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没上过大学的年轻人都成家了,为什么有些农村大学生还不结婚?

村里没上过大学的年轻人都成家了,为什么有些农村大学生还不结婚?

不得不说,现在在农村,有一群人正在成为尴尬的群体,这就是那些农村大学生,特别是那些读的大学不怎么样的三本乃至大专的农村大学生。

曾几何时,考大学是农村孩子唯一的跳板,那时候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摆脱了农村,捧上了铁饭碗。笔者就是80年代初期的大学生,那时候即使考上中专也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要知道,那时候大学少,考上大学是非常难的事情,一个村子,往往几年才能考出一个学生。从1978年恢复高考,我于1981年成为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那时候父亲高兴得请客庆贺。可是,随着教育产业化,大学越来越多,大学生再也不是社会的宠儿。从1996年,国家取消了大学生统一分配,农村大学生逐步走上尴尬的境地。

我国目前每年新地几百万大学生,现在年轻人只要能读上高中,进大学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事情,一些高中段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也都能考上大学。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他们厌倦了农村生活,一心想到城市谋取发展,但是,城市的就业岗位,特别是较高档的就业岗位很少。没读大学的农村孩子,随便找个地方就能打工,而读了大学的学生,总感觉自己高人一等。找工作时挑三捡四,除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就想当个白领,而他们在城市举目无亲,这样的岗位又去哪里找呢?

工作上的无着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婚姻。由于没有固定的工作,他们或是成为城市的流浪者,或是成为农村的悠闲着,对工作的期望使他们不能脚踏实地,谁又想找一个不稳定的人依靠终身呢?何况,父母供他们上在大学,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面对买楼,面对高额彩礼,他们又如何应对?何况他们是见过世面的人,眼光高了,在找对象方面不愿凑合,更是高不成低不就。

这些农村大学生,可以说是挤不进城市,又回不去农村,又不可能呆在父母的家里成天补充念叨,因此只能在城市时流浪,而举目无亲的城市,没有钱的闲人,媳妇从哪里找呢?

以上这些,就是一些农村大学生,特别是二三流大学生的尴尬。他们没有在城市立足的资本,赚不到足够养家糊口的钱。最可悲的是,因为读书的耽误,加之毕业后找工作的奔波,他们不知不觉成为农村的大龄青年,成为爹愁娘叹的群体。他们原本都想在城市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而理想落空后不得不回到农村的相亲市场,和那些比自己年轻几岁的的人去竞争。而且更可悲的是,诗书期间他们只花钱,毕业后没挣到钱,相比那些没读大学早早外出打工的农村孩子,他们在经济上已经输了一大截,没钱,年龄大,没有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使他们不得不成为婚姻市场的老大难!

以上这些,就是有些农村大学生在婚姻市场上不被看好,成为大龄青年的主要原因。

村里没上过大学的年轻人都成家了,为什么有些农村大学生还不结婚?

流芳先用一句话来说一下自己的观点,流芳觉得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数普普通通,然后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在大城市工作几年,到了适合结婚的年龄,最后被房价各种事情等,硬生生的“拽”回了老家。

最近几年,农村大学生娶媳妇确实是越来越难了,其实不光是大学生,其它的大龄青年也一样,不过现在农村普遍单身的都是上过大学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流芳觉得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有环境因素也有个人因素,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就导致了这种结果。

下面流芳就结合身边朋友的情况说一说

在我们村和我一般大的,大多都结婚了,剩下没结婚的都是上过大学的,比我大一岁的或者小一岁的也都是这种情况。那些已经结婚的,很多在七八年前就结婚了,他们大多都是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了,有的甚至初中都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

❶:差距也正是这个时候开始的,我们一边读书一边花着家里的钱,而他们则是一边打工一边给家里打钱,等我们高中读完,他们已经存了不少钱了。

❷:接着就是上大学,当我们刚进入大学不久,就有人开始陆陆续续结婚了,而且他们结婚花的钱大多都是自己挣的,然后家里再拿一些很顺利就娶到了媳妇。

而我们这些上大学的,父母辛辛苦苦挣的钱,也刚好够我们上大学的学费和各种开销,家里根本存不下来,有的家庭甚至还要向亲戚借钱。大学四年,这里里外外就差了十来万或者更多。

