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工资3000,比得上企业一万吗?

我曾经“犯过一次傻”!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领导,把我从“海水”里重新捞回“岸上”。

N年前,我年轻气盛、好高骛远,大学毕业后入职一家国企(那个时代,国企是妥妥的体制内,当然了,现在,国企也算体制内),干了没两年,就耐不住“清贫”了。那时,我的工资正好是3000元,住房公积金大约双边1200元(国企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缴纳基数调高),年底有1万元左右的年终奖,一年收入五六万元。

其他的福利。单位是分房子的,享受“内部政策房”的待遇。中餐和晚餐可以在单位食堂免费吃。福利,那是超多,一年六个节日都有福利,米面油、肉蛋奶、果菜禽,换着花样发。防暑降温、劳动保护等费用,都折合成西装、衬衣、皮鞋、茶叶、冰糕票、洗发水、沐浴液、卫生纸,可以供应整个“家族”使用。

可惜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得到了就不珍惜。我们几位年轻人极其羡慕民企私企的同学,有的同学月薪过万,在我们眼里那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当时,我们对未来还是感到绝望的,认为我们在国企一辈子也达不到月薪上万。当时,我还对媳妇说,如果我的月薪上万,年入十几万,这辈子就知足了。

当年,有一个机会。我们集团公司为了加强一家民企的合作,应民企的要求,让单位派几位骨干员工去民企帮助工作,实际上就是“蹲点”在民企,把国企流程与民企流程进行“打通”。我们四位员工被派到民企工作,我才知道在民企还真不是那么“好混的”!

当时,像我们这样的骨干人员在民企是可以拿到月薪上万的。我们四个人非常努力工作,仅用了半年就圆满地完成了工作流程的打通任务。当时,民企老板对我们很客气,生活上照顾得也很好,让我们误以为民企的人文环境很温馨。老板看我们的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蹲点”结束后,邀请我们留下,开出的条件非常诱惑,承诺:给我们部门主管的职位,月薪达到一万元。

我们四位员工都很兴奋,跳槽到民企实现了“升职加薪”,年入12万元,属于“高收入”群体了。(注:当时,年入12万是要报税的,大神一般的存在)我们都同意辞职去民企。我的直接领导是一位中年男人,他得知我要辞职,非常恼火,也非常伤心,认为我这是“背叛”。

好在他跟我的父亲认识,也算是老乡关系,他忍着火气,给我留了一个“后门”:你先不要办理辞职手续,民企正好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你不要告诉老板你已经辞职了。试上三个月,如果觉得民企好,你再回来办辞职手续。否则,你现在办理辞职手续,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我们四个人就到民企上班了。我的领导帮我“耍了一个心眼”,算我请了长假,没有办理辞职手续。那三个哥们,早早地跟单位办理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我们才上了不到一个月的班,就发现“现实”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以前,老板把我们当“客人”,现在,把我们当“长工”。呼来喝去,动不动就训斥我们:“干得了就干,干不了就滚!”

我心高气傲,哪里受得了这样的“虐待”!而且,当月工资也只发了3000元,其他的部分进行了绩效考核浮动。我当机立断,立即“跑回”了单位。另外三个哥们,就留在了民企,因为他们已经办理了辞职手续,不可能再回去了。

一晃N年过去了。现在就说说我们四个人的境遇吧:

我,回到国企后,知道社会不好混,心态上踏实了,工作上务实了。踏踏实实工作了几年,我也被提拔为单位中层。随着国企的飞速发展,我的年薪已经突破了12万元,也觉得12万年薪也不算什么事儿。想一想我当年说的“月薪一万就知足”,非常可笑。目前调到北京分公司,工作和生活都过得不错。

那家民企,受到了行业冲击,没过三年就倒闭了。那三位哥们,加入民企后,其实也没有拿到承诺的年薪12万,只能拿到七八万元左右,什么福利也没有,社保按照最低保障线水平为基数缴纳的,综合算下来,还不如不跳槽呢。民企倒闭了,他们三个不知所踪,听说也是到处打工,混得非常不如意,目前都在小私企里打工,月薪不到五千元。折腾了N年,他们的人生也倒退了N年。

