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最厉害的女人是怎么样的?
大概十年前吧,我办公室有两个女同事,一个姓宋,一个姓王。
大宋长得个子高高的,身材好又漂亮,老公是做工程的,家里有钱,经常在办公室炫耀。
小王从北方农村出来的,平时只知道看书、干活儿,话不多。
有一天,大宋说她要去海南旅游,见我们各忙各的,没人搭茬,她就问小王,“喂,你去过海南吗?那儿的海水比我们这里的蓝多了,沙滩是白色的,哪像我们这里都是烂泥呀!你以后有钱了,一定要去看看。”
我听了,觉得真是扎耳朵,怕小王脸面上过不去,刚要搭腔,谁知小王说,“我去年去过了,和同学一起。人太多,没玩够,以后我结婚了,一定要两个人再去一次。”
然后就开始跟大宋聊海南,什么椰子汁,南海观音,什么小吃一条街。还劝大宋一定要去那里吃,比那个海鲜宴有意思多了,说那里可以点半份,两个人分着吃,两天下来就能把所有小吃吃一个遍。还要大宋回来时帮她带几个贵妃芒,比我们这里的好吃多了。
大宋听得津津有味,显然是想去之前长些经验,但又不想被小王比下去,就说,“小吃有什么好吃的,要吃就吃海鲜宴。”
小王就劝她,“海鲜哪里不能吃?我们这里的八带、大虾什么的,比他们那里的肥美多了,我们这里的螃蟹比他们那里的个头大,膏多肉肥,他们那里的很小的。还有蛤,也不如我们这里的个大肉多。”
然后又开始聊游泳、潜水、水上快艇,小王又说了一番经验。
后来,说得大宋只有听的份,根本插不上嘴了。她只得转移话题,说其他她去过的的地方。
巧合的是,她说哪个,小王都去过,一个个景点如数家珍,奇闻轶事随手拈来,各种旅游经验和陷阱更是新鲜刺激,听得我也放下手里的工作参加了进去。
一见我也跟着讲,大宋更觉得没意思了,就不再说旅游的事了。大家又开始干活儿。
前几年单位组织到北戴河疗养,分到我和小王一组。看她在水里游泳还套着一个游泳圈,我不禁问道,“你不是会游泳吗?”
“我不会呀,你怎么说我会游泳?”小王说。
我说,“有一次你在办公室,和大宋说,你和你同学在海南坐摩托艇,翻了,掉海里了,幸亏你会游泳,才没出事。你怎么忘了?”
小王笑坏了,“我骗她的,你也信了?除了去东北上大学,我根本没出来旅游过。”
我说,“不可能吧?你说的那么有鼻子有眼的。”
“我就是看的游记,都是书上的。看来真的不能说瞎话,一句瞎话十句圆不上啊!”小王说。
我问,“那你跟她说的,你家那些房子的事,也是你编的?”
“我不编,她还不得天天嘴巴不闲着,烦死个人呀。”
我真是服了她了,她太厉害了,就凭一张嘴就把大宋爱显摆的毛病治好了。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大宋家在市区新买了一套房子,她请假,说是要看着装修。又说,“太烦人了,你们说我老公这是疯了吗,要买这么多房子,我一个月换一套也住不过来呀,光是擦马桶就累死了。”
又对着小王说,“你们农村就好多了吧,都是猪圈,这活儿就省了。”
小王说,“猪圈那儿,倒真是不用费什么劲,就是打扫楼梯,上上下下的最累人。”
大宋很惊讶地问,“你们农村也有楼梯呀?”
小王说,“自家瞎盖的,不比城里。”
大宋说,“我家刚买的这套商品房,只是毛坯房就花了一百五十多万,你家那是楼房,得值不老少钱吧?”
小王说,“那都是农村的,没有产权证的,卖不出去,都卖了也卖不了几个钱,也就城里那套门面房还值点钱。”
小王算是我见到的最厉害的女孩子了,大宋自此真的不那么讨厌了。
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最厉害的女人是怎么样的?
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最厉害的女人是怎么样的?
