至于保姆柳月。她是一个长得有点像陈冲一样的女人,基本上就等同于一个捞女。她想到作家的家里,来找份轻松的工作,又想像唐婉儿那样紧紧地抓住成功男士。过上人上人的好日子。最后她嫁给了市长的残疾儿子。望着自己未来瘸腿的丈夫,柳月很失望。但是看着那丰厚的彩礼单子,琳琅满目的礼物,她又很喜悦。所以,这样的女性不值得同情!
至于所谓的独立女性阿灿,就更离谱了。未婚生子她的独立道路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所以庄之蝶和她在一起不过就是顺水推舟罢了,也不需要付什么责任!
于是一个饱尝精神苦难,一心要寻找爱情。表面昏昏噩噩,心里有无限苦楚的知识分子“大冤种”庄之蝶出现了。他“满脸愁容当渣男,低眉顺眼耍流氓”的独特形象,也堪称是文学作品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其实这部书通篇都在写欲望。满纸荷尔蒙,就是没有丝毫爱情。
所谓爱情,既不是啪啪啪的“斗地主”,也不是情绪激昂的写情诗。更不是一掷千金或是激情澎湃。
真正的爱情没那么玄乎,它比较内敛,也比较平实。就像风平浪静大海,表面如镜,但内里却蕴藏了无限深厚的激情。
真正的爱情,是另一位哲学家的形容那样。“爱就是无缘无故的可怜和无所畏惧的勇敢。”所谓可怜,就是觉得被爱的人是那么美好。而她出现在这个世界里,又是那么珍贵。而所谓勇敢,就是愿意为她赴汤蹈火付出自己的一切。就是宁愿自己受委屈受磨难,也不愿意那个自己爱着的人微蹙一下眉头。它无关占有和享受。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 “欲”是为我好,而“爱”是为她好!
其实为了自己好恶,自己满足,为自己而努力奋斗,这是人类的本能。但是爱情偏偏又是一种反本能现象。他是一种反制。他会让你把个人安危,个人利益,置之度外。一心为着他人着想。爱会使人升华。小爱是对一个人,大爱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此中理法,古今相通!
我们那个领导后来认真的对我说。
所谓“虚无和空虚”就是指自己没有目的浑浑噩噩地活着。想想一个人怎么会没有目的昏昏噩噩呢?那是因为他对其他事物,对其他的人,都没有丝毫的责任感。他只为他自己。
比如说,对配偶,对父母,对孩子,对朋友,对工作,甚至是更大的对国家和民族,他没有思考,也没有担当。他就是要调动一切自己可以调动的资源,努了一切自己可以努的力,让自己吃好喝好,可以随心所欲地和自己喜欢的对象交换染色体。这需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更多的资源,爬到更高的位置上,然后俯瞰众生,享受那种成功后地得意洋洋!而得到这一切之后呢?在无法攀爬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时候,也就感觉到非常无聊了。
所有人皆可为我用,所有人皆可为我所弃!
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人。这种人无论是做朋友,还是做伴侣都会给别人带来痛苦。你记着,这样的人不能交!”
领导的话我记下了。
后来发现生活中像这样的人很多。他们会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来解释自己的不负责和无担当。来解释自己的自私和冷漠。就像是作者为他的主人公找的那些借口一样。可是,很多心思藏不住。在后来的日子里,若是见了这样的人, 我就笑笑走开了……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警世恒言。
创作者的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俗话说:文如其人。一个作家写的文章或者是所出的书籍,基本就是作家的灵魂思想的再现,其内容都是事前经过作者充分思考过的。作品的主旨一般都是代表作者的喜好、观点与立场的!
虽然说,文学没有国界,思想是互通的,可是作家是有国家的,更是存在立场观点的!所以,任何作家和他的作品无疑都会打上作家思想烙印的!
在特别时期,有的作家不便表现自己真实的思想观点,其作品往往写的比较隐晦,但是,细心的读者仍然能透过其文看出作家的思想脉络的!
所以,文人、作家们在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意图是伪装不了的!
文学作品就是作家们的内心写照!
创作者的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相对而言,是正确的。
文学是再现客观社会生活和作者主观情感的统一。情感是对感知事物经思维产生的喜怒哀乐惧爱。而这思维是受人生观、价值观支配的,受人的道德观念影响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创作的,选材、提炼、加工(含语言艺术、表现手法,夸张、虚构等创作方法等)都是作者掌控的,写出的作品也是要表达作者情感的,作品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由作者决定的。一个人品很差的人,比如好坏不分、黑白颠倒、低俗媚俗、唯利是图的人,不论怎么装腔作势,但掩饰不了作品的内容思想和倾向,表现他的情感,反映他的人品。
这当然不是指某一短篇,某一部著作,而是从这个作者总的方面看的,尤其是长篇巨著看的。所以是相对的。
创作者的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感谢邀请!
人与人相处:始于好感,服于才华,合于三观,敬于人品。今日头条创作者,大家都向正能量靠拢。正能量有阳光有信仰。
创作者自己的字里行间,显示出人品这是真的。
不是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吗。
人有什么思想思维动态,他就会说什么话。
创作者人品尽在文中 ,伪装不得,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我觉得百人百态,今日头条创作者,每个人的思维动态,都能在自己的作品上显示出来。
这个提问说得有道理,我支持这个说法。
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创作有意义的作品造福人类。我觉得这是每一位创作者,都应该重视自己创作这个事 。
别人如何你左右不了,做最好的自己吧。
我是春韵刘姥姥:自己努力靠近正能量创作者,从正能量创作者那里寻找阳光。
2022.4.6.
创作者的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所谓意在笔先就说了这个问题,一般文艺作品能反映出作者的人品,但也有例外。有的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极力伪装自己,把自己打扮成与本来人品相反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唐朝两个大官文学家,一个叫李绅,一个叫元稹。其作品流传千古,被人称道,但作品并没有反映出人品。李绅最著名的作品是两首《悯农》,但其生活极度奢靡。传说他一顿饭能吃几百只鸡,只吃鸡的舌头。这怎么可能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挂上钩?元稹最著名的两句诗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他对爱情是不负责任的。他抛弃了莺莺,就说明什么水都可比沧海的水,什么云都类似巫山的云了。近代大汉奸汪兆铭,改名精卫,向世人展示坚定的革命意志,还说自己是一个革命的驴子,忍辱负重。结果呢,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他成了日本天皇的驴子!国民党前主席李登辉,把自己伪装成激进的反台独分子,骗取了大位后,原形毕露,抛出两国论,被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判断一个人,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创作者的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简单回答;
创作者的人品尽在文中不全对,如贾平凹,贾平凹之女,等等被全国全网声讨抨击过的知名作家。
这足够说明了人性伪善的一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