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人品好的人在单位里很少被提拔?

年轻时,和领导出席一个饭局。给领导外地来的老战友接风洗尘。席间,领导一拍我肩膀说:“这是我用的人!”

二十多年了,这句话我依然记得。

“这是我用的人。”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领导提拔你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是我的人。

高调咱就不唱了。领导把你放在他所构建的权利体系里,就必须要求你和他建立一种超越工作的关系。

即私人关系。

因为领导要给你工作,给你权利。你做的好,他可以获利。做不好他也要“吃瓜落”。你和他在一个利益团体里。这就要求你们之间要相互信任,建立忠诚!普通公事公办的关系,不足以担负这种信任。

我那时在北京的大机关。一帮大学生毕业进入其中,领导和我们就开始“双向选择”了。我自己除了努力工作之外,还要在我看好和钦佩的领导面前展示自己,不是光扫地打水,闷头苦干。

不要怕推领导的门。

不要怕没话找话。

我不展示自己,怎么引起他的注意。我又不是诸葛亮,大才!坐等刘皇叔来顾我,还得虐他三次,让他白跑。

咱没那本事。一个普通大学生,在机关里就是小徒弟。“认师傅”是我的第一步。

有人会在一边说闲话的。我知道。什么会来事呀,拍马屁呀……

我有我的想法。

领导要是喜欢降低人格的溜须拍马之人。咱也不能跟他。因为这是无能的人的表现,没啥大出息。他都没出息了,我跟着他岂不是永无出头之日!

现实是,在基层可能有这样的领导。那我要是赶上了就算了,咱混日子吧。

但是,在京城大衙门里,做到司级领导的都是能臣。好多都是“通镇一方”的人。人家有东西,咱小徒弟就得谦虚点,跟着他学!

我的这位领导是军队出身。人设就是大老粗。性情中人。(注意,这是人设)干工作雷厉风行。敢拍桌子,敢骂人。我们这个知识分子扎堆儿的单位,这个岗位提了他,是有原因的。他一上任,“快刀斩乱麻”,强化管理。三国混战的局面终于在我们单位结束了!

客观的说,我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能给领导干什么呀!写东西,比我笔力好的多了,再说我的领导也不太在乎这些。

稿糙点儿,正好符合他“大老粗”的人设。我更多的就是陪领导吃饭出差。

领导没吃过西餐。吃肯德基要筷子,吃麦当劳要啤酒。就算是在九十年代,也差点呀……

他以前所在的部队在内陆地区,没见过洋荤。我陪同他出国,欧美亚转了一大圈。出国在外,凡事我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从胃药榨菜酵母片,到转换插头风油精。领导很满意。

他快五十了,我才二十出头,是个小姑娘。领导私下里管我叫:“妮子。”(他是山东人)。我私下管他叫:“老熟!”(我是河北人。)

领导的为人处事,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作中的执行力,让我敬佩。毕竟是从基础干起来的,带兵出身,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套!

多年的军旅生涯,造成了领导的习惯。他有点爱“摆谱“。中直的同志有的颇具微词。对这一点,我理解。军队就是纪律严明,等级森严的,这是必须的。和地方上的工作“商量着办”不一样。我也有亲戚在部队也是领导,所以我觉得可以理解。

人无完人吗!

我跟了这位师傅三年。“三年效力,三年学徒”。我自己觉得也成熟起来了……

后来领导外放了。临走前给我提职了。我很感激!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迎来了第二任领导。

这位和前一个大相径庭。

这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华侨背景。多年海外工作经验。是个业务专家。

但还是那句话:“我用的人”!

这位对我重点在于“用”!

这位领导根本不懂机关的处事方式。甚至连中国人的人情世故,江湖世道都不清楚。他的头脑完全是西式的。

他有自己的资本!他是一个在美国行业协会和联合国都工作过的经济学家。对西方经济有深厚的了解。我们好多法规政策的制定,是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

我成了他信任的翻译官。(当然,在还是建立在有私交的基础上)他就像是日本鬼子。(这是我们单位一个同志的比方,还挺有意思的)斡旋鬼子和百姓再加上武工队的关系,尽力减少摩擦,把工作继续进行下去。这就是我的工作。

一句话: 领导用的着我!

