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老去的农村六零后,以后靠什么养老?
我就是六零后的农村人,想到以后的生活,不是没想过,而是不敢想。年轻的时候,拼命赚钱,不顾身体,到现在,一身的毛病都出来了。儿女们都大了,也成家了,可自己的腰包里,已经空空如也,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其实这样的人,在农村,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境遇。辛苦了一辈子,刚开始,在农村盖房,后来,都兴起了去城里买房的热潮,也不甘落后,为了儿女,拼了,也要买。别人家娶媳妇了,求爷爷告奶奶似的,托亲友,托媒人,好不容易有对象了,面对高昂彩礼等物质条件,也是四处举债,也要把媳妇接进门。然后,慢慢还债,个中辛酸,谁能体会。儿女们成家了,自己也老去了,没有保险,没有土地,将来的路在哪里,一片茫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
日渐老去的农村六零后,以后靠什么养老?
▂ ▄ ▅ ▆ ▇ █ 精彩的回答 █ ▇ ▆ ▅ ▄ ▂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作者豫见新野彭哥,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
日渐老去的农村六零后,以后靠什么养老?带着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养老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是中国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城里老人都有退休金可以拿,而且每年退休金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农村养老保险很多地区推进比较慢。目前一些地方农村的老人每个月只能领取二三百元的养老金。
最尴尬的是生活在农村的60后群体,年龄已经五十多了,绝大部分人没有退休金,他们以后该如何养老呢? 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60后群体虽然都已经五十多岁,但却要面对两大压力:一方面,如果儿子或女儿是独生子女的话,下一代的负担会很重,而上一代老人的赡养义务却还要尽。如果有儿子的话,需要帮助儿子买房、结婚彩礼,带孙子等。另一方面,农村六零后群体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比较缓慢,要推进现代化农业比较困难,所以地里的庄稼作物一两个老人种不出多少的,每年的收入也非常有限。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50后、60后这两个群体,而作为五十多岁的60后群体,马上也要进入60岁以上年龄段了,那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以后他们靠什么来养老呢?
首先,靠自己、靠儿女、靠国家。我们国家规定农村没有参加社保的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二三百元养老金。如果子女孝顺,再补贴一点给老人,老人再种种自留地,卖卖农产品,做点手工活,这样勉强也能度日。当然,农闲时分也可以到附近的乡镇工厂打打工,反正在农村50、60岁的老人此时也不可能闲下来,有的农村老人到80多岁也要下地务农。 再者,农村60后老人可以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有些人说自己从没参加过养老保险,这也不用担心,因为现在的很多地区还有允许在60岁之前一次性补交完成,所需要15年的费用可直接来办理,退休后即可享受养老金待遇。所以说,老人只要有参保意愿,那一次性可补交15年的费用,这样的话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待遇了。
最后,庞大的农村50、60后群体靠自己养老毕竟是少数人。国家既然可以拿出部分国有企业股份补贴城镇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漏洞,为什么不可以变卖一些国有资产来补贴一下农村没有社保的50-60后的老人?他们是强制向国家输送公粮的一代人。当年,国家强制压低粮食收购价格为在城市及工厂的城市提供口粮,所以国家应该有责任解决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哪怕每人每月领到800元或1000元,也至少可以解决农村的温饱问题了。
中国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时代,而且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衡。50后、60后人口众多,而到80后、90后、00后人口就逐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农村60后老人将来的养老问题,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相关方面制度也一直在提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相信未来农村养老制度,也会做得越来越好。所以其实大可不必担心的。
今天的分享就结束了,?果你们喜欢我可以关注我哦,我是三农领域作者豫见新野最后感谢题主的邀请和问题
日渐老去的农村六零后,以后靠什么养老?
