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听村里人说城里人小气,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好多事都是观念不同的问题。
比如,我们家前一阵子出了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我一个堂侄。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得了奖,让清华给订了。天呐!这要是搁到过去,得是我们家开祠堂,修族谱的大事呀!
我们家一门行伍出身,男丁世代晓勇。但是这舞文弄墨的买卖,真不行!起码在本科阶段,我们家从来没有谁进入过,清华这么好的学校呀!
这是神童呀!
俺家的!
这事,大妈我逢人就说,满世界的得瑟。有一天,神童来我家吃饭,大妈赶紧向我婆婆介绍:“这就是那个小虎儿!清华定下来啦。保送呀!
没想到人家神童一见我婆婆就说:“其实我自己挺遗憾的。我还是想参加高考!试试自己的水平!”
我和老伴一听,气不打一处来。
想当初我们考大学费了多少力气呀!最后还是一般的“搓堆儿”大学,等着我们呢!我们都是调济去的。
我老伴想上科大。我想上同济。同济那一年在北京招的女生指标特别少。我没考上,我还算有情可原。因为本打算学建筑的,要加试美术。为了学画,所以我文化课差了一点。老伴就没的说了,差了快一百分,这种志愿也报?这不是自不量力吗?
我喜欢建筑,但是,清华的建筑学院,咱想都不敢想呀!上一般“搓大”还得扒我一层皮呢?这不用高考,保送清华的孩子,还不乐意了!这口气也太狂了。这样的心态不行呀!
我们老公母俩在孩子走后嘀咕着。没想到我婆婆不以为然,她说:好多保上北大的(我婆婆老在北大讲课)学生也是这个心理。他们愿意参加高考,高考是一个学生的最高赛点,和全国的学子竞争,多好呀!
我和老伴面面相觑。敢情我们这是以“学渣之心度学霸之腹”呀!
也是!
渣霸之间,横亘着二百分多的天堑呢?这是二元化的世界呀!
………………………
同理,城乡也是二元化的!
比如,我那年在上海的弟弟家里小住,带着我们老家的亲戚(是族亲。就是同姓,其实很远了)她叫小企鹅。我弟弟家里很大,有两个客房,三百多平米呢?就弟弟和他的小媳妇两口子。我这个大姑姐一去,带着唐山老家的亲戚企鹅姑娘。我们一住就是半个月。
话说在老家的企鹅娘,忙秋完毕了。地里的棒子豆子大白菜都收了。我一听高兴,一个电话叫来她上海:“嫂子,快来,管吃管住,玩玩来!”
企鹅娘又拖来了企鹅爹,一家子快快乐乐的住进黄浦江边的大宅里。看啥都稀罕,我带着他们外滩金茂城隍庙的一通逛。一群唐山人看着上海挺新奇有趣的!
没多久,住了两周的企鹅一家就回去了。我觉得没啥呀!
可这里有一个插曲!
弟弟家有两个保姆。一个是北京这边带去的老保姆金姐,金姐其实是内蒙人,早年嫁到镇江的。她其实也想老家人,起码是北方人。来了河北人,内蒙人高兴,也过年似的,乐呵呵的忙里忙外。
可另一个保姆是上海本地人。叫吴阿姨。吴阿姨在背后说:“怎么这么多乡下人来这里,一住就是俩礼拜。我们上海人就没有这样的规矩。哪怕是亲姐姐弟弟来了,也是住旅馆的。我婆婆来了上海,也是我老公去外边找旅馆的。这一拖一家……”
这话让金姐听到了。她很不高兴。就告诉先生了(就是我弟弟),弟弟也不高兴了。找来阿姨说:“你对工作量增加要是有意见可以提,为什么议论我的家人?”
后来这个保姆,弟弟把她退回公司了。就换了一个保姆。这个保姆叫米米。她挺安静的,干活没意见。可后来我们熟识了,她和我聊天:
“你们姐弟俩真好。我也是两个小孩。真希望以后能像你和先生那样就好了。”
我说你:“怎么看出我们姐弟好呀!”
米米阿姨说:“老家来亲戚。你兴致勃勃的。先生可不是。他后来让我把沙发罩子地毯全换了。先生喜欢安静,平时家里根本就不来亲戚。就是开派对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吃吃饭而已。先生的姨妈(弟弟和我是同父异母。他有自己的姨妈)来上海,都是不住家的。
那么大的房子,姨妈来了都不住。我真是奇了怪了!这个小姨妈和弟弟关系蛮好的。姨妈的孩子想要在上海工作,弟弟给他安排的单位。那时候,弟弟还张罗着给姨妈的儿子买房子呢!