我当年在部队服役时,遇见了一名了不起的女兵,她的名字叫张书霞,是北京军区下辖某军直属通信营无线连的报务员,当年估计她有21岁,这么年轻她就成了干部报务员,几年后也就是在她25岁那年就被上级破格提拔为连队指导员。
她厉害的表现是,在北京军区所有无线连报务员专项业务比赛中,她能一举夺冠,独占鳌头两、三年没有人能超越她。
她不但报务业务在军区彰显英雄,军人的五项技能比男军人还过硬,首先用手枪射击在短时间内百发百中,单扛双扛、引体向上、跳跃木马、游泳赛跑等,在军区也是名列前茅。
特别是她聪明过人的能不看书,把毛泽东的选集一至五集能给大家讲的条条是道,使与会的指战员们在台下听的津津有味、百听不厌。
所以军区根据她的一切表现,一致认为她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可真是名富其实的女中豪杰。因此她入伍五年后被上级破格提拔为连队指导员,那年她才刚满25岁。所以综合上述我认为张书霞同志就是人们见过的最厉害的女人。
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最厉害的女人是怎么样的?
我的女邻居人在家中坐,却莫名其妙发了财,不得不说,有些人的命真的是好,不过这财也源于这位女邻居非常厉害。
她五六年没上班,老公工资挣得不多,婆家条件也不好,可是她不但活得很滋润,还又买了一套房,我劝她去上班,她诡异一笑,和我说了一件事,震惊之余,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收楼的时候,因为房子的质量问题,和开发商去沟通,结果开发商扯皮,不承认当初的承诺,本来当初买的精装房,给我们交毛坯,说精装是赠送的,现在他们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不送了,我们这一群业主气得不行,马上把售楼中心围得水泄不通,班都不上了,非常的齐心。
可是,我们各有各的看法,根本没有主心骨,忍饿受冻了两三天,开发商非常强势,不肯退步,有些邻居基于种种原因慢慢开始离心,有些人开始回到岗位上班,毕竟饭碗不能丢。
这位女邻居本来不想出头,可是一看,这不行,再拖下去不了了之了。她非常猛,不知道去哪里拿了个大喇叭,拿了个高凳子,慷慨激昂,把那些邻居拉了回来,还组织我们去当地房管所、政府找官方出面协助,大家一窝蜂跑去办公大厅,情绪激动,一把鼻涕一把泪,终于政府答应出面帮我们协调。
首战告捷,大家也记住了这位女邻居,后来她成了主心骨,虽然她是女流之辈,胆识和谋略却比很多男人还要强。
政府工作人员、开发商和业主代表三方关起门来协商,业主代表当之无愧是那位女邻居和另外两个有点社会地位的男邻居,他们整整商量了一整天,我们守在外面,也不敢离开。
终于在晚上十点,传来好消息,开发商妥协了,交楼标准按当初说好的精装楼,交楼日期推后,不用交物管费,还要给我们支付延期交楼的滞纳金,不过滞纳金用来抵扣物业费,白纸黑字,盖大印。
可是开发商说晚上了,总部下班了,公章拿不到,承诺明天一定给我们出承诺书,本来我们都准备撤退明天再来。
女邻居一听,坚决不答应,打铁要趁热,今天政府的人还在,开发商软点,明天再找人那是不可能的,她又拿起大喇叭说了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跟我们说如果错过今晚,明天我们将会非常被动,虽然大家又累又饿,可是还是坚持了下来。
虽然开发商一直口头承诺明天一定盖章,可是只要女邻居不松口,我们就不理他们,开发商只好多方协调,那天政府的官员也很给力,陪着我们一直到凌晨一点,直到盯着盖了章才走,走的时候,还关切地和女邻居说:“你早点回去休息吧,怀着孕还来给大家协调,你辛苦了。”
我们一听,差点忍不住爆笑,女邻居婚都没结,哪来的怀孕,她分明是为了筹码多点,撒了“善意的谎言”,有孕妇在,投鼠忌器,他们多少顾虑得多一些,不得不说,这女邻居太厉害了。
女邻居一战成名,小区里的业主基本上都认识她,对她非常尊重,开发商看见她绕道走,后来交房了,她家都交得完美一点。
住进来后不久,她结婚了,过了三年,她辞职在家,说是上班压力大造人很难,干脆休息一阵。
后来她顺利怀孕生子,孩子都快上小学了,也没见她上班,可是她活得可滋润了,吃的用的都很好,还又买了一套大房子,她老公不过是个小职员罢了。
我觉得很奇怪,有次聊天,我问她,你怎么不去找个工作呢,孩子大了,你又是两套房,压力多大啊。
她诡异一笑,和我说了一件事,我当时就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她说,前些年她结婚后,考虑到自己娘家的地理位置比较好,怕以后有拆迁的机会,就一直没有迁户口,连孩子的户口都是落在娘家,就是想着以后有可能多分一份钱。