日渐老去的农村六零后,以后靠什么养老?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农民开始步入城市务工赚钱补贴家用,之后更是农民工大潮前往城市发展,有不少也赚到了钱在家里盖起了楼房。时光流转,一眨眼老一批外出打工的农民都已经日渐老去,特别是一些60后,在2019年一些农民已经有60岁了,以后该靠什么养老呢?听听老农怎么说。
今年一些60后也正是步入了老年了,如果在城市里有保障的他们,如今已经是可以退休安心养老的了,每个月可以领取不菲的养老金,和老伴出去旅游闲玩了。不过对于没有保障的农民工们,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活到老干到老才是他们真是的写照,能过看到子女成家立业儿孙无忧无疑就是最为幸福的事情了。所以很多人都想听听老农是怎么说的,又是如何考虑养老问题的。
一些老农表示,时代变化了如今养儿防老是不指望了,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快点抱孙子。至于自己养老问题,老农表示现在还不急,还能多干几年,等到自己真的干不动了再回去也不迟。到时候回到老家,自己可以继续种点地,节约一点还是能凑合着过的,孩子挣钱也不容易,凑合着过就行了,等以后老了实在做不动了,这时再找找孩子。
其实这些也是老农多虑了,在未来农村的发展肯定是越来越好的,如果村里有一些种植大户发展起来了,老农也可以将土地流转过去,这样每年也能拿到不少补贴。而且国家对于农民老龄化养老问题上也出了不少利民政策,出了缴纳养老保险可以领取养老金之外,还有着高龄津贴。当然国家也在着手大规模为老人养老的问题,在农村建设一些集中型养老场所。日渐老去的农村六零后,以后靠什么养老?
前两天二叔家杀年猪,请我去吃猪肉,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二叔家,看见屋子里座了满满两桌子人,年龄都和二叔相仿,都是50多岁接近60岁的样子,是标准的60后,二叔是好客之人,每年杀年猪都会请村里的人来家里吃猪肉,今年也不例外,猪肉、血肠、猪肝、排骨等杀猪菜摆满了桌子,屋子里飘满了肉香。
酒过三巡,在座的农民朋友谈起了今后的养老问题,有的说政府给发养老金了 ,政府可以给养老;有的说自己有儿子 ,找政府养什么老,我们养儿就是防老的 ,政府给那几个钱不够养老的;还有的说,自己不指着政府,也不指着儿子,趁早年轻时多种点地,多积攒点钱,靠自己养老,众说纷纭 ,持什么意见的都有。
就以上农民朋友议论的热点问题,说一下我的观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比较大 ,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特别是60后,本身年龄就不小了,有的还上有老人,那么,农村老年人怎样养老?靠谁养老?我想,农民老年人养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靠家庭养老,儿子也好 ,女儿也罢,都是父母的孩子,到父母老去的那一天,都有照顾父母 ,赡养父母的义务,父母生病,都有护理和照顾父母的责任 ,家庭养老的主要优点是,家庭是老人的精神“港湾” ,同时也是老年人的精神乐园 ,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儿孙满堂的乐趣,家庭也能够使老人精神有归属感,家庭与老年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家庭必定是老人毕生精力和努力的结晶,保留着老年人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使老年人感到安全和对亲情需求的满足,也满足了老年人“落叶归根”的心理 ,家庭可以给老年人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可以给老年人生活上的照顾和关怀,可以给老年人精神上的慰藉,所以,农民养老首选家庭。
第二:依靠社会养老机构养老,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养老院,有些农村老人,由于特殊原因,自己没有儿女 ,或者是儿女都在远方工作,自己又不能到他们身边,只能选择去养老院养老,只要每月交一定的费用,养老院为老人提高食宿、洗衣或者护理等服务,代替了儿女照顾老人,老人在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的优点是,没有儿女的农村老人有了可以养老的安身之地,有儿女的老人可以把儿女从繁杂的护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其实有些儿女不是不孝顺,只是由于工作原因,不能长期的在老人身边照顾老人 ,选择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确实也是老人和儿女无奈的选择,另外,老年人住进养老院,可以买到更多的服务,如养老院可以为老人提供健身器材、棋牌娱乐室、24小时医生值班等,主要是住进养老院能让老人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养老院里,几乎都是同龄人,基本不存在沟通问题,他们在聊天时,在过往时代中,有着许多的相似经历及共同的追忆,很容易让彼此找到共同话题,形成相识的见解而成为朋友,养老院里的生活也有规律,一日三餐准时,而且实现营养搭配,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让老人吃的好 ,睡的香,对老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利。
第三:新农保制度是农村老年人养老的新方向,新农保是国家为每位参保农民建立的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号,首先说在参保方面是零风险,而且参保人所缴纳的费用全部转入个人账号,即便是出国或死亡,个人账号余额也可以全部退回,而且是多交多得,最大的好处就是即使超过60岁的农民以前没有缴过费,也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这是城市居民永远无法享受不到的优势,新农保制度的实施,为农村老年人养老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其实,每种养老方式在存在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家庭养老虽然可以让老人享受到满满的亲情,但是无法为老人提供健身、娱乐和24小时全天候的医生服务;社会养老机构虽然可以为老人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娱乐和健身 ,但是无法为老人提供亲情的关怀和精神方面的慰藉;新农保虽然可以为老人提供经济方面的保障,但是却无法为老人提供健康照顾、生活护理和精神慰藉方面的保障,而且所能领到养老金也不多,无法满足老人最低生活保障。
总结,在全球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养老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养老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另外,农村60后的老人,年纪也不是很大, 自己可以找点力所能及的事做,增加点收入,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最后,本人认为,农村养老,还是以家庭养老为宜,常言说的好,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乌鸦尚能反哺,何况我们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类,人年纪大了,儿女的关怀、慰藉与照顾,是老人最需要的,胜过一切,家庭养老的作用是新农保和社会养老机构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另外,经常在外地工作的儿女 ,最好还要经常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说说话、聊聊天、帮父母干点家务活,这是老人最大的快乐。关注更多三农信息 请关注 巧克力725
日渐老去的农村六零后,以后靠什么养老?