当然了,我们四个人的故事,并不代表所有辞职下海的国企员工。我们的朋友同学中,也有从体制内辞职下海的人,其中有个别人已经混得非常好了。一个,在硅谷当IT精英;一个,在上市公司当副总经理;一个,自己创业当老板。但是,我认识的辞职下海的人,大多数人都是混得不如意的。不管混得成功的人还是混得不成功的人,如果问他们后悔不后悔,他们基本上都会说:后悔。

即使是那三位混得成功的同学朋友也说“后悔”,原因是“四个不高”:一是辞职后的“性价比”不高,二是“幸福感”不高,三是“职业安全感”不高,四是“长远期望值”不高。

所以,我们具体来对比一下“体制内工资3000元与民企私企工资10000元”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1】绝对值。

体制内(拿优质的国企为样本)的人工成本与到手工资的比值是:2.5:1。即:工资3000元,单位给你的综合收入应为3000*2.5=7500元。五险一金,大约为+55%;六险两金(增加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大约再+6%至12%。福利费13%+教育培训2.5%+帮扶救助金1%+工团经费2%+交通午餐等补贴8%+书报费文体费4%,等等。你拿到手3000元,单位实际账面支出7500元。

其实,这7500元,只是计算了绝对增加值,还有算带来的附加值和增值部分呢。比如,住房公积金可以享受超低的贷款利率,补充医疗保险可以报销到95%以上 ,困难救助金能保障员工不至于因病、因灾返贫,企业年金还是有累积、递进式的增值,等等。

我们单纯地进行“绝对值”的对比已经得出结论,工资3000元已经等于民企私企的月薪7500元。

【2】相对值。

体制内(拿优质的国企为样本)年收入的相对值,一般要靠绩效奖金(包括月度预支奖、半年奖、年终奖)来拉开“浮动的差距”。国企分为工人与管理人员,工人的收入模式是:固定的工资:浮动的奖金一般等于6:4,即,固定的工资占60%,浮动的奖金占40%。管理人员的收入模式是:固定的工资:浮动的奖金一般等于3:7(职位越高,固定的比例越小),即:固定收入占30%,浮动的奖金占70%。

工人岗位:如果月工资3000元,属于比较低层次岗位的工人,那么,他的浮动奖金应该保证有3000*40%=1200元。年终奖一般不会低于15000元。国企的性质不同、所处行业不同、效益不同,差异性非常大。有的优质国企,普通工人的年终奖也能拿到几万甚至十几万。

管理岗位:如果月工资3000元,也是属于比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那么,他的浮动奖金至少保证有3000*70%=2100元,年终奖一般不会低于25000元。职位越高,差距越大,优质国企的管理人员年终奖可以达到七八万、十几万甚至三四五十万元。

所以,当体制内的人说自己的工资是3000元的时候,收入的“绝对值”应该在7500元左右。那么,计算相对值,就会天壤之别了,少则一两万元,多则三四十万元。

综上,从绝对值+相对值等维度来对比,体制内工资3000元完胜体制外的10000元工资水平。这是一个“大概率”的统计结论。

【3】在职时的长尾效应。

什么是长尾效应?如果应用在“收入对比”上,可以简单描述:你在民企年薪50万,只能拿3年,其余年份可能会逐年降低,那么,职业周期从20岁到60岁计算为40年,“风光”的时候,年收入的曲线很陡峭,但多数年份里,收入在低位“走平行线”。你在国企年薪20万,曲线不如民企的曲线那么“陡峭”,但是累积40年的总收入,可能要高于民企的总收入。

【4】退休后的长尾效应。

在国企里,工资只能增不会降,随着年龄增长,收入也是“同向”正增长的。

比如,同样一位30岁的员工,在国企混到60岁退休,工资增长到3万元,那么,他的养老金可以拿到1.5万元。他如果从60岁活到90岁,1.5万*12个月*30年=540万元。

如果他在私企工作,混到60岁(也许他都混不到60岁退休),工资可能不增反降,而且私企民企缴纳社保的基数一般都是很低的工资水平,假设养老金拿到0.5万元,活到90岁,0.5万*12个月*30年=180万元。

我们看看退休后的长尾效应:国企的养老金总和为540万,私企的养老金总和为180万元,两者相差360万元。

综上,计算在职时的长尾效应+退休后的长尾效应,国企员工一生的总收入可能要远远跑赢私企员工!所以,对比体制内好还是体制外好,不要看短跑,而要看长跑。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5】职业半衰期。

我们行走职场江湖,难道只能对比“一时一地的工资高低”吗?那就大错特错了。刚才,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我们原来所在的国企,越发展越好,已经成为大型优质企业了。那家民企呢?早已经破产了。