谁知道前几年真的拆迁了,她问父母要自己那一份,父母支支吾吾的,说是村里没发她的份,起初她以为是父母找借口不给她,目的就是留给她弟弟用,她父母一直有些重男轻女,她心里虽然不舒服,可是看自己的生活也不差,也就没有在意。
谁知道她和发小聊天,才知道所有出嫁女,不管户口在不在当地,村里都不给发拆迁款,但是拆迁办其实都是按人头给了的。
这可把女邻居给激怒了,她想了一会儿,决定要为自己以及村里的出嫁女讨回公道。
她深知凭一己之力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她和发小联系了所有的出嫁女,拉了个小群,打算去找村里拿回该他们的一份钱。
她家里知道后,把她臭骂了一顿,因为村长是她大伯,不给出嫁女只是把钱匀给每家每户了,如果她去闹,会得罪很多人。
可是她性子很倔强,认死理,觉得不该她的一分都不要,该她的一分不能少。
开始的时候,很多出嫁女都很怕事,一会说孩子没人带,没空回去,一会说怕村里人骂,各种各样的借口,还说委托给她。
她火了,把她们骂了了一顿,直接和发小起草了起诉状,统计好数据,一个个找她们签字,冲去村里交涉,村里根本没人理她,家里也各种不理解。
村里认为她们几个出嫁女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任由她们闹够了,也就不了了之,可是他们低估了女邻居。
女邻居看没人理,直接请了律师和村里打官司,这次不但是拆迁款,还有村里出让土地的分红,毫无疑问,她胜诉了,她和女儿一起分得了大几十万,每年还有好几万的分红,足够她过得美美的了。
我问她:“那回村里别人有没有挤兑你?”
“怎么会,家里有女儿的又不吃亏,何况法律都支持我,我怕什么呢,我大伯现在看到我,就算是心里有想法,也只能是在心里,表面还是和和气气的,他们再也不敢歧视出嫁女了。”她满脸自信地说。
我听了,不由得对她竖起大拇指,这女人也太厉害了,但人家虽然厉害,却是讲理的厉害,没有撒泼打滚,不怕得罪人,敢于用知识,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合理的厉害,是值得学习的厉害。
你们觉得这女人厉害吗?
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最厉害的女人是怎么样的?
32岁的袁志豪不慎掉入油锅中,医生说:全身都被煮熟了。生命垂危,要不放弃吧,至少能保证活着的人有钱生活。
而他的农村妻子说:倾家荡产也要救他。她借遍了钱,甚至愿意动自己身上的器官救他。最后结果有些意外。
4月21日深夜,姬庄花在睡觉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惨叫,她急忙跑出屋子,循着声音去查看发生了什么事,眼前的一幕令她身体一颤。
只见儿子袁志豪站在2米乘2米的油锅中,脚下的油直滚滚的翻腾。她顾不上疼痛,立马把儿子拽了出来。
随后,她立马把儿子送往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医生为他的伤情做了一个评估,说:患者全身百分之百烧伤,属于特重度。有表皮覆盖的地方,拿纱布轻轻一擦,这个皮肤就跟纸一样脱落了。说直白点,全身都被煮熟了。而且,身体内多个器官已经出现衰竭,生命垂危。
经过医生的抢救,袁志豪的命是保住了,但紧接着,一个更严重的情况出现了。
医生说:烧伤之后的病人,因为皮肤都被烧没了,全身体液流失严重。仅仅靠输血维持生命,而不尽快进行植皮手术的话,病人失血过多,最后丧命,那是迟早的事。
按照医生的叙述来说:如果袁志豪只是普通的烧伤那好办,我们头皮再生能力强,只要取头皮的一部分,移植到烧伤面就好了。但是,袁志豪是100%重度烧伤,头皮很大一部分也损坏了。
那要救袁志豪的命,需要进行一个微粒皮加异体皮的移植手术。微粒皮移植,就是取他头皮稍健康的皮肤组织,然后用医学的手段,将皮肤组织打碎,散播在他的四肢,让皮肤组织自己生长,最后连成一块皮肤。
但难的是,为保证皮肤组织的正常生长,需要用异体皮进行覆盖,包裹住皮肤组织,来保证皮肤组织正常生长。但能买异体皮的机构,全国就一家。据袁志豪姑父讲,仅一个手指盖大小,就要三十多。家里计算了一下,买皮就需要20万。
虽说他们开了一家卤肉店,出事之前赚了点钱。但开店的时候,向银行借了十几万,前几个月刚还清,现在根本没有多余的钱。
这时候,袁志豪的妻子侯二妮做了一个决定:不管怎么样,只要能救活他就好。于是,她向五个兄弟姐妹借钱,短短时间内,立马凑够了20万。
