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
我表叔和表婶退休后回老家生活了2年多。这是他们一生中做得最错误的决定,事也至此,他女儿把他们接回了上海,再也没有回来过。
表婶是上海人,结婚后经常和表叔回我们老家探亲,她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喜欢上了我们农村。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喜欢这里的淳朴。
表叔退休后,就带着表婶到处旅游,旅游途中的生活习惯让她的身体亮起了红灯。夫妻俩就商量回我们老家过田园生活自耕自足。吃纯天然的有机蔬菜。
上海的女人生活比较精致,他们的老房子翻新装修就花了几十万,周围的邻里乡亲们都去围观。
表叔把房子周围的杂草都打理干净了,每天去挖一些准备开垦出来做一个菜园子,这样表婶可以一边做饭一边去门口摘颗葱,扯根蒜苗。
房子左边坡下面是他们家的稻田,他们打算种水稻,在里面养鱼,养鸭。
这原本是一副唯美的乡村画卷。
当她们的卷心菜长势喜人的时候,王家大婶说,菜地边是她们家的地,以前那里是条路,路外面是她们家的,表叔占了她家的地,吵着要求还给她们家。
菜已经种下去了,再怎么地也得收完菜了再还吧,可是泼妇王大婶,今天在表叔家菜地拔2个萝卜,明天在菜地里割2棵白菜,有邻居看不下去了说她,她说谁让他们挖我地了,我在我自己地盘上割菜吃,错了嘛?
这就印证了那句老话:荒山野地无人问,开垦出来有人争。
表叔家的稻田在土坡下面,他们家的鸭子去稻田要经过一个斜坡和四根田坎。那些淘气的鸭子经过别人田坎的时候总要去人家田里溜一圈。
为此那些人就说,表叔家的鸭子把他们家田里的小鱼小虾吃干净了,要表叔赔他们,后来就天天搬个凳子堵在田坎边上不让表叔家鸭子经过,表叔承诺收完稻子,放干了水,把养的鱼捞出来分给他们,一个个脸上才露出胜利者的笑容。
表叔每个月16号发工资,20来号他都要和表婶去镇上取钱,有次有个邻居看到表叔夫妻俩取一万多块钱,直呼他们是有钱人。
后来每个月都有人今天来借几十块买包猪饲料,明天有人来借200做礼钱,张家孩子没有学费了,李家儿子买房子缺钱了,不断有人找他们借钱。
镇上的公交车只到村里,村里到表叔家还有10来分钟的一条小马路。
有次表叔和表婶在市里买了一张喝功夫茶的茶桌,还有一套小型的咖啡机,表叔喜欢喝茶,表婶喜欢煮咖啡。
到村里就打算叫个面包车拉回家,平时赶集的人上街都是2块钱一个人,从表叔家到集上一般都是收3块,除非春节期间收5块。
可是那天那些开面包车的人统一口径,要100块钱运费才给他们送回家,否则免谈。表叔就想着,那请人工抬回去。那些人说抬一次100,那2个人抬就是200工钱了。
无奈,只能花100元钱请面包车送回家,卸货的时候表婶叮嘱他们轻一点,估计不叮嘱还好,一叮嘱6个咖啡杯碎了2个。表婶还只能忍气吞声,没有责怪他们。
表叔表婶本来想回乡下清欢自渡。告别城市繁华。
可是村里不管谁家和他们熟不熟的,家里有事儿都会请他们,他们虽然吃不惯我们农村的酒席,又麻又辣又油腻。每次吃完回来都要拉肚子,他们老了,他们的肠胃已经不适应这种生活了,可是还得去啊!乡里乡亲的。
有次表婶去菜园子摘菜,雨过天晴的菜地有点滑,她踢到一颗小石头摔倒了,要是年轻人,翻身爬起来就是。
可是她70多岁了,躺在那里就是动弹不得,疼得她直流眼泪。她赶紧叫表叔去扶她。一动尾椎骨那里钻心地疼,她估计自己是骨折了。
就打算叫辆车送去县里看医生。表叔家到县里平常30块。那天村里只有2辆面包车在家,都要价1000元才肯去。
后来表叔就打了120的求救电话。
在医院住了近一个月才回家。菜园子里的菜一颗都没有了,窗户被撬了,猫猫不见了,一直陪伴表婶的狗狗可乐也不见了,咖啡杯碎了一地。
茶壶的盖子和壶嘴也碎了。床上的被子衣柜里的衣服全部翻出来了,好的都拿走了。
表叔心灰意冷到了极点,这还是自己的故乡吗?
曾经炒碗蚕豆都要分享的乡亲们,如今也变得面目全非了。
他在心里决定等表婶养好伤就回上海。
心情不好,外加照顾表婶,天天还得赶集买菜。表婶能走了,可是表叔病倒了。有了上次的教训,表婶直接打了120求救电话,把被子和垫子放上救护车。他们怕和上次一样,回来啥都没有了。
挂了急诊,办好住院手续,表婶才给表妹打电话说表叔有点不舒服,让她放心,无大碍。
一系列的检查下来,表叔腰疼是因为肾上面长了一个水泡,医生说动手术摘了就好了,没什么大问题。
既然医生怎么说,表婶也放心不少,签好字约好时间就把手术做了。她以为一个小手术,就没有给表妹说,怕影响表妹工作。
出院后表叔发现,如果遇到刮风,他的眼睛会流泪,而且以前不怕冷,做完手术怕冷了,头上必须要戴帽子,否则就头疼,就典型的像个坐月子的人。
菜园子没力气种了,鸭子也不养了,地也荒了,一切又回到最初的模样。
暑假,表妹一家三口开着车回来看表叔。表妹看到自己硬朗的父母变得憔悴不堪,尤其是表婶,憔悴得让表妹心疼。
这哪是回家乡享受田园生活啊?
