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种红薯时,翻一次藤以后会不长果实了”?

记得小时候家里种红薯,每到红薯藤蔓长得旺盛的时候,都要去翻藤,虽然很不情愿,但是还是要去。不过到现在很怀念那种生活,也算是自己童年美好的记忆吧。那么红薯为何要翻藤?翻几次藤好呢?

长大以后,才知道红薯翻藤对红薯果实的生长是有重要意义的。大家都知道红薯种植往往是通过扦插红薯苗(带叶茎杆)完成的,这些组织插入合适的土壤中,环境适应的情况下,就会快速生根发芽,旺盛生长。

正是由于红薯这个特性,在红薯匍匐茎长得非常旺盛的时候,只要接触到土壤,水肥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就会快速生根,如果不加以调控,甚至还会结小红薯,而这就大大的浪费了红薯本身的养分,造成主根结的红薯个头偏小,品质差。因此红薯翻藤很有必要。

红薯翻藤的次数,主要还是根据红薯的生长情况来判定,正常情况下1-2次就行,但是如果当年雨水较多,就需要多翻几次了,有可能10-15天就要翻一次藤。

由此可见,红薯翻藤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一题楼主问的却是翻一次藤以后,红薯不长果实,我想可能是翻藤的时间、方式存在问题引起的。比如,天气特别干旱,并没有明显的旺长,连续多次翻藤,影响了红薯正常生长,可能引起不结果;翻藤时太粗暴,伤了主根,也可能引起不结果。

以上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为什么“种红薯时,翻一次藤以后会不长果实了”?

红薯种植比较普遍,特别是近两年随着红薯价格走高,小小的红薯俨然成为了农民发家致富的“小金薯”,从实际种植经验来看红薯高产不困难,但是想着种植出高品质符合市场需求的红薯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过去红薯种植过程之中有一项田间管理近些年很少在我们本地见到了,就是给红薯翻藤,说白了就是翻动红薯的藤蔓提高红薯长势。

过去为什么有给红薯翻藤的说法!
  1. 过去红薯种植的品种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一些粉薯,等到红薯最终收获的时候粉薯的产量非常高,亩产能过万斤,粉薯个头儿大产量高但是口感相对来说比较差,吃起来不是发柴就是不甜,但是在过去那个粮食相对匮乏的年代却养活了很多人。虽然现在的粉薯还有大量种植,但是已经没有人吃了,在用途上基本只能用来制作粉条。

  2. 产量高的粉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藤蔓相对来说太长,能够有三两米长,这么长的藤蔓匍匐交错在地里,会直接降低红薯垄间的通透性,红薯要顶半年口粮啊,所以人们就会千方百计的提高红薯产量,于是也就有了给红薯翻藤的田间管理。

  3. 常说的给红薯翻藤就是把向四周杂乱生长的红薯藤归拢到一个方向,这样一来就会空闲出一些红薯垄面,等隔一段时间再去给红薯翻藤,把红薯垄归拢到另一个方向,两者交错翻动就会实现一个简单的农业种植管理经验晾垄,也就是降低红薯垄间的墒情提高红薯藤蔓间的通透性,特别是会有效阻碍藤蔓上不定根的生长。

  4. 听家里老人说给红薯翻藤基本上是在红薯垄间墒情较大的时候才进行,一般是在降水或者灌溉之后进行。虽然红薯地下块茎膨大需要适宜的湿润环境,但是强降水或者灌水之后短期土壤墒情提升快,通透性差就会加大病虫害滋生的可能,通过翻藤可以降低红薯垄间的墒情,通风透气缓解红薯藤间的腐烂变质,降低病害发生。

  5. 综合起来看,过去之所以给红薯翻藤,主要是在墒情大的情况下通过翻动红薯藤达到降低红薯垄间墒情的目的,同时增大红薯藤之间的通风透光透气性,避免藤蔓腐烂变质引发病害,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通过拉扯红薯藤减少藤蔓不定根的生长,减少红薯地下块茎吸收的养分消耗,提高红薯的干物质积累和营养物质的形成。

当前红薯种植需不需要翻藤?
  1. 从当前红薯种植模式来看现在推广的红薯首先来说品种丰富,人们种植红薯更多的是为了直接食用而不是为了去做粉条。现在推广的很多红薯品种例如蜜薯、西瓜红等品种可以说甜度很大口感非常好,更关键性的问题是现在推广种植的红薯从藤蔓“下梁子”开始就喷施控旺药剂控制红薯藤蔓长度,绝对不会出现三两米长的红薯藤蔓,从根本上杜绝了给红薯翻藤,形不成长藤蔓,自然也不会影响藤蔓间的通透性。

  2. 有些朋友说给红薯翻藤会影响红薯产量,特别是直接说明翻藤的坏处就是破坏红薯茎叶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红薯地下块茎的膨大和有效物质的积累。其实当前红薯种植不翻藤并不是担心破坏红薯藤蔓茎叶影响光合作用,主要因素是没有长藤出现自然不定根也就少很多,破坏红薯的不定根才是导致过去红薯种植翻藤的主因之一。

  3. 从身边红薯种植来看,接触过有些朋友,都说没有必要去给红薯翻藤,受限因素就是翻藤需要工人参与,百十亩地人工费用也不低,再说当前红薯控旺经验已经很丰富很有效,只需要合理喷施控旺药剂红薯藤蔓基本上不会旺长,红薯生长并不需要过度茂盛的红薯藤蔓茎叶,过去之所以给红薯翻藤和没有有效的控旺手段也有关系。

  4. 总结一下回到题目:为什么种红薯时,翻一次藤以后会不长果实了?只能说这种情况是不存在,过去给红薯翻藤不仅没有影响红薯的产量,相反还起到很多积极作用,例如晾墒、增加透气性避免病害滋生、扯断不定根减少养分消耗等优点。

  5. 当前红薯种植不需要翻藤主因还是控旺药剂发挥了重要作用,藤蔓团棵本身就小,种植密度也相对比较科学合理。当然有些朋友可能在给红薯翻藤过程中发现红薯藤蔓茎叶受损的问题发生过,但也不要忘记红薯藤蔓本身就有很强的的生命力,夏薯的藤蔓就是截了一段藤蔓扦插种植的,一般的茎叶损伤对红薯长势不会形成太大的影响。

为什么“种红薯时,翻一次藤以后会不长果实了”?

