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你踩过哪些坑?
我在考进乡镇政府的第二个月,就被县纪委叫去问话了,幸好没有出大事。
那是五年多前的事情了,我刚考进镇政府,被安排在综治办工作,主任叫我坐接访台,接待群众来访。
有一次,从村里来了十多个村民,情绪很激动,堵在政府大门口,说要见书记和镇长,要当面反映情况。
书记镇长刚好都外出开会了,我们主任花了很大力气,才把村民劝到综治办来,听听村民的诉求,给村民做好来访登记。
原来,该村位于我们镇的边界,与相邻镇交界。
在交界地方,属于相邻镇的辖区范围内,有一个废弃的采石场,留下了一个深坑,积了很多雨水,成为了一个深潭。
从上个月开始,有大型垃圾车往深潭里面倾倒垃圾,垃圾越积越多,整个深潭的水都开始发臭。
村民担心垃圾发臭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村里的饮用水,于是找到村委会反映投诉。
因为不是辖区范围内,村委会也无法处理。
村民到相邻镇的综治办去反映,却处理了一个月都还没有结果。
于是村民一起到镇里来找领导了,被主任拦了下来,带到综治办来处理问题。
主任跟村民认真了解情况,并做好了登记,然后现场打电话汇报给领导,并根据领导的指示,马上起草一份报告送到县里去。
村民终于散去了,留了几个代表的联系方式,其中有个村民超哥还加了我的微信,说要把现场的照片发给我,让我一并上报到县里去。
三天后,我早上上班的时候,从OA里看到了一份县里关于此事的指示批示文件,是由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批示的,主要内容就是责令相邻镇做好问题处理,责令我们镇做好维稳,责令公安局立刻立案调查,该抓人就抓人。
我看到文件后,很开心,就拍照发给了村民超哥,告诉他县里已经有批示指示了,相信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叫他告诉村民们,不要聚众闹事。
后面的事情处理我没参与,但我知道很快就解决了,私下出卖深潭给外地人倾倒垃圾的村干部被抓了。
抓人之后,又过了三天左右,晚上八九点的时候,突然接到镇纪委书记的电话,叫我立刻赶到县公安局,县纪委要问话,已经安排了镇派出所所长和我同车前往。
对于一个刚进入单位的新人来说,我吓得半死。
我赶紧问什么事情,纪委书记说他也不知道。
我赶紧打电话给我的分管领导,分管领导汇报给镇委书记,镇委书记才说出来。
原来,上次私下出卖深潭给外地人倾倒垃圾的村干部被抓了,从村干部的手机里面发现一张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指示批示的文件照片,怀疑有人通风报信,于是一路追查,发现是我拍照发出去的。
我忐忑不安,我发文件照片给村民,主要是想告诉村民,有县领导出面解决问题了,出于维稳的角度,目的绝不是通风报信,但又怕主观上不是通风报信,客观上成了通风报信。
当时的镇委书记对我印象很好,叫我不用担心,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说出来就行了。
那天晚上在县公安局被县纪委工作人员问话,一直问到晚上十二点,每一个细节都问了,我记得的细节就照实说,不记得的就说不记得了。
县公安局还把我的手机收过去,通过技术手段查看我的聊天记录和通话记录等。
当天晚上从县公安局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这个事情才有了结果,由镇纪委书记约我谈话,告诉我以后要注意工作纪律问题,不能将领导批字的文件外发。
只是简单的谈话提醒,连诫勉谈话都不算。
因为调查发现,我发给超哥文件照片的时候,微信里也说了叫村民不要着急,超哥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才发给村主任,村主任又过了好多天才发给犯错误的那个村干部,从时间上不算通风报信。
经过这个事情,我变得很谨慎了,不仅文件不敢外发,连给村民看都要小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也很小心,朋友圈也不敢乱发了。
这就是体制内的谨言慎行。
体制内,你踩过哪些坑?
