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孤寡老人饮食不卫生反而活得长寿?
农村的孤寡老人,城市里的寡孤老人,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1、衣服很少洗,家里很少打扫,屋内和衣服都股重味;2、做一次饭吃好几顿,锅碗筷懒得洗一回。就是这些孤寡老人穿、吃、住大都不讲卫生。
为什么孤寡老人穿、吃、住各个方面都不卫生,而他(她)们还有高寿呢?
大家都知道,不管农村的孤寡老人,还是城市的寡孤老人,日常生活中什么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衣服自己不洗不会自己干净,屋里自己不打扫灰尘不会自己跑掉,饭不自己做食物不会自己热熟,只要自己还活着,就得干活,一天也不能偷懒,如果偷懒就得饿肚,由于每天运动,所以孤寡老人的身体健康,如果得了重病,活动不了,那生命的时钟可能就要停摆。
还有一点,孤寡老人每天就是这么活下去,怎么能吃上饭,其他的事不去考虑。而有儿有女的老人,除了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儿孙的将来,在家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儿孙的感受,活着心累,但是衣服有人洗,屋里有人打扫,饭有人做,在家不用干活,心里烦又不干活,身体就垮了。
为什么农村孤寡老人饮食不卫生反而活得长寿?
你提到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太(曾祖母)。她出生于1905年,是一个小脚老太太(三寸金莲)她的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抗战、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时期。我记事时,她已经七八十岁了。
在我的印象中,虽然她是一个传统的农村女性,但她喜欢抽烟,抽旱烟袋,也抽纸烟,抽了一辈子。听我四叔说过,他从来没有看到他奶(也就是我的老太)得过病吃过药,医院也没有进去过。她的离世,源于我奶奶腿摔伤了,在医院住院。老太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在1997年冬天某一日凌晨,她下床小解时,不慎摔倒,起不来了。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早上六七点了。摔伤加冻了那么长时间,使她陷入昏迷不醒中。经过医生给的抢救,才保住了生命,但一直处在卧床不起的昏迷状态。即使这样,她还是挺过了那年的春节。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老太还是安详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2岁。
老太早年丧夫,一个人把一双儿女拉扯大,成家立业。为啥她一辈子粗茶淡饭,反而长寿无病痛呢?我觉得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虽然她抽烟,但没有烟瘾。在我们常人看来,吸烟有害健康。我经常看到她抽烟,没事的时候抽几口旱烟,倒掉烟灰,收起来。因为她年纪大,辈分又高,村里的人只要见她,不是喊奶奶,就是喊老太。向她打招呼时,知道她抽烟,就会给她一支。她就会拿着不吸。如果你给她点上,她吸几口,见你走了,就会掐灭烟头,收起了放到口袋里,等着下次再抽。一支香烟她可以分三四次抽完。在这里,我不是支持大家吸烟,也不是拿老太太举例,说明香烟的危害没有那么大。她抽烟,但没有烟瘾,但有时候她也会咳嗽,只不过她身体的状况,并不是吸烟引起的。