❸:何况还有很多读研究生或者其他专业的,当我们刚毕业开始挣钱时,他们的第二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同样的年龄,处境却完全不一样。

那时候结个婚,只要家里有房就可以了,也不会要求你县城买楼房或者买车什么的,结个婚十几万差不多就可以了,至多就是装修一下家里房子买几套像样的家具家电,再给几万彩礼。

★……:现在则是各种要求,家里没个五六十万根本结不了婚。而且现在年龄差不多的女的又很少,更增加了娶到媳妇的难度。女的少男的多,这种情况就导致女方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我们这就有一个女的,在乡里的信用社上班,听很多“媒人”说那个女的这几年至少见了20多个男的,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看上眼的。很多“媒人”都不敢再给她介绍了。当然这只是个例。

其实,说到农村大学生的婚姻问题,即使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短短十年,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而导致很多人的观念出现了不同,有的人期望可以通过婚姻走向人生巅峰,有的人期望找到那个和自己三观一样的人,有的人仍然期望也同时相信着自己的爱情就在不远处,而有的人却是一言难尽……

以上所述仅为流芳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老师们在留言区留下你宝贵的意见,流芳会积极参与讨论……

村里没上过大学的年轻人都成家了,为什么有些农村大学生还不结婚?

这现象并非就是现所独有的风景,过去的岁月也很常见。年轻人结婚早晚这与个人所处环境、家庭条件和个人对自己前途的把握,以及生活理想有直接关系。

本博上高中时,同班初中毕业的同学就有结婚的。而个人上了两三年高中返回家乡,人家的孩子就已经出生了。

年轻人成家早晚只是时间长短的差别,并不能说明个人的能力大小。想当年,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初,农村青年人结婚住房也是一件大事情。那时多数人家都还是茅草屋,少数人家开始扒了草房盖瓦房。本博那时祖上留有五间旧瓦房,由于两间陪房从集体化开始,生产队就占着成了装粮食的仓库。

由于主屋年久失修,工作在外的大哥给寄了一笔维修费。借此机会收回了被生产队占据多年的陪房,一条边翻盖了五间崭新的青砖黛瓦二的大瓦房,并且房子的外墙从地面到窗户下框的高度,用水泥给抹了一遍,并且还安装了两扇玻璃窗,这在当时的乡村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那时本博高中刚刚毕业,姐姐从上海又给寄来了当时非常时髦的灰色涤卡上衣,藏蓝色的花达呢裤子。穿上这身衣服,无论走到哪里,就会引起无数羡慕的眼光。

当时就有说媒的人找到家里,只要Te们当面给个人讲,婉转谢绝。并且自己给家里人讲,凡是有人给我介绍对象的,必须征得我个人同意,免得将来出现问题,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那时本博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风湿病引起的疼痛难以忍受,中药汤子喝得足足够。再加上个人对前途确实感到十分渺茫,又不死心,思想处在矛盾之中。

本人自高中毕业到七八年考学跳出农门,两年的读书时间,毕业分配工作不到三年正准备谈恋爱,又为了摘掉中专生的帽子开始去上学。三年后毕业已经是三十岁出头的未婚老青年。

所以说,结婚对于每个人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到了该解决的那一天,水到渠成。针对题目中所涉及的问题,本博的看法是农村出生的大学毕业生,推迟个人的终生大事每个人自有道理,其中之一就是只身在外打拼的不易,房子就是影响年轻人结婚的最大问题。安居才能乐业,没有个人的房子,就是有人愿意嫁有人愿意娶,终究也不是常远的办法。(原创于:2021/08/18)

村里没上过大学的年轻人都成家了,为什么有些农村大学生还不结婚?