侯二妮姐姐表示:只要能治袁志豪。倾家荡产我都行,只要她有个家。
很快,袁志豪被送进了手术室,植皮手术非常顺利,这让他们一家人松了口气。但命运似乎故意捉弄着这一家人,还没缓过神,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了。
医生给侯二妮下了丈夫的病危通知书,表示:他身上的烧伤面积实在太大了,让她做好心理准备。如果能过48小时,那他就撑过去了,如果挺不过去,那生命就到头了。
这48小时,对于这一家人来说,那是度日如年。好在袁志豪挺过来了,他熬过了48小时,他活过来了。大难不死后,他见到了家人。
对妻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二妮,没有事,就是烧伤了,没有事。过几天就好了。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别怕,有神仙保佑我。我两天就好了,你听我说话声音。
袁志豪看着眼前的亲人,不断的安慰着他们,要他们别担心。甚至,还和医生打趣说:等他好了,一起去喝酒。他的话,也让身边的家人和医生轻松了许多。
本想着,袁志豪的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上天突然又降临了一次考验,这次考验,是又一次的生与死的考验。
袁志豪术后,细菌感染了。而且感染非常严重,袁志豪发烧达到40度以上,并且伴有全身抽动。这也预示着,皮肤坏死,一切努力都白费了,花20万买的异体皮也白白打了水漂。袁志豪,又一次面临生死挑战。
而医生的话,让袁家人也奔溃了。医生说: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到最后,很有可能人财两空。还不如省点钱,保证你们活着的人能够正常生活。
但侯二妮,和袁志豪的父母铁了心的要救他,说什么也要救。在他们的坚持下,医生同意继续治疗,但要救他的命,还得植皮。
但前前后后借了那么多钱,家里人都是农民,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买皮花了20万,手术花了10万,一天就花了30万,这个家已经买不起皮了。
医生也考虑到这个家的实际情况,向她提了一个特殊的建议,和她说:可以用家属的皮。取家属身上的皮,经过处理再移植到袁志豪身上,费用也要少一半多。
医生话音刚落,侯二妮立马说道:植我的皮吧,只要能救,不管用我身上多少皮,我都愿意。不管用我身上啥东西,啥器官,我都愿意,只要能救他。只要他能有一口气,我啥都愿意。
就这样,妻子侯二妮坚定的走进了手术室,取了整个左臂的皮。
很快,妻子身上的皮,移植到了丈夫身上。但麻药劲过后,刺骨的疼痛袭来。侯二妮说道:光一条胳膊,就把我疼得,当时我都不想活。我想想袁志豪全身换一次药,那得多疼。我就想如果我遇到这种事,他也会跟我一样对我,我敢肯定。
就算在极致疼痛的情况下,她依旧想着自己的丈夫,我不得不佩服这个带着“倔”劲的女子。
但袁志豪可是全身100%重度烧伤,光妻子一条手臂的皮是远远不够的。很快,袁志豪的父母知道了儿媳取皮这件事。此前,侯二妮为了不让他们担心,没有和他们说取皮的事。但现在,皮远远不够,植皮也不能说停就停。
他们知道后,当下决定,一起捐皮。袁志豪的姐姐、父亲、母亲都捐了皮。
袁志豪妈妈说:用我一个腿。我都不问,我问都不问,只要用,我就给。
袁志豪父亲说:我说把我的皮不管植成什么,只要能救我儿子,就是把我麻醉,麻醉过去死了,把我全身的皮都用来救我儿子,我也愿意。
剥皮之后的疼痛,那是刻骨的,何况是两位老人,袁志豪爸爸形容道:换这个药的时候,疼死了的,把皮去掉以后,他换这个药,换这个纱布啊。
它这个酒精啊。酒精的纱布啊,热辣辣的酒精,捂到这地方。整条腿啊,那就跟火烧着了一样感觉啊,疼死了呀。
带着家人这份礼物,袁志豪平安的出了手术室,再一次成功的逃离了死神的魔爪。医生也说:他的皮肤存活率达到了90%以上,这对于这家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消息。
看到丈夫情况转好,侯二妮说:最低希望就是他能出重症,能叫我照顾他。能跟我说说话。就算将来他不能干活了。或者是残了,或者是啥了,我养活他。我养活他下半辈子,我都愿意,只要他能跟我说说话。
这就是家人的力量,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侯二妮是我见过最厉害的女人,明明知道有可能救不活丈夫,还可能赔上所有。还义无反顾的救,自己的后半生丝毫不顾不管。
厉害的女人有什么特征呢?
