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时全村老小都跑去看,当时放的什么电视剧?
八三年,我们村一个退伍老兵回家。因他在部队是开车的,所以回来后买了一辆解放牌二手汽车,很快成了村里的万元户(空壳),但他文化大革命去天安门见过毛主席那里真的。买车以后。他很快买了一台十四时的黑白电视机。每天晚饭后,大多数乡亲早早拿起自家的小板橙到他家坐着等。那望眼欲穿的情形,时至今日还记忆犹新。女主人是我婊姐,每天都要等她把家里的猪喂饱,一切事情弄清了才打开电视机。那时,每天放的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
小时候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时全村老小都跑去看,当时放的什么电视剧?
上海滩
小时候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时全村老小都跑去看,当时放的什么电视剧?
羞死了,全村老嫩集中看了一场三级片。
时间应该是99年左右,我们村,我的邻居买了全村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和DVD影碟机,DVD还是成龙代言的。
那时候不得了,彩色电视机和DVD同时拥有,妥妥的有钱人家。
于是我们这群小孩总是往别人家里跑,让别人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看了不下十几次的电影。
有一天他们家的小孩,也是我们的小伙伴,一家挨一家地去通知大家中午吃完饭之后一定要去他家看电影。
说他爷爷租了一套妖怪片回来,非常恐怖的。
那时候香港电影非常流行僵尸片,鬼怪片,惊悚片这些。
我们这群没见过世面的小孩非常期待,很想见识一下有多恐怖,中午早早吃完饭就去他家等着。
播放正片的时候,全屋坐满人。为了让大家融入到电影的恐怖气氛,他的家人还把厅门都关上,全是乌漆嘛黑一片。
电影开头是讲一个和尚修炼的故事,然后在路上拯救了两条毒蛇,两条毒蛇变成两个美女来追随他……
我们觉得没什么恐怖,电影里面打来打去看不懂,一直等不到鬼怪出现,反而觉得非常无聊。
他们家人觉得我们似乎没有太大的耐性看下去,一边看一边安慰我们说:
“别着急别着急,鬼怪很快就出现了。”
结果……结果……
鬼怪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儿童不宜的画面。
全屋人都怔住了,从来没看过这样的电影,按电影内容来讲好像合理,但是对我们全场观众来讲好像又不合理。
全屋子的人硬着头皮看完上半集。
他们一边换碟片一边安慰我们说:鬼怪肯定是在下半集,因为老板告诉我这部片是非常恐怖的,大家不要失望!
结果……下半集又是儿童不宜的画面,而且画面更加多。
就这样几乎全村人在他们家大白天看完了一部奇奇怪怪的“恐怖片”。看完之后所有小孩都在讨论说电影一点都不恐怖。
但是大人却在我们出门口的时候,告诉我们不能再议论这部电影,应该是租带子的老板拿错了片子。
多年以后我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觉得非常好笑。
一村子淳朴的人,第一次通过电影了解外面的文化,却没想到被外面的文化“滑了一道”,造成一个非常尴尬又窘迫的局面。这么多年过去了,可能很多人都记不起这回事了,但是我依然记得,我记得我一定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要不然被人被人摆了一道都不知道。
小时候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时全村老小都跑去看,当时放的什么电视剧?
当然是《大侠霍元甲》,大概是1983年前后,由香港当红小生黄元申主演,作为第一部引进内地的香港电视连续剧,一经播出,风靡全国,万人空巷,并掀起一股势不可挡的武打片风暴。
因为《大侠霍元甲》过于火爆,后来TVB还推出了《陈真》和《霍东阁》系列。
很多年以后,回忆当时跑遍各村看电视的情形,仍为霍元甲悲怆的命运感到惋惜。
那时看一场电视真是不容易,满村几百口人黑压压地挤在一台黑白电视机前,一站就是一晚上,累得腿疼,饿得肚子疼,还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
特别是下雨的时候,怕自己脏鞋玷污了人家的地面,就只能打着油纸黄伞,在外面伸着头看侧耳听,深夜回到家中,衣服都湿得差不多了。
有电视看还好,最怕的就是村里停电,拉下一集的痛苦,真如百爪挠心,只好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地来回跑几个村庄,寄希望能连续的看剧情。
当年,【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主题曲,曾是我们小孩子在村里空地上习武练拳必备曲目,粤语歌词,我们唱了大半年也不知其中含义,直到从别人那里认真抄录了歌词。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开口叫吧,高声叫吧,这里是全国皆兵;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万里长城永不到,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锋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这睡狮已渐已醒!”
