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农民每人有40亩土地,6口人之家还去打工吗?
您好!
如果每人40亩土地,6口之家真不用出去打工了,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农忙时间很短,粮食可以和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合同,销售不成问题,农闲时可以利用空余时间搞养殖,运气好能多养点🐷会小赚一笔,吃着自己种的粮食和蔬菜,馋了杀只鸡或者鹅😅既能陪在父母身边,又能陪伴孩子成长多好!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毕竟人生短暂,享受了才是自己的。
如果农民每人有40亩土地,6口人之家还去打工吗?
问:如果农民每人有40亩土地,6口之家还去打工吗?
每人有四十亩地,六口之家就是二百四十亩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或解放前,农民们沒有入社集体经济还是单干之前,有句流行语,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拥有三十亩地一头牛,就是中农成份。
拥有超过三十亩达到五十亩的是上中农,拥有超过五十亩达一百亩的是富农,超过一百亩以上的就是地主,二百亩以上的是中等地主,五百亩以上的是大地主。
拥有二百四十亩地,就是中等地主,土改要被分的。
那时粮食产量很低,每亩打二百斤就不错了,三十亩地能打五六千斤粮食,六口之家一年的吃喝花用自给自足满有富裕,就是那个年头的小康之家。三十亩地,每人五亩就是好日子。
如今,每亩产粮不是二百来斤了,而是一千多斤,增长七到八倍甚至十倍。
每人四十亩地,六口之家二百四十亩,只让它每亩还打二百来斤粮食,甚至不种粮食每年只收草籽每亩也能收一百斤草籽。
每亩地只打二百来斤粮食种地就不用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等于种地几乎就不用投资,就能坐收四万多斤粮食,卖掉就是四万多块钱。
沒有什么投资,光付出点劳动六口人就能收入四万多块钱,如果投资呢?如果每亩投资一百或二百元呢?
二百四十亩地,六口人三个劳动力,如果每亩投资二百,就是有机械化自己忙得过来吗?别说出去打工了,自己是不是要考虑雇打工的?
不管别人,我六口之家如果拥有二百四十亩地,就什么都不干了,也不用去种地,到秋后去地里收各种草籽几万斤,足够我一家吃喝花用,攒下几年钱还会买车盖房的,还去打什么工?
只是每人只一亩三分地,谁会白送你二百四十亩土地?你怎么会拥有这二百四十亩土地供你去挥霍?
全国九亿农民,每人四十亩,要三百六十亿亩土地,可全国只有不到二十亿亩,现在才有十六七亿亩土地。
如果农民每人有40亩土地,6口人之家还去打工吗?
如果一个6口之家,每人有40亩土地,那肯定是你租来的。那我们就算一算这租来240亩土地每年能收入多少钱吧。
先说租金,每亩(我们这里)最少500元以上。再说种一亩地的用工,再少也不会低于3个,按每个120元,就是360元。也就是说,每亩地的租金和雇人费用就是860元。那么每亩地的毛收入是多少呢?按小麦玉米轮作,小麦平均800斤,玉米平均1200斤,总共2000斤。按平均一元计算(去年我卖的小麦是1.08元,玉米是0.9元),就是毛收入2000元。再刨去各种费用900元,和租金加人工860元,还剩每亩240元,这个数据基本准确。那么240亩地乘以240元,纯收入是5.76万元,这还需要正常的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的年景。
再说一个6口之家的开支吧,一般的成员构成为,上有两个60岁以上的老人,下有两个15岁左右的儿女,中间为40岁左右的夫妻。这么一个家庭结构,一年要花掉多少钱呢?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初中,加起来的费用要2万左右(如果有上大学的,费用翻翻)父母吃药等开支,最少5000元。人情世故,家庭正常生活费用,每年两万元。这个标准是不高的,也要45000元,特殊情况另当别论。那么用5.76万元减去4.5万元,还剩1.26万元。
咱再算算打工的收入,现在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在工厂每月最少4500元以上,如果每年干11个月,就是5万元。如果女方也去打工,每月2500元,每年也干11个月,就是2.75万元。两人相加就是7.75万元。比种240亩土地还多出1.9万,每年纯剩3.25万元。
账算到这里结果出来了,是种240亩地好呢?还是出去打工好呢?应该很明白了吧?关键是,如果你种240亩土地,全家都得跟着累半死。
如果农民每人有40亩土地,6口人之家还去打工吗?
