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定居后,老家的红白喜事还应该参加吗?
我十六岁参军入伍,走出了那个偏僻而贫穷的老家,就一直在外面打拼。我在城里扎稳根基之后,帮助家里的几兄妹都先后走出了小山村,父母亲也被我们接到了身边,经历了几十年的异地生活,他们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
父母亲虽然身在城里,但心里依旧惦记着老家的一切,与那里的叔叔舅舅侄子侄女,还有左邻右舍保持着电话联系。
离开了老家几十年,我经常接到父母亲的电话,说老家谁谁谁去世了,谁谁谁家儿子结婚女儿出嫁,谁谁谁七十八十大寿,谁谁谁家建房上梁,必须要去祭奠或者送个人情。说实话,这些人我大多没有什么印象,既然父母亲发话了,我也不能表示反对,尽管工作很忙,但还是挤出时间陪着他们去了。每次看到主人对父母亲的到来表示深深的感激之情,还有亲朋好友的问寒问暖,我就很感动。
有一段时间,父母亲说想在老家原来的地基上建房子,遭到了我们兄妹一致的反对。我们始终认为这辈子,以及下一代都在城里安居乐业了,何必多此一举呢?其实,我知道父母亲的心思,人老了总想着叶落归根。有个房子在那里,我们兄妹回老家时有个生火做饭遮风挡雨的地方。
这些年,老家掀起了修建水泥路的高潮,不论是村支书还是组长,都给父母亲打来了电话,请求他们给我们兄妹做做工作捐款修路。父母亲把我们兄妹召集起来,说老家修路是天大的好事,我们一家也是受益者,一定要带头捐款,还要找关系跟朋友打招呼,尽量争取政策上的资金支持。我们兄妹不但捐了好几万的款,还前前后后争取了相关部门几十万的资金,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的坪里,让老家的人见了我们都喜笑颜开。
弹指一挥间,我离开老家近四十年了,父母亲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有一次,母亲从老家返回城里的途中,突然说了一句老家的人很淳朴,我跟你们父亲这几十年与左邻右舍攒下的情谊,够你们享用好些年了。那一刻,我的眼泪莫名其妙的流了下来。
在城市定居后,老家的红白喜事还应该参加吗?
我与在农村的亲戚很多年没有来往,老家的红白喜事也从不参加。父亲去世的时候想要落叶归根,我很为难,想到平时跟村里人没有人情往来,葬礼应该没人帮忙。想不到最后全村人都来了。
我小时候在村里长大,后来读书,加上父母的关系问题,读初中开始就几乎没有回过村里。毕业以后在市区工作成家,跟村里的亲人没有联系很多年。
爸爸去世前一年跟我住在一起。跟亲人最近几次联系是爸爸生病,他想念村里的亲人,我载他回村里走了一圈。爸爸住院的时候,几个叔叔姑姑也到医院探望。
将近二十年没有见的叔叔婶婶们及姑姑见到我,神情又激动又复杂。看到他们变得矮小干瘪的身材,满脸的皱纹,青筋暴起的双手,亲人都老了,我经不住泪涟涟。
婶娘红着眼眶责备我:“这么多年不跟我们来往,你是怎么忍心的。小时候在我们家,跟着我家两个孩子一起长大,怎么说断了联系就断了呢。爷爷对你那么好,连他的葬礼都不回来参加,太没良心了。”
婶娘的一番话让我惭愧得抬不起头来。小时候,我很长一段时间呆在大叔家里。我跟着他们家三个孩子一起玩耍,吃住都在一起。到县城读小学后,交通也不方便,就渐渐少回来了。
说是爷爷,小时候对我真的好。在刚刚解决温饱的年代,苹果和雪梨都是奢侈品,过年才能见到。爷爷经常把姑姑们送的苹果雪梨藏起来,偷偷拿给我。读书的时候,每次回来,爷爷总要塞些零花钱给我。
爷爷去世的时候,我读初三,得知消息已经是葬礼一个多月之后。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所有事情得靠人上门传话。实际上,爸爸没有告诉我爷爷过世的事情。也许是伤心难过无暇顾及,也许是不想影响我学习。我不得而知。
