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没有五险一金一月5000的工作,另一个是有五险一金一月3000,怎么选?

如果必须在有五险一金工资3000元和没有五险一金工资5000元做出选择,我建议必须选择3000元有五险一金的。

某些国企就是典型的例子,工资低的真如问题中所说,初入职时就是工资3000或者3500,但是五险一金机制健全,很多应届毕业生都是抢破了头往里走,不在乎工资低,最起码两个点可以保证:一是工资虽然低,但是可以细水长流,相对稳定持久,二是完善的五险一金机制。

返回来就是未能进得去国企的一些同学,刚进入民企的同学基本都比进入国企的高一点,如果是较大一些的民企也是福利待遇优厚,但也有一些工资低的,比如5000元既没有缴纳五险也没有缴纳住房公积金,到手就能拿到5000元。

与上述相比看齐到手工资变多了,但其实少享受了太多福利政策,五险一金,在扣除的当下似乎看不出对个人有什么影响,但是在以下这几个情况中,他的重要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1. 生病就医时医保报销待遇
  2. 生育小孩时的生育津贴待遇领取
  3. 失业时的失业保险金待遇领取
  4. 购房贷款时最低利率可以低到3.25%
  5. 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以上这些待遇,如果不缴纳五险一金都是不能享受的,只有正常缴纳五险一金的职工才可正常享受。

第一点的医保报销,生病就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无法幸免于大小疾病,缴纳了医保在看病时医保会报销大部分医药费用,如果不缴纳医保,则所有的看病费用都是需要自行承担。

第二点,职工生育小孩时,按照规定缴纳生育保险的,都会领取一笔生育津贴,津贴的金额一般最少在2万左右,最简单的算法就是用自己得工资÷31x128天,得出的就是自己可以领取的生育津贴数额,比如月工资8000元,那么可以领取的生育津贴数额就为8000÷31x128=33032元,而如果没有缴纳生育保险费的职工则是任何补贴都没有。

第三点,正常缴纳失业保险金的职工如果是被单位裁员或者辞退均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每个月大约1000多元,根据地区不同金额也不同,一般是缴纳失业保险满一年以上失业的都可以领取,没有缴纳的职工也是不能申领。

第四点,是住房公积金的好处,确实比商业贷款利率低很多,可以低到3.25%,而商业贷款利率一般在5%或者6%,但是地产所在城市具体能不能让不让贷则是另一回事了,如果不能贷款,公积金账户也是赞了一笔钱,不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依然什么都没有。

第五点,就是大家说到老有所养的问题,很多人在年轻时不缴纳五险一金,只看眼前利益,但是退休后没有劳动能力,就只能靠领取养老金了,如果没有养老金可领,那么养老都是问题,很不用说看病报销等问题,缴纳了社保的才可以正常领取养老金,未缴纳的则是自己养老。

所以总的来说,缴纳五险一金的工作长远来看,综合受益是远远大于没有五险一金的工作的,如果工资能突出重围,有能力不做3500有五险一金的工作,那也是可以考虑的,本身3500和5000在税前是一样的待遇,只不过不缴纳五险一金后待遇被削弱了不少。

感谢阅读,笔记簿杏豆:企业培训师,劳动纠纷咨询师,劳动关系协调师,社保专家,专注职场干货分享,欢迎关注向我咨询!

一是没有五险一金一月5000的工作,另一个是有五险一金一月3000,怎么选?

有五险一金月工资3000和没五险一金月工资5000哪个划算?

月工资5000的,比月工资3000的,每月多2000。假设这个数都不变,大家都做20年就退休,各自的情况分析如下:

月工资5000的,比月工资3000的,每月多2000元,一年多24000元,再用24000元X20(年)二480000元。也就是说5000元工资的,比3000工资的,20年下来多了480000元的工资收入。

月工资3000的,其交养老保险,每月240元。其实这240元还是其自己的,只是存在个人帐戸,待退休后分月领取。交医疗保险2%×3000二6O元/月,一年720元。住房公积金按12%交存,每月360元,每年4320元,这钱也是自己的。另外企业也按12%为其缴存,那么每年住房公积金就多得4320元。4320(元)×20(年)二86400(元),其只是每年多交360元医疗保险,而且这2%还返还医疗卡,可以门诊及购药支付,也等于是自己的钱。企业交的6%进入医疗统筹。假设在20年中,都有病住院,共同医药费都是10万元,有医保的报销70%,实际需付医疗3万元,而没医保要付10万元。20年公积金合计86400元+医保报销70000元二156400元。