你好,看到你提到的"日渐老去的农村六零后,以后靠什么养老?的问题,内心一阵心酸,让我想起了我初中同学的父亲和母亲。
那天,去这个老同学所在的村子拍有关手工制作遮阳挡雨两用伞的图片。可惜这个村里已经没有人再做这个行业。于是,我们一同来到了老同学的家里。和十几年前相比,老同学家里的房屋由原来的大瓦房残垣断壁的院落变成了二层小楼的深宅大院。媳妇、孩子一家三口幸福快乐地住在一起,让人羡慕不已。
我问老同学:"咱叔和咱婶呢?他说:"在村东头的地里盖了两间房子,他们都在那里住。"我环顾了一下他们家的套房,一层至少有四个卧室,而且有两个卧室还闲置着没人住,怎么不让两个老人和你们一起住呢,相互还能有个照应?"他犹豫了一下,说:"咱叔四年前的一天下午四五点,去村南头的地里看庄稼。一去不回头,晚上六点半,一家人都在等着他吃晚饭呢,找不到他,给他打电话也不接。后来,还是一个村的熟人告诉我,下午五点多的时候,还在南地的路上遇见他,和他打招呼。是不是还没有回来啊。你们赶紧去地里找找吧额。"
于是,我骑着自行车去南地了。老同学说。当我在麦地里找到他时,他已经躺在地上人事不省了。我赶紧给家人打电话,开车到南地。把咱叔送到市中心医院,医生说:咱叔突发脑溢血,摔倒在地。虽然严重,但还有意识。经过医院的抢救,咱叔的命保住了,可是和植物人差不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咱婶在他身边伺候他呢。
听他这么一说,我一下子呆住了。老同学的父亲是六零后,也就是六十多岁。怎么就患脑溢血,现在生活不能自理。老同学说,一开始,他们和我们住在一起。可是咱叔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时间长了,整个屋子都是难闻的气味。媳妇不愿意让老人在家住了。她和我商量,和村里的其他老人一样,在村东头的地里给老人盖两间简易房子,有睡觉做饭的地方就可以。这样,他们二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了,咱家来客人了,也不会闻到那种难闻的气味了。
我拗不过媳妇!老同学说。花点钱就在村东头给他们盖了两间房子。他们就搬过去住了。
我说,你带我去看看二老吧。有十几年没见面了。我还记得他二老给我做的捞面条呢?那么大一碗。说话间,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我去老同学家玩,中午,他们停下手头的活,去做午饭的情景。一大海碗的捞面条,把我吃撑了,还热情地说要给我添饭。如今,两个老人晚年,却只能相依为命的生活在村子的一隅,多么的凄凉啊。让人不禁落泪。
来到老人所在的简易房中,婶子正在给叔洗脸呢。婶子原本是一个身材苗条高个子农村妇女,现在头发花白了,更瘦了。虽然十几年没见了,她还认得我,还能知道我是哪个村的。再看躺在床上的老叔,满脸胡子拉碴,身体明显瘦了不少。他已经认不出我来了。我伸手抓住老叔的手,他的手微微抖动,想要挣脱出来。婶子说:"他就这样了,谁也没办法。走,去外面坐吧。这屋子有味道。"
我是被婶子拉拽着出来的,坐在门口空地上的一把椅子上。环顾简易房四周,除了麦田外,还有三四家,像老同学的父母简易房一样的房子,散落在周围。老同学说,那是村里其他生病的老人,在这里居住生活。
临走前,我趁老同学不在时,再次走进简易房。给两位老人告别的时候,我掏出兜里所有的现金600元钱,塞到了老叔穿的衣服里,快速地走出来。我和老同学离开了老叔老婶住的简易房。我回到家里,老同学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谢谢你老同学"我说:"客气的话,咱不说了,知道两个老人缺钱,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看到两位六零后老人凄凉的晚年生活,我心里很不好受。在这里,我没有谴责谁的意思。因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因为你不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不了解情况。像老同学的父母一样的老人,在中国农村还有不少。他们的养老是一个大问题。