提拔干部其实无非就是这两点。

但是,平心而论,有人是真不适合做干部,搞管理。

有人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沟通都费劲,怎么在领导面前展示自己。这其实就是情商的重要性。

内向的人适合干踏踏实实的技术。不适合管理。就像好厨子和餐厅经理不是一个岗位方向一样。和人品吗?这没关系。

再有,能力也是必须的。管理能力不是工作技术。

管理是艺术不是技术!没有公式,没有定律。要靠自己的观察和悟性。真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的。

有的大领导什么人都敢用。小人。狂人。偏激之人。他总能找到他们合适的位置,加以引导和运用。那才是干大事的格局。而不是靠个人的价值观好恶。

有水有油才成汤。这是我“老熟”的话。

治大国如烹小鲜!看来老子也同意我“老熟”的话!

为什么感觉人品好的人在单位里很少被提拔?

人品好的人,确实难被提拔。

1、人品好的人,常常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即使他们干的是最简单,最卑微,最不起眼的工作,但是也非常负责,认真。

2、人品好的人,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特别是不善于和领导拉关系,和领导之间往往是若即若离,敬而远之。所以,在提拔的时候,往往没有人给这些人提名,根本没有提拔的可能。

3、人品好的人,在有机会提拔的时候,不会去跑官,要官,找人,送礼,因此只能是错失机会。

4、人品好的人,根本不会去踩着别人的肩膀去谋取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看到一些人品很差的人,都被提拔了,但是人品好的人,往往是原地不动。

5、人品好的人,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在工作中,害怕得罪别人,这往往给人一个印象就是和稀泥,缺乏快刀斩乱麻的魄力,所以也常常不能入领导的法眼。

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有的人不择手段,有的人信奉丛林法则;但是人品好的人,往往是置身于另外一个精神世界,可能一生无欲无求,云淡风轻。

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吧。

为什么感觉人品好的人在单位里很少被提拔?

人品好不等于能力强

我们单位的小康,人品非常好,谁见谁喜欢。

他忠厚老实,见谁都乐呵呵,从来都不得罪人。

他工作积极,任劳任怨。每天第一个到单位,扫地拖地板,整理文件。

他在单位时间最长,对单位最忠诚。和他一起进单位的,调走的调走,提拔走的提拔走。他从一而终,十分忠诚于我们单位。

可是,他在单位30余年,还是科员,副科都没有,现在职务职级并行,才弄了个享受副科,连个先进都没混得过,为什么?

我们单位是一个社会科学研究单位,他当年是高中毕业通过干部招考进来的。搞科研,他是一窍不通。从来没有发表过论文,也没论文获奖、获批示什么的。

能力不行啊!

人品好不等于会领导

我们单位的小伟,人品没问题,硕士研究生毕业,能力非常出色,单打独斗非常厉害,发表、获奖论文一大堆。

可是,在单位十多年了,连个科室领导都没混着。

为什么?

没领导力。沟通协调不行,带几个人搞科研,最后还是他自己来,别人都不听她的。

情商也不行,讲话容易得罪领导。因为发表文章多,获奖论文多,经常指点江山。俗话说得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让领导很恼火。

每次推荐后备干部,她都没有份。

这就是有专业能力,没有领导力的典型。

人品好不等于有机会

我们单位的小樊,办公室主任,人品非常好,本科毕业,能写会讲,还有文章发表和获奖。按理,天天在领导身边,进水楼台,应该早就提拔了。现在四十岁了,三级主任科员。

为什么?

当年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单位管后勤的副职退位了。领导讨论提拔人选,他作为办公室主任也在场。

领导说,现在缺的是后勤领导,小樊啊!你是业务骨干,中坚力量,又年轻,先等吧!我们从后勤人员中选拔。

小樊也不反对。

就这样,错过了一次机会。

后来主管业务的副职领导调走了,直接空降一个副职分管业务,小樊只能眼巴巴看着。

再后来,空降的领导提拔走了,组织部门来考察新干部,说单位多年没有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了,要推荐一个女干部。

小樊是男的,这次又没份了。

这几天推荐后备干部,年龄35岁以下。

小樊,又完了……

人品好,能力强,能写会讲,能唱能跳,没机会,不行啊!

总结:

为什么有的人人品好,但在单位却得不到提拔?