从目前的环境看,国企特别是央企,发展得越来越好。即使遇到了经营困难,也会重组合并,而不会让它倒闭,员工只会被妥善安置,而不会失业下岗。民企和私企呢?我们在这里只列举一个数据:中小型创业公司2年存活率不足20%,也就是说中小型企业在2年内会倒闭80%。

企业都倒闭了,你还谈什么职业周期呢?据统计,私企员工在职业周期里至少要跳槽7次。跳槽七次,可能会越跳槽越受益,也可能越跳槽越失意。企业倒闭的因素叠加失业、辞退等因素,造成私企员工的职业半衰期很短,想长期、持续发展并混到退休的人是比较少的。

在国企,职业半衰期与私企相比,是完全相反的。只要自己不犯错误、自己不主动辞职,你的职业周期会长达40年直到你顺利退休。职业周期这么长,而且可以持续发展,混出头的概念其实是比较大的,你想一想,你持续耕耘一个领域40年,没有职位的提升,也有经验的增长吧。

【6】幸福感指数。

据统计:近年来的求职意愿指数,公务员、事业编、央企、地方国企的指数持续攀升,已经远超私企、民企、外企了。为什么呢?因为目前的年轻人不再把工资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了,他们的父母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他们的家底比他们的父辈更殷实,所以,他们找工作不仅仅追求工资收入,还要追求性价比、幸福感。

幸福感指数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职业的安稳性,国企可以让你一辈子安稳;职业的周期长,国企可以让你持续发展职业几十年;没有中年焦虑和职业危机;工作压力不要那么大;管理考核不要那么严苛;请假的时间弹性要大;时薪要高(单位时间内的工资水平),等等。这些要素,大家都懂,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分析了。

综上,我们在对比两个职业时,要从收入的绝对值、相对值、在职时的长尾效应、退休后的长尾效应、职业半衰期、幸福指数等六个要素进行分析。这六个要素的分析,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尤其不适合那种“天才和精英”(他们天生就要当老板、挣大钱、做富豪),人家在哪里都要混出头来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能进入体制内工作,那是要优于体制内的。

一家之言,欢迎交流。

体制内工资3000,比得上企业一万吗?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我侄儿子也正好明年上半年毕业,我和他讨论过这个问题。

首先我来说说工资3000元的公务员的收入吧。

以笔者所在的湖南中部城市为例,很多刚入职的公务员的打卡工资正好在3000左右,另外一年还是绩效工资、综治奖文明奖之类的两万多块钱的样子,综合到手5000多一个月。每个月还有一千多的公积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单位统一交。

再来说说企业一万的情况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是什么样的企业,以及你所在的岗位,比如说制造企业普通岗位,那一万元是靠加班加出来的,又比如说是制造企业的技术岗位有一定技术含量,而且会随着技术越来越好,工资也会越来越高,再或者是互联网企业,刚入职时10000元,过几年可能就是好几万了,这三种情况的比较肯定不同。

体制内工资3000与企业10000元普通岗位比。

在这两个岗位比的话,我认为体制内更好一点,毕竟体制内更轻松更有保障,加上各类补贴及保险、公积金和企业的收入差距也不会太大,且公务员一般在所工作的地方买 房结婚,能很好的照顾家庭,也更有社会地位。

体制内工资3000与企业10000元技术岗位比。

在这两个岗位比的话,我认为五五开,从收入的发展曲线来说技术岗位是占优的,随着技术的熟练,职称的进升,技术岗位突破两万三万是比较容易的,但体制内就比较困难,就笔者所在的地方来说,县委书记到手的工资也就不到7000。但体制内好在社会地位高,好找对象,如果同样找个体制内的老婆,在单位完善的福利待遇下和技术岗位比较五五开。

体制内工资3000与高科技企业10000元技术岗位比。

在这两个岗位比的话,我认为高科技企业岗位明显占优。大家都知道随着这几年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企业人才紧缺,工资都非常高,刚入职的员工可能工资10000,但他们可能一年发18个月工资甚至30个月的工资,年终奖金也不是政府部门能比的,而且随着技术的提高,工作经验的增长工资会越来越高。从收入这块来说高科技企业完胜。不过互联网企业基本是吃青春饭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一定的忧虑感。

所以具体怎么选,大家对照一下吧。

体制内工资3000,比得上企业一万吗?

