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轻时抛家弃子的人,到了晚年生活都怎么样了?值得同情吗?
“ 60年前,我哭着喊着要父亲,你拍拍屁股就走了,爹不要了,娘不要了,老婆也不要了,现在老了想要崽了,你养过我吗?你伤别人的心时,有没有想过自己有今天?想要我养老,门都没有!”一个中年男人指着一个80岁的老人,咬牙切齿地说出这番话。
中年男子说的这位老人名叫冯德安,今年84岁,前不久,他流落街头,在路边突然晕倒,后来被好心人送到了当地救助站,之后被救助站安置在了社区敬老院,为何80多岁的老人会沦落街头呢?
老人跟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委屈地说,“我的儿女甩包袱把我甩到这里来。”说完还抹了一把泪继续接着说:“我膝下有三个子女,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我在敬老院已经待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三个子女从没有人来看望过我一次。”
敬老院的人没有办法,只好帮老人联系了记者,希望好心的记者帮忙协调老人与孩子的关系。
于是,记者联系到社区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那得知,老人在社区属于空挂户,他名下没有家庭成员,也没有房子,仅有一个名字挂在上面。所以,对于老人的家庭状况,工作人员并不了解,为了解决老人的居住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和记者找到了冯德安的大儿子冯跃文。
冯跃文告诉记者:“父亲跟母亲离婚的时候,父亲没有要我,母亲也没有要我,我就是一个孤儿。”
这时候不明真相的记者说:“你的意思,就是他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冯跃文说:“还责任,不害我都好了!”
于是冯悦文对记者说起了父亲的过往,父亲在自己一岁的时候就与母亲离了婚,父母都不要自己,自己从小就跟奶奶长大,所以对父亲没有丝毫的感情,而且父亲结过三次婚,每段婚姻都生育了一个子女,如今第三段婚姻也失败了,之后跟小女儿生活了一段时间,现在就连小女儿也不愿管这个父亲了,更何况是父亲没有尽到过抚养义务的冯悦文。冯悦文说,这个父亲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个陌生人。
据他描述,父亲在90年代初曾经辉煌过,当地人都称他为“冯百万”,可这样的百万富翁却对子女极其吝啬,如今落魄到住进了敬老院,才想要子女赡养,才主动找到了冯跃文。
冯跃文说,“父亲以前有钱时候走路多横,装大款,现在弄得连条裤子都没有了,知道来找儿女了,早几十年前干嘛去了?”
冯悦文还表示,父亲不止有他一个儿子,如果想要商讨赡养问题,必须要三个子女同时在场,共同协商,否则他不愿单独与父亲见面。
对于儿子这样的态度,冯德安老人十分气愤,他说,虽然当时自己对冯跃文很少过问,但是他每月都会按时支付抚养费,他自认为自己做到了父亲该尽的抚养义务。
在冯德安老人的心里,自己只要给了抚养费,就尽了做父亲的义务,殊不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但需要父母给吃给喝的,也要父母的爱,父母的关怀与呵护。
在记者的劝说下,冯跃文终于同意了,单独与父亲见面。
冯跃文前些年因工作失误落下残疾,如今自己的生活也十分艰难,而此时,几十年不联系的父亲突然上门要求自己给他养老,冯跃文心中自然会有诸多不满,他之所以同意与父亲见面,也是看在父亲已经80岁的高龄。
刚一见面,冯跃文指着父亲的鼻子骂了起来,“当年我年幼去找你的时候,你当着众人的面骂我不要脸,你还记得吗?还说以后老了不会来找我的,这句话也是你说的吧?你伤别人心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老的时候,需要人的时候,就算你再有钱,你老了动弹不得的时候,还是需要崽在你床前端水端茶的。当时你心里但凡有半点惦记儿子,也不至于活成今天这个落魄的样子。”
冯跃文把父亲对自己的伤害埋在心里数十年,今天终于能痛快地说出来。同时把自己受过的苦咬牙切齿地说给了父亲听,“你心里根本没有崽,你知道你的崽在外面受过多少苦吗?我那时候10多岁,穿开裆裤去做护工,在外面低下下气,这么小就在外面赚钱,累了一天,才赚一块多钱,你想过我那时的处境没有,哪怕你小时候养我几年,我还会记得你的恩?”