要提拔一个人,是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的,除了人品外,业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机遇。有些机遇,你没抓住,没争取,过后就不再有了!

我是职场精英培训师犁子,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

为什么感觉人品好的人在单位里很少被提拔?

虽然提拔干部考察的是德能勤绩,但现实操作往往是另外一回事。

第一,人品好的人往往直言不讳,有时弄得领导很没面子,遇到心胸不开阔喜欢听好话的领导就想;若是提起来总跟自己唱反调工作还怎么开展,所以领导喜欢那些会溜须拍马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人。

第二,人品好的人很多都淡泊名利,不愿意去为了升迁而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比如故意在领导面前表现给领导留下能干的印象。

第三,人品好的人往往呈现在人前是清高自傲的形象,个人能力再强也没遇上伯乐,更不愿意干拉帮结派团团伙伙的事情,而提拔干部往往存在”上面人”打招呼的现象,风气恶劣时更存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丑恶现象,所以好事就轮不到人品好的人身上了。

第四,人品好的人,有可能能力并不突出,没有给领导鹤立鸡群之感,能力相同的情况下,领导更喜欢平庸但听话的人。

这就是人品好的人在单位很少被提拔的原因。

为什么感觉人品好的人在单位里很少被提拔?

这就是老实人现象。首先,人品与能力同等重要。话说得好,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人品好却不代表能力强,在任何一个单位,领导都需要业绩和政绩,而业绩政绩从何而来,手下干事的人给领导挣来的。如果下属都是平平庸庸,那么领导实现目标就很难了。其次,人品好、能力又不错的人没有得到提拔,有可能是这个人太老实了。不会说话,不会来事,不会八面玲珑,干了默默无闻的工作却不善于向领导汇报,也许领导没看见,也许领导看见了心想你都不来找我汇报,说明你不想追求进步嘛,因此也就不考虑你。因此,在单位工作,人品是最起码、最基本的,除此以外,还要过硬的能力和情商,善于沟通和表达,才能在单位中脱颖而出。最后一句话,既然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为什么感觉人品好的人在单位里很少被提拔?

官场之道,一向都是情商和厚黑开路,和人品关系不大。

好人好用,都是留给领导自己用

人品好,自然好使好用!既然听话又好用,为什么要提拔呢?留给自己做牛做马不香吗?

很黑是吧?这是人性,人之常情罢了。

在工作的过程中,领导一般给下属归类成两类:

1、实用型,这类人负责实际工作,基本不用怎么交流,只有吩咐就行,所有任务能完成的不错。

2、协调型,这类人有着高情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可以说他假,但是领导就是喜欢,而且是喜欢一起喝茶,吃饭啥的。

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忙的忙到死,闲的整天正事不干,居然还能升职,你说气人不气人?

如果遇到单位要提干,领导肯定会提第二种,已经玩到一个圈子里了,开会的时候说两句,基本就成了。

至于第一种老实人,工作真的很不错,还是留给自己用,太好用了!

人品好,反过来说就是没啥效率

有人很奇怪,人品好为啥和效率扯上关系了。

在我们人生漫长的旅途中,很多东西从小制约着我们的思维。

不管你们信不信,所谓道德都是绑架蝼蚁的,让绝大多数人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

但是那些“人上人”自己背地里就大做特做。

举个例子,“懂王”做到地球一哥了,他却经常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事。这边跟你谈好条件了,回头吃个汉堡就说:“我没说过!”

再比如他整天抨击贝索斯不纳税,根据媒体推算,特朗普不纳税的概率很高。

把话说的直白一点:要有效率,得抛开很多思维上的枷锁才行。

人品好的人,在单位里的行为太多思维上的限制,这不能做,那不敢做,所有人不得罪。

但是像职场升职,是要经过残酷竞争,打到绝大多数的“其他人”才能爬上去的。

人品好的人从这点上说,已经先天残疾。不懂拒绝、害怕冲突、过度解释。

简单地说:要做好事情,必须选择放弃中庸,做到犀利。

要做管理,必须自己跳入争斗的旋涡,肯定要得罪人的。

老好人最终的下场,被大多数人遗忘,只有做事的时候想起你。

从今天起,做出改变,效率优先,不做单位里的“酱油碟”学会拒绝,学会判断局势,放下脸皮。效果慢慢会出现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