在农村,有无学历与结婚没有关系。

没有上过大学的年轻人读书少、学历低、找媳妇结婚标准也不高,再加上农村“男多女少”的现实,父母催婚紧,或打工有接触女孩机会多,或托人做媒,结婚成家的就早一些、多一些。

上过大学的农村孩子就不同的,不是不想结婚,而是还没有结婚的条件:

心高眼低,找不到合适的。读了几年大学,又是农村出来的,难免会觉得高人一等。又面临“凡进必考”的就业现状,总想进入“编制”,在城里有工作、有房子,再找个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伴侣,甚甚找对象还要比自己家庭好,学历和工作更优越的,但是自己的能力和现实并不是即刻就能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边“奋斗”、边寻找,一来二去折腾着,拖了一年又一年。

没有资源,爱情的底气不足。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出了校门真的也就两袖清风,一切得靠自己。正式就业的还算好,还没有就业的还要待岗待考,弄不好也有被淘汰的可能。大学生那么多,即使找个工作勉强干着,没钱没社交没人脉,下班也就蜗在家,找对象也没机会。再说农村人供一个大学生已经掏空了家,结婚又要票子、房子、车子等,经济“软着陆”,想想都后怕。

农村大学生,进不去城市,又回不得农村,只能徘徊在婚姻的十字路口。

村里没上过大学的年轻人都成家了,为什么有些农村大学生还不结婚?

事实的确如此。对这个问题我一直也想不明白。我看到凡是生活在农村的青年人,大多数人在24岁前都结婚了,婚后也义无反顾地住在农村,小夫妻在附近的企业找个活干,每月收入五、六千元,虽然说不算高收入,但生活成本较低,不用租房,粮菜自给自足,既便生了小孩,也有公婆照料着,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也能顺利入学。只要勤恳工作,小日子照常过得有滋有味,早上去上班,晚上在一起,乐享天伦,幸福知足。

而农村出去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我发现农村中大龄未婚青年绝大多数都是大学生。比如我所在的村民小组总人260多,但至今来婚的已过三十岁年龄的大学生就有14人,我的儿子也在其中。对于我儿子的婚事从他大学毕业后我一直是督促、要求,甚至了逼婚,可八年过去了,至今未果。年遇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期间,我们都张罗着让儿子相亲,最多春节假日都安排有七场相亲,也总是事与愿违。为此我很郁闷也很着急,反观儿子一幅漫不经心的样子,我真的是又恨又恼,但却又没良方。我真的弄不明白这竟是为何?

人啊!贵为感情动物,知不足而奋斗,思美好而用心。只所以农村青年能早点结婚,是因为他们自知自明,量力而行,脚踏实地,简单思维。而农村里出去的大学生,理想很丰满,朝思暮想着要脱离农村,去过更有品质的生活,这原本也没有错。问题是,人生是实实在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钱也不是你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来了,如今创业艰难,生存压力大,想留在城市,面对高房价,及高的生活成本,又谈何容易。是个正常人,都渴望结婚,可结婚是要有成本的,一个农村里出去的大学生,没有资源和好的平台,凭一己之力,打一个翻身仗真的很不容易。部分大学生深感压力山大,有一种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之感慨。他们有个別人甚至于拒婚、恐婚!

村里没上过大学的年轻人都成家了,为什么有些农村大学生还不结婚?

看到这问题,让我想起一个段子。抖音上有女生抱怨:“你们一个个为什么都劝我嫁个有钱人?我不想嫁吗?你得去劝劝有钱人,让他同意娶我啊!”

农村大学生为什么还不结婚?那不是他们不愿意结婚,你得去问问那些女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嫁给他们!

要是现在就有个合适的女生,急等着嫁给他,你看他同不同意结婚!

当然了,咱们说的是普遍情况,不拿个别特殊案例来分析。

现在的普遍情况就是,那些农村大学生处境很尴尬,在农村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在城里婚恋市场上,竞争压力更大。

第一个原因,年龄问题!

题主也说了,村里没上过大学的年轻人,都已经成家。

别的地方我不敢说,但在我们老家农村,没上大学的基本上都是在二十岁左右结婚,甚至更早。

最起码二十岁左右也已经订婚,等着跟对象培养一下感情,立马办婚礼。

可是按照目前的上学情况,满六周岁上一年级,上完大学最快也得二十二岁了。

以前农村很多孩子上学晚,甚至二十三四岁才毕业,也很正常。

毕业之后,不得找个工作,把自己稳定下来?

工作稳定下来,恐怕都奔着二十五岁去了。

这个年纪在城市里,可能还是个不成熟的小年轻,可要是回到农村……

你会发现你的发小、同学,孩子都能满地跑了。

这个时候去相亲,遇到的绝大部分对象,都是不到二十岁,或者刚刚二十岁的小姑娘。

你对她来说,已经太“老”,有代沟。

而且上过大学的,也未必会跟这些早早辍学打工的,有什么共同语言。

双方都觉得不太合适!

