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农作物自己留的种子都长不成,必须买种子公司的种子才可以?

我们家小时候种蔬菜,每年买种子都要花不少的钱,有一年种的是茼蒿,买的种子产量特别好,我妈自己就留了一些种子,打算下一茬就用自己的种子,我那时刚上高中,我看了看买的种子包装,上面写着不能自己留种子,我给我妈说了这事,我妈说,这有啥不能行的,种子公司就是怕农民自己留了种子,他们就赚不到钱了!

我听了竟然无言以对。

可能很多人跟我妈有相同的想法,以为种子公司不让自己留种子是想多赚钱。

后来我妈果真用了自己留的种子,但我们发现自己留的种子品质没有买来的种子那么好,我们全家人都跟疑惑,但又不知道个所以然,只是后来就乖乖买种子了。

后来我上了大学,学了生物,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原来现在的很多种子都是通过杂交育种产生的,也就是说它是杂种,这杂种可不是骂人的,而是说它是杂交产生的,通常具有双亲的优良性状,但是这种优良性状要保持下去必须不断地选择,而这一般需要很多年的时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研究了很多年,所以很多蔬菜种子没有经过长期的选育过程,它只能保证第一代具有优良性状,你等它长大,自行留种性状就有可能改变,产量,品质就不能保证了。

所以我妈当年种茼蒿,买来的种子产量高,品质好,自己留的种子品质就下降了,就是因为买的杂交种子只能保证第一年的优良品质,自己留种子就是第二代了,会发生性状分离,有的性状不变,而有的性状就变了。

所以,农民朋友种植农作物或是蔬菜,一定要看种子说明,如果明确说明不能自己留种子,就不要为了省几十块钱自己留种子,跟一年的产量比起来,几十块的种子钱算不得什么。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作物自己留的种子都长不成,必须买种子公司的种子才可以?

我是农学专业八年科班,下面我说下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儿见解。

首先,不是常见的农作物(譬如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花生,大豆,芝麻,棉花)都不能留种的,这些常见的作物分为自花授粉植物和异花授粉植物(马铃薯属无性繁殖),小麦,水稻等属于自花授粉植物,种子属于自交种,可以留种,第二年,第三年选优留种对产量影响不大,但品种会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一般五六年后产量下降明显,需要重新购种。而玉米等异花授粉植物,种子属于杂交种,不可留种,否则第二年,田间群体分化严重,整体高低参差不齐,对产量影响较大,所以每年都得购种。

其次,现在为什么没人留种了?一是因为留种比较麻烦,二是因为直接购种简单方便易行,产量更有保证。所以很少有人留种了。

当然啦,不管什么作物,年年购种已经形成一种风气或者说习惯,渐渐不太相信留种的可行性了。所以就直接买种子公司的种子了。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作物自己留的种子都长不成,必须买种子公司的种子才可以?

“本品为杂交一代,不可再留种”,恐怕买过农作物种子的人,都知道这句话,种子包装上绝大多数都有写。

其实,只要是正常的农作物种子,生长饱满不带病菌,都是可以留种的,但会出现某些“转种”,表现良莠不齐。

有一些农作物种子,是经过特殊的培育方法制种的,比如无籽西瓜,那就真的不能再留种了。

无论从科学发展观上讲,还是出于种植效益考虑,应该购买正规制种企业的农作物种子,而不是自己留种,尽管,“本品为杂交一代,不可再留种”,含有误导的成分。

我每年都会在我的瓜田,选留几个特别大的瓜作种,想着第二年能出现奇迹,但没有。瓜长的挺好,就是没有希望的那么大,个别还会返祖,籽子变大,瓜型、瓜皮也不一样了,像个异类。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作物自己留的种子都长不成,必须买种子公司的种子才可以?

现在种子公司销售的种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杂交的方法生产出的种子,这类种子具有“杂交优势”,但是,播种后收获的作物籽粒如果再当种子,通常有三种类型,就是购买的杂交种子和生产杂交种子的“两种原始种子”,不但作物参差不齐,而且产量大大降低,这一类居多;另一类是转基因种子,播种转基因种子收获的籽粒不能作为种子,因为它不再具有繁衍能力,农民不注意保存自己的作物良种,以后就只能任人摆布了。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作物自己留的种子都长不成,必须买种子公司的种子才可以?