呆了几天去我家看了我爸爸妈妈后,带着表叔表婶就回上海了。
表妹带着表叔去医院做体检,想找医生看看怎么调理身体,表叔身体太差了。很多东西不能吃,一吃就拉肚子。
他们把所有的病历资料交给医生看,医生说这种情况不做手术都可以,用一根针把肾上水泡里的水抽出来就可以了。就像抽肝腹水一样简单。
表妹听完很难过,但还不敢告诉表叔表婶实情,否则表婶会活在悔恨里。自责没有带表叔回上海看医生。
表叔和表婶最后悔的就是没有认识到时代的变化,家乡已经不是他们追求的那种诗和远方的田野了。
上海的气候,人情世故,生活习惯,医疗条件和老家完全不一样,没有可比性。贸然回去,不确定因素太多。
题主问:为什么有人说退休了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
退休以后的人永远不要让情怀高于现实生活。
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你成长了,曾经陪伴你的张三李四也成长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不忘初心。
天要下雨,路要滑。
自己摔倒自己爬。
半生已过,不要把自己置身于陌生的环境里面。
好好吃饭好好活,啥事儿不往心里搁。
能吃能动常欢乐
儿子孙子咪咪笑
愿退休后的你们身体健康,福泽绵长
为什么有人说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
我老舅退休后,花了100多万,委托他哥哥在老家建了栋别墅,可进去才住了一年,他就气得逃回了上海,从那之后,他就再也没敢回过老家。
我老舅今年70岁了,他年轻时,正赶上吃喝发愁的年景,家里孩子又多,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村里来了从上海回来的人,那人是王寡妇的儿子,名叫徐春全。
徐春全以前是个混混,有十多年来渺无音讯,大家一直以为他死了,没想到他不仅活着,还活得这么体面。
徐春全说他这些年一直在上海,可以帮忙带人出去做工,给钱还管饭,我老舅为了吃饱肚子,就跟着他去了上海。
至于老舅去上海后做了什么,我们都不太清楚,直到后来老舅回老家盖别墅时,才把当年他在上海遇到的那些事情一一告诉了我们。
老舅在上海扎下根后,就把父母接了过去享福。家里还有三个哥哥,每三年左右会回来一次,与哥哥们相聚。
后来老舅的父母去世了,老舅也就不怎么回老家了,再次听到老舅的消息,是传闻他要回老家建房子养老。
或许是落叶归根的思想,又或许是童年记忆的牵绊,老舅像绝大多数老年人一样,有了返乡的想法。
由于老舅是上海户口,在我们老家盖房根本不太可能,老舅只好联系家里的三个哥哥,让他们帮忙弄块土地。三个哥哥说:可以拆老屋再盖!
那老屋有一百多年了,上下两层,九十多平,虽是木质结构,但却不是什么好木头,大部分地方都已发霉发烂,还有的地方完全甚至被白蚁给钻空了。
老舅得知几个哥哥如此支持他,居然愿意拆了老屋给他建房,心里别提多安慰了!他二话不说,坐了飞机就飞回了老家。
然而老舅回到了老家后,现实却让他有些心寒,那天晚上,在大哥家里吃的晚饭,饭后四兄弟坐在一起聊起了折房子的事,大哥哥说:“老弟,这老屋给你建房没问是,但这老屋毕竟是四兄弟的,如果要拆,那就适当弥补一下,按市场拆迁价格,这个老屋至少要拆20万,四个人分就是一人五万...”
大哥哥的话虽然让老舅有些心寒,但也觉得合乎情理,他没有过多计较,一人分了五万给三个老舅。
老房子顺利拆完后,就开始建房了,老舅把老房子前面的院子也拆了,地基打了150平方,是用的大洞浇筑,地基建好没几天,上海那边就突然打来电话,说老舅的儿子出了车祸,老舅急得当天就飞回了上海。
老舅走了,家里建房的事情却不能拖,因为是建的别墅,请来的泥瓦匠都是外地的,那些人吃喝都在我大老舅家,功夫实在耽搁不得,无奈之下,老舅只好把房子的建造工作委托给了大老舅帮他照看。
结果可想而知,那房子建得简直惨不忍睹,幸好老舅也没埋怨啥,请了装修公司来做了设计,才让房子有了别墅的模样!
房子落成后,表舅就搬了进去。
这天早上,表舅在院里浇花。院子外来了个人,那人在院外探来探去的。迟迟不敢进来,老舅开门一看,才知道是他大哥家的孙子,名叫刘茂挺,老舅总共也就见过他三次,对他不是很了解,大概只知道他读完高中后就没读书了,一直在外面给人家开挖机。
刘茂挺小声叫了句曾伯公,然后有些拘谨地坐下了。俩人闲聊了一会儿之后,老舅问他特意来这是有什么事。
刘茂挺也没憋着,开门见山就道:“曾伯公,我交了个女朋友,今年想和她结婚,可她娘家要二十万的彩礼,我家拿不出,我爸让我和她分手,可我实在不舍得...”