我在乡镇工作时就踩过一个坑,严格意义上说也不叫坑,应该称为受到镇长的打压。
吴镇长是我在乡镇当党政办主任时的镇长。老吴一直在乡镇工作, 工作作风霸道专权、蛮横强势、独断专行,只要自己心中定了事情,几乎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建议,就是传说的“不是当一把手的命,却得了一把手的病”。当初我在党政办当副主任,与老吴搭档的老书记推荐提拔我当主任,老吴总是说我这不行、那不行,还要再锻炼锻炼。老书记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协调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过硬,敢于唱黑脸,敢于坚持原则,具备担任党政办主任的条件要求。最终,我还是在乡镇书记、副书记等人的力荐之下,当上了党政办主任。
我当上党政办主任之后,只要是涉及吴镇长的工作,我都是亲力亲为、亲自报告、亲自陪同,只要是老吴的讲话材料,我都亲自撰写讲话、反复推敲,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可是他还是有些不满意,时不时还会找我的茬。纵使这样,我也时常反思自省,反思自己工作做得到不到位,在老吴面前,时时刻刻显得小心谨慎。
老书记到龄调入县人大之后,又从县局空降来了个新书记。老吴更是不得志,认为新来的书记抢了原本属于他的书记职位。作为党政办主任,我还是游走于新书记和老镇长之间,不偏不倚,绝不选边站队。可是老吴还是认为我站队新书记。2009年底乡镇换届,新书记和一位副书记力挺我担任党委委员,老吴还是反对。最终又是在众多党委委员的力荐之下,当上了我们镇的党委委员。
2012年,新书记在即将升任副县长之前,推荐我去了市直部门。在即将离开乡镇之前,我去到老吴办公室,说道“感谢吴镇长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栽培,让我在乡镇收获很多、进步很多。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好工作,可能因为素质不够好,或者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一些工作做得不够到位,恳请吴镇长理解包涵”。吴镇长说了一句风凉话“小伙子不错啊,高升到市直,以后多多关照我们基层小干部啊”。我急忙说道“镇长永远是我心目中的大哥和领导,大哥交代的事,我将义无反顾”。说是那么说,我心中想“你总是打压我、针对我,今后也不知道谁求谁呢”。
2019年的一天,早已从镇长位置退休的老吴打电话给我,说其老婆生病住院,现在市人民医院,床位要排队,请求我帮帮忙。我一看是老吴的电话,第一反应是不想接,但电话响了几十秒之后还是接了。一听是求帮忙安排医院床位。说实在的,这个忙真的不想帮,一是因为老吴对我没有任何提携之恩,甚至还找茬;二是这个忙,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敢立即答应。虽然和老吴没有什么友谊感情,但看在大家同一个乡镇工作多年、共事多年的情份上,还是答应老吴试着找一下熟人。于是打电话给一个转业在卫健局的朋友请求帮忙。第二天,朋友电话回复我说安排妥当,可以立马进行手术住院。
老吴老婆在医院住院期间,我提着水果亲自去看望。老吴很是意外,很是感动,充满歉意,言语难以言表。我拍着老吴肩膀说,需要我帮助的尽量开口。老吴深情地说,感谢了,以前真是对不住。我立马说,吴镇长言重了,那是从严要求下属,对我们也是一种培养。
其实在体制内,踩坑吃亏、经历挫折是必然的,关键是你如何趟过这个坑,趟过去了就是一种素质的历练,趟不过去就是一种永远的痛!
体制内,你踩过哪些坑?
我刚进入体制内不久,参加了省里一项阶段性检查督查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组成中,有专职的编制人员,也有像我这样临时抽调人员。
时间很紧,任务很重。我们为了能在规定时间没完成任务,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白天要到实地查看,晚上回来要集中汇报情况。然后是集体会诊各种特殊情况,最后还要受领次日任务。
幸幸苦苦完成任务后,那些专职领导专门组织开会,把我们这些抽调人员表扬了一通。激励我们说:大家辛苦的成绩,在年底评选先进时会体现出来。所有参加这项任务的同志不用参加原单位评选,都参加我们的专项评选。
当时大家都感到很受鼓舞。以为参加这里的专项评选,肯定比回原单位评选先进要容易得多。
我们这些“临时工”都是这么想的:离开到单位那么久,年底回去参加评选肯定不占优势。这里是专项评选,肯定名额多,评选容易。
对于体制内人员来说,年底能评上先进好处多多。不仅有奖金奖励的实惠,而且档案有“优秀”记录,还关系到职务职级晋升!
