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农村很多老人吃得不好,又抽烟又喝酒,反而比较长寿?

这个问题的核心点在于这些农村老人具备了"知足常乐,顺其自然,精神放松"的三大长寿习贯。

知足长乐。这些老人大多是从上世纪50年代走过来的,从小吃过苦,对现在的物质生活很满足,他们喜欢纵向比不喜欢横向比,纵向比他们现在比过去生活好,很是高兴。横向比,有人比他们条件好时,他们会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咱不能比。他们总是知足常乐。

顺其自然。生活中他们没有过高的欲望,对自己子女的事情也从不干涉多管。只是使自己,使子女生活在一种正常的自然的生活状态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中,饮食上也顺其自然,随心所愿,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着。

精神放松。他们大多都胸怀宽广,与人相处,从不斤斤计较,算计他人,惹事生非,做到了心中无压力,精神放松,无烦恼,吃饭香甜睡眠好。

我身边呀,就有几位这样性格的老人,85岁高龄了还挺健康,小菜园里能常看到他们的身影。

三个好习贯,确实能使人少生杂病。人呀,到了一定年龄,应把事看开,应逐渐调解心情,改掉坏性格,培养好性格,使自己宽心生活,健健康康。

为啥农村很多老人吃得不好,又抽烟又喝酒,反而比较长寿?

我曾在农村看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扛把锄头去地里干活,他看上去就像六十多岁,很有精神。我们小区里有位年近九十的老人,他还能骑着自行车到处走,精神很矍铄。

这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何以精神如此之好呢?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一直在劳动的原因。有事可做便不会老,所以这外貌也总是会显得很有精气神的样子。

【有事可做,便不会老】

有的人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按理说是要过很轻松的日子。可突然从紧张有规律的生活变得完全松弛,心里空落落的,好像没了方向感,觉得自己变得不再被人需要了。所以有的人退休前没觉得他老,退休后反而觉得老得很快。

前面说的那位城里的老人,按他家的资产来看,估计也算是千万富翁吧,除了在城里有十几套房产,自己还另外有个苗圃,苗圃就是他的事业。而对那位农村老人而言,同样的,田地就是他的事业。虽说繁重的体力活家里人不会让他做多少,但他时不时地去田地里松松土,有事可做,心里也是有个寄托的。

这人年纪到了退休的年龄,有事可做,便不会老。农村的人家家户户都有田地,从祖辈的人开始大多都是很勤劳苦干的。可以讲,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做事。生命在于运动,再加上有的人体质先天就很好,我想这些因素应该是农村老人长寿的原因之一吧。

【农村老人吃得“不好”,不是真的不好】

现在吃糠咽菜的年代早已远去了,从吃的方面来讲,一般生活水平的城里人是比不上农村人的。

这些年来,农村的土鸡蛋、土猪肉,甚至是菜园里的青菜,田埂上的野菜等等,都是城里人餐桌上追求的美味。而且,想买到正宗的土鸡蛋还真的是有一定难度的。虽说土鸡蛋与洋鸡蛋的营养是一样的,但土鸡蛋的口感真的是要好上一些。

我们一日三餐离不开米饭,我相信很多人都对超市里的各种米作过比较,好吃的都不便宜。虽说大米都产自于农村,但我发现农村自家里吃的米好似与我们市面上买到的米就是不一样,要好吃很多。

这点我不知道是品种的问题,还是其它的什么原因,我疑惑过好久。也问过种地的朋友,自家吃的米是不是单独种的?他说不是,与自家粮仓里的米是一样的。那也许还是品种问题吧,我始终没搞明白这个问题,后来索性也没想过了,反正就是一个观点:农村人自家吃的大米很好吃。

其实,农村自己种的大米好吃,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觉得这样,周围很多朋友都觉得那米好吃。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很多新鲜的食材可以从周边获取,即使是水田里,只要愿意寻,也可以找出美味来。所以讲农村老人吃得不好,这句话有些言过其实了。至少自家菜园子里种的蔬菜,也是新鲜水灵的绿色蔬菜,这点恐怕城里人是比不上的。

有些农村人很能干,喝的酒常会用自家种植的米去酿制。既省了钱,酒的质量又很好。自家做的酒要比外面卖的好上很多。所以,食材的新鲜、无公害,其实也是让农村老人长寿的原因。