但是,就是这么好的关系。也不住家里!米米阿姨说,上海人不喜欢亲戚占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进退有度,亲中带疏,这是他们的社交方式。
而大妈我一个北京生,唐山长的大妈,恨不得把一个村的亲戚都招呼来,在我们家安营扎寨。老家的人经常来我们在天津的家,七八号人我都招待过。这是现在我婆婆身体不好,要静养,所以我没往家招人。要不然……
我以前和前夫刚结婚那会儿。一口气往家里招来了九个大小不一的亲朋好友。那时我刚和前任婆婆闹翻了,搬出来住了,一安顿下来,老家大军随即就到了。有一天,我前夫从驻地回家,一进楼道就傻眼了!
只见我们家大门敞开,进进出出的一堆唐山人,有打牌的,吃饭的,看电视的,奶孩子的,满满当当一屋子人,看得他愣住了!
我一见他回来了,从屋里的炕上爬下来(我是实在没地方呆了),朝他大喊:“大辉,上食堂买馒头去。先买五十个馒头,七个肘子,凉菜要十盘。再来五斤花生米。
一个大侄子马上就喊到:“白酒,还有白酒,先来五瓶吧!”
我前夫听了原地“石化”了。我还不高兴了,催他:“你愣着干什么呀!一会儿就卖完了,还不快去!”
过来半天,疲惫的大辉蹬着三轮车回来了。一车的吃的,还有一大桶绿豆汤!大辉灰头土脸的向我请假:“我去朋友家打个牌!你先睡吧!”
“嗯!去吧!玩牌上心点,别输钱啊!”我嘱咐他。
老家人还纳闷呢?“姑爷呢?不一块吃呀!”
…………………
现在回想起来,大辉可能不高兴,家里来那么多亲戚。以至于都关不上门了。可他看见我兴高采烈的样子,好像也没什么意见。也可能是我缺心眼儿,有意见也没注意!
我就觉得老家来人多好呀!大辉还不得乐死!反正我乐的是睡不着觉了。再搭着我睡桌子上,还真不习惯。为什么要睡桌子上呢?因为,实在是,没地方了……
我也不知道,我要是总这样下去,大辉会不会生气。没多久我就离开他了……不是因为老家来人,是因为我不能生育。
好多年以后,大辉和亲戚谈起我,他说:“宁宁绝对不是个城市姑娘。也永远成不了城市姑娘。其实她就是那个叫‘哈墨尔’蒙满血统的牧羊女。她赶着羊群来的北京,来到了我的身边,她无法适应北京的生活。在城里过日子,让她闹了好的笑话。这些笑话,够我笑半辈子的。”
城里人和农村人的想法不一样。这是我以后的日子里才慢慢明白的。
其实,我生来就是个牧民。一个放羊的姑娘。之后糊里糊涂的“移民”北京了。我一辈子怀念我放羊的那些日子。
冬日里,大寒时节,我们别说是人了,就是羊和猪也是要进屋来的。我们和心爱的牲畜一起取暖,挤挤叉叉的,谁也不能冻着,一个也不能落下。
我们也没有什么私人空间,为什么要有私人空间呢?我希望我所有认识的亲戚朋友都挤在一个大炕上,暖暖和和,亲亲香香的在一起。一边吃干枣柿饼,一边喝茶抽兰花烟儿……
地上是暖地红砖,炉火焰焰,什么羊呀,猪呀,狗呀,鸡呀……都在一起,它们其实也不打架!
我是蒙古人的后裔。
毡房里炊烟袅袅,亲人们亲密无间!
总是听村里人说城里人小气,事实真是如此吗?