老舅立马明白了刘茂挺是来借钱的,而且这错是借来娶老婆,在过去,娶老婆和建房子这两件大事都是互相帮衬的,如果亲戚求上门来,是肯定要借钱的,因为这是人生的大事,你只有帮了别人,别人才将来才有可能会去帮你。
如今侄孙开口了,他又怎么好意思拒绝。老舅问刘茂挺:“这事你父亲知道吗?这钱我能借你,但不能交到你手里,得交给你父亲。”
刘茂挺估计没想到借钱这么容易,他连忙点头说:“这是我爸知道,我现在就找他来!”说完便一溜烟地跑回了家。
没一会儿功夫,我老舅的侄子来了,他一脸老实相,相比他儿子看起来要憨厚许多,老舅问道:“是不是你让你儿子来借钱的?”
侄子憨笑着点了点头,老舅没说什么,起身回了屋,出来时手里拿着一张银行卡,他把卡递给了侄子,然后说道:“这卡里二十万,本来是我打算买辆车的,你们先拿去用吧,孩子结婚要紧。”
侄子和侄孙俩接过卡,感恩万千地离开了我老舅家。
自打上一次借了钱给老大家的侄孙子之后,这事就在亲戚间传开了,这天晚上,老舅的二哥带着两瓶二锅头来到老舅家,几杯酒下肚后,他开门见山地对老舅说:“弟啊。我二儿子刘大辉,是个老实的孩子啊,可他四十好几了,还一直没成家,去年给他介绍了一个,可人家女房要求有房子,这些年我手头也攒下了一点,还差个十万就能盖房了,能不能先把这钱借我,让我儿子娶上老婆,日后我再还你?”
老舅对刘大辉很熟悉,的确是个老实的孩子 ,每次他回老家,这孩子忙前忙后的,就属他出力多。老舅点了点头,答应了这件事。
可没隔几天,三哥就闻声来了。三哥说自己孙子要买房结婚,想让老舅借。这一次,老舅有些不理解了,毕竟三哥是几个哥哥里头家庭条件最好的,况且他的孙子不过十七岁,怎么就要买房结婚呢?老舅便有些不肯。
没料到三哥竟生气了,他说:”大哥二哥都有,凭啥我没有,要是你不借给我,咱俩以后这层兄弟关系就断了,没兄弟可做了。”
老舅一听这话,真的是傻眼了,他没想到自己如此注重亲情,可在自己三哥眼里,亲情竟如此不堪一击。仅仅只是没借给他钱,他就“原形毕露”。
老舅不喜欢被人威胁,他三哥越是这要,他越是铁了心思不肯借,最后,两家果然闹得不愉快,就连过年过节都没再聚在一起。
在老家住的这段时间里,老舅总因为借钱的事弄得身心疲惫。他本来想着回到老家能过上田园般的好日子。与家里的兄弟一起和和睦睦,却没料到会是今天这个境遇。
或许是郁结不舒,老舅的旧毛病又犯了,老舅的心脏本身就不太好,总跳得过快导致他胸闷难受,几年前也犯过一次,当时去医院输了几次氧身体才好的。老舅想去医院输氧,可医院离得实在太远了,不仅要走山路,还要从镇上转车。一番下来要几个小时,老舅就这么难受着熬了一夜,身上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气息也十分微弱,幸亏被大哥家儿子发现了,及时送医院,这才捡回一条命。
经过这一事,老舅这才明白,没有什么比自己健康更重要的。
最终,老舅还是“逃”离了老家,回到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上海,或许老舅做梦也没想到,他憧憬的故乡幸福晚年生活,会以这样的结局收场。
回到题主:
很多在城市退休的老人,觉得农村是福地,是福窝,甚至在退休之前就憧憬着退休后的生活,想着可以养养花,逗逗鸡和狗,每天还能呼吸新鲜空气。可却没想到的是,人老了,身体上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出现问题,在城里的时候,你可以打车去医院,可在农村呢?如果一旦发生一点意外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无助,尤其是独身老人,你住在农村,儿女在城里,若有个闪失,又能指望上谁来帮你呢?到时就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或许会有人说,比起单纯的乡土人情,我愿意冒险!然不知物是人非,小时候有个交集的朋友们,甚至亲兄弟与姐妹们,时隔多年后,他们每个人的人生都遭遇了不同的境遇和磨砺,大家都早已变得不再单纯,观念行事也大相径庭,哪怕是亲兄弟,亲姐妹,因为多年往来稀疏,也早已变得与路人无异。
在此奉劝各位一句:故乡或许再也无法重拾你旧日的情怀,更难书写你夕阳的华章,且行且珍惜。
为什么有人说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
公公退休后,执意要回乡下老家生活,还花30万在农村买了一套房,结果回去不到一年,公公就搬回城里了,再也没回去过。
公公是农村出生的,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公公通过知识,走出了大山村,被调到市里工作,然后在城里安家立业,就很少再回农村老家。
主要是爷爷奶奶都去世了,老宅子也荒废,住不了人,回去一趟就得麻烦叔叔他们,公公这人讲究,不愿麻烦别人,所以几年才会回去一趟,回去最多玩两天,就回城里了。
公公对老家有一种特殊的情怀,这么多年来,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脑海里无数次憧憬着农村的田园生活。
家门前一条长长的河流,一群孩子在捉鱼,一大片金黄色的田野边,坐落着一幢幢低矮的平房,炊烟缭绕,欢声笑语,别提有多快乐。
公公时常念叨他小时候的事,跟几个叔叔一起放牛、割草,夏天还去河里捉泥鳅,觉得那时无忧无虑,直到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美好。