面对儿子的指责,冯德安一言不发,一直表现得十分傲气,从没有与儿子说一句软话,尽管自己已经84岁高龄,但他就是不肯承认自己当年犯下的,面对儿子不肯低头。
儿子指责父亲没有尽过抚养义务,倚老卖老,冯跃文说,他和父亲之间的恩怨长达60多年,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得清楚,他要求其他几个子女到场后再协商父亲的赡养问题。
冯德安说,自己这个“冯百万”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在90年代初,自己在当地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如今几十年年过去,曾经的财富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曾经的辉煌和惨痛的回忆,还有三段不堪回首的婚姻。
原来老人与冯跃文的母亲离婚后不久,便与二儿子的母亲再婚,可儿子刚生下三个月,老人就被判入狱八年,入狱期间与妻子离了婚。
随后,三个月大的儿子母亲将他过继给了儿子的舅舅,改名为孙俊波。于是记者拨通了孙俊波的电话。孙俊波说:“他那个人有钱的时候,我听冯跃文这样说的,反正他也不要儿子,他也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以后老了都不靠我们的,他说以后有小女儿就行了。在九几年的时候,赚了几百万,都被他自己糟蹋完了,等于我们是没有吃过他一粒饭。”
大儿子认为父亲死要面子,二儿子认为父亲自私自利,曾经拥有百万家产,却没有给子女置办一点家业,还曾说不需要儿子养老,如今流落街头,老无所依才想到投靠子女,对于这样的父亲,二儿子很是无奈,但是他也表示愿意与姊妹三人坐在一起,共同协商父亲的赡养问题,眼下,两个儿子都已经表态,那么,小女儿冯波会是怎样的态度呢?
冯德安对记者说,他虽然与小女儿共同生活了几年时间,但是两人的关系并不好。根据老人的回忆,记者找到了冯波婆家所在的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与冯德安的亲家沟通后,得知冯德安与冯波的母亲很早就已经离婚了,之后,冯波被判给了母亲。
因此,冯德安与亲家的来往并不多,前几年,冯波的母亲去世了,两亲家之间就彻底断了来往。亲家说,冯波正在跟儿子闹离婚,现在这个案子移交法院了。叫冯德安找其他子女赡养。
听到女儿闹起了离婚,冯德安老人表现得很不安。我和女儿生活的时间最长,感情也最深厚,如今找不到女儿冯波,亲家也避而不见,老人十分难受。
按照老人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了冯波曾经租住过的房子,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终于拨通了冯波的电话。当冯波知道父亲在找自己,她立马就挂断了电话,彻底躲避着父亲,可见,父女之间的关系恶化到了何种程度。
眼下,老人蜗居敬老院,寒冬将至,老人的住所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最终,当地社区工作人员对老人提供了帮助。答应会为老人寻找一家居住条件较好的养老院给老人安度晚年,老人的住所问题暂时得到解决,可这件事却远远没有结束。
冯德安年轻时赚到了钱就开始享受,对子女和婚姻都没有尽到责任,导致三个子女对他越来越疏远,最终导致自己的晚年生活成了问题,其实这一切冯德安自己要负主要责任,只能说是自食其果。
话题总结:
冯德安老人正如本题的提问那样,年轻时抛家弃子去享乐,接二连三有过三次婚姻,赚的百万财产也被自己全部糟蹋完,没有给儿女留下任何资产。不但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年轻时,对待儿女也不好,从大儿子的哭诉可以看出,冯德安是个很不负责任的父亲,不但对儿子不负责任,甚至还践踏儿子的尊严,当着众人的面羞辱儿子,可见父亲这个角色做的有多失败!