【农村的空气环境好】

曾经有位同事住在城市里偏一些的地方,那个时候他那里还属刚刚开发起来的工业区,车辆不多,但农田是早就没有了的。虽说也属城市的一个区,但他没认为那是城市,在他眼里还是乡下。故而他常说他不愿意进城,一进城就感觉空气好难闻,一点也没有乡下的空气好。

当初那个地方现在早已是车水马龙,估计那同事不适应也得适应了。但他有一点没说错,城市里的空气确实没法和农村比,特别是有山有水的农村,那里简直是“天然氧吧”。若再加上风景优美,那去了的人还真舍不得回来。

农村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生活规律极好。再加上农村地广开阔,满眼都是充满生机的绿色。常年生活在那种环境,耳聪目明的,想不长寿都难。

农村里也有喜欢抽烟的人,但如果每天抽的烟不多,那么周围的好环境也不会让他的身体亏损得很厉害。

【为啥农村很多老人吃得不好,又抽烟又喝酒,反而比较长寿?】综上所述,我想适度的劳动、健康的饮食、质优的空气环境是让农村很多老人长寿的原因。

生活是很真实的柴米油盐,一箪食,一瓢饮。我是笑笑的麦子,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欢迎在下方评论或留言!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希望您能为我点个赞,并关注我一下,最后别忘了帮我分享,转发一下!特别感谢!

为啥农村很多老人吃得不好,又抽烟又喝酒,反而比较长寿?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人老是有个错觉,就是觉得农村老人普遍长寿,也就是说,有些人认为,农村老人吃得并不好,没有城里老人那么爱保养,但是却比较长寿。

这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错觉,农村是有老人长寿,可是城里老人长寿的也多,这是个概率问题,不是个绝对问题。

所以,我们绝不能说“很多”农村老人吃得不好却反而长寿。事实上包括城里老人,长寿是人人追求的,但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那么,农村吃得不太好的情况下,有些老人究竟为啥会长寿?对于这个问题,黑嫂有自己的看法。

一、所谓吃得不好不是个绝对概念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吃得好,或者是吃得不好。

那么我们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什么叫吃得好?什么叫吃得不好?如何定义这个吃得好或不好?是不是大鱼大肉就是吃得好?

黑嫂认为并不是,从古到今,我们都讲究个营养均衡,我们看过去一些山里老人,平时种地,家里养些鸡鸭,身体很棒,精神很好,寿命也长。

为什么?他们平时吃的是粗茶淡饭,偶而用鸡鸭来补充,完全做到了均衡,也就是说,完全够身体所用,不至于营养不良,也不至于营养过剩。

所以,我们能说这样的吃法就是吃得好, 而不是说我天天大鱼大肉就是吃得好。

比如一些年轻人,整天啤酒烧烤,身体肥胖,营养过剩,这叫吃得好吗?并不能称之谓吃得好。

所以,吃得好于不好,不是看你吃的食物好与不好,而是你吃的东西和你的身体形成了均衡和互补,如此才叫吃得好。

所以,我们所说的有些农村老人吃得不好却长寿并不准确,而是应该说成是,有些农村老人粗粮为主,偶尔肉类,身体营养不过剩,同时也可以达到身体消耗标准,于是他们就有可能长寿。

二、体力劳动是最好的锻炼

我们看一些农村老人是闲不住的,他们每天都想干点什么,不干活感觉生活中少了很多事。所以,他们经常会跑地里干活,用他们的话说,干活心里舒坦,不干感觉自己就废了。

同样,城里老人也会追求体力劳动,只不过他们是溜弯啥的,这是没有农业劳动锻炼人的。有人说,这个锻炼和干活不一样,锻炼的人更长寿,其实这个是不准确的,农业劳动才是最好的锻炼,因为是全身动,不是锻炼某个地方,不仅锻炼协调性,还锻炼体能,但我们仍然要说明,不管城里还是农村,我们不能拿个例来说,因为我们一旦拿特殊例子一直说,就完全把概率学给抛到了脑后,我们断定怎么样长寿时不能看个例,要以概率学上的统计率来分析。

就黑嫂看来,经常锻炼劳动的人,要远比经常不运动的人寿命长,这也是个普遍共识,生命在于运动嘛!当然了,这里的长也是个相对概念,就是说,当一百个运动和劳动的人中,能在百分之六十的人长寿,而一百个不爱运动劳动的人中,长寿的人比率超不过前者。