退休前,公公就在规划他的晚年生活,退休后,他想回农村老家生活,买一套房子,养一条狗,再养几只鸡,种点蔬菜,想想都觉得美好。
在城里生活了几十年,早已厌倦了,每天车来车往,一片喧嚣,邻里之间大门紧闭,没有一点人情味,城里空气也不新鲜,不适合养老。
婆婆不想回老家生活,就劝公公打消这个念头,因为他们在城里生活了几十年,突然回到农村,肯定会不习惯,真正的农村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我们也觉得婆婆说得对,公公好久没干过农活,跟邻居之间也不熟,突然回乡下生活,多多少少会不习惯。
公公压根不听我们的,还说我们不懂他的心思,离开老家几十年,现在他老了,想落叶归根,只有那里才是他的家。
既然公公执意要回老家生活,我们也尊重他的选择,只要他晚年过得开心就行。
其实公公想回乡下生活,还有一个原因,他这些年身体比较差,得了痛风、高血压,每天都在吃药,所以一直很注重养生。
公公想回农村呼吸新鲜的空气,吃自己种的有机蔬菜,对身体有好处。
过了好几年,公公终于等到了退休,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退休后,公公第一时间就回农村看房,想买一套现成的,自己修太麻烦了。
村里有修好的楼房,价格还不算贵,公公相中了一套房,花30万买下了,房子挨着河边,冬暖夏凉,风景也好,公公很满意。
房子买好后,公婆就回城里收拾行李,大包小包的,都快把整个家都搬走了,第二天,我们就送公婆回乡下农村生活了。
公公回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农村老家,山清水秀,一下车,公公就跟街坊邻居打招呼,又是递烟又是握手,很热情,看到公公这么高兴,我们也就放心回城里了。
可当公公真正在老家生活后,才发现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邻里之间再也没以前那么其乐融融,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
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去了城里,就剩一些老人和小孩,再也没有往日的热闹场景。
因为一点土地,和婶婶闹矛盾公公一直有个田园梦,想自己种一些蔬菜吃,所以一回到农村,就准备开垦一个菜园子,公公在农村也有自己的土地,只是没人种。
公婆一大早起来,就把土里的杂草除掉,花了半天时间,才开荒出一小块土地,两人还累得不行,正准备回家休息的时候,婶婶突然来了,说这块是她家的,原来公公的土地跟婶婶家挨着的,长时间没种地,就忘了分界线。
可公公说这块地就是他的,婶婶又说这块地是她家的,两人你一句我一嘴,就吵了起来,到底是谁家的,也说不清。
婶婶这人蛮不讲理,一口咬定这块土地就是她家的,公公不愿给她,她就在地里撒泼打滚,嘴里还乱骂,公公不想跟她计较,就把开荒出来的土地让给了她。
自己又重新开荒一块土地种蔬菜,忙碌了大半个月,腰酸背痛,总算把蔬菜种上了。
经常有亲戚来借钱公公在城里工作这些年,挣了不少钱,每月退休金也高,有些亲戚知道公公回村里了,就来套近乎,买点水果嘘寒问暖。
有天,几年没联系的堂哥突然来看公公,他是大伯家的儿子,大伯以前在镇上卖水果,家里条件一般,很少跟公公走动。
公公见堂哥来了,也很热情,端茶倒水的,两人寒暄几句后,堂哥就开始说正事:“叔叔,我交了个女朋友,准备年底结婚,但女方要求我家买套房,你也知道,我爸妈一把年纪了,帮不了我什么,家里就十几万块钱,还差八万才够首付”。
公公一听,就明白堂哥是来借钱的,而且是借钱买房,堂哥第一次来开这个口,公公也不好意思拒绝。
思考了一会儿,公公就让大伯来,想问个清楚,看有没有这么一回事。
大伯来了,拉着公公的手,说起这些年的心酸往事,还差点哭了起来。大致就是说他这些年生病,花了家里不少钱,拖累了堂哥,现在堂哥好不容易找个女朋友,家里又没钱买房。
看着大伯愁眉苦脸的样子,公公更不好意思拒绝了,就答应借钱给堂哥。
公公借钱没多久,堂弟又带着水果来找公公,听说堂弟这些年在外面做生意,混得还可以。堂弟直接开门见山,说他资金周转不开,差十万块钱,借三个月就会还。
公公跟二叔关系可以,也知道堂弟在做生意,不差钱,堂弟能来借钱,说明是真遇到了难处,再加上堂弟只借三个月,公公也答应了。
谁知道,后面来借钱的亲戚越来越多,有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跑来借钱,公公直接拒绝了。还有一些亲戚家里礼钱不够,也来借,打牌输了,也来借,反正各种借钱理由。
公公没借钱,得罪了一些亲戚,他们就在背后说闲话,说公公吝啬,有钱也不帮忙,看不起人,反正各种难听的话,公公在家气得不行。
乡下看病不方便,交通也不方便公公本来病就多,回到乡下后,交通不方便,没有摩托车,每次去镇上买药,就走着去,有时碰到顺风车,就可以载一程。
或许是被亲戚的闲话气到了,那天晚上,公公突然头痛、头晕,不用猜,就知道是高血压患了,吃药也没好,只有去医院。
这大半夜的,去哪里找车,婆婆急得不行,只好给熟人打电话,问能不能去一趟县城,人家都睡着了,给100块钱也不愿去。
最后还是找的堂哥,堂哥大半夜从镇上开车回来接的,把公公送到县城医院去,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医生马上安排住院,才总算没事。