红薯在农村很常见,现在这个季节就是红薯生长的季节,红薯是藤叶长在地面上,而结果实是在土层里,至于提主说的种红薯时,翻一次藤以后会不长果实,乡居小菜认为这种情况应该是搞坏红薯藤了,不然的话一般来说翻藤对红薯结地下果实是有利的。

1、翻藤弄坏红薯藤导致不结地下果实

翻藤可以让红薯叶子更好的得到光照,此外还可以给长时间没有得到光照的地方晒晒自然的杀菌消毒,更利于红薯藤的生长,从而利于结地下果实;红薯腾不断生长越长越多,叶子也茂盛,红薯藤生长得好,但不是只旺长藤,也利于结地下红薯,因为叶子可以接收更多的光照来制造养分供结地下果实及膨大需要;翻藤时若是扯断藤了,那条藤对应的土层里若是才在结薯初级,因不能很好的积累养分,那结的薯不能膨大成果实,长得像条粗大的根系不奇怪,而若的还没有开始结薯,地上红薯藤都被弄断了,不能正常的光合作用,生长都不正常呢还怎么结地下果实。

2、怎么翻藤更好?

种植红薯藤来结地下果实的,人们会注意施肥等管理,红薯藤生长得比较好,越靠中末端的越嫩,用力翻扯就容易被弄断,所以翻藤要小心点,两手操作,而不是只用一手猛的抓末端起来,若是有些茎节处长不定根扎土里了的,外力拉扯之下就容易弄折断了。

此外,随着生长茂盛,有些红薯长得比较差的,要摘走,建议先摘走这样的弱差藤再给长得好的红薯藤翻藤更方便,以免翻藤过程中被卡住而弄折断,农村里比较有经验的老农就是这么做的。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种红薯时,翻一次藤以后会不长果实了”?

红薯翻藤会进一步促进红薯果实生长,这是多年总结的经验,不翻藤的红薯才不结果实。

为什么红薯翻藤就会长呢?因为翻藤阻断了藤子对红薯营养的吸收,进一步促使了营养向红薯果实的供应。

老品种的红薯藤子很长,而且藤条容易扎侧根,对红薯的营养造成浪费,所以及时对藤子进行翻身,才是正确的管理方法。

红薯藤翻身大多数是696、69541等老品种红薯,现在人们种植的烟薯25、普薯32等新品种,藤条没有老品种长,一般不需要翻身,品质比老品种好多了。

董青岛供稿。

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为什么“种红薯时,翻一次藤以后会不长果实了”?

种植红薯要翻藤,断了茎上的细根,主要是让它长红薯,少长藤。

为什么“种红薯时,翻一次藤以后会不长果实了”?

过去,农村的红薯多是当饲料喂猪,如今,更多的开发利用,出现了红薯干、红薯粉丝,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现在已经进入冬天,又开始了烤红薯的生活,惬意。

种过红薯的都知道,如果任其生长,藤蔓会长到3,4米,看起来长势挺好,但是却没什么块茎,也就是说没有红薯,是种植红薯的人不愿看到的,翻藤是红薯栽植中很关键得管理步骤。这里分享下红薯的翻藤管理及题干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红薯生长习性

红薯在生长过程中,地表藤蔓长势较快,而块根生长需要足够的温度,过密的藤蔓及叶子,会形成密闭空间,导致地下块根无法获得较高温度,同时藤蔓还会消耗掉大量的土壤肥力,从而使得地下块根无法膨大,最后都是须根。另外,红薯匍匐茎在生长过程中,容易沾土生根,藤蔓上每个节点叶柄处,如果长时间接触土壤,就会长出新的须根,这样就会导致原根部的红薯块根无法获得足够的光合作用,节点长出的须根也会跟原来的主根抢夺营养,这就是红薯需要翻藤的主要原因。

正确翻藤

红薯的翻藤时间及翻藤力度,都关系到块根的膨大。通常在红薯地上藤蔓开始形成“封林”状时开始翻藤,时间多在7月中旬至8月初,此时的藤蔓多在1米以上,且侧蔓较多,翻藤时,保留主蔓进行短截,割掉侧蔓,主蔓长度保持在80公分左右即可,每株只保留主蔓即可,操作时,把主蔓翻身,也就是常说的“翻藤”,这样是为了避免叶柄处生根抢养分。通过翻藤,地面封林状得到解决,割掉多余的藤蔓,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能充分吸收到阳光,地下块根得到膨大生长的条件,从而实现高产。

正确的翻藤才能获得块根膨大,翻藤过早容易导致光合作用不足,导致块根的数量受到影响,最后只有须根无膨大后的红薯块根。翻藤过晚,会导致只长叶蔓,地下块根无法膨大,缺少营养成分及温度。

综上所述,就是红薯生长习性及翻藤作用的分享,如题干描述的翻藤后不长个的情况是很少见得,除非翻藤不当,另外就是由于水肥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不长个,跟翻藤没有关系,正确的翻藤才是高产的关键。朋友们,你的家乡种红薯吗?都翻藤吗?

了解跟多农村趣事及三农知识,点击关注【下坝毛哥】,带你一起知农事、亲自然、长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