本人在企业工作了7年,去年考进体制内刚好工作满1年,这个问题我很有发言权。

我倒是想问问提这个问题的人,体制内的人一块钱在外面买东西是能当两块钱使,还是在外面买东西能够享受半价?

为什么会认为体制内3000的工资,比得上企业一万,简直匪夷所思!

以前在企业的时候每个月有6500左右的工资,六险两金(多个商业险和企业年金,公积金自己1000多公司给交1000多),持有公司股票每年可以参与分红有个三四千,年底公司经营好的话年终奖有5万+,每年一次旅游激励,一年算下来综合收入15万+。

进入体制后每个月所有加上到手4000左右,五险一金(公积金自己500单位交500),年底估计有1万多的考核奖,两年发一次体检卡金额1000,平时过节就200块过节费。据说以前年休假不休可以折点钱,今年已经全部强制要求休年假,不再补助任何钱。另据小道消息称,还会清算以前一些不合理的福利项目,全部退回去;

进入体制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暂时不用考虑失业的风险,但真的生活压力明显增大,每个月就干巴巴那小几千块钱,小朋友马上要上幼儿园,后面还要各种兴趣班,双方父母都是农民,没有退休金,老婆工作也不稳定随时有失业的风险,整体生活在焦虑中,才30岁出头经常失眠。

体制内工资3000,比得上企业一万吗?

如果仅仅是3000的公务员或者事业编的工作人员与10000元的企业职工比较,答案很简单,一定是体制内的要好,宁愿要这里的3000,也不要企业的10000。原因很清楚:

1.公务员或者事业编的人员工资是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支付的,旱涝保收,工作稳定,不用担心失业,你可以按部就班的得到晋升或者工资上调。企业就不行了,尤其是私营企业,如果经营不善,随时有可能倒闭,员工失业。企业裁员是家常便饭,解雇几个员工就是老板一句话的事,完全看他的心情。在企业干三个月就可能失业两个月,即使是收入再高也没人愿意干,这种不安全感实在令人难受。

2.公务员或者事业编的人员福利很好,除了基本工资3000还有许多补助和奖励,有些甚至高于基本工资。这些额外的补助和奖励因地区不同而不同。企业的10000元收入不仅仅是工资,可能包括加班费。如果不加班或者请假就得扣钱,那就拿不到一万了。也就是说,这所谓的一万元是没有保障的。

3.医疗费的报销比例、住房公积金企业职工都不如体制内的员工高,甚至连养老保险都差很多,到退休时会影响退休金。

4.公务员、事业编的人员晋升空间大,有发展前途,企业员工则没有。企业员工就是根据技术高低拿工资,看有没有劳动价值,价值不高的还有可能降工资。

体制内工资3000,比得上企业一万吗?

你好,我是不是吧,我想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在企业领过年薪,目前供职于公务员强力部门任中层领导。所以就自身来谈一下体会。

体制内3000的同志大多是事业编或者初任公务员。这3000元只是基本工资。抛开各种福利。只能说温饱解决。可以适当喝喝奶茶逛逛街。因为这3000不用考虑早晚餐太多。质量也因单位而不同。全靠考试成绩决定[捂脸]。

体制外的10000,如果是国企。绝对超过体制内3000的幸福指数。因为能到月薪10000的企业初级员工,供职的国企基本世界500强内。懂的都懂,可以参考茅台集团一类的。如果是私企初任员工,那也是上市公司待遇里的小中层。

结合个人感受,扣除必要花费及应酬,体制内3000的含金量大约等于体制外5500到6500。都属于解决温饱。房车莫想的范畴。靠父母的不在此参考范围内。

体制内工资3000,比得上企业一万吗?

网友咨询:

体制内工资3000,比得上企业1万吗?

我的答复:

我在西部省份一个小县城工作,对于本地体制内的情况非常了解,年轻的时候也在几个一线城市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个问题有非常深的体会和感触。

如果你是一个学历一般,能力也一般的人,我认为你应该选择去体制内月薪3000的岗位工作,虽然说在体制内月薪3000,但是最终你的生活质量会比你在企业月薪1万还要高。

如果你是一个学历比较好,能力也比较强的人,我个人推荐你去月薪1万的企业,因为在这个岗位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好,能够实现非常高新的目标,对你提出的问题,我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在体制内月薪3000是指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全年总收入并不低

针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给你科普的第一个知识点,就是在体制内所说的月薪3000,是指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是3000块钱,这也就意味着全年的总收入肯定不止这个数。

以我所在地区为例,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通常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就是3000块钱左右,和你所提的问题非常相似,已我所在地区事业单位工作的人给你举例说明,体制内月薪3000包含哪些福利待遇?