面对婶娘的责怪,我没敢开口说自己根本没有得到消息。
我跟村里的亲人逐渐断了联系,最关键的原因是父母离婚。
爸爸老实懦弱,不勤快还烂酒。据妈妈说,奶奶对她很不好,几个叔叔姑姑帮着奶奶欺负自己的嫂子。爸爸作为丈夫,从来不站出来替妻子说一句话。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妈妈选择了离婚,再嫁到了县城。
读小学的时候,妈妈把我和妹妹接到了县城。妈妈恨透了爸爸,也恨透了婆家人。她不喜欢我们跟爸爸这边的亲戚来往。但是我们需要靠爸爸赚钱交生活费和学费。爸爸当时还在村里,哪怕妈妈再不愿意,我们也得回来拿费用。
妈妈的家毕竟不是我们的家,在这样的家里我们难免受到责骂。读初中的时候,我闹了很久要求住校。
所幸那时候爸爸离开了村里,到县里的工厂上班,赚的钱比在农村多。爸爸被我闹得不行,咬咬牙同意了我的住校请求。
初中三年,不再需要回村里找爸爸要生活费,更加没有理由回村了。哪怕过年偶尔跟着爸爸回来,妈妈必定要骂得狗血淋头,再一遍遍的哭诉当年婆家人的所作所为。
初中时候我特别努力读书,读书是当年能想到的唯一出路。考上中专我就能远离家里,以后在外面找一份好工作。所有的时间我都用来看书学习。
为了避免跟妈妈的冲突,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印象中整个初中仅有两三次回过村里。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千里外的中专。暑假的时候勤工俭学,寒假才能赶回妈妈家过年。为了防止我回村里,妈妈从我回家家里第一次就开始唠叨诉苦,也因此成功的阻止了我。
中专毕业后,我到了广州工作。忙于应付工作,和赚钱给弟妹读书。等到家里兄弟姐妹都毕业出来,我才有空考虑自己的事。紧接着我结婚买房,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爸爸习惯懒散,自从我中专毕业出来工作,他就松了一口气。在县城做着工地、山林的看护工作。工资不高,工作不累,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而且自觉身上没有了压力,他开始酗酒。爸爸喝酒都是按斤来算,把酒当水喝,每天喝一两斤白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喝醉酒就不管何时何地,不停给我打电话。
每次过年回家,都听妈妈咬牙切齿地咒骂。爸爸在外面喝醉酒,经常就地到头大睡,路边,公园都睡过。县城不大,妈妈总能得到消息。她觉得这男人祸害了他一辈子。所以顺带地连我们看望爸爸也变得不满起来。
因为这事,我接连好几年没有回家。
等我成家以后,似乎慢慢也能了解一点父母的想法,并试图去理解他们。
爸爸六十多岁的时候,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发现了肝硬化,而且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医生告诉我们滴酒不沾还能有两三年的生存期,喝酒的话随时要命。
为了阻止爸爸喝酒,我顶住了妈妈的压力,把他接到我家。在我们的监督下,爸爸将近一年没喝酒,气色也好了起来。
只是最后,爸爸控制不住,又开始酗酒。身体越来越差,甚至有时候意识迷糊。
爸爸说想回家,看看自己的兄弟姐妹。我请了长假把他送回了村里,于是见到了二十多年不见的亲人,有了开头的一幕。
见了亲人以后,爸爸的病情恶化,住进了县城的医院,最后的日子也是在医院度过的。