5000元的20存480000元(未计利息),再减去医疗费10万元,减公积金156400元。实际5000元的只比3000元的多223600元,,这223600元就等于养老金。从60岁至75岁为15年分摊,平均每年只有14240平均每月只有1000多元,维持基本生活都成问题。而3000元的20年后退休至少有6000元/月,一年就72000元,只要领3年3个月养老金,就超过5000元所存款项,下去还有17年,不计调增,仍按6000元月计,就有100多万元,这期间还有医疗费报销,养老有可靠而稳定经济来源,可以过着衣、医、食无忧的晚年生活。

哪个更划算,一目了然。不算不知道,一真的吓一跳。不要只看眼前多2000元的现金进帐,从长远来看,领5000元工资无五险一金的是很不划算。在现实中有的务工人员,用人单位跟他们说,如果不用交各种保险的,每月可以多给几百元,因此,不少人就放弃保险领现金,这是很短视的。我建议,只要条件许都应参加社保,优其是养老、医疗两个险种。务工的宁可每月领少几百元(当然不减少更好),应要求用人单位依法为你缴纳社保。

一是没有五险一金一月5000的工作,另一个是有五险一金一月3000,怎么选?

我们先来算一笔账,再来看一下3000的工资和5000那个更划算!

假设现在年龄在30岁,按退休政策60年退休,也就是还可以工作三十年,现在分别来计算一下:

一、有五险一金的工资3000:

1、工资部分:3000×12个月×30年=108万元

2、社保部分:养老保险个人部分是承担8%,那说是240元一个月,一年是2880元,30年就是86400元

公司部分是12%,这部分到以后领取退休金就能起到最大作用,

医疗账户部分个人是2%,那一个月就是60元,一年就是720元,30年就是21600元,这部分是可以动用的,用作医院或者药店看病用,

再加上公司部分以后用作报销就更多了!

还有失业、生育社保等!这部分对于未来肯定有很大帮助,就光生育社保一次报下来差不多就是10000元以上了!

这里还不包括利息费用,如果加上利息估计更多!但为了方便计算就不加利息了!

如果你不小心失业了,那这笔失业补助金就对于你来说能解燃眉之急!

3、公积金,这个公司和个人是对半承担的,按3000千基数,每个月需承担金额在500元左右,那公司也同样在500元左右, 一个月就是1000元,一年就是12000元,30年就是36万元!

这对于你自己未来购房或者租房都是一笔非常大帮助,而这个价值也远远超过工资的部分!

我们来合计一下30年工资和社保总价值:

工资108万元+养老保险86万+医疗21600元+生育、失业10000元+公积金36万元=233万元!

二、再来计算一下月工资5000元,没有社保的价值:

1、工资5000×12=60000×30=1800000元

因为没有其他福利,所以就没有其他可以计算的!

三、对比:3000元有五险一金合计价值是233万元5000元没有五险一金合计价值是180万元差额233-180=53元总结:从这就可以看出来选择3000元的社保明显价值高过了5000元没有社保的情况!所以我个人建议选择3000元有社保就是最好的!

其实通过计算一看就知道选择5000元肯定吃亏,但如果你只看到当前的利益那肯定就是5000元合理,因为看上去每个月多2000千元,而实际拉长30年一看就差几十万元,这就是长期和短期最大的区别!

而选择5000元之后,不仅以后没有退休养老金,就能医保也没有,这个时候你想报销医疗费用或者其他购药费用就会是很大一笔开支,同时你也没有生育津贴补助!

而现在各大一线城市都以社保为购房、入学等做为主要的基础条件,而这一项福利根本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这远远超过几十万差额!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了,不同的选择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建议选择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

单从这两个条件来来看,我个人觉得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不管是3000元,还是5000元相对来说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条件,也不是一个很好福利待遇,

以现在的工资水平来看,不管是3000元还是5000元都没有办法让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生活更好,这个时候不应该去纠结选择另一个而是应该有一个更好的福利和工资待遇,或者说开发自己一个副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小康生活或者说一个好的生活!

最后:3000元有社保,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有其他选择,建议这两项都不要选,选择一个更好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你也就不会这么纠结了!

一是没有五险一金一月5000的工作,另一个是有五险一金一月3000,怎么选?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有五险一金的工作,但是工资只有3000块钱和没有五险一金的工作,工资有5000块钱哪个更划算.这个问题可能明眼一看总觉得收入5000块钱是更为划算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子的,我认为拥有五险一金和没有五险一金差距实际上是非常大的.