不但老人的大儿子受过他的羞辱,二儿子也是一样的,所以对他也没有任何感情。小女儿也不想见他,一接到他的电话,直接挂断,可见两个人关系也是非常不好的。
幸运的是老人的儿子还是愿意赡养他。尽管儿子愿意赡养他,但是,他却永远都不会得到儿女的爱,只能在敬老院孤苦度过余生了。因为付出才有回报,冯德安年轻的时候,没有爱过孩子,没有对孩子付出爱,到老了,得不到孩子的爱也是自找的。
冯德安老人晚年凄惨,我们只能说哀其不幸怒其。年轻时只顾享乐,不顾家人,如今只能自食其果了!不值得同情!
那些年轻时抛家弃子的人,到了晚年生活都怎么样了?值得同情吗?
最不值得同情的就是这种人,年青有钱有能力抛弃子女,晚年生活不好又让孩子养老,要让社会有种道德情操,就应该有正确的人生道德理念!你不养我小我不养你老!!!
那些年轻时抛家弃子的人,到了晚年生活都怎么样了?值得同情吗?
自己造的孽!含泪也要走完。此人不值得同情!
那些年轻时抛家弃子的人,到了晚年生活都怎么样了?值得同情吗?
去年冬天下雪前,我受朋友的邀请。到一个丘陵区的农村,给一个千亩左右的家庭农场,看一下土质和地形。看看能不能大规模种植晋谷21号谷子。
到村子里借铁锹,准备挖取土样、查看土壤肥力时,在街上碰上了一个衣着破烂、一脸胡子拉碴的老汉。他拄着一根棍子,花白的胡须上,不知道是鼻涕还是口水。拖着一条腿,一瘸一拐地在街上挪动。
看样子,老汉至少有八十多岁了。到了小卖部门口,同行的朋友要去买包烟。碰上了熟人,让熟人从家里拿出一把锹来。就在等拿锹的功夫,拄着棍子的老汉,也来到小卖部了。他靠在柜台上,说要拿一包烟。
说了几次,小卖部的夫妻俩人都没有理他。朋友提醒说,老爷子要买烟。店主说没烟了。你去其他地方买吧。
老头儿流着泪,抖抖索索地拄着棍子挪走了。见他出了门,店主对朋友说不想和这个老汉打交道。人太坏了!
朋友问是怎么回事?店里闲坐的人说,这是俺们村的才则。你没有听说过吗?
这个老汉年轻的时候,当过几年兵。因为人长得精神,很得当时候女青年们的喜欢。退伍回来不久,和邻村一个胖胖的、长得很墩实的姑娘结婚后,很快就生下了一个儿子。
就在老婆还在坐月子的时侯,他就又和村里的一个新媳妇妙儿勾搭上了。
听人说,当年他从部队上回来相亲时,看上的是身材高挑的妙儿。但是,妙儿的父母,嫌才则家贫。不许女儿嫁给他。
而那个长得很墩实的姑娘,不仅一分钱的彩礼也不要。还把自己从生产队会计那里预支的二十块钱,悄悄地塞给了才则。让他置办上门提亲的礼品。然后,不顾父母的反对。非他不嫁。
俩人结婚后,第三天就下地劳动了。直到怀孕八个月了,还要坚持到地里摘棉花挣工分。月子里,把娘家送来炖鸡汤的老母鸡,也拿出来给丈夫吃了。说他瘦的厉害,得补充营养。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男人吃了自己口中省出来的鸡,却跑去泡别的女人去了!