爸爸去世后,我通知了叔叔们。按照风俗,火化后要安葬在村子里自家山上。这是我的人生中第一次经历白事,没有见过,没有参加过葬礼,我内心惶恐。我更怕的是,从来不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村里人没有人来帮忙。
整个葬礼由大叔安排,他请了风水先生看地方,到村里挨家挨户通知,张罗挖坑、敲锣、抬瓮各种事宜,商量酒席。而我们做儿女的,只是做了购买物品,行好各种礼。
下葬那天,全村三十几户人全都到了,实在出乎我意料。
后来才知道,我没有回村子的几十年。对于村里的红白喜事,爸爸很随性,他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大叔劝了他很多次,他听不进去。而我,只是偶尔听爸爸喝多的时候会聊起村里人的事。
劝不动爸爸,只要村里有人办事,爸爸没到场的情况下,大叔都会多随两份礼金。一份写爸爸的名字,一份写我的名字。
大叔说:“农村是最讲究人情往来的地方,特别是白事,平时不来往,死后只能冷冷清清地走。”
爸爸的葬礼办得风风光光,我感恩于大叔的付出。含蓄的性格使我没有办法说出感谢的话,走的时候,我偷偷地留下了一万元表达谢意。
我留下村里亲人的电话,逢年过节会打电话问候。我让大叔村子里的红白喜事都告诉我,我不会回来,但是会随礼。
妈妈对爸爸对婆家的恨意并没有随之消散,我们每次回村子拜祭爸爸都是偷偷的来,不让她知道。
所以我想好,只要我还能动的一天,就要每年回来拜祭爸爸,村里的红白喜事都会随礼。我不会要求我的下一代参与村子的事,等我将来过世,有钱就在城市公寓买块地,没钱就租个小牌位。
回到话题,在城市定居后,老家的红白喜事该不该参加?梁晓声在小说《我和我的命中》说道:“缘分的意思就是,或长或短,或续或终,都可顺心性之自然,其他的都不必在意……”
你跟老人家的亲人,邻里之间都是缘分,想续想终,都由你内心决定。
若是你想要老家人断绝来往,自然不必理会他们的红白喜事。
如果你的父母或者你将来有落叶归根的想法,老家的红白喜事必须参加,实在回不去,也要托人随礼。
因为每个人都有一本人情账户,人情就是你来我往。人情账户就好比银行的储蓄卡,只有先存入,保证余额,在你需要的时候才能取出。
所以定居城市后,老家的红白喜事到底要不要参加,问问你内心就知道了。
在城市定居后,老家的红白喜事还应该参加吗?
老家的酒碗(各种宴席)要渐行渐远,否则麻烦多!这几年我和老婆两家,除直系的几个老长辈寿宴外,其余的一律不参加。两边相加,相当于每年增收20000多元,够买蔬菜了!
起初不习惯,怕人说闲话,慢慢就习惯了!这样做主要原因是:1、我定居城里后诸多红事很少办酒碗,即使老爸老妈80大寿设宴也不请老家人,说俗点不欠他们的人情。
2、酒碗这事惹不得!老家是个大家族,直系旁系亲连亲,从祖辈到孙辈……酒碗越办越离奇:白事不提,单说红事①建房、买房、商铺开业,甚至买个二手房装修一下也要办酒碗;②年青人定亲宴、结婚宴、满月宴、再婚宴……③老人年年生日宴,拘留回家冲喜宴;生病住院冲喜宴……哎哟名目繁多,分子也看涨……若是选择性参加顾此失彼,必遭人骂……
4、我夫妻俩都是公务员,长辈提醒我“你们是当官的(其实没挣多少钱)分子钱要比别人多点,不然显得太抠!”唉[流泪][流泪][流泪]
现在老家人的酒碗越办越滥,纯属敛财,什么亲情友情全没啦!俗语“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全拉倒(没有亲情了)!有个侄子开油坊的,他家的酒碗没少吃,可他卖给我的菜籽油年年掺假(加棉子油),后来发现从此不来往!还有个亲戚大地主(租种数百亩田),卖给我的当季新米却是陈谷子现磨的……
哈哈哈,再见吧!老家的酒碗,别来烦我!
在城市定居后,老家的红白喜事还应该参加吗?
最好不要参加,看开了最好。其实都是一些无用的社交。这样说也许会被许多人骂,没有良心,忘恩负义啥的,但是一切都会归于尘土,无需计较太多。
在城市定居后,老家的红白喜事还应该参加吗?