冬天的时候,农村天气很冷,又没有暖气,公公有痛风,冷不得,经常脚痛,疼得下不了床,婆婆还要照顾他。
看着公公病殃殃的,婆婆就来气,说道:“当初劝你别回农村,你不听,现在好了,身体没养好,人还受罪”。
公公躺在床上,也不吱声了,疼了一段时间,脚还是没好,公公实在受不了,让婆婆收拾好行李,第二天就搬回城里。
回到城里的家,公公精神好多了,婆婆也高兴,楼下就可以买药,附近六公里就有医院,看病不要太方便。
自从公公回来后,再也没回乡下老家了,那套房一直空着,没人住,公公打算把它卖掉。
公公感叹道:“以前的老家,再也回不去了,早已物是人非”。
为什么有人说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
因为很多人的想法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觉得农村山清水秀,空气好,民风淳朴人善良,邻里之间就跟亲戚一样。
可是以前的那些人和景,早就变了,时隔多年,每个人都经历了不同的境遇,彼此都不了解,突然有天遇到了,还会觉得陌生,哪怕是亲兄妹也一样,长时间不走动,关系也会变得疏远。
有些在城里生活的老人,退休前,就开始憧憬着农村的田园生活,想远离城市的喧嚣,回乡下养老,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农村也有缺点,比如:看病不方便,万一哪天生病了,就会知道多么无助,半天打不到车,还没子女在身边。
所以,回乡下老家生活,要三思而后行,或许故乡是你回不去的远方。
为什么有人说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
退休后可以回老家走走看看,万不可安家久住,因为曾经沧海了就很难再为水。
在城里或异地住惯了,那里就塑造了你当下的骨肉和生命,习惯了城里的节奏呼吸和文化的纤维,多年在异地留下的脚印已经取代了手机导航,多年编织的人脉也已接受了自己的人设。而这一切,都不会随着你返回乡下那个故乡,你回去只是带走了你的躯体,你的灵魂和所有的喜怒哀乐依然留在了生活了多年的异地。
我在西雅图生活了35年,假如我离开这里,不论到哪里,我都会留恋开车时街边就是星巴克总部,波音的停机坪,亚马逊的球形建筑和微软的足球场。那满天低垂的乌云,那细雨中飘散的咖啡香,这一切只能就在西雅图,是谁也带不走的。
故乡一旦离开就很难再踏入故乡的河流,那河流每时每刻都在流淌和改变着,你故乡的同学发小儿和亲人也都随着河流改变着,唯一不变的是你对故乡的回忆。
回不去的故乡,永远会藏在心里。
在心里。
为什么有人说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
为什么有人说: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
乡下,对于农民来说很平凡的,但是对于城里人来说却又是那么的遥远,就像是《围城》一样,城里的人想进来,而农村的人又想出去。。。
对于乡下的农村,在你的脑海中一定浮云浮现出农家风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大片一大片金黄色的田野旁边,坐落着一幢幢低矮的平房,风景煞是优美。
也正是如此,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老家就是自己的根。无论自己在外混的好和不好,他们都要在老了的时候,是要回老家生活,安扎在农村里的。
当大多数人对于乡下有着憧憬的愿望时,却有人认为,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生活所迫,还是另有隐情?李子来回答:
至于为什么有人说,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我给大家先讲述一个真实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后,我会农村的愿望也是落得一地鸡毛,原本让我憧憬的农村生活,却嘎然而止。下面我说一下回农村的故事:
我事业编,在城里工作已经15年的时间了,也过了40而立的不惑之年。
平常一家人大都住在城里,偶尔放假的时候,也和家人回农村老家看看。但是由于我住在省城,距离我的老家有点远,回去也不太方便。
前年从老家回来后,我心里也萌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就是等我退休后,要回农村老家,过上田园般的生活。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心里一旦有了回家的想法,其回乡的念头更是愈演愈烈,有时候在梦中,也经常梦到自己在老家的田园里,尽情的放飞自我。
当我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妻子后,本以为妻子很愿意,但是妻子却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想回老家生活,自然是好事,但是你能保证你能回到以前的农村吗?”
妻子认为:“回农村生活,除了花费多余的盖房子费用外,还有农村的乡土人情都变了。
在听了妻子的话后,我心里愕然。显然妻子是不同意我回农村的。
可是我在城市生活久了,还是非常想农村生活的。那亲切的脸庞和风土民情,还有老屋前那条河、那片田,屋后的那座山、那片庄稼地想着想着心都暖了!