1、能同甘共苦。
侯二妮可以和丈夫一起经营卤肉店。每天凌晨起来做卤肉,不管四季更迭。光是休息,就远远不好。她却能一直坚持,为家付出。
2、能顶半边天。
在关键时刻能做出决策,救丈夫他没有任何犹豫,率先表态并且坚定。给家人信心,给家人力量。在家里需要用钱,需要出力的时候,她永远冲在第一位。
3、关爱家人。
自己为丈夫植完皮后,全身火辣辣的疼,还能忍住疼痛,不表露出来。还能关心丈夫的伤情,给他力量。在确定要植皮的时候,她没有和公婆说,不想老人受苦。一个人先默默去植皮,后来因丈夫所需皮的量太大,才和家人说。
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最厉害的女人是怎么样的?
我的同事王东是个白面书生,看起来文弱随和,谦逊低调,未曾谋得一官半职,却从来没人敢去招惹他,大家都对他客客气气,礼让三分。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老婆。
王东的老婆叫徐玉荣,坊间一直流传着她的各种段子。
从最初他们的婚姻开始,就是徐玉荣一手导演的。话说他们两个是初中同学。王东聪明好学,成绩名列前茅。徐玉荣性格大大咧咧,学习不用心,成绩很差。
这样的两个人成了同桌,自然互相看不上眼。王东嫌徐玉荣性格彪悍,没个女孩子样;徐玉荣嫌王东心眼小,爱较真,办事不果断。
初中毕业后,一个上了一中,一个上了三中。
1984年他们高中毕业了。王东考上大学,徐玉荣高考落榜,回到村里小学代课,成为一名民办教师。
王东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县农业局工作。一次周末回家时,碰巧遇上了徐玉荣。两人攀谈起来,四目相对,竟然擦出了火花。也难怪,姑娘十八一朵花。周玉荣身高166厘米,凸凹有致,妩媚多姿;长得也好看,柳眉凤眼,粉面含春。
初次邂逅,王东就有点招架不住了。
徐玉荣紧追不舍,有空就往王东的单身宿舍跑。给他打扫卫生,洗衣服,织毛衣,大胆又热烈。
有一天,单位里两个稍年长的女同事找到王东,语重心长地跟他说:王东,你是个老实孩子,徐玉荣就是一匹野马,那样的姑娘你是驾驭不了的。找了她当媳妇,这一辈子你就等着受气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王东冷静下来思量半天,就去找徐玉荣摊牌,说他们两个不合适,不要再来找他了。徐玉荣不慌不忙,问他:我们两个怎么不合适了?
王东憋红了脸,把那两个女同事搬出来,实情相告。
到了明天下午,单位还没下班,徐玉荣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骑着自行车来到王东的单位。
在院子里,她并不急着进屋,站在那里闲逛。
到了下班时间,同事们陆续走出来。她看到那两个女同事从办公室出来了,就从车后座上取下一个铺盖卷儿,大声说:有人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背后挑唆我和王东的关系,说我们不合适。我还就认定王东了,今天我就搬到这里住,谁也别想拆散我们!