——这首正气凛然、大气磅礴的“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歌,是男孩子们交手打架间隙、放学回家路上,等待看电视剧开播时争相传唱的歌曲。
歌曲、歌词和电视剧很具震撼力,绝对影响了一代人,落后就要挨打,但当中华民族这头睡狮醒来之后,它的威力将震惊世界!
后来的《陈真》,霍元甲的徒弟,撑起精武门,继承遗志,养育霍东阁,踢日本武士的虹口武馆,腿很厉害,剧情也很精彩。梁小龙在周星驰《功夫》里,扮演了邋遢古怪的“火云邪神”,哪还有半点陈真的影子?
《霍东阁》,霍元甲的儿子,父亲英雄儿好汉,有点狗尾续貂,但也是迎合了大众的呼声。观看这三步曲的过程中,就开始了执着的习武进程,在皎洁的月光下,在布满露水的草地上,蹲马步、打沙袋、甩飞腿、练“轻功”……幻想有一天,能成为一代武林高手。
当年,万人空巷,看《大侠霍元甲》的经历,已经将近40年了,那时我才七八岁。
那时,村里一多半的人家还没通电,晚上只能靠煤油灯照亮。
为了能看《霍元甲》,只能匆匆完成作业,饭都来不及吃,就跑到圩里已通电、有电视的家里,蹭电视看。
80年代后期,电视可是个稀罕物,购买者不是生产队干部,就是在公家上班或者是做生意暴富的。
人家有电视,腰杆儿粗,讲话硬气,要等到主人家吃完饭,才打开黑白电视,然后颐指气使的指挥几十个看电视的,按照规则、次序挤挨挨地坐下,不准说话、不准打架、不准交头接耳,否则赶走。
人太多了,为了看电视大家只好将就,晚上村里一片乌黑,没有啥娱乐,为了《大侠霍元甲》即便蹲着、站着、饿着肚子挤着,甚至被骂几句,也值得。
有三家电视主人,印象颇深:
一户姓李,公社供电站站长,隔壁村的,他儿子比我大两岁,和我一个年级,凭着脸熟,希望他给我留个电视位置。
一开始我带着几个小伙伴去,他还招呼,后来也嫌烦了,嫌我们脏,不理我们了,大概觉得他们家富,万事不求人,不屑于和我们交往。
他妈爱干净、有洁癖,讲时髦,喷得一屋子花露水,夏天晚上,我们脏猴子一样的小孩,不准进屋,只能站在门口看。
看了几次后,我们一群人再去,他们家正在看电视,都会摁灭,说电视机坏了,等我们走了,他们再打开电视。
我们虽然是孩子,也懂闭门羹不好咽,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以后再不去了,知道李家看不起人,门槛高。
另一户姓姜,村里会计,她们家喜欢看港台言情剧,《婉君》、《庭院深深》、《青青河边草》、《几度夕阳红》这些,基本上打开就是刘雪华在哭哭、马景涛在咆哮。
因为来看电视的人很多,坐满了姜家就插门,去晚了只能吃闭门羹,碰一鼻子灰返回。
还有一家姓曹,有生意头脑,电视放在院子里,进来看要门票,一个人几分钱,少也行,但多少得掏点钱,没钱给一个鸡蛋也行。
曹家儿子晚上六点多,就拿着存钱罐,站在门口收钱,他家电视天线是大锅盖,频道清楚,每晚看的人很多,人头攒动,看到热闹之处,声音鼎沸。钱自然也收的不少,曹家少爷每天早晨用收来的零钱买肉盒子、油条、羊肉包子,吃的满嘴流油。
在曹家,花掉了大部分零花钱,但看完了整部的《侠客行》、《康德第一保镖传奇》、《陈真》;有一次看到半路,突然停电,大家要退钱,曹家不允,后来有人和他吵了一架,他们不再收钱,但也开始插门了。
难忘那些晚饭后,推掉饭碗,四处跑着看电视的日子,一路唱着电视的主题曲、片尾曲,慷慨激昂地找电视,看完后,顺着路边两树之间的天上亮光,摸黑朝家里走,电视里的情节、故事、人物、在脑海中一遍遍浮现.......