于是,我反复的做妻子的工作,也说出了我们回农村生活的几个理由。
1,在农村,生活压力小。
在农村,生活压力是非常小的,什么粮食、蔬菜、肉蛋类都是自己种的、自己养的。
不像是在城里生活,蔬菜、水果、粮食等都需要花费很多的钱,还有物业费,停车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2,在农村,住房更宽敞。
如果在农村里建了房子,这房子宽敞程度,相对于城里的三居室来说,显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
特别是农村里大大的院子,相对于寸土寸金的城里院子来说,显然是不能相比的。
3,在农村,空气更新鲜。
农村里有青山绿水,是天然的氧吧。住在农村里,生活的质量更好,更能接触大自然,不仅能大口大口的呼吸新鲜的空气,还能饮到干净的水源。
而这样的生活是十分惬意和向往的,而在城里就不同了,天上看上去也是灰蒙蒙的,而这水绿山青的农村太适合生活了。
4,在农村,饮食更健康。
在农村,吃的果蔬基本上可以自己种植的,不含什么化肥农药等添加剂,是非常纯天然无公害的。这相比城里买来的果蔬来说,在农村里吃得更安全、更健康、更大胆了。
5,在农村里生活,邻里关系更好。
以前的印象中,农村人都是喜欢互相串门,没事大家在一起唠唠嗑,聊聊家常,日子过得幸福而又平淡。
但是我现在已经过够了,城里的交集生活,就连对门邻居,这十几年了,见过的面也是少之又少。
6,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的思乡情怀。
人的年纪一大了,很容易就会想到过去的点点滴滴,想到在家乡时候的欢乐场景,总想着能够马上奔赴在家里。毕竟每个人都有着思乡的情怀,都想着能够魂归故乡。
对于我给妻子列举出来的6大回乡理由,妻子也是拗不过我,只好拿出了家底存折,让我回乡下一趟,先把房子建好。
但是当我回了一趟老家后,其间发生的事情让我心里,彻底的改变了回乡的生活。
当我开着汽车风驰电掣的回到农村里,却发现我的老家已经大变样了。
原本我记得农村老家附近,有一条澄澈的小河,小河里有螃蟹、小虾、蛤蟆等小动物。
但是,当我来到小河前的时候,却没有看到孩童们,逮鱼摸虾的景象。顺着小河向上又走了几百米,才发现一个锄地的老人,正费力的拔草。
这地方别说一个小孩了,就连大人也是不曾多见了。若是在我们小时候,在小河边上,到处都有孩童们打闹嘻笑的声音,那才是农村啊。
还有村庄两边的田地,以前我记得,田地里有麦子、玉米等粮食,但是现在却只有成片的杂木和荒草,呈现一片荒凉的迹象。
听村里老人说,村里很多人都去城里打工了,而留下来的年老农民们,也种不了太多的地了。真是物是人非啊,我原本以为的村子,已经发生了太大变化。
为了照顾父母,几年前我已经把父母接到城里来住,所以家里的老房子已经多年不住了。
但是当我回到家里的时,还好家里的老房子还在,虽然房子已经太老,到处是灰尘,可是这毕竟也是我的老家啊。
为了把房屋翻新一番,我还特意找到了当村长的老叔,但是老叔的一番话,却让我彻底的改变了回乡的看法。
我对当村长的老叔说:“我想把老家的房子翻新一下,等房子修好了,我们逢年过节都回来,在老家吃住啥的都方便,以后带孩子回家才不愁没地方睡觉,以后我退休了也想回来住。”
但是老叔却说:“娃啊,虽然退休后回到农村老家住是好事,别把这些钱投在无用功上了,你不知道现在我们村子里,实际居住的人,已经不足1/3了。”
“村里人口不足三分之一?” 我愕然。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村子里已经不足300人,以前的时候,我们村子里1000来口人,这人都哪里去了呢?我也感到不解。
老叔又接着说:“现在村子里都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的,年轻的壮劳力已经去城里打工的打工,做买卖的做买卖,上学的上学。”
“你看我们村的小学,去年还有10来人,但是现在已经不到5人了,也许到明年,我们村的孩子,就要到镇上上学了。”
老叔对此也是感到无奈。
“如果,你回来翻盖房子,这几十年后回来住,这房子会不会打了水漂了呢?以后的村子还不知道怎么样,会不会合村并居呢,我们都不知道。”
听了老叔的这一番话后,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少年、少年永远的逝去了,而我以为的童年,以为的乡下生活,却成了另外的模样。
不过这也是一个好事,对于农村人来说,能去城里发展,并生活也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的进步吧。而在合村并居后,农田更有利于集中种植,更有利于粮食的增收。而不是现在这样子,青年们都不种地了,村里的一些土地都荒芜了。
我的回乡故事讲完了,也或许有人说的“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的原因,和我讲述的的故事可能是一样的,是因为乡下的不确定性。但是,我还是要额外补充几点。
1,回乡后,你能买到宅基地吗。
回乡后,第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房子的问题,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在农村里,建立起一栋房子,就是退休后的最大保证。
可是对于,大部分在城里生活的退休工人来说,他们的户口在城里,而农村里是没有他们的宅基地的。
但是现在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宅基地和农村的房子是禁止交易的,而“一户一宅”更是让农民们,不可能交易房子。
所以来说,即便是你想回到农村里生活,但是买房子、建房子的第一步,就把一些退休工人给卡住了。
2、回农村生活,你看病方便吗。
对于退休后的老人来说,他们在60岁以后,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了。而为了让身体更健康,退休后的老人除了日常锻炼之外,还有去城里的大医院,做定期的检查。