去城里舅舅家吃饭,开饭之后,我一碗饭扒拉两筷子就吃完了,他们碗里貌似没什么动静,盛多少还是多少。兴冲冲起身去添饭,打开盖子一看,心凉了一截。锅里就剩下一碗了,怎么办呢?盛还是不盛?这是一个问题。
不盛吧肚子饿得慌,盛了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勉为其难地盛了一小碗。回到桌前开始“细嚼慢咽”,一不小心又吃完了,他们碗里还有大半碗。怎么办?只好忍痛把碗送回厨房装作吃完了。舅妈还笑着说,“还吃点嘛,锅里还有……”。
锅里还有?这不够塞牙缝啊。我心里想所有的饭给我一个人吃都不够啊,但嘴上还是说吃饱了。结果就是每次去舅舅家都是饿着肚子的。
妈妈说,舅妈就是小气,舍不得煮饭,你就放开了吃,不够让她再煮。我当然不好意思,所以我很不愿意去舅舅家。
村里的左邻右舍经常一起拉家常,说到城里的亲戚都是一脸的鄙夷。“城里人啊,都小气巴拉的……”一个两个都这么说,加上我在舅舅家从来没吃饱过,我也认为城里人就是小气。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看法。爸爸癌症要做手术,费用要几十万。爸爸躺在病床上等着手术,我们在外面急得到处借钱。打电话给舅舅舅妈,他们二话不说连夜赶到医院,拿出二十万给我们,大方得让我们意外。你知道雪中送碳是什么感觉吗?在你绝望的时候有人拉你一把。这让之前觉得他们小气的我无地自容。
这件事之后,我想明白了,村里人觉得城里人小气是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思维方式的不同。村里人左邻右舍隔得近,交往比较频繁,互相帮忙都很平常。农村人喜欢攀比,爱面子,所以处处出手大方,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而城里人不同,城里一家子就是一家子,邻里之间来往没那么密切。就拿煮饭来说,一家人吃多少都是固定的,很少有人来串门,来客人了就加一个人的量就是了,多了怕浪费。而农村不同,农村都是力气活,吃得多,人也多,不怕浪费,所以饭煮多些不怕浪费。城里人自己过日子,什么事都得靠自己一家子,出门就是花钱,所以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在我出来工作之后就深有体会了。
这种生活习惯的不同让农村人对城里人产生了误解,认为他们小气。实际上这是环境决定的,而不是真的城里人小气。
总是听村里人说城里人小气,事实真是如此吗?
朋友们啊!进城住几天就知道了。城里的小门小户的,挣钱少。但处处都要花钱。所以,过日子谨慎了点。前几年我在青岛看到青岛的老人。住着破旧的楼房,剩饭剩菜长毛了还舍不得扔。不像农村,沟沟坎坎刨几镐,蔬菜,花生玉米棒全都有了。就算挖野菜也方便。都是环境的影响,都要理解。
总是听村里人说城里人小气,事实真是如此吗?
未知这一评价的依据是什么,更不明白这“小气”所指哪方面,是指做事的精细谨慎,还是指花钱的精打细算?
但无论所指什么,这一评定还是没有道理的。姑且不论这“村里人”对城里人究竟有多少了解,就算是见得再多现象,你也不能真正懂得人家的生活,又为什么要贸然评价呢?
现世就有那么些浅薄无聊之人,动辄对他人品头论足,妄加褒贬,还胡乱给他人贴标签。不得不说,生活中很多的炎凉是非都是这种人促成的。
就算“城里人”真的“小气”,那又如何?人家辛苦的挣钱,精细的过自己的日子,又犯着谁了?惹着谁了?
茫茫尘世,有几人的钱来的容易了?就算是人家有钱,也不仅是来之不易,而且住在城市,动脚动手都要花钱,人家精细谨慎又有什么问题?
反而是那些花钱大手大脚顾头不顾尾还自以为“大气”的人,才是真正不靠谱的人。不是“打肿脸充胖子”的虚荣之人,便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糊涂虫。
古人云“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来一世穷”。辛苦挣钱,精细谨慎的花钱,正是过日子的可贵智慧。
总是听村里人说城里人小气,事实真是如此吗?
谢谢邀请:
总是听村里人说城里人小气,事实真是如此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你听说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也许说这话的人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他也没有理由让别人对他们大方,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不值得被对方看重。
北方人在吃喝的问题上,都说南方人特别小气,只能说是风俗习惯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罢了。南方人对餐饮是相当有讲究的,讲究的是菜过五味,酒过三巡。
有一年,一个温州的朋友请我们几个到他家做客,准备开饭的时候,看见八仙桌上只有四个拼盘,而且分量极小,最多一人能尝两口。
大家谁也不好的意思先动筷子,最后还是朋友开口说话,“大家尝一尝味道如何?南方人讲究的是四盘一味,一共是五种味道”,这时候我们才醒悟过来,知道了真正菜过五味的含义,那可是20盘菜呀,所以说,彻底颠覆了北方人的看法。
城市里的人小气,有一点我认同,就是城里人用的电饭煲,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使用小型号电饭煲蒸米饭,如果四个人吃饭,无非就是一小碗,可是一般的家庭根本都吃不完。真正城里人的饭量是很小的,特别是轻体力劳动者,或者是坐办公室的,他们的饭量就如小猫吃食一样。
假设农村来了亲戚朋友,就显得太小气了,如果你是一个受欢迎的亲戚朋友,值得尊敬的人,就直接去餐厅吃大餐了,如果新疆在这个季节来了亲戚朋友,烤全羊,
熏马肉,让你吃个够!看你还敢说城里人小气不小气了!?
大家别当真啊!