简单说一下种子生产的一些内幕。其实种子生产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科技,并不是有些人说的什么品种退化,既然是已经定型的品种,遗传性状一定是非常稳定的,不可能出现一两代就退化的情况。大家可以想一想,种子公司每年要生产上万吨种子,难道都要像袁隆平院士那样每年都进行复杂的实验室操作才能维持遗传性状稳定?这是不可能的。其实种子生产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也是在大田里播种,收获的。

但是,种子种植对种植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很多种子公司有签约种植户专门为种子公司生产种子,必须要保证种子种植的地块周边有完整的隔离带,就是说,生产玉米种子的地,周围不允许再种玉米。目的就是防止不同品种的玉米交叉传粉,这将导致玉米品系严重退化,造成遗传性状紊乱。这种隔离带在玉米种植是很宽的,因为风会把玉米花粉吹的很远。我去过一个玉米种子的种植户看过他家的地,他为了保证玉米种子生产的隔离效果,是在地的周围种植了大量的果树,就是一圈果树林围起一块玉米地的情况。

像小麦,水稻这样自花传粉的植物,自然界出现杂交的情况非常困难,但也不排除出现的可能性。因此,仍然需要种植区域周边有隔离带。比如小麦种子就可以在周边种植玉米进行隔离。

种子生产的土地还要加强田间巡查,发现生长情况异常的植株要及时清理,就是说有些长的高了矮了的植株,没等着开花就要拔掉,来保证种子生产的遗传性状稳定。

可见,如果一个村里统一种植相同品种的作物,没有交叉授粉的情况,完全可以自行留种而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种子的收获机具,现在的收割机为了保证粮食收获的洁净度,脱粒去壳的力度很大,如果用普通收割机收的作物留种,就会出现因为在收割过程中,种子被机具损伤而造成出芽率低的情况。所以种子的收获机具会做一些改装,比如降低机具转速,使用一些橡胶隔板等措施,尽量防止机具对种子的损伤。

另外,还有一类无性繁殖的作物的留种问题,比如生姜,土豆。按理来说无性繁殖不存在杂交的情况,遗传性状是完全不变的,但为什么出现自己留种的土豆产量极低的情况?其实这是由于植物病毒导致的。像生姜如果感染“姜瘟”,会很快导致整片作物绝产,而马铃薯也有类似问题,虽说不会导致绝产,但产量也会很低,病毒和细菌不同,使用药物消杀非常困难,感染病毒的土地,即使不再种植这种作物,病毒也会存在很多年,所以会有脱毒土豆种的出现。土豆病毒对一代作物影响较小,就是说,在感染病毒的土地里种植没有感染病毒的土豆,产量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如果收获以后二次留种种植,就会出现严重减产。这种脱毒土豆种的生产一般是在从前没有种过土豆的土地,确保地里没有这种植物病毒,然后把从实验室里经过脱毒培育的土豆苗种在没病毒的地里,这样收获的土豆就是脱毒土豆种。只要这块地没有感染病毒,就可以年年生产土豆种。

至于转基因作物留种也是一样,都是前期在实验室里操作,到了商品种子的生产过程还是在大田里种植繁育的。没有哪个实验室能每年生产成千上万吨种子。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作物自己留的种子都长不成,必须买种子公司的种子才可以?

  因为要想不饿死人就必须专门培养种子,现在如何培养优质良种是个技术活,如果还是小农经济时代,农作物主要是自己吃,那随便什么种子都行。但现在我们凭什么能做到了以如此少的耕地养活如此多的人,靠的就是良种战略,以及更好的社会分工合作。当然,一旦提到社会分工,就有人不痛快,因为觉得很多东西都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了,但实际上农药和化肥不也同样不在自己控制之中吗?现代农业和小农经济时代的农业早就已经完全不同了。除非是住在深山之中,到目前还是封闭状态的小群体,不过他们使用的种子,大概白送你,你都不想要。

  良种战略中最常规的方式就是杂交,而杂交优势通常要么只能保持一代要么不能生育,举个可以类比的例子就像你买了头骡子一样,骡子很好用,所以你想买一公一母自己配对生小骡子,但抱歉骡子不能自己再生小骡子,你必须使用马和驴来得到骡子,但你又不想养或者养不起或者没精力养马和驴。骡子不能生小骡子不是哪家育种公司的阴谋,而是自然规律,我们得不到拥有骡子属性的马或者驴,我们只能得到骡子,而它不能被马或者驴代替。

  当然不是所有杂交优势的种子都不能再得到下一代,但在这种情况下,伴随着遗传规律中基因自由组合的发生,下一代可就千差万别了,就像俗话说的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但我们讨厌不同。至于有人说,那是种子公司故意不做出优质的纯种来。这是想当然的话,要做出优质的纯种来,需要多长时间?一百年还是一千年?许多农作物一年只能繁殖一次,要经过多少代的反复的杂交回交自交才有机会得到优质纯种?也许永远都得不到。但我们可以简单的得到第一代优质杂种,那为什么不用?

  除非我们有办法进行无性生殖,否则只要搞有性生殖,后代可能不如亲代就是必然的。而农业上的确有不少品种一直就在靠无性的方式维持着优良的属性,最经典的就是:土豆和葡萄。我们从来不用土豆和葡萄的种子来得到下一代,那样的话产量和口味都完全得不到保障。我们直接把土豆本身切成小块来播种,注意这属于无性生殖,因为土豆本身只是土豆储存营养的块茎不是土豆的种子。而葡萄呢,我们并不种葡萄种子我们使用葡萄藤来得到新的葡萄植株,这就可以有效的避开因为有性生殖中常见的“虎父犬子”现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