不知不觉,35+年的时光过去了,令人感慨。
小时候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时全村老小都跑去看,当时放的什么电视剧?
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
这首《铁血丹心》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是萦绕在我整个童年时期的最美的旋律。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村里有一百多户人家,学龄儿童五十来个,我也是其中之一。那时候,我妈妈是村里唯一的女教师,爸爸是村里的会计。几块钱的工资,养三个半大孩子,家里也是一穷二白,但我外婆是乡医院的医生,时不时接济我们,所以八十年代初,我家拥有了村里最早的一台十四吋黑白电视机。对我们这帮十来岁的上学娃来说,每天晚上八点,就是我们最盛大的节日。
女老师说,今天谁背了这首古诗,晚上就可以来我家看电视;今天谁算术得90分以上,晚上就可以来我家看电视。这招可真绝!孩子们上课从来没有这么专心过,背书做题速度加快了不止一倍。为此,我妈妈还多次在乡统考中荣获第一名的教学成绩,捧回了一张又一张优秀教师的奖状。
下午五点半,当----当----当----,放学钟声响了,孩子们飞快地收拾书包,迈开小腿飞跑回家,背起小背篼去打猪草。大约六点半,一大背篼装得满满当当,算是在爸妈那里过关了。于是,吃饭,洗澡,换衣服,早早地来到我家屋外转悠,直到我站出来喊一嗓子,《射雕英雄传》开始了!于是,一群孩子飞奔进屋,先进来的抢个小板凳儿,后进来的就地一坐,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电视,眨也不眨地。
电视开演了,片头曲响起来,粤语演唱的《铁血丹心》,唱出了大漠苍茫、情意绵绵的意境,简直好听到爆;郭靖大侠一个弯弓射雕的动作,帅得不要不要的,迷得一帮少男少女的心怦怦乱跳;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古灵精怪的“蓉儿”,一顰一笑都让人爱得不行。天啊,世上竟然有这么聪明可爱的女孩子!
将近一个学期,女生上个厕所都在唱“天苍苍,野茫茫”,男生下了课就聚在操场上,找根木棍比划射雕的动作,看谁像郭靖,谁像黄药师,谁像欧阳锋。最不想当的人是杨康,小白脸,负心汉,卖国贼,显示了男孩子们最朴素的是非观。
时隔四十年,至今听到这首歌曲,仍能够唤起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后来,我又专门在网上搜看了两遍83版的《射雕英雄传》,不管后面有多少个导演翻拍,都再也没有了那种心旌摇荡、心旷神怡的感觉。感谢我的医生外婆,感谢我的老师妈妈,给了我们一个如此幸福快乐的童年!
小时候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时全村老小都跑去看,当时放的什么电视剧?
我记得那是1979年夏天,爸妈所在医院有了第一台12吋黑白电视机,接收电线高高竖在房顶上,要转好方向才有信号,因为珍贵就放在手术室里,省得你摸我摸,第一天晚上放《红楼梦》,二十平方不到一间房早早挤得落不下脚,更有得知消息居民奋然从二楼窗户攀爬进来,眼看情势失控,只好把电视机搬到户外,黑压压一片人头,却出奇守纪律,鸦雀无声,偶尔随着剧情发展,有惊叹声出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