原本指望养儿防老,可是一旦你病倒不中用了,你就是儿女的累赘。不但忙不了什么忙,还给儿女一家制造家庭矛盾。最后还是父母为子女着想,搬出去住。有一点点钱看病吃药,就不轻易伸手向儿女要。他们从一开始过的就是苦日子,老了老了,病了没有享福,晚年过的依旧是苦日子,但他们从没有一句怨言。就像婶子说的:我们老了,不中用了,或许不麻烦子女就是最后替他们着想,就是父母在帮他们。帮忙不添乱就好!人,不管是几零后,老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了,病倒了。如果摊上一个好老伴,无怨无悔伺候你,就是晚年的福分。
这就是患病的六零后老人凄凉的晚年生活。少年夫妻老来伴,幸亏还有老伴在身边。有时候,我真担心,婶子常年伺候患病的丈夫,会吃不消。因为,我老家就有一个例子。老婆半身不遂,常年躺床上,一躺就是10年,老头给她做饭洗衣喂食,给他擦洗婶子等等。突然有一天早上,老头无疾而终。办完老头的后事后三天,老婆也紧随其后走了。按照农村老人的说法,患病的人熬死老伴的大有人在啊!可见伺候病人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作为家庭成员,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希望一家人轮流接续伺候老人。毕竟他们是你的生养父母,毕竟他们是你老公的爹妈。没有他们,你怎么能有如此优秀的老公呢?
日渐老去的农村六零后,以后靠什么养老?
我爸62年,我妈63年,现在都住在农村,养老问题并不乐观。
我们老家在南方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生了我们四兄妹,因为孩子太多在农村难以养活一大家子,所以早年我爸出来小镇上做生意,我妈帮忙做生意,空闲时间也回农村种点农作物兼顾一下生活。
等到我们都长大工作了,他们也老了,这才彻底回农村生活,在他们老一辈眼里:落叶要归根。
个人认为老人的养老问题主要有三方面,解决这三方面问题,基本上就能有个幸福的晚年,一是经济来源,二是身体健康,二是精神满足。
经济来源他们没有退休金,因为一生为孩子付出,到老了也没有多少积蓄,目前养老的钱主要来自这几方面:
1、自食其力
我爸虽然年龄大了,但身体状况还不错,一年中大概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村里,生意旺季就到县城跟人家做小生意,靠着年轻时候的关系和人脉,他打算干到70岁,一年大概挣4万。
我妈就在农村种农作物,靠天吃饭,好的时候每一季收成2万,差的时候可能刚好回本,甚至亏钱。今年上半年就白忙活了,一分钱没挣到,还亏了种子钱和化肥钱。
2、房租
早年父母在镇上买了一栋两层的临街商品房,有两个门面,套内面积200方,现在我们几兄妹都在外面生活了,他们也回农村了,镇上房子其中一个门面就出租了,每年租金2万左右。
如果后续还有人想租,另外一个门面也会出租出去,这样大概每年会有3万以上租金。以后年纪越来越大,租金会成为他们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
3、子女给钱
父母养大我们四兄妹不容易,现在我们都成家立业了,虽然也都不富裕,但几个人约好每人每月给500块钱父母买菜,这样每个月就至少有1500块。
其中二弟的经济条件差点,有时他顾不上自己就不给。每逢过年,四个人每人会给3-4千父母过年。
4、农村养老保险
我爸妈自己买的,一年一个人100块多点,65岁以后每年有1000多块养老金,很少,可以直接忽略了。农村养老金还是太低了,希望以后国家能重点关注扶持农村养老问题,改善农村老人的养老金现状。
5、商业保险
分红型保险,早年我爸自己买的,买了2年后我们四兄妹接过来了,每年交6000多,买满10年返还,2022年就买完了。刚开始我以为是每个月固定发一笔钱,直到老人百年。谁知道是一次性返还,分红的。这样的话养老也指望不上,就当作是一笔积蓄了。
这是经济来源,说下二老的支出。
1、生活基本开销
因为住在农村,家里有耕地,我妈就专门开辟一块地出来种几种蔬菜,基本上不用买青菜了,而且村里邻里之间关系好,经常互相到各自菜园子摘菜吃。