二、她一辈子不讲究吃穿,有啥吃啥,有啥穿啥。那时候的老太太,大部分都是一身黑布素装,既耐脏又好洗。不管是去哪里,还是亲戚晚辈来看她,就是这一身干净整洁的装束。一日三餐,不管是粗茶淡饭还是逢年过节吃大鱼大肉,奶奶做什么她吃什么,从来没有听到她说这个不好吃,那个菜咸了。在我的老家,早上稀饭、烙饼、炒菜;中午就是各种面条中的一种,晚上稀饭馒头炒菜。她每一餐也吃不多,一碗稀饭、一个馒头、一份菜。那时候的农村一日三餐,很准时的,早上7点左右吃饭,中午12点左右吃饭、晚上六点半左右。饮食非常有规律。我感觉她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她长寿的秘诀之一。
三、她虽然是一个小脚老太太,但她好动。也正应了那句话:生命在于运动。每天吃过饭后,她就会拄着自己椅子,迈着三寸金莲,或者在家门口的路边坐着,或者去距离家门口500米的前当街的小庙台旁边坐着。有人跟她说话,就回应几句,没人说话,就那样坐着看路上的人来车往。不管是春夏秋冬,她的时间观念,以孩子们放学和太阳为准。只要看到孩子们放学从她身边经过,或者她看到太阳在头顶,她就知道,该回家吃饭了。缓慢站起来,拄着自己的黑色椅子,一步一提拉地向家走去。有人会说,她这么走,到家了午饭都凉了吧。你想错了。
每次她回家,就好像是算好的一样。她到家了,奶奶正在摘菜或者和面。老太就会往锅里添水,盖好锅盖,坐在灶台前,生火烧锅。那时候的厨房灶台都是一边烧柴火,一边拉风箱,才能把饭菜做熟。或者她先帮奶奶摘菜洗菜的活,然后再烧火。现在我们看来,虽然运动量不大,但是对她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吃过饭后,就会坐在院子里听自己的儿孙唠家常,她从不参与,偶尔有人问她,她才接一两句。我觉得这是她长寿的第二秘诀。
四、她的心态好,发脾气,生气的时候很少。因为她和奶奶爷爷在一个屋子生活,吃饭都是三个人一口锅。一切大小事,决定权都是奶奶。她从来不管也不问。所以,和六十多岁的奶奶,他们婆媳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在我的印象中,他们从没有拌过嘴,红过脸,生过气。老人的心态不是一般的好。我记得她老人家唯一一次生气,因为我的一个堂弟太调皮,喜欢欺负别的兄弟。她看不惯会生气地骂一句:“小龟孙,赖得狠啊。”或者拿起身边的拐杖,做敲打堂弟的样子,很多的时候,拐杖落在了地上。这是她长寿的秘诀之四。
在我的老家,老人活到90岁无疾而终,就是喜丧。老太太比我奶奶走的早一些,走的安详,没有任何痛苦。每次四叔想起他奶奶(我的老太),就会感慨地说:“我什么也不求,就是希望像他奶奶无病无灾,没有痛苦的活个八九十岁,无疾而终,就是福分。”可是从老太不再那年起,能够活到老太太那个岁数的老人很少。他们不是摔伤卧床不起,就是受多年的苦,折磨死了老伴,才去世,要不就是身患癌症痛苦地死去······
为什么农村孤寡老人饮食不卫生反而活得长寿?
为什很多农村孤寡老人,饮食不卫生,反而长寿无病,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他们长期范重的劳动和他们长的环境得不得那么周密细至的要求自己,那么处处做到高标准卫生条件,农村是讲农时,在抢收或抢种的季节,特别是过去,完全靠人力生产时做饭能做熟了即可,很多人都是把饭送到地里吃,为了抢农时得不到那么好的卫生条件,比如说忘记拿筷子掰两个树条,就可以,在外面吃有风把一些灰尘刮在饭和食物上,该吃也得吃,不吃饿的慌,所以顾不了那么多,长期以来身体就产生对于细菌的敌抗能力,我们村就有位七十七八岁的老人天天翻拉极桶,只要能吃的他都吃,成年累月不洗手不洗脸,其实村里顾人专门给他送饭,他如果在翻拉极吃饱了,送去的饭他可能喂狗,这样的对细菌更有敌抗力,当然我讲的这人不太正常,但是他从来连感冒都很少得,就象过去东北农村人从来不用燒开喝,从外面劳动回家,拿起水瓢,到水缸就开喝,要是闲锅里的饭热,从水缸里拌凉水吃饭,就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身体产生的敌抗力,身体必须也要适应环境,这是身体环境共同产生的结果,所以这些农村的孤寡老人饮食不卫生,而且他们还没有多少病疼?
为什么农村孤寡老人饮食不卫生反而活得长寿?
