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

生病了为什么都是拖?有几个儿子的为什么都不抚养?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顺口流:老了逗人恨,还小逗人嫌,中间好耍没得几年。从这句话语里不难看出:人到了老年的时侯,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上给子女们带来了负担。可见,老年,的确是人生中最难熬的一个时节。

在农村,仍然还有很多老人下地干活,只要他们的身体还硬朗,就会有干不完的活儿等着他们去做。只有累到死的那一天,才是他们真正的“退休”之日。

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务工去了,留在家里的就是这些老人和小孩,老人们不仅要忙着家里的农活,还要帮着子女们照看孩子。真可谓是养大了孩子养孙子,一生永无宁日。

虽说现在的政策好,农村老人有社保,有养老金,可是那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养老金,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开支。人老了体格差,经常都是病痛缠身,虽说都交了“新农合”,可这根本不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反而成了医院和制药企业图利的工具。

要是农村的年轻人不外出务工,仅凭家里那点微薄的经济收入,几乎难以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可是离开了家里,所有的一切脏活累活都甩给了自己年迈的父母亲。农民的子女们其实也是无可奈何,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还落得个不忠不孝的罪名,他们的心中也是有苦无处说呀!

现在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

多谢邀答!现在农村老人生活状态是怎么样子?当然是活到老,干到老,生命不止,奋斗不止!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子女赡养,每月100元养老补贴能够买口粮,房前屋后,种点小菜,自给自足。老人们经常打趣地说:“死了,也就退休了”!

农村老人生病,现在有“新农合”医疗保险,但报销比例和范围比较低,很多农民认为参保了,看病更贵,看病更难,这“新农合”就是为医院和制药企业服务的,农民交钱养着他们,农民仍然看不起病。老人看病仍然是小病扛,大病拖,老人生了大病,在家“保守治疗”。

农村传统多子多福,养儿防老观念彻底颠覆了。如今,农村老人认为养儿,等于养了个“讨债鬼”,要把父母这把老骨头“榨干取尽”,父母永远有还不完的债!等父母老了,指望子女陪伴、伺候的时候,一个也指望不上。现在农村老人大多独居危旧老房子里,子女全部外出“打工”了,还找出一大堆不赡养、伺候的“理由”。老人无奈,也为了少生闲气,干脆选择独自生活。

农村老人生活没质量,没尊严,为了讨要生活费,不得不巴结、讨好子女,帮子女带孩子、干家务,甚至下地干活。不敢得罪子女,与子女说话语气都不能重一点。现在男人太懦弱了,不奈妻子何,对妻子言听计从,腑首贴耳,对自己父母没有半点感恩之心,孝敬之情!农村老人大多靠子女赡养照顾!

现在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

我国是一个农村大国,农村人口占着绝大多数,年青人外出发展或打工。在城市打工并取得一份不错的收入,是农村绝大多数青年的追求目标。却不在老人身边,那么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怎么样呢?

一 缺乏照料。现在农村的农产品价格低,靠种责任田,难以维持家庭开支平衡,大量劳力外出谋生发展。为了替儿女减轻负担,老人们仍然是日夜劳作在田间地头。大部分空巢老人留在家里种植责任田或照看小孩,如果身体硬朗,倒是还可以自理,忙得过来;如果不好,挺住牙关也要劳动。作为孝道,在农村的中年人,上有老要孝,下有小要养,确实他们是难以照料周全。

二 疾病困扰。到了年纪的老人,由于长期劳作,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看病吃药要花费很多钱,虽然有农合报销,但是在大病这个方面,仍然是杯水车薪。为了不给小孩添麻烦,只好小病拖,大病挺。

三 精神寂寞。儿女外出后,留守老人更加寂寞,失去依靠与寄托,无法享受过去大家庭的天伦之乐,农村老人总是处于社会的最低层,精神世界空虚,心里孤独无助,内心抑郁,情感寄托缺失。

四 存在安全隐患。单个老人在家有病无人照料,儿女在外工作繁忙,脱身不开,一旦老人遇上突发状况生病或跌倒,很难保证老人得到及时医疾,更无人知晓和照顾了。

因此如何提高农村老人的生存状况不仅仅是一个民生问题,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议题。关爱老人,不单需要从物质上的给矛保障,更需要从精神上给予关爱,关怀和交流。

现在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

农村老人现状:有本事的不在身边,在身边的没本事,真的是这样吗?

如今在农村里的,留守的老人也不多了。因为很多稍微还有一点能力的也是在外面打工挣钱。就算是有些人60多岁、70岁了,依然还在外面打工。毕竟相比于城里的老人而言,农村的老人没有退休金,不劳动怎么生活呢?