吓得那两个女同事赶紧绕路走了。
1987年他们结婚,住在王东单位分的一间平房里,彼时徐玉荣还在乡镇小学当老师,每天下午放学后骑着自行车往小窝赶,风霜雨雪,乐此不疲。一年后,他们的女儿降生,取名若楠。
在女儿十个月的时候,徐玉荣做了一件事,名声大噪,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暑假,徐玉荣在家休息,突然想吃韭菜饺子,就让王东回家看一会儿孩子,她去市场买点肉。
等她买肉回来,推开家门,发现女儿在床上哭得撕心裂肺,鼻涕眼泪糊了一脸。
她把肉一扔,抱起女儿就去找王东了。
她怒气冲冲,一面走,一面喊:王东,你这个天杀的,你给我滚出来。你竟然把我闺女一个人扔在家里不管,今天我跟你没完……
她天生大嗓门,声音宏亮,底气十足,在安静的机关大院里回荡,引得大家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向院子里观望。
徐玉荣三步并作两步冲进王东的办公室,把女儿往他办公桌上一放,上去就拧着王东的耳朵把他从椅子上扯了起来。王东脸涨得通红,又不好发作,只好抱起女儿往家走。
院子里,王东抱着女儿灰溜溜地一溜小跑在前边走,徐玉荣紧追其后,嘴里骂个不停。
围观的人无不为王东倒吸一口气:我的乖乖,这样的老婆,简直伴妻如伴虎啊。
有个如此强悍厉害的老婆,王东觉得颜面扫地,苦不堪言。维持了几年,在一次吵架后王东提出了离婚。他恨恨地说:徐玉荣,你简直就是一只母老虎,我跟你过不下去了,咱们离婚!
徐玉荣扬眉一笑,说:好啊,你卷铺盖马上走人。两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满世界跑。你以为你是谁啊,在我眼里,你就是一个带工资的长工而已!
王东气急败坏,说:把我的工资卡给我,我离得你远远的。
徐玉荣气定神闲,说:想要工资卡?你想得美!我是你的妻子,我为你生了孩子,你就得养我们一辈子。
王东很无奈,可怜兮兮地说:没有工资卡,我吃什么,喝什么,怎么生活?
徐玉荣冷笑一声,说:你是不是打算抛下我们娘俩,去找一个温柔贤惠的小娘子,过你们甜甜蜜蜜的小日子?你想得倒美!告诉你,王东,你趁早死了这份心吧,你找一个我灭一个,然后我跟女儿给她抵命,不信你试试!
王东知道徐玉荣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的字典里根本没有"害怕"这两个字,她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再说,女儿就是他的命根子,他也实在舍不得离开孩子。
王东彻底泄气了,干脆认命,从此俯首称臣,换来生活太平。
坊间流传着徐玉荣的各种段子,篇幅有限,我无法一一列举。
单说一件最近发生的事情,足以证明她一生豪悍不吃亏,任何问题到了她这儿都不算事儿,只有她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王东今年从局里的一个事业部门退居二线,不再享受单独一个办公室的待遇,跟另一个退居二线的同事一起办公。
这个同事患有鼻咽癌,正在治疗中。他每天上午去办公室坐一会儿,中午去食堂打饭带回家,下午在家休息。
王东回家告诉了徐玉荣,徐玉荣不同意王东跟患病的同事共处一室。
王东一向老实持重,说:刚来了新局长,既然已经安排了,先这样吧。
徐玉荣不答应,说:你不好意思说,我来解决。你把你们局长的电话号码给我。
王东不肯,就说:我不知道新局长的电话号码。
徐玉荣是谁?她只问了三个人,就打听出了局长的电话号码。然后她瞒着王东,悄悄给局长发了短信,要求局长给王东调换办公室。一天下午,他们夫妻二人开车外出,王东接到局办公室主任的电话。
因为开着免提,徐玉荣听得一清二楚。
办公室主任婉转地批评了王东,要他顾全大局,坚持党性原则,服从单位的安排。教育好家属,不要乱给领导发短信等等。
王东脸红耳赤,唯唯诺诺地答应着。
徐玉荣听不下去了,抢过手机,铿锵有力地说:主任,你好!这事跟王东没关系。你告诉你们李局长,如果不给解决,我还会给他发短信,天天发,直到他解决问题为止。说完,不等主任回过神来,她立马挂断电话。
到了明天下午,王东下班回家,满面喜色,告诉徐玉荣:已经给我调办公室了,一个小单间,三楼最东头,很安静。
说完,王东神色严肃起来,正色对俆玉荣说:调完办公室,主任专门找我谈话,传达了局长的指示,叮嘱我千万别让你再给局长发短信了。
听话二字在徐玉荣这里根本就行不通啊,她办事自成风格,我行我素。她拿起手机,就给局长发了最后一个短信:
"李局长您好:
感激您给王东安排办公室了,真心感动。
虽然王东说不要再给局长发信息,但我还是要亲自发一个,表达感激的心情。
王东回来说农业局终于盼来了好局长,这么多年终于来了李局长这样有能力有智慧有正能量的好局长,然后他说可惜晚来了十年,早来十年多好啊。
想起一段历史故事:魏文侯打猎,结果安排的这天下雨了。魏文侯就亲自去给打猎场的管理员说,今天下雨不打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特地描写这一段,说魏文侯事无巨细,所以他执政兴国。
您比魏文侯还有能力,我很敬佩您。
在您的带领下,农业局会变的很好。
王东说,他自己就懂农业生产这点技术,今后一定好好干工作,发挥余热,不辜负您的关心和支持。"
写在最后:徐玉荣的故事太多了,她的所作所为颠覆了我对寻常女子的认知。她的一生,雷厉风行,有棱有角,天不怕,地不怕,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女人,生活中,就没有她摆不平的事情。她的做法、她的行为是好是坏,我不予置评,相信每个人对她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一个女人,锋芒毕露,太过厉害,难免招来非议。但是她敢做敢为,不让须眉,打破了女子本弱的思维定势,令人钦佩!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最厉害的女人是怎么样的?