除此以外,退休后的老人还要应付一些突发性的情况,而只有大医院,或者距离医院比较近,才能更好的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为身体负责。
但是,在农村里生活就不同了,因为在农村没有大医院,更没有很好的交通。所以我认为,回农村看病,也是阻碍退休老人回乡生活的一个原因。
3、回农村后,乡邻会对你怎么样。
至于农村的乡邻,我认为很多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村都挺好,但是也有一些素质比较差的邻居,一旦你得罪了素质差的邻居,会让你这个人生地不熟的退休工人,有很大的麻烦。还有就是邻居太熟了也容易出事,毕竟在农村里,很多邻居都是这样子的。
写在最后:通过上述来说,至于为什么有人说: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我认为随着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好,很多退休工人也是想回到农村生活,自己耕种,享受自然风光。但是,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摆在面前,也是让退休工人无法回去。
为什么有人说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
退休后在老家盖了一栋三层小楼,然后带着老伴和岳父母回了乡下老家。可在那生活了不到一年就后悔了,最后还是又搬回了城里。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这是亲身体验的肺腑之言。
四爷爷是我爷爷的堂弟,今年67岁。他20岁的时候孤身一人离开老家去南京求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机场工作,然后在那定居、结婚、生子,成了一个城里人。
他对我们老家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对他的父母有着深深地愧疚,原因是这么多年来,他回我们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南京距离我们老家四百多公里,他好几年才回来一次,以前找借口说交通不方便,实际原因我们家里人都很清楚,其实是他的妻子不让他回来。
我给他的妻子叫四奶奶。四奶奶是个地地道道的城里姑娘,有些瞧不起我们这些乡下穷亲戚,不想让四爷爷和我们打交道。四爷爷在她面前本就有些自卑,更何况生活、工作中还要多仰仗岳父岳母,所以对她有一种难言的敬怕。想回老家必须要经过她的同意,她要是不同意,四爷爷就不能回来。
对于四爷爷来说,此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赶回来见自己的父亲最后一面。
那时候没有手机和电话,他父亲卧病在床的时候,家里人准备写信给他。他的父亲阻止说:“他工作那么忙,你们给他写信可以,但别告诉他我病了,他要是知道了就没法安心工作了。”
直到老人快不行了,家里人才赶紧给他去了信。他一收到信就匆匆赶了回来,刚进村就听到了只有丧事上才吹奏的喇叭声,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大声哭喊着说他不孝、他来晚了。
从那之后,因为愧疚、遗憾、自责,家乡成了他的一块心病。虽然父母都不在了,但手足还在,亲人还在,他时常会想回老家看看。而四奶奶也慢慢被生活磨去了锐气,越来越理解他的这份思乡之情,不仅不再反对,有时候还会陪着他一起回来。
随着年龄渐长,他的思乡情结越来越重,另外他和四奶奶逐渐厌倦了城市的喧嚣,越来越渴望安静的田园生活。他们周末经常带着孙女去户外采摘、垂钓。慢慢地,四爷爷萌生了一种想法,那就是等退休后回乡下老家生活。
他把这个想法给四奶奶说了,四奶奶破天荒地表示同意。她也向往简单、宁静的乡村生活,而且她的父母身体不好,她认为乡下的空气和环境更适合老人养病。
于是他们回我们老家在村东头花五十多万盖了一栋三层的小楼,房子装修好后还特意把老家的亲戚们叫过去一起吃了顿饭。然后就喜滋滋地住了进去。
可他们在乡下生活了不到一年就又搬回了城里,原因是乡下老家的生活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村里人的闲言碎语有些让人难以招架刚回去的时候,村里人见了四爷爷都很热情和亲切,乡亲们偶尔还会送他点自家种的瓜果蔬菜,这些都让四爷爷的心里感觉暖洋洋的,认为还是老家人朴实、热情。可没过多久,村里就慢慢有了一些关于他的闲言碎语。
村里人都在背地里猜测他回老家生活的原因,有说是在城里混不下去的,有说是跑到我们乡下躲债的,还有说是被儿子、儿媳赶到乡下的。总之说什么的都有,这些话传到他的耳朵里,让他哭笑不得、很是无奈。
他对岳父岳母很孝顺,每天早上都会陪岳父去田里散步,孝顺父母本是好事,可村里偏偏有人看不顺眼。有人对他指指点点,说他父母是在为别人养儿子,对自己的岳父岳母这么好,可自己的爹娘在重病的时候,却一天都没回来照顾过。
这些话实实在在地刺痛了他的心,因为别人说的都是事实,他每次想起这些话就有些想掉泪,在村里人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来。
关于他妻子和岳父岳母的闲言碎语也从来没断过,他真正体会到了人言可畏。
乡下老家的生活空虚、枯燥、无聊在没回乡下老家生活之前,四爷爷想象着等回去后,每天可以和村里人一起喝茶、下棋、聊天,还可以在自家小院里种点花和菜,农忙的时候可以去帮村里人干点农活。总之,他认为乡下老家的生活会很充实和快乐。