我认为,人寿命的长短和操心劳累有关;与不讲究卫生,闲着无事,得一天过一天的日子倒没有多大关系。
我村就有一位女孤寡老人,活到93岁才去世。小的时候对她的印象是:一年里根本不用洗一回澡,洗脸洗头都能数得上回数。因为这位孤寡女老人住在学校附近,老师组织学生到她家里帮助过她。
师生们快接近她家门口,扑鼻而来的是从屋中散发出的臭味。至今我仍记得,这股臭味无法形容,其中夹杂着人的汗臭味、残羹剩饭的酸臭味、屋内多年不打扫的霉臭味。同去的有几位同学,忙未帮上就先吐了。
我离开那地方有三十多年了,有一次我去老家,同情心趋使下,我去看望了这位孤寡老人。老人唯一能变化的是住上了国家的改造房;可是,房屋与卫生不对称。喂的几只鸡把鸡屎拉在櫈子上,屋内屋内是鸡屎和各种垃圾,找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就是这样一位不讲究卫生的孤寡女老人,还能活到93岁,我有以下看法:
一、不操心
我了解此位孤寡女老人的生活方式,她能早睡早起。知情人透露,这位孤寡女老人保持了晚上10点钟左右睡觉,第二天凌晨7点钟左右起床的习惯。
睡醒了就煮东西吃,粗茶淡饭能每天保证三餐。把粮食吃完了有国家派人送来,有好心人送来;吃、穿、住无忧。
二、心态好
这位孤寡老人生活有了保障,每天就到处转转,哪里热闹往哪里去。嫌难煮饭的时候,看见垃圾桶里有人刚丢下的食物,捡来便将就一顿。
每天下晚回到家里,就把从垃圾桶里捡来吃剩下的食物丢给她喂养的几只鸡。此时,这位孤寡老人就蹲在一旁,对着这几只吃得正欢的鸡,哼唱着人们听不懂的歌谣。
如此平淡无奇的日子,倒练就了这位孤寡女老人一副硬朗的身板。附近人知道,这位孤寡女老人几十年来很少生病,根本没有看到这位老人上医院看过病、买过药。
三、总结
这位孤寡女老人不讲究卫生,反而活得长寿。一是她没有操心的地方,这样,她就能心无旁鹜、平平静静的过日子了。二是不劳累,她每天就是吃了饭之后到处走走,下晚对着几只鸡歌声谣谣,晚上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所以,一个人的长寿与卫不卫生没有多大联系;反而与一颗能平静生活的心态有联系。
为什么农村孤寡老人饮食不卫生反而活得长寿?
一是农村这些老人具有一般人没有的良好心态,他们与世无争,把事情看得很淡,他们多是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生活有规律,身体时常处于一种轻松壮态。二是常吃家常便饭,油水不大,五谷杂粮俱全,瓜果梨枣都有,营养看似不好实则丰富,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很少。三是偏远的乡村,远离噪音,空气清新,从不受烦恼的干忧。最后一点就是特殊的环境,每日的辛勤劳作,长期的生活饮食方式和习贯铸就了他们的免疫力,有的还很少吃药。
为什么农村孤寡老人饮食不卫生反而活得长寿?
首先,要明白,人与细菌共存。
细菌无时不在,在你生活的空气里,在水里,在你的皮肤上,在你的身体里。
人的生存是在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进化的。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是一个相对法则。
人们根据生活环境,生活条件采取了不同的生活习惯。
每个人的身体对细菌都有着不同的抵御能力。
不仅仅是农村孤寡老人饮食不卫生,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的人,生活不卫生,比如用手吃饭,,饮用洗衣服的同一河流的水洗菜做饭。还有很多人照常活着,只是人均寿命低一些。
实际上,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个别农村孤寡老人饮食不卫生也长寿,只是个例。
全球卫生条件好的、生活压力小的国家,人均寿命比较高是一个普遍现象。
毕竟人体适应性很强、抵御有害细菌侵蚀能力强的人,是少数。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场大瘟疫的流行,会有大部分人被感染而死去。但终究有活下来的人。
这是人体免疫能力高低所决定的。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身体健康有益,是一个普遍真理。
在世界上,人均寿命高的地区,大部分是在发达地区。
中国也是如此,有数据统计,北京、上海等地区人均寿命最高。
这里是讲普遍性,不是指特殊性。
当然,人均寿命高低还和很多因素有关。
农村孤寡老人饮食不卫生,能够长寿,只是个例或者少数人。不能代表该地区人均寿命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