[呲牙][呲牙][握手][握手]
总是听村里人说城里人小气,事实真是如此吗?
小不小气不知道,反正刚“进城”的前大半年,正餐我就没吃饱过!那会2018年了呀,给儿媳妇吃饭都吃不饱,你说为啥呢?
小气?穷?敷衍?都不是!因为我这个北方乡下土阿妹,嫁进了南方县城里的居民楼。
话说我先生家,十多年前就买了县城里的房子。虽说是小城市的城里人,但却比我这个开门见山,走亲戚爬山的乡下人洋气多了。
算一算时间,2010年前后,先生家买了县城的房子,家具家电洋气漂亮,乡下老屋也收拾的漂漂亮亮,宅基地前后密密麻麻种着青菜,大蒜,豆角,辣椒,茄子……
而我娘家还在翻修开门见山的老屋,拖拉机“轰隆”一推,土房子夷为平地,小红砖也算是盖上了大西北统一的三层楼。
房子不同是城里乡下第一个对比。
说回吃饭吃不饱的事吧。
我头一回来婆婆家做客,吃饺子的时候我惊着了。
我婆婆端了一碗饺子过来给我,还问我:“六个饺子,够不够吃啊?”
我盯着面前比我手掌小的碗,里面是精致的六个汤饺。
虽然我本人有些大大咧咧,但头一回上婆母家,装装矜持还是要的。我赶紧说:“够了够了够了。”
但六个饺子,对于南方妹子来说可能够了。
对于我大西北的女汉子来说,吃饺子可不得二十五个起步?
你不要笑话我的饭量,我们大西北的女孩大多数都是干饭王,这是天生自带的大气。
更何况我是地地道道陕西人,从小吃面食长大,饺子都是二十多个打底吃的。
我一边假装矜持,一边伺机窥探厨房,然后发现婆婆“诡异”的端出来几碟子炒菜。
呦呵,南方人吃饺子是这么个吃法。和米饭炒菜一个样。
我们北方人吃饺子一人一大碟,来:“开吃。”
吃晚饭后,我和先生出门“消食”。其实是我饿得慌,感觉六个饺子吃了个寂寞。
一出门我就问他:“枯笔先生,你家吃饺子一人就吃六七个?吃得饱吗?”
他一副了然于心的表情,笑呵呵说我:“吃得饱啊,我们都是吃菜为主嘛。有些干饭王头一回上婆婆家,还得假装矜持饿肚子,可太难了。哈哈哈哈哈……”
枯笔先生是知道我的,我俩在西安吃饭油泼面可不就是用盆吃?这要是我婆婆看见了,还不得吓死。
我太难了,咕哝他带我上街找吃的,他一路笑哈哈说我:“不要假装嘛,反正以后过日子的时间长着呢,多少饭量大家都会清楚的呀。”
不行不行,我可太害臊了。你想想谈恋爱的大姑娘,头一回上婆婆家还是想留个好印象的不是?
那天晚上,我俩蹲在路边摊吃烤串,嘴角是滋滋流油啊。
我都快忘记饺子吃不饱的事了,一回头,准婆婆骑着电动车要上超市买东西,看见我俩的样子笑的合不拢嘴。
自此,我在婆家吃饺子都是敞开了吃,还带动了公婆和我一样换了小碗蘸碟,吃面用大碗,米饭蒸一锅。
好在他们没有因为这些而嫌弃我能吃,有亲戚来家吃饭,瞧见我这个“大胃王”总能帮我圆一句:“怪不得北方姑娘长的高,做事干练有魅力呀。”
所以吃饭,成为了南北方或者说城乡差别第二个不同。
每到年关的时候,婆婆家每个人都喜欢“翻账。”
就是盘查一下今年的收支,看看有没有多花的,少花的。用来给第二年的收支打样。
一开始听他们说燃气费、物业费、水电费什么的,我这个“土阿妹”总会不屑一顾“怯,这能花几个钱?”
可等到我用自己手机交了一年这些费用后,直呼“卧槽,在乡下那用得着这么多?”
原来不是城里人小气,是我眼界小了,口袋更小了。
所以说,生活开支不同是第三个区别。
至今,我在农村老家的名声都不太好,邻居背地里总会说:“你看看谁谁家女儿(说的我),找了个南方老板结婚奥,不要爹妈了奥。城里人有钱,她眼界高,可不就是看不起我们这些村里人么?”
但其实,只要你过得比旁人好,不管你对还是错,总会有闲话的不是吗?
那些背地里说我变成城里人,土鸡变凤凰的人,肯定也少不了说我小气。
但咱们做人做事,只求个问心无愧。
就如同南北方的各种生活差异,只要心在一起,总能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你说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