可等他回来后却发现,现在的农村已经和记忆中的不一样了。以前的农村很热闹,家家户户好几口人,每天晚上,村头上都会聚集很多人侃大山。可现在的农村却很安静,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孩子也大部分都被送到城里上学了,只剩下一些六七十岁、七八十岁的老人。
这些老人在一起聊的都是些家长里短,四爷爷和他们真的是没有一点共同语言。看别人在地里干农活挺有意思,于是就去帮别人种蒜,结果干了半天就够了,咬牙坚持了一天,第二天腰疼得差点起不来。从那之后他就再也不去地里帮别人干活了。
刚回去的时候,觉得村里什么都挺新鲜,地里的麦子、小猫、小狗、水井等等都让他有一种难言的新奇感,可等习惯了之后就觉得没啥意思了。
然后就天天呆在家里喝茶、看报、养花。没退休之前最向往的就是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可等真的过上了却发现无聊至极。
生活、交通、就医都不方便老家有集市,每五天逢两次集,集上卖什么的都有,买蔬菜、水果和肉蛋还算是方便,但有些东西却没法从集上买,比如衣服。四爷爷和四奶奶以前生活在城里的时候,买衣服和鞋都是去商场或是专卖店,随便一件衣服都几百上千。可集上卖的衣服才二三十一件,最贵的也不会超过一百,他们根本就相不中。
他们也不敢从网上买,因为每次取快递都要去镇上,我们村离镇上十几里路,买的东西不合适的话退换货很麻烦。
他们只得隔上一段时间就去一次县城或是市里。
我们村到镇上没有公交车,他们必须先骑自行车或是电动车到镇上,然后从镇上坐公交车到县城,再从县城坐公共汽车到市里。交通真的是很不便利,后来为了出行方便,只得买了辆车。
但有时候就算是有车也不方便。
有一段时间我们县里修路,通往各村、各镇的路都修,想去县里就只能走小路,要多绕几十里路。如果路几天就能修好也就罢了,可那次又是拓宽国道,又是加固路面,竟然连续修了好几个月。
就医更不方便。
别说村里,就连镇上都没有一个稍微正规点的诊所,小感冒可以凑合在村里的卫生室拿点药,一旦得了比较严重的病就能强烈感觉出来还是生活在城里更方便。
有一次他的岳父得了轻微脑梗,他急匆匆地把岳父送到了县医院,看到县医院的医疗环境不怎么好,又不得不去了市医院。我们老家离市医院一百多里路,村里人去那看一次病真的很不方便。
和老家亲戚的是是非非以前生活在城里,因为离老家远,所以和老家亲戚们走动的很少,偶尔见一次面都感觉挺亲切。可离得近了、经常打交道后矛盾就出现了。
一旦你和谁家关系比较好、来往的比较频繁,别的亲戚可能就会对你有意见。这个亲戚家有事你去了,那个亲戚家有事你没去,或是你去这个亲戚家买了一百块钱的东西,去那个亲戚家买了二百块钱的东西,这些都会造成矛盾,让亲戚对你有意见。
你和亲戚关系处的好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和亲戚关系处的不好还是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总之,如何平衡好和亲戚们之间的关系真的让人头疼不已。
另外,不论你有钱没钱,就因为你以前是个城里人,所以亲戚们都会认为你有钱,然后他们就有可能找你借钱。四爷爷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他的一个表兄得了癌症,表兄的儿子找他借钱,开口就是借十万。他以前确实有点积蓄,但是给儿子结婚、买房,加上在老家盖房,积蓄所剩无几,确实一下拿不出十万块钱。
最后他只借了两万,表兄的儿子非但不知道感恩,还对他一肚子意见。
和亲戚的这些是是非非让他迫切地想逃离老家。
有人会对你眼红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但还是会有人看你日子过得好眼红。
我们村有一个老人是四爷爷的发小,一直在老家务农,一儿一女都在外地打工。因为生活过得不怎么如意,所以虽然和四爷爷差不多年纪,但看起来却比四爷爷老很多。
他对四爷爷又是羡慕又是嫉妒,经常在背地里说四爷爷的坏话,有时候还会当面讽刺和挖苦四爷爷。村里很多关于四爷爷的闲言碎语都是他传出去的。
乡下老家的空气虽好,但生活起来并没有城里舒适首先就是夏天蚊虫很多。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屋子里还好一些,外面的院子到处都是蚊子或是苍蝇,在院子里呆上一会身上就会被叮个包。苍蝇也很恼人,落在饭菜、瓜果上,让人看了就忍不住食欲大退。问题是对付他们还没有什么好办法。
农村条件所限,厕所只能弄露天的,上个厕所蚊子、苍蝇都会围着你转。而且有时候还会从地里或是别人家里飘来鸡粪、猪粪味,农药、化肥味。
冬天的冷也有些让人受不了。南京的冬天虽然没有暖气,但家里开着空调,温度还是挺适宜的。农村老家同样没有暖气,可就算是开空调还是让人觉得冷,原因是房子太大了,而且保暖性没有城里的房子好,加上老家的冬天又格外冷。冬天用热水也不方便,太阳能被冻住了,洗刷、洗菜都只能用冰冷的凉水。
还有就是房子太大,住起来让人有点莫名的恐慌和孤独,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不如城里的房子有温馨感。
其实不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它们就犹如两座围城一般,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可等真的逃离或是踏进去后却发现还是原来的生活更适合自己。
很多人都认为乡下老家的生活舒适而惬意,都曾有过退休后回乡下生活的念头,可等真的回去生活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老家的生活和自己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偶尔回去住几天算是放松、度假,可如果长时间在老家生活那就会厌烦。
回农村养老,想象得很美好,但在城里生活惯了,又怎么可能满足于乡下的农村生活呢?所以,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