说说我家的事情,你再考虑自己已经在城里定居还该不该参加老家村里的红白喜事!我们家在城市定居二十多年,老家的红白喜事以前从没遗漏过,全村200多户,几乎都参加过,甚至在娘家父母住院期间,我们放下自己父母,都赶去参加村里人的红白喜事,经常有人来借钱我们也帮忙。可是最后一次因为家里有急事,没参加村里人的酒席,被村里人痛骂,全村人都抵制孤立我们,没有人问你的原因听你的解释,他们只相信自己看到你没回去参加的事实,然后又传给别人,最后大家一起来骂你。不管你以前对他们有多深的恩情,多好的关系,突然之间,就成了十恶不赦之人,没人理你了。所以,现在村里人的红白喜事,我们都不感兴趣,如果关系亲密就回去,反之,不回去了。
自从二十多年前来到城里,我们虽然在城里买了房子,孩子也一直生活在城里,全家在城里定居。可是我们并没有忘记生我养我的故乡,每逢节假日我们有时间都会回家看看。
我们的村子不大,只有300多户人家,全村都是一个姓,大家关系有远有近,有的人还不认识,因为离得远。
虽然我们进了城,可是村里大小红白喜事一个都没有拉下,我们经常放下手头工作,赶回去参加村里的事情。所以在前几十年,村里人对我们还是很客气的,村里人在城里遇到困难,也经常来找我们帮忙,我们尽力帮他解决。最多的就是借钱,几年间,借出去几万元之多。这些钱,有的人感激不尽还上了,有的人最后不承认,说自己已经还过了,我们只好作罢。
事情的转折是在几年前我的娘家父亲住院时发生的。当时,我的父亲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到了弥留之际,在城里医院住院治疗。可是就在我全力以赴照顾父亲的过程中,村里人打电话说有人去世了。
这个人我知道,是我们的一个本家,年龄并不大,只有50不到,当时癌症住院时我们曾去医院看过他,在此之前他还有我们的借款。我们看到病床上的他瘦骨嶙峋命不久矣,就安慰他安心养病,钱,我们不要了。他听了很感激,说我们有亲情,厚道。
现在,接到他去世的消息,为了参加他的葬礼,我们只好关闭店面,停下生意,把父亲委托给兄弟姊妹们照顾,回老家去参加他的葬礼。
我们老家的习俗,有人去世以后,要在家里停灵5天,这5天里,除了家人,村里本家都必须至始至终在场。因此,我们得到消息,就急忙往家赶,可是时值隆冬时节,天上下着大雪,路面结冰高速路封闭,我们回不去了,耽误了一天,直到第二天晚上才回到家里。
就是这耽误的两天,他的兄弟姊妹们颇有不满,说我们把人看不起,不放在心上回来晚了。于是,他的兄弟多次出言不逊讽刺我们,说我们六亲不认,在城里呆久了,忘本了。
我们强忍着心里的怒气,帮他家过完丧事又回到城里。回到城里的路上,我的父亲就去世了,因为这件事情,我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可是反过来,却被他家人多次表达不满。
我心里痛苦极了,埋怨老公,想起村里人经常来我家借钱,我们有求必应,把钱借给村里人,有的钱却收不回来。我想起自己家因为村里的红白喜事,耽误了许多重要事情,损失从来没有人问过一句,但是却时刻记得你是否回家帮忙了没。
到了第二年,我家孩子高考,就在那几天,村里又传来消息,说谁家孩子结婚。我想到孩子高考考场离家很远,寒窗苦读十二年,就在这一刻见高下,现在是陪孩子高考,还是回家参加村里孩子的婚礼呢?我们左右为难,想起孩子读书的辛苦,想起我们祖祖辈辈农民,为了从农村跳出来的艰难。后来,我们决定,留下来陪孩子高考,至于村里的事情,顾不上了,过后再说。
从那以后,我们成了村里十恶不赦之人,全村人同仇敌忾,义愤填膺,好像我们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大家一传十,十传百,纷纷互相交流我们的忘本。于是,村里人在一起达成共识,说我们进城当了城里人,看不起农村老家,不参加村里红白喜事,现在六亲不认忘本了,他们联合起来骂我们。
这些年,我们经常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可是都没有消除村里人对我们的怨气,他们看到我们,不是冷若冰霜不理不睬,就是冷嘲热讽,讽刺的话一句接一句,好像我们犯罪了一样。每次参加完酒席,都是装了一肚子气回来,甚至有一次,一个品行很差,曾经向我们借钱,我们不给的人,借机在大庭广众之下,狠狠把我挖苦骂了一顿,我委屈气愤,只好把这些都咽下去,因为其他人正在幸灾乐祸的看着我。
我突然发现,原本和蔼可亲的乡亲,一旦发现你没有利用价值之后,比城里人更尖酸刻薄,说话更难听,他们丝毫不顾及你的颜面,也不怕得罪你,因为他们觉得,你现在是城里人,和他们不是一路人,关系已经变得陌生了,有了鸿沟,尤其是和你同龄的人。
