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开会讲话会不会认为自己说的越多就越有水平?
我曾经常出入各种会场,当然都是坐在台下的聆听人员,闲来无事,做了个数据分析,竟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领导发言时长与年龄成正比!
刚参加工作时,没有会议经验,一次大会,一位60后领导讲话,他宏亮的声音响彻会场:“会议通知得比较仓促,也没有准备,我今天只讲3句话。”
我内心一阵窃喜,看来马上就要结束会议了。然而我环顾身边的老同志们,依然面沉如水,波澜不惊。
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了……
只听得领导说道:“我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统一的思想是我们战无不胜的利器。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句话,下面我从3个方面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我脑瓜子嗡嗡的……
大约3个小时以后,领导的这“3句话”总算是讲完了,平均每句话1小时。
参加的会议多了,慢慢发现,不同的领导,发言风格也不一样。
70后领导是最不在意发言时长的,他们重视的是把事情讲清楚,讲透彻。
涉及到具体操作的事,他们往往会花较长的时间来讲解说明,并反复强调。
一般务虚的问题,他们则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择其重要内容讲之。
至于80后领导,则表现出很明显的时间掌控水平。
前不久参加了一个县里会议,一位80后年轻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最后一个议程是年轻领导发言。
轮到他发言时,他取下手腕上的手表,放到会议桌上,正对自己,说道:“大家工作都很忙,前面的同志已经把工作安排部署好了,我的发言控制在15分钟之内,请大家监督提醒我。”
果然,刚好15分钟,年轻领导准时结束发言,宣布散会。
为什么会形成领导发言时长与年龄成正比这种规律呢?开始我也一直没想明白,直到有一次陪同几位退休老领导吃饭,才豁然开朗。
那次重阳节,单位邀请几位老领导回单位参观,参观结束后,在食堂安排他们就餐。
几位老领导回到单位,自是感慨万千,一起畅谈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谈到过往工作,自然免不了相互捧场一番。
领导甲赞美领导乙:“老张水平相当高,某年单位集训,他在会上讲了一整天话,都不带重复的。”
领导乙赞美领导甲:“我还是不如老王,那一年整顿大会,老王看不上办公室笔杆子写的材料,自己脱稿讲,讲了一上午,讲得有理有据,入木三分,听得我们心服口服。”
在座的老领导都纷纷点头称是。
我一下明白了,在那个年代,普遍教育水平不高,领导干部也一样,那么发言的时长,往往成为衡量发言水平高低的标准,而发言水平高低则是领导水平的重要体现。
但现在的整体环境不一样,同时领导干部受教育的层次更高。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而看不起过去的老领导,这不是说明过去的他们有多落后,这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变化,毕竟我们现在一切事业的发展,都是站在他们和他们那一代人肩膀上取得的成就。
领导在开会讲话会不会认为自己说的越多就越有水平?
我还真不这样看待这个问题,一个有能力的领导,在会议上绝不会口若悬河,而是深入浅出的讲清问题,从与会者的反应可以得出,你说的是否清楚明白被人理解,和接受,及时结束你的发言提高会议效率。那些车轱辘话来回说的领导是不被接受和不受欢迎的,也不是有能力的表现。
领导在开会讲话会不会认为自己说的越多就越有水平?
八几年的时候,陪领导到钻井队检查工作,有人恶作剧在一个大罐壁上用广告色赫然写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X局长来讲话”,大家都会心一笑。后来这件事也传到了X局长的耳朵里,局长倒是很大度的说,怕点儿好。当时,局里的领导有十几位,是领导都要讲话,都善于讲话,讲话是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什么单说X局长呢?一是X局长分管钻井,钻井队野外施工,活路重、风险大、条件差,钻井队的工人多是一些身强力壮的楞头青,好动不喜欢静,让他们坐下来他们最难受。X局长经常与他们打交道,自然要讲话,讲的话要面面俱到,有时还苦口婆心。那些好动不喜静的小伙子们坐在下面早已没有了耐心。当然,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X局长讲话很有其特点。如果他是主讲人,他一定要从盘古开天地、从事情的来龙去脉慢慢一一道来,从事情发生的原因、过程到事情的结果,从中得到的经验和应该汲取的教训,一个点都不会放过。听X局长讲话,你一定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或者在这其中想自己的心事、做自己手头上的事,时不时再回到会场上来,这样时间更容易打发一些。X局长讲起话来没有两个多小时、三小时打不住。如果他主持会议,在这书记那局长讲完之后,时间已经很长了,他在总结时会说,领导们已经讲了很多,讲的很好,都非常重要,我同意他们刚才讲的话,其他的我就不说了,我只强调三点。没经验的人以为会议马上就结束了,开始散会前的蠢蠢欲动。X局长慢斯条理的第一大点里有三个中点,每个中点里又套有三个小点,每个小点中说不定还有三层意思。等X局长强调的三点好不容易讲完,不会比前面几位的时间短。
领导在开会讲话会不会认为自己说的越多就越有水平?
行甚于言!做的多胜过说的多万倍!古人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领导在开会讲话会不会认为自己说的越多就越有水平?
领导讲话有的是套话,有的是传达的话,有的是工作任务的话,有的是发兴的话,有的则是秘书编奏的话,有的是下面汇报时扎录下来的典型话。只有朋友饭桌上和老婆子女一起的才讲水平话。
领导在开会讲话会不会认为自己说的越多就越有水平?
不是这样的,要看什么样的领导。有水平的领导开会一般只讲三点,如果是即兴讲话一般只讲三句话。没有水平的领导才是讲话拉拉杂杂,东拉西扯,抓不到重点,逻辑思路也不清晰。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试看中文的“一二三四五”,还有拉丁文的“I,II,III,IV,V”,是不是前三个都是一个规律,从第四开始规律就变了。也就是说三个点,就很好记,再增加就会有点记忆混乱和迷糊。所以,有水平的领导讲话,只讲最重要的三点意见和要求。讲多了反倒是没什么效果。
讲话逻辑思维也要求非常强,前因后果,主次分明,这样别人听了也能理解和记住。否则是前言不搭后语,思维跳跃,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就很混乱。
我们单位就有这么一位领导,文化水平不高,从基层干起来的,听他讲话简直是难受,爱说重皮子话,说话也抓不住重点,思维跳跃,说话也不清晰。听他讲了半天也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你只能自己去意会,揣摩他的意思。另一位领导,虽然年龄也大了,但是人家当时正牌工科重点大学毕业,讲话从不拖泥带水,言简意赅,思路清晰,听了让人如沐春风,这就是差距。
另外,讲话时,每个观点的表达也很重要。先说观点,再说为什么,再打个比方或举个例子,最好再重复一遍观点,那么就给人深刻印象了。
总之,讲话水平的高低不是说得多,而是言简意赅,思路清晰,配合举例,抓住重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