它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企业单位所承担的缴费比例,因为本身五险一金这部分的缴费比例,企业单位还要承担一大部分.尤其作为住房公积金来讲,如果说你所在的工作单位有住房公积金,比如说你个人账户当中扣除800块钱,那么企业单位也应该承担相应的800块钱,实际上那么这样一来的话,进入到你个人账户,至少有1600块钱,现在我们还没有算其他五险的一些费用.

那么再加上其他五险的一些费用,实际上你个人所受到回报的待遇远远超过了2000元,所以说拥有五险一金的待遇实际上非常不错的,而且你拥有的住房公积金,拥有了社保待遇,那么将来你所得到的回报也是比较高的,比方说通过住房公积金来购买住房贷款,实际上贷款的利率相对就是比较偏低的,可以有效的减轻我们购买住房的经济压力。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一是没有五险一金一月5000的工作,另一个是有五险一金一月3000,怎么选?

两个都不会选,我会找一份月薪5000有五险一金的。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月薪5000元但没有五险一金,月薪3000元有五险一金,选择哪个工作更好?

这两份工作其实都算不上好工作,月薪5000元,工资高一点,但是没有五险一金,缺乏社会保障,以后没有养老金可以领取,也无法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发生工伤、失业等情况,也无法享受工伤待遇和失业金,所以工资是短期虚高,长期来看并不划算,风险比较大。

另外,没有五险一金的企业往往不过正规,因9为给员工缴纳社保是必须的、强制性的,不缴纳社保就是违法行为,这种企业估计也很难生存很久。

月薪3000元有五险一金,优点就是有社会保障,退休后有养老金,可以享受医疗保险保险,而且住房公积金也是一笔存款,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提取公积金来支付房租了。

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工资太低,扣除个人缴纳到五险一金后,包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8% ,医疗保险缴费比例2%左右,失业保险缴费0.5%,再加上5%—12%的住房公积金,到手工资只有两千多元。

这样现金流有点少了,要知道现在北京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都超过2000元了,月入2000多元,生活过起来是比较艰难的,很容易捉襟见肘。

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找一份月薪5000,但有五险一金的工作,将迎来工资不仅高一些,社会保障都样样不少,是比较两全其美的。

当然,如果说你非得要在这两者之间选一个,还得结合你的个人条件和情况来考虑和选择。

如果你不是那么缺钱,建议你还是选择有五险一金3000元的,比较正规,在大城市还可以积累社保缴费年限,如果社保跟买房买车落户挂钩的话。而且3000元只是暂时的,如果你比较有能力干出业绩的话,相信你的工资也会翻倍上涨。

如果你手头缺钱用,可以暂时先选择月薪5000但没有五险一金的,等离职后是可以要求企业给你补缴社保的。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

一是没有五险一金一月5000的工作,另一个是有五险一金一月3000,怎么选?

两个工作:一是实发工资3000元,有五险一金;二是实发工资5000元,没有五险一金;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面临类似问题。实际上,只要明确了个人需求,掌握薪酬计算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下面结合问题,做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五险一金的概念和作用

(一)五险一金的概念

主要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二)五险一金的作用

1.在职时,可以享受工伤待遇(按等级确定待遇标准)、医保报销待遇(报销比例在90%左右)、生育保险待遇(女职工生育津贴在2~4万元左右)。

2.离职时,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一般每月失业金的标准在1000~1500元左右,最高可以领取24个月的失业金。

3.购房时:可以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为3.25%,要比商贷低2%~3%左右。

4.退休时: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指按月领取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待遇(可以享受终身医保)。

二、两份工作:实发工资3000元,有五险一金;二是实发工资5000元,没有五险一金;哪个更划算?

(一)实发工资3000元,有五险一金情况测算

一般来说:实发工资为每月实际打入银行卡里的工资,应发工资为包含代扣代缴个人社保公积金、个税的工资。

以辽宁沈阳社保缴费为例:

实发工资3000元,则应发工资为3871元。企业代扣代缴个人社保公积金合计871元。实际上,加上企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464元),个人的总体收入应为4335元(3871+464=4335元)。

(二)两份工作,对比分析

实发工资3000元,有五险一金,相当于应发工资3871元,算上企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464元,合计4335元。与实发5000元工资相比,低了665元。

综上所述:

1.如果你需要钱,建议选第二种(实发工资5000元,无五险一金),每月能多领665元;如果你需要保障,建议选第一种(实发工资3000元,有五险一金)。

2.从长远来看,两份工作的收入都不算高。可以根据当前个人需求,先选择一份工作,然后不断提高个人业务能力,未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关于工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问答,感谢您的阅读!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评论、转发、点赞、收藏呦!

我是【人事通】 ,你身边的人事小助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