我想起娘家父亲在村里德高望重,当了一辈子调解员,给村里人处理大小纠纷,因为我们兄妹们不在家,父亲经常给我们捎话,让回家参加村里红白喜事,如果我们实在走不开,父亲都会代替我们随礼。可是父亲去世以后,村里人有好些不愿意来。他们觉得我哥哥不在家,没时间给别人帮忙,有的人甚至说自己家过红白喜事我哥哥没有回来,是我父亲随礼的。因此,有很多人不愿意来帮忙,最后我哥哥只好派人去挨家挨户请他们。
回头想想,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大家都远离家乡出外打工谋生,在家的时间很少,许多人都不认识。像我们孩子这一代人,从来没有回过村子,根本不认识村里的人。即使我们挨家挨户去给村里人行红白喜事,到孩子手里,也无济于事。因为时过境迁,人们早已忘记了。
想起村里几乎每个月都有7、8次办红白喜事,以前不管自己多忙,只要听到村里人有红白喜事的消息,我们都会放下手头工作,回去参加村里红白喜事。这些影响和损失,我们没有告诉过别人,告诉也没有作用。因为没有人听你啰嗦,大家要的是,你是不是回去参加了。回去,没人感激你说你的好,不回去,就是犯了众怒,会被大家诟病。哪怕你做了几十次,只要一次没做,前面的事情一笔勾销,前功尽弃,大家只会口口相传,说哪一次谁家过事情,你没有回去参加。而对于我为了参加村里红白喜事,没能在父亲病榻前照顾父亲,见上父亲最后一面这样的事情,是没有人理解你的。
想通了,不委屈了。因为我们是凡人,村子太大,村里红白喜事太多,如果挨家挨户参加。那么,我们在城里什么也干不了,也会被单位辞退的,单位不会听你解释,天天请假回去参加村里红白喜事,人们会觉得你的做法有问题,分不清孰轻孰重;即使开店做生意比较自由,也没办法保证每次都回去,一次都不会遗漏。因为没有人能把房租交着,三天两头关门,只为了回老家村里参加村里红白喜事,一耽误就是四五天。
所以,要想做的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一个人能力有限,顾得了城市的生活,就顾不上农村老家的红白喜事和琐事。顾得了农村老家的事情,就会耽误城里的工作。没有单位会允许你自由散漫,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行为。除非你是退休在家闲着没事给自己找乐子。否则,大家都是很忙的,都有自己的负担和压力,回去参加村里红白喜事,也是在不影响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
想想你的堂哥,为了跳出农村,费了好大劲,让他放下手头工作,时常回去参加村里红白喜事,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很忙,有自己的工作,城里生活节奏很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干,即使他经常抽时间回去,也不可能做到每次每家都能参加,没有参加的家庭还是会骂的,与其最后都是被人骂,不如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我的心得,希望你能有所领悟。
村里圈子小,大家都盯着身边的人,尤其是在城里定居的人,一句话一件小事,很容易引起大家猜测和误会,因为人们都很敏感,觉得你和他们身份不同,对你的要求要高一些。与其回去给自己找不痛快,不如和过去告别,去融入新的圈子,让自己活得不那么累。
在城市定居后,老家的红白喜事还应该参加吗?
我不知道别人家怎么操作的,反正我不会受任何人影响,我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遵从自己内心。我二十年前带着女儿离开老家江苏来到深圳,二十年的时间里,逢年过节我不会回老家,可是老家亲人以及亲戚办大事,我都会尽量去。实在人去不了,我会把钱转给我父母,让他们帮我出礼金。我的根本在老家,我不能因为我出来年数长了,就断了和老家的亲戚来往。我特地交代父母和我妹妹,但凡老家亲戚家有事,一定要告诉我。比如每年春节,我都会转钱给我妹妹,让我妹妹帮我给钱三个姑姑,父母那更不用说,更是要给。又比如我舅舅生病住院,我老爸会打电话告诉我,虽然我不会特地回去看他,可是我会让我老爸帮我带钱去医院看舅舅。又比如上个月我姑姑去世,我接到表哥电话,立马买了机票赶回老家,送姑姑最后一程。又比如表哥表妹家的儿女结婚,他们打电话请我喝喜酒,因为路途太远,我人不一定会去,可是我礼金肯定会到。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才拉倒。至少老家的表兄弟姐妹们,都是和我有血缘关系的,我割舍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