回单位后,到了年底评选先进之前。专项工作单位那边,还专门在原工作群里提醒大家,不用参加本单位评选!(后来才知道,抽调人员统计到他们那边去,基数大,产生的先进名额就多!)
那一年,我不仅参加了专项工作,在本单位也有好几项工作干得也很漂亮。不出意外的话,如果我参加自己本单位评选,肯定能胜出!
但有专项那边“保底”,我主动退出本单位的评选。
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是我两头落空。本单位和专项那边的“先进”都没有我的份。
后来,通过私聊,我发现不仅是我,我们那帮抽调的临时人员一个都没有评选上。专项那边有没有“先进”名额?当然有!只是不会给但抽调人员罢了!
体制内,你踩过哪些坑?
在体制内的干部中,有人踩过一个大坑。
大概是2019年夏末秋初的时候。从古城县副县长任上调到陨石县担任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的一名正县级领导,接到了市委召开一个会议的通知。就在当天上午,会议结束后,这名县领导被市纪委的工作人员,以配合调查有关问题为由。“请”到了一辆商务车上,带走了。
这个领导工作能力很强,魄力很大。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干起来的:由办事员到科员、办公室主任、某局副局长、乡长、两个乡的书记,最后从县委办公室主任,升到了副县长、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在他任副县长期间,有关他的举报和信访就没有断过。即使是他调走后,仍不停歇。上级部门在缜密调查和掌握了一定的证据之后,出其不意地将他一举拿下。
就在拿下他的过程中,有个站在旁边的纪检干部,负责办案的全程录像:因为纪委办案,是有要求的: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绝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有权就可以“自由发挥”。
千不该万不该的是,这个干部自己没有遵守纪委办案的纪律要求。把“邀请”这位县领导去纪委“喝茶”的过程,用手机录制了一个小视频。并且发给了自己的朋友。
他低估了现在网络的威力和传播的水平。不到半个小时,这条视频就在手机朋友圈中疯狂地传播起来了。很快,纪委的领导就找到了视频的拍摄者。让他赶紧消除影响,删除所发的东西。以免造成对案件调查更严重的影响。
但是已经迟了。至少在这个县领导工作过的两个县里,基本上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对于案件的调查和审理,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和危害了。
最后,自己踩进大坑的这名干部,被党纪和行政双重处分。调离了纪检队伍。但愿他接受教训,不要因为一时猎奇,再犯同样的错误。
体制内,你踩过哪些坑?
踩过借调的坑。2015年考进某系统,因为系高学历、文字岗位,加上日常写文章比较亮眼,也经常获得各种征文比赛奖项,颇受领导重视和青睐。
该系统经常加班,更有漫无止境的趋势!原办公室领导升迁到上一级部门继续从事文字岗位,特别想抽调我过去,说句实在话,名义上是锻炼培养,实质上是背锅接盘!哈哈,打听了一下该岗位的工作情况,任务比较重,原单位的一些事情也还需要处理,实在是不情愿被抽调过去,结果却是一纸调令强制弄过来所谓的跟班学习了!
既来之则安之!万万没想到,比两办的强度还大,基本是每天加班,天天加班,夜夜加班,无时无刻不在加班,就算不加班也要“晚自习”,全部安插在办公室集中学习。强度实在是太大了,学习快结束的时候,问抽调人员的个人意愿,我表示自己水平还不够,可能还要回原岗位多实践学习,结果把该领导得罪了。后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缓和过来。
现在回想该坑,主要有几个问题:
一是不要太张扬。在体制内,还是要低调,过分凸显个人能力,可能会带来一些困扰。
二是不要太直接。在体制内,还是要含蓄,不要明显表达个人观点,对方可能会有意见。
三是不要太纠结。在体制内,还是要冷静,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可以请示分管领导去沟通交流。
总之,根据相关惨痛经历,各位大佬领导如果不能留下来,或者该岗位性价比不高,不适应于后期发展,还是尽量不要同意被借调,因为来了可能就进入二难命题,回单位容易得罪人,不回去自己委屈。谨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