黑嫂长期生活在农村,一些长寿的老人以老太太居多,因为她们从来不抽烟不喝酒也热爱劳动,少数长寿的老爷爷,他们大多是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劳动的同时,也把身体给锻炼了。

故,说很多农村老人吃得不好却长寿其实不太准确,长寿有很多种原因,也有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一点上,农村老人和城里老人都是一样的。

最后:黑嫂个人认为,一个人吃喝是一方面,心境是另一方面,大多长寿的人都是不急不慢,吃饭不急,干活不急,脾气不急。平时积极向上,性情淡泊,没有什么特别的坏习惯。而一些动则就暴跳如雷,有事没事就火冒三丈的人,寿命也经常会随着这些急躁而急躁。所以,性情、心境、营养均衡、自身素质这些是影响寿命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不仅适用于农村老人,城里老人同样也适用。

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为啥农村很多老人吃得不好,又抽烟又喝酒,反而比较长寿?

这个问题我感触颇深,家族里曾有3位长寿老人,奶奶92岁,爷爷94岁,姑奶奶94岁,分别于2009年,2014年和2019仙逝。其中姑奶奶的生活方式和题主说的很不一样,说来很有意思。

爷爷奶奶都是民国10年前后生人,一般农民家庭,吃的不好是肯定的,经历民国,日本占领时期,新中国初期,三年自然灾害等困苦的日子,即便是在改革开放后,基本上也就是温饱状态,吃糠咽菜那是家常便饭,一辈子在田地里勤扒苦做,勉强维持生活。爷爷上过学,有点文化,成家前想出去闯一下见见世面,就背着家人去当了兵,考了部队内部设的军校,毕业后当了一个小排长,当时大概是1938年,据说在陕西潼关一带和日本鬼子打过仗,后来由于是家中独子,家长(太爷爷)找到队伍上,被特批回家成婚,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队伍不断转移,所以结婚生子后就没有再赶上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一直在砖窑厂做工,那里的活儿很重,吃得也只是能填饱肚子,说不上好,但比之前好多了,奶奶一直在家务农,以前自己有十几亩地,后来给集体干,也是非常辛苦劳累,几乎没有歇息的时间。关于农活的艰辛,至今记得她说过的一件事,天热时从地里回来又热又困,就在树荫下的土地上铺一张旧床单,泼上一盆井拔凉水,躺在上面休息“很凉爽很舒适”。

据她说经常如此,但年老后竟然也没有腰腿骨疼的毛病,实在是不可思议,他们俩一生基本上没有进过医院,至于烟酒,爷爷烟酒都会,只是不会超量,奶奶大约80岁后开始抽烟,能有如此长寿,体质固然很重要,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人为善、安静豁达,饮食上没有什么讲究,不过按现在标准看,虽然吃糠咽菜,但都是粗粮和天然有机无污染食品,还是很符合现代健康标准的,而且据现在研究,保持饥饿感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还有一点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繁重劳作,恰好让他们保持了非常规律的作息习惯,这一点应该也是长寿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长寿老人是姑奶奶,前面之所以说她和爷爷奶奶很不一样,就是她虽然年轻时生活也和其他人一样,算不上好,但出嫁后婆家条件不错,吃的不错。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她和姑爷就到远方劳动谋生,时间久了就有了份正式工作,生活条件也好,退休后返回故里,夫妇俩都有不少退休金,吃的更好。关于这一点我印象非常深刻,大概是80年代初期,那时候过年走亲戚最喜欢去的就是这个姑奶奶家,虽然她家距离较远,但能吃到很多好东西,给的压岁钱还多。

这位姑奶奶不会喝酒也会不抽烟,但我要说的是她的饮食习惯照现在科学的方法很不健康,怎么说呢?就是拿着肉当馒头吃,不吃青菜,吃完还不喜欢运动,最多就是走到邻居家打打牌,一坐就是半天。

后来她身体不便更是整日吃完就躺在床上,但即便如此,身体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一直活到94岁无疾而终。

这就是身边最真实的例子,再说具体点,就是他们从来没有刻意讲究过什么营养健康之类的东西,贫穷时是有什么吃什么,后来生活好了更是有什么吃什么,什么少盐、少油、少甜之类的健康饮食从来没听说过,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辈子从没有“体检”过,凭自己的感觉,有什么不舒服时多喝开水就是唯一的“秘方”。

所以后来我对健康科普常常存疑,当然健康饮食和体检肯定有好处,但眼前的实例让人不得不承认人体很复杂也很神秘,长寿的原因真的很难一言以蔽之。倘若说有一些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心胸开阔,内心平静,作息规律。但好像这样的人好像也不少,却也不一定都是这样长寿,不过应该这样说,长寿老人至少都是内心平静,心胸开阔,规律作息。


以上原创回答,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感谢支持!