我老家有一个女人是我见过最孝顺,最有经商头脑,最能收住男人心,最有远见的人。她在我心中是一个神一样的人!
这个女人是我们村里的媳妇,记得二十年前,村里有个小伙,三代单传的独生子,父母爷爷都拿他当个宝,一直备受宠爱。
从小到大,啥活都不用干,家里有好吃的全留给他,长大后便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转眼到了娶媳妇的年龄,父亲看他这么游手好闲也不是事,就喊他帮家里干点活,但已经晚了,他哪里能哈下腰。
父亲说多了,他就大声训斥父亲。由于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他也不出去挣钱,家里渐渐地没了收入。后来给母亲治病加上办理后事,家中便有了外债。邻居们都笑话他,要成光棍了。
好在他长的高高帅帅的,很快便找到一个外村姑娘,姑娘长的眉清目秀,圆脸大眼睛,一笑两个酒窝,看着特别招人喜欢。父亲高兴啊,借遍所有亲戚家里钱,把媳妇娶回来了。
这个媳妇就是我心中最历害的女人。女人结婚后,才发现家中负债累累,发现男人懒得油瓶倒了都不扶,发现男人对老父亲骂骂咧咧。她没有退缩,婚后第二个月,就利用自己有裁缝手艺,将家中闲屋收拾出一间,招学员办班,要知道,那可是二十年多年前,农村女人都守着几亩田和果树,每天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日子。
不仅本村二十几岁的女孩子纷纷去报名,周围几个村子也来了很多人,她一边办班一边收活,免费给邻居家做衣服裤子,同时利用邻居家布料来让学员实习。就这样她用人生的第一桶金还上了外债。
每天上午办班,下午带老公将家中土地全部种上当时很受欢迎的沙瓤西瓜,那当时,村里其他人还坚持种祖祖辈辈留下的玉米。那个游手好闲的老公自打她进门,也变的勤快起来了,在她的带领下,第一次下地里干活,她不让年龄大的公公再下地干活,只在家做饭看门。
很快她家的日子在村里数一数二,正当大伙开始效仿她改种西瓜时,她又把土地平整翻耕,全部栽上油桃。三年后油桃上市,物以稀为贵,卖价很高。此时种西瓜的邻居因为多只能保本。
她用攒下的钱将原来的四间泥屋翻盖成全村唯一的一栋二楼。公公因为她的照顾,原来病痒痒的身体也健康了,穿的衣服也干净了,活到九十六岁她给办了一个风风光光的老喜丧,村里人都说,老爷子摊上这么个儿媳妇,有福气。
更另人佩服的是,她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花钱把儿子和女儿全部送到市里读书。她仍留在农村,看什么挣钱就干什么,那几年闹干旱,她就买个拉水车,卖水给村民灌溉,一车100元,桃子栽的多了,她就换成大樱桃。春夏秋三季忙地里,冬季她就卖糖葫芦。
后来她就来到市里,边陪读边在农村收一些大黄米,包粽子卖,最后她的一双儿女都考上了大学。最近看到她,她说儿子肯定不能回农村了,她便在市里买了一套100多平楼房,农村房子留年龄大了再回去养老。
她仅仅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女人,但她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她有一颗孝顺老人的心,她有超前的经济头脑,有敢于挑战新事物,这一切都基于她的勤奋,勤奋是一种财富,没有天才的脑子,勤奋是走向成功唯一途径。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勤奋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