题主这话说得也是有几分道理的,子女有本事的,老人不愿意拖他们的后腿,所以任由他们在外面闯荡。即便是想要让他们养老,也不太现实。一来是去城里了住不习惯,二来是和子女住在一起也容易引发一些矛盾,到时候为难的还是子女,所以他们宁愿选择委屈自己,也不愿意成为子女的负担。

而有些家庭,虽然子女留在身边,但是多半是真的没什么本事。因为在农村里,能干点什么呢?地种的再好、再多,也是不挣钱的。干一些其他的事情,既缺少资金,也缺少人脉。而且还有很多就连自己的婚姻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又怎么能指望他来养老呢?多少的父母,六、七十岁了依然在外面忙碌,也是想要给子女分担一点负担,让儿子们能早一点成家。

想当初,那些有儿子的看不起没儿子的,认为儿子可以养老,可以传宗接代。可是时代不一样了,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那些因为生的全是女儿在村里抬不起头的父母,现在日子却过得更加的红火了。他们不用再为儿子找不到媳妇而整夜睡不着觉,也不用为了给儿子挣彩礼钱,年纪一大把了还风餐露宿,出去打工挣钱。

而且,国家的政策也好了,有些老人虽然有儿女,但是如果不孝顺,真的还不如那些没有儿女的老人。因为这些没有子女的老人,现在都能享受国家五保户政策,日子一天天过得也没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反之有子女的,他们却不养老、不孝顺,辛辛苦苦拉扯大,到头了真的寒了老人的心!

现在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

说很多农村老人晚景凄凉一点都不为过,我本人也是农村出来的,偶尔也会回农村看看,每次回来都感触颇深。

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村基本都是留守老人,照顾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现在的年轻人,土地对于他们已经没有了吸引力,即使留在老家的,也都到镇里或者县里买了商品房。在农村,很多老年人辛苦一辈子,给儿子结了婚,买了房,自己的生活又回到了解放前!

农村医疗,养老体质还不完善,很多老年人有病不敢看,老了儿女不在身边的不在少数。农村的养老体系还不发达,一般一个乡镇只有一到两家养老院,几十张床位,与实际需要缺口很大。未富先老的问题在农村地区显得更为突出。

昨天看了一个记录片,南方某地农村,全村300多口人,到目前只有8人住在村子里,年龄最小的68岁,年龄最大的93岁,他们的生活真的就是很多地区农村的写照。老龄化,怎么养老,已经成了我们绕不过去的话体。

现在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

接触的有一些,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像那些网上说的晚年凄惨无助的,还没遇见过。举几个亲眼所见,湖南乡镇遇见一个八十五岁在集镇地摊买自家种的菜的老头,闲聊过程才知,他原来是一个乡镇小学退休老师,退休金七千,儿女都在城里,自己在老家弄了一间房一个院子,附近有块地,种了一些菜,收菜季节让人帮着拉到集镇街道出售,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有一对八十岁老夫妻,一辈子住在秦岭深山里,退耕还林后当地政府把他们搬迁安置到山外平原的新农村,分了一个小楼大院,老两口自己花了五千块钱,房子归老两口所有。住了一年老两口实在是住不惯山外新农村,觉得啥都要花钱,用气,用电,用水,等等,还不能随便种植养殖,呆着啥也不干,外面现代生活老头很不习惯,也学不会,银行卡,更别说智能手机,老头不识字,啥也看不懂,填表签名都头大,老头难受。老两口一合计,门一锁,又回到山里老屋去了,我见的时候,山里老屋周围全被树林植被包围,散养了几百只土鸡,隔段时间山外超市进山拉走一些土鸡蛋,顺便带来老两口需要的商品,烟酒日用品啥的,还有几条狗看家护院,五六只羊,两头半大的黄牛,老头还养了十几箱土蜜蜂,不远山坡种了点庄稼菜地啥的,屋子附近有股泉水,解决了吃水用水问题,山里树林死树横七竖八的,做饭柴火用之不尽,没电,照明用老式马灯,老人用了一辈子,习惯了,老头说他住不惯外面,习惯山里生活,随心所欲。今早河南农村一个七十岁老太在网上还高兴的说,昨天银行取了老两口每月退休金,每人六百,一共一千二,她说当年参保时买的低,家有地,村里也有补助,也够了,另外昨天当地政府还给老伴发了一千二百双节慰问金,老太挺乐的。其余的就不说了,如今农村老人生活我个人所接触过的都有保障,情况各不相同,只要身体健康,不得大病,都好过,得了大病,不论农村和城里都不容易应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