村里的人几乎嚷遍了,这个墩实的姑娘还不知道。娘家的母亲来看望他,悄悄地说你丈夫才则不对劲儿。听说是和妙儿鬼混上了,她才有所警觉。
还没有等她盘问,才则就被妙儿的丈夫、公公,还有娘家不知情的父母,堵在了屋里。打了一架之后,妙儿净身岀户,和才则走了明路。逼着才则把老婆儿子赶走了。
这样一来,俩人就成了方圆十里八村的名人。成了现实版的陈世美。也不知道是人们咒骂的来,还是怎么的。妙儿嫁给才则不到五年,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还得了子宫颈癌。做了手术,又拖了一年多,就病死了。
才则不到四十岁,就打了光棍。虽然他托过不少人,让给他说媒。但是因为他名声臭的厉害,就连瞎子也不嫁给他。他只能继续打光棍。
到了五十多岁的时候,忽然“时来运转”:有人给他提亲了!他家里来了三个人,一男两女。说是当地遭了水灾啦,这个四十多的女人,丈夫被洪水冲走了。家里啥也没有了。和舅舅、舅妈相跟着逃难,想给外甥女儿找个下落。就跑到这山里来了。
人们都觉得是个骗局。唯独才则信以为真。掏出了多年积攒下的三万多块钱,支付了彩礼。还亲自到小卖部里赊账,买了不少酒肉食品,招待这些“亲戚们”。
两个女人做饭,才则和“舅舅”则坐在炕上又吃又喝。等到第二天下午,他醒过来的时候,家里门窗大开。那一男两女都无影无踪了。
经过这么一折腾,气得才则生了一场大病——不仅家里的钱全没有了,连小卖部里欠的两千多的账,也还不了啦!不久,又得了个脑梗。要不是自己挣扎着爬到了街上,被村干部知道了,送到了医院里。不然的话,小命也没有了。
因为没人做饭,没人洗洗涮涮。自己又有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六十多岁的才则,看起来就像八十多岁的人一样,老气横秋的。鉴于他以往的为人处世,人们也不愿意搭理他。常常是一个人在村里的养老院里,坐着发呆。
这种人,活着还有意思吗?
那些年轻时抛家弃子的人,到了晚年生活都怎么样了?值得同情吗?
我认识的一邻居,年轻时出了轨,后来被妻子知道,虽然没有离婚,但是妻子从此和他分了心,吃饭不在一个饭桌,连话都懒得和他说,一直到老年,三个子女也是对父亲不理不睬。
这样的日子从年轻过到老年,我不知道他们图的是什么,或许只是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只是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在一起也只是表面,恩爱、相濡以沫不属于他们。
这只是一个特例,相信也会有许多这样的群体,还有一些人是离了婚,我们那有对夫妻,男的在家务农,女的在外找了家工厂上班,不知道怎么的,就和别人好上了,后来和丈夫离了婚,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儿,后来听说女的重新嫁的那人老是会打她,又离婚了,现在听说托人和前夫联系,估计是想和前夫复合。
如果是这样,当初又何必呢,外面的诱惑很多,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初心,不要被外面的世界迷了眼,许多人一开始对诱惑都会有戒心,随着诱惑的不断增加,就慢慢的忘记了初心,其实出轨的那些人,即使离婚了和第三者在一起,到最后还是会发现夫妻还是原配的好,二婚要面对的不止是各自固定的习惯,还有对方的经济、孩子,老人等一系列需要不断磨合的问题。
出轨离婚的那方,提前离开了家庭,抛弃了妻子和孩子,那么到了老年,如果重组家庭有了另外的孩子那还好说,如果没有孩子,到老了,和前任在一起的孩子会赡养自己吗?这就不好说了,虽然法律上儿女是有义务,但是从小离开,没有任何情感做为基础的亲情,真的是薄弱,很有可能会老无所依,所以,身在婚姻中的男女朋友,一定要洁身自好,拒绝外面世界的诱惑[送心]。
那些年轻时抛家弃子的人,到了晚年生活都怎么样了?值得同情吗?
法律是要公平公正,但也要建立在事实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像这种未尽过父亲责任的无赖,为啥要强制其子女尽赡养的义务?这样只会增加更多的社会矛盾,既然讲公平,就要贯彻到底,让所有人都得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到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