有人会说,那不是还有同样上了大学的农村姑娘吗?

别开玩笑了,人家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希望改变命运,难道还要折回头,往村里嫁?

最起码,你不得在城里有房子,安个家?

说到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经济基础。

一个农村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虽然对于现在很多农村家庭来说,挣钱确实比以前容易了,可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书本费……真心不是一笔小开支!

把积蓄用来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那就没有多余的钱来投资。

辛辛苦苦等到孩子大学毕业,还没“回本”呢,突然又要面临结婚这个大难关。

娶农村姑娘,不得在村里把新房子盖好?

起码也是个二层小楼,一套下来也得二三十万,甚至更多。

有些农村姑娘人家也不愿意住村里了,要去县城买房子,一套那就是好几十万。

再加上彩礼钱,婚宴钱……

那些家里有钱的就别抬杠了,你们家有钱,确实很棒棒。

但绝大部分农村家庭,他凑不齐这个钱!

哪怕农村大学生,自己谈个女朋友,女方家里也得要求买房、买车,多少多少彩礼。

什么都不要,却一心跟着你的姑娘……或许有。

但咱们说的不是个例,而是普遍情况,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碰到这种姑娘,那比买彩票概率还低。

家里没钱怎么办?

当然是希望孩子自己能挣到钱。

大学都读了,挣大钱应该不难吧?

但再想想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平均工资……

一家人努力到孩子三十岁,都未必能凑齐买房的钱。

到了这个年纪,回村连二婚的都赶不上了!

就算在城里,这个年纪也不小了,有几个姑娘能等你到三十岁?

年龄小的,人家不找同龄潜力股,不找有钱人,会跟你凑合?

经济基础,着实是个大问题。

第三个问题,眼光太高,看不清形势。

我有个堂哥,就是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而且是一本。

毕业后在省城工作,一个月一万多块,爹妈都觉得儿子出息了,他也自视甚高。

刚开始想娶城里姑娘,后来发现他那点工资,到三十岁都未必能攒够省城一套房的首付,城里姑娘不好找!

所以就让爹妈在老家,给他找对象。

托了好多媒人,但是那些年轻小姑娘,都不太愿意,当时他都二十六了。

差这么多,根本聊不到一块!

他对那些没上过大学的姑娘,也很瞧不上。

到了大概二十八岁,才终于找了个同样读了书的,总算结了婚。

但结婚之后,他又嫌弃嫂子只是读了个大专,学历低,没有太大的发展潜力。

如今他已经是公司的小领导,嫂子还只是个最普通的白领。

俩人攒钱加上爹妈的继续,勉强在省城付了个首付,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结果买的期房,现在还没交。

后来因为有孩子,嫂子回老家生孩子,在老家找了份工作,到私立学校教书。

有些时候,嫂子劝他干脆回老家得了。

在省城过得实在太艰难,远远没有老家舒坦,轻松。

回头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再加上房子还得装修,还房贷……想想都喘不过气!

堂哥死活不愿意,他回老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工资也没那么高。

现在俩人还在僵着,一个在老家上班顺便带孩子,一个在省城苦熬,每个月还房贷。

咬紧牙关,再凑凑装修的钱。

我也不好说,他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但他确实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处境。

回不去的老家,待不下去的大城市!

总结:农村大学生,太难了!

在城里打拼,辛辛苦苦打拼那么多年,都未必能有一片立足之地。

可要真回了村,以前的一切付出,似乎都全部白费了。

结婚也是一样。

让他们跟没上过学的一样,找个姑娘凑合一下,早早结婚生子,过上出去打工,孩子当留守儿童的生活。

上一辈的经历,再次轮回。

他们肯定不甘心,想再拼搏一下,打拼出一个未来。

可在城里待久了,身心疲倦的时候,再想回老家,那就难了。

对于老家的一切,都有点不适应,也因为年龄等问题,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只能在不甘和挣扎中,苦苦咬牙坚持着。

我希望他们都能过得好,有个美好的前途,但有些时候还是得量力而行,知足常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