这种假设着实让人羡慕!一人40亩地,6口人240亩地,妥妥地一个中小地主。真要是在内地有240亩地,可以有三种活法,当然那一样都不用出去打工。
第一种活法,把土地全部流转出去,每亩地800元租金。每年收租金19.2万元。自己一家也可以过上小康生活。平时,主要精力放在教育孩子,扶养老人。有空锻炼身体,看看新闻,找朋友喝喝酒。要多潇洒有多潇洒。
第二种活法,土地自己耕种,种那些机械化程度高的常规粮食品种。如小麦.玉米等,基本上很少用人工。种子.农药.化肥.粮食收购,农机作业都签订好合同。自己家的人不用投入多少劳动力。每亩地一年也能收入一千多块钱,240亩收入20多万元。再利用农作物秸秆或副产品为基础搞一个家庭养殖场。注意一定要搞成熟品种鸡牛羊之类的,风險才小。也能收入10万,20万左右。加起来一年就能收入四五十万元。已经达到中产阶级水平。
第三种活法,要投资,有风險!240亩地,满可以搞一个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园多种多样,有特色才能赚钱。当然,搞砸了也会赔钱。这个要根己自身条件和当地综合因素去做,不能盲目投资。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农村生活条件差,人均土地太少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农民每人有40亩土地,6口人之家还去打工吗?
如果一家6口人拥有240亩土地,快赶上日本中等农户的水平了,日本农业大户,一个家庭拥有几百亩土地,年收入上百万人民币,中户也是四五十万人民币,尤其种田大户,种田的同时也种菜,搞的蔬菜大棚,自己忙不过来就找雇工,也就是劳务人员,需要签订劳务合同,这些雇工大多来自东南亚,也有我国的。她们在大棚里主要负责采摘蔬菜叶,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个星期工作5天,周六和周末休息,社长还开车带她们去兜风,很友好,而且不欠薪,劳务合同一般签三年,三年能挣三四十万回国,除了日常开支,还能拿三四十万。
美国那就更不用说了,美国总人口3.28亿,农业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而且是私有制,农场大约有220万个,300多万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农场主,肯定还有一户两个农场的,全国农场总面积9.2亿英亩,一英亩等于6亩多点,折合55.8亿亩,323.1万农民,平均每个农民1728亩地。也就是说,就算我国农民,平均每人40亩耕地,跟美国差距也非常大,可以用1/10来形容。尽管这样,如果这个假设能成立,别说农民不可能外出打工了,就连市民都到农村打工了,农村变成了高大上的代名词了。就不会有人冒出来说,当初这谁起的名?这么土气,这么难听 ,简直侮辱人。以前在悟空问答当中,就有网民对这个字眼不满意。然后我回复说,从字面上解释,一点毛病都没有,从事农业的人民,简称农民,根本没有歧视侮辱之意,主要是贫穷了,就会让人觉得这名字难听。就好比朱之文,没出名之前,人们提起朱之文,简直是懒汉的代名词,困难户的代名词,而现在呢?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了,有钱人了,同样的名字,出名前跟出名后,印象态度截然不同。
如果农民每人有40亩土地,6口人之家还去打工吗?
如果农民每个人有四十亩地,就不用长年在外打工了。
在我们这里,光靠种粮食作物,一亩地就能收入一千多元,那么四十亩地就是四万多元,如果是六口之家,拥有二百四十亩地,一年就得收入二十四万多元,快赶上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收入了。
况且,现在种地都实行了机械化,连种加收,再加上平时管理,一年就两个多月的时间。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在家附近找点活干,也能增加一些收入。这样的日子真是让人羡慕!
不过,画饼不能充饥。在我们这里,人均拥有土地才一亩多地,一家六口人也就是九亩多地,一年收入不了一万元,连家庭开支都应付不过来,更别提其他花销了。
也有的农民承包了别人的土地,单靠地里的收入也不错。不过,得有一定数量才行;如果少了,也没有必要指望它了。
现在打工的农民,一年收入四五万元是很平常的事,比在家种地强多了。很多农民宁可把地转包出去,也不愿意在家种地,就是因为拥有的土地面积太少,只靠它解决不了生活问题。
作为农民,没有土地收入不行,光靠土地收入也不行。如果身体可以,年龄合适,还是在外面打工好一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