为啥农村很多老人吃得不好,又抽烟又喝酒,反而比较长寿?

身处农村,对乡党们日常生活司空见惯。很多很多的老人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饭,十之八九的都抽旱烟,也很少有不喝酒的,还是十元左右的廉价货。尽管这样,长寿的老人还是在农村。

为什么长寿的人都在农村,可能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环境好,少污染。农村人居住在饮用水质纯净,土壤质量好,农业资源丰富,工业污染少的地方。天高地阔,水清天蓝,树木繁多,乡村遍地都有植物。农村也有小车了,也是极少数人,少了尾气的排放。空气很干净,在农村是众口皆碑的。

吃粗粮,多营养。农村老人都是历经饥荒的人,早年的白米细面总是奢侈品。如今生活条件是过去无法相比的,但是老年人吃粗粮的习惯没有多大的改变。小米或稀饭,玉米粑粑、饼子,荞面、玉米搅团,就是自家磨面的黑面也要掺合着做成面节节吃。也是啊,近年推崇粗粮食品,营养学专家都说了,粗粮中富含B1等多种维生素,还有钾、镁等矿物质反膳食纤维,可有效预防肥胖,平衡身体激素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防癌症。有效的维护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自种菜,不喷药。不是说现在塑料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不好,而是根据生长周期在不断的使用着农药。是药就有三分毒,喷洒于这些蔬菜的农药也一样,蔬菜上总会多少有点农药的残留物。但这些物质终究还是要通过肝、肾代谢,摄入越多,身体负担越重。甭说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危害。农村太多的老人,宁愿在冬季吃自家腌制的菜,也不吃新鲜的菜品。因为他们自家都种着应季的蔬菜,如豆角、茄子、南瓜、冬瓜等,几乎不买菜,这样也不会摄入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才利于他们的身体长寿。

没闲着,长劳动。老农民多以务农为生,年轻时养成的劳作习惯根深蒂固,即使老了也不愿闲着。喂羊、喂鸡、喂猪、喂牛,在庄稼地里除草等,做些简单的农活,总是坚持把自己的口粮种出来。闲暇无事了,有的还去捡个破烂、给牛啊猪啊割点草,还就是闲不下来。其实,人老了,坚持适当的劳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清醒头脑,助于反应灵活、思维敏捷,还能锻炼肌肉和筋骨,使关节变得灵活,同时改善呼吸、消化系统功能,为长寿奠定了基础。

早休息,不熬夜。农村老人已经养成了早起早睡的习惯,他们基本上每天晚上八九点钟睡觉,早上五六点钟起床,中午也要小憩一会。人越老对电视、手机越不感兴趣,也就不会熬夜。早早起床,熬茶、扫院、转悠,这样对人的情绪更积极,精力更旺盛,心情更舒畅,这也促进了农村老人的健康长寿。

农村空气好,水好,吃的东西纯天然无污染。一般的农村老人思想也单纯,没有勾心斗角、耿耿于怀的事情,活得开心,也没有竞争的压力,心理健康。再说了,他们长年累月高强度的工作,练就了一副结实的身子板,身体素质良好。这些都是农村老人之所以长寿的“秘笈”。

为啥农村很多老人吃得不好,又抽烟又喝酒,反而比较长寿?

为啥农村很多老人吃得不好,又抽烟又喝酒,反而比较长寿?

其实这个原因很好回答,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个就是农村的自然环境优势,这里空气新鲜,没有任何污染,也没有嘈杂的城市喧嚣,特别是像一个地处深山之中的农村,这一方面更加有优势,往往一些个高龄的老人都在这里;第二农村人自产自销,吃的几乎全是自家地里长的农产品,农药和激素大化肥用药很少,从根本上杜绝了现代化学元素对身体的伤害;第三就是有一些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经常性的体力劳动会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将这些毒素排出体外;第四长期性的吸烟喝酒,烟酒在身体里已经适应,山西平陆县就有一位109岁高龄的老奶奶,她叫程凤英,70岁前烟瘾很大,80岁后是天天喝白酒,现在依然还干家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