此外我妈还在老房子的院子里养鸡,想吃鸡也可以杀鸡来吃。想吃鱼肉就到镇上菜市场买,村里离小镇不远,骑电动车10多分钟能到,买菜也很方便。
家里就是二老吃饭,小侄女每逢周末会回去吃,每周二老会买一次菜去我大弟的岳父母那儿看孙子,伙食费每月1000块左右能搞定。
2、养车费用
早年我爸买了车,考虑到现在还去县城做生意需要代步就一直没有卖,车还挺耗油的,还要养护,他没说每个月要花多少钱,开得多时我估计也得上千。不过有时候他空闲了,也会开出去小镇上载客,挣点油费。
3、人情来往费用
在我们农村,红白喜事都要凑份子钱,一次大概200-500之间,关系一般般的200,关系铁一点的500,每个月下来也要大几百上千。
再说下负债,主要是建新房欠下的钱。二老在外面拼搏一辈子,老了想回农村住,第一件事就是建新房。因为老房子都几十年了,还是那种老瓦房,实在太破旧了不能住人。
可现在在农村建新房成本高啊,人工和材料都很贵,一栋两层自建房花了50万,我们四兄妹出了大头,加上父母的积蓄借几万块才建成了,目前父母还欠债大几万。这是二老的压力之一。
二老的另外一个压力,是我二弟的婚姻大事,目前30岁了还没结婚,用我妈的话来说:老二还没成家,屁股还光光的,他们还得继续努力挣钱,至少结婚要花钱吧?!哎,儿子生多了真不是什么好事,做父母的压力大!养儿防老在我们家暂时指望不上。
身体健康这是重点,人年纪慢慢大了,吃喝花不了多少钱,睡觉也就一张床,就怕生大病。我爸身体不错,一年到头很少生病,生病也就是小感冒,希望他继续保持下去。
我妈以前做过脑部手术,记性变得比较差,除外还有腰椎肩膀突出问题,干重活还会加重,但目前的情况又不得不干,叫她不干了她还不愿意。我就怕她以后不小心弄瘫痪了!一旦瘫痪,老年生活就毫无质量可言。
每次都打电话劝她,道理也都明白,但根本停不下来,毕竟心里还是有压力。
精神满足
我爸是很看得开的人,忙碌了一辈子,认可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的道理,所以平时他的空闲生活还比较丰富。没事就在家里唱歌,跟邻居打打麻将,偶尔还跟同学朋友去k房唱歌,出去吃饭等等。
我妈就比较节俭,生活娱乐也很少,平时如果累了早早就睡觉,没那么疲劳的话就跟着村里人跳广场舞,我们那儿的村子虽然小,但也流行广场舞了!
我爸妈现在还算年轻,跟村里人关系也好,目前生活过得还算可以。但关键问题是,四个子女都不在身边,万一身体有个什么毛病,远水救不了近火!我们四个人都顾不上,只能靠他们俩人互相照顾以及父母双方的亲戚帮衬一下。
另外,我妈跟大弟的媳妇不怎么处得来,两个人住在一起就会发生矛盾,目前只能分开住,估计以后也会分开住,想要互相照应也不容易。
大弟计划以后在县城买房,有一定距离但好歹可以照顾一下,另外再过十多年父母年纪越大身体越不好时我也差不多退休了,可以抽空回去照顾他们,或者接他们过来住,只要他们愿意。
总之,生活在农村的父母目前养老生活并不太如人意,但也只能如此。从我个人角度而言,只希望他们健健康康的,两人能够互相陪伴对方,其他的慢慢改善吧!
对比村里其他人,二老的情况已经算好了。村里好多跟他们差不多年纪的老人,基本上都要自食其力,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压力也没法补贴,好多现在还要补贴孩子的,农村养老金压根指望不上。
结语:1、从我们村的情况来看,目前六零后养老基本上靠自食其力和子女供养,这个年龄出去打工的几乎没有,一是背井离乡不习惯,二是在村里种植农作物收成足以养活自己。子女经济条件好一点,每个月给生活费,老人的生活也会好很多。
2、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是养老生活的质量保障,生大病虽然有农村医保报销4-5成左右,但经济方面肯定有压力;另外如果家庭关系不和睦,日子过得疙疙瘩瘩的,老人心理上也不愉快,这也会影响生活质量。
3、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也比较单调,各方面问题都有,但无论怎么说,心态还得放平,对万事万物看开一点,不攀比不纠结,平平淡淡过日子还是没有问题。不要太操心孩子们的事,儿子自有儿孙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