在我所在地区事业单位工作,每个月入账的工资是3000块钱左右,但是这仅仅是到手的工资,其他的社保,公积金,职业年金全部都是按照对应基数的最高比例进行缴纳。

比如说住房公积金,双边住房公积金每月入账的钱可以达到1200块左右,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因为我所在地区的房价并不高,基本上只有3000块钱出头。

在事业单位工作,除了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以外,在年底的时候还能够领取一笔不错的绩效,在我所在地区年底是1.2万块钱,如果是在市区工作,事业单位年底的绩效可以达到两万块钱。

这也就意味着加上年底发放的绩效,在事业单位平均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可以达到接近5000块钱,这个工资待遇在一个小县城,已经属于非常不错的水平。

二、在企业能够做到月薪1万,未来发展空间比较好

在企业能够做到月薪1万的人,基本上都是属于能力比较强的人,也要在比较大型的企业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如果你是在普通企业,在普通岗位工作,根本就实现不了这样的月薪。

能够给员工开出月薪1万的企业,基本上也是属于大型企业,并且个人的能力应该比较不错,要么是属于技术工人,要么是学历层次比较好,在比较重要的岗位工作。

在你刚毕业的时候,如果你就能够在企业做到月薪1万,说明你所去的企业待遇比较好,你的能力也比较强,如果在未来你能够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在企业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工资待遇还会进一步增长,这是在企业工作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非常高的成长性。

从我身边认识这么多在企业工作的朋友情况来看,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强的人,如果在比较大型的企业工作,能够拥有比较好的晋升空间,未来做到年薪30万以上也不会是太难的事情。

三、从生活成本上进行考虑,肯定是体制内月薪3000,生活质量更高

刚才我给你分析了体制内月薪3000和月薪1万的企业岗位工作的两种情况,在体制内属于非常稳定的工作岗位,虽然工资待遇普遍不是很高,但是生活幸福指数比较高,也不需要担心失业的问题。

如果你在月薪1万的企业工作,能够给你开出很高的工资,说明这个企业成长性比较好,但是在这些企业工作对能力要求也非常高,工作压力也会比较大,如果你上不到比较好的岗位,最终你可能就要面临失业的风险。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你在月薪3000的体制内岗位,幸福指数肯定会更高,最起码没有35岁中年危机的到来,也不会考虑未来失业的风险,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工资待遇的增长会非常缓慢,你现在是月薪3000,十年以后也很难实现月薪1万。

在企业工作的优势就是成长性非常明显,现在是月薪1万,工作三五年时间也许就有可能做到月薪2万,这也是选择企业的一个优势。

在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到位,月薪3000的体制内岗位,基本上都是在老家小县城或地级市,月薪1万的工作岗位基本上都是在发达地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节奏,在小地方不会面对多高的生活成本,在大城市工资很有成长性,但是生活成本也很大。

四、具体应该选择哪一个工作岗位,还是要看你的实际情况怎么样

目前你有两个岗位可以选择,一个是体制内月薪3000,另外一个是在企业月薪1万,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我认为最终应该怎么选择,还是要看你个人的实际情况怎么样。

如果你偏向于安稳的生活,不太想承受比较高的工作压力,对未来没有太远大的目标,我建议你选择体制内月薪3000的工作岗位,因为这个工作岗位工资待遇虽然不高,但是你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两个人一起在当地奋斗,未来也能够过上有房有车的生活,但是不可能大富大贵。

如果你趋向于成长性的活,也就是希望未来能够过得更好一些,也希望未来能够拿到更高的工资,我建议你去月薪1万的工作岗位,因为能够开出月薪1万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企业,在这些企业成长性会非常好,能够给你非常阔的发展空间。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需要考虑你是什么学历层次,如果你是普通二本以下学校毕业,我建议进入体制内工作,因为二本以下学历的青年未来发展潜力真的非常有限,如果你是属于名牌大学毕业,我建议去企业工作,因为在企业更能够发挥你的学历优势。

本文由岭南通途原创,点击关注不迷路,我们下期再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