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沒有化肥,大地主家的地用什么肥种地,就算用农杂肥也没那么多,用什么?

【庆双与三农同行】旧社会没有化肥,大地主家用什么肥料种地?就算用农杂肥也没有那么多,用什么?──各种土杂肥都用上,把土质差的土地留着歇一季再种。详情请看下文。

笔者虽然没有生活在解放前,但是对农民(也包括大地主)在没有化肥的情况下用什么作肥料种土地比较了解。因为化肥发明出来才几十年,化肥的应用与传统土杂肥的应用换代相连,只要年龄大的人都知道在化肥发明前用什么肥料种土地。笔者在包产到户之前参加过大集体的劳动,也参加过积造土杂肥,还询问过父辈们在过去没有化肥的时候,用什么肥料种土地以及怎么种土地。下面我把没有化肥的时代用什么肥料和怎么制作肥料与施用方法作以介绍。

●粪水(稀粪肥)的积造与用途

○粪水的积造方法:

粪水是利用猪在圈上屙下的屎和尿,也包括人的屎和尿,加冲入的生活废水。这种积造稀肥的方法主要是在南方采用,其方法是,在厕所内地上挖一条长方形的坑,长、宽、深不限。坑的四壁用“三合土”(1份土、1份石灰、一份碎石头)筑牢,再用石灰浆抹缝不漏水,即成俗称的“茅坑”。在茅坑内灌少半茅坑水,茅坑上用木料或石块建猪圈,猪屙下的屎和尿储在茅坑中,要用粪时将粪水舀出。

○粪水的用途:

粪水的用途十分广泛,既可作农作物栽培时灌穴(窝)的底肥,也可以用水稀释后作追肥;还可以用于农作物的育苗泼浇床土、栽秧时把粪水泼洒到水田中等等。

●厩肥的积造与用途

○厩肥的积造:

厩肥的种类繁多,在家畜猪、牛、羊、马、兔以及家禽鸡、鸭、鹅的圈栏中地面上垫上土和垃圾以及碎杂草、树叶等垫料,家畜的粪尿和家禽的粪便排在上面,随时添加垫料,即成厩肥。

○厩肥的用途:

厩肥主要用作底肥(基肥),广泛用于水果、蔬菜、粮食等农作物,肥效较长。

●油饼和用途

油饼是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榨油后的残渣,营养丰富且含量很高,主要用作底肥(基肥);也可以用人、畜的尿液,经浸泡发酵后兑水稀释作追肥。

●草木灰的来源和用途

○草木灰的来源:

过去主要烧柴禾,一切可燃烧的有机物燃烧后的灰就是草木灰,草木灰主要含钾,呈碱性。

○草木灰的用途:

草木灰可以用作底肥,也可以撒在农作物上防霜冻,还可以用作叶面喷雾。

在用草木灰作底肥时,为了提高草木灰的肥效,常常用人或家畜的尿液泼洒在草木灰上,经过发酵后用作底肥。

也可以将草木灰在水中浸泡24小时,过滤后取其上清液,再兑水稀释后叶面喷雾作追肥。

●火灰的积造和用途

○火灰的积造:

在冬季地上野草干枯后,用锄头铲去一薄层表土连同野草,经过翻晒干后,用耙子将长的野草耙出放在一边,然后在地面摊上一层晒干的泥土,厚度约20厘米,在泥土上摆放一层野草,再在野草上面摊一层泥土,以此类推,可连续堆4─6层,最上一层用泥土盖严,整个堆呈塔形。最后在堆内每层野草的几个不同方向点火,让火堆慢慢燃烧,即成“火灰”。

待火灰制成后,有时直接使用,但大多数时候要再用“粪水”泼洒在火灰中,堆成火灰堆进行发酵,待发酵结束后使用,肥效更高。

○火灰的用途:

火灰主要用作旱地作物的底肥,也可用于栽秧时的“球肥”(底肥)。方法是,将粪水泼在火灰中,把每一窝移栽的秧苗根部捏一团火灰粪,约拳头大小,再栽入水田中。

●土皮子的积造与用途

○土皮子的积造:

在盛夏时节,地上野草茂盛之时,用锄头连同青草和一层表土铲除,经太阳晒干后,堆积成小堆慢慢沤制,即成“土皮子”。

○土皮子的用途:

土皮子也主要是用作底肥,一般也需要像“火灰“那样泼上粪水堆积发酵,才有较高肥效。

●青肥、绿肥的积造与用途

○青肥、绿肥的积造:

在夏天,将野草、树叶和没有收成的农作物禾苗浸泡在专门的“茅坑”中,待发酵结束后即可使用。

○青肥、绿肥的用途:

青肥、绿肥是水溶性肥料,主要用作农作物的追肥。

●沤肥的积造与用途

○沤肥的积造:

将农作物秸秆、野草、树叶等有机物堆集在一起,泼上粪水,上面盖上土,让其发酵腐烂,即成“沤肥”。

○沤肥的用途:

沤肥主要用作底肥。

●污泥的来源与用途

污泥的来源主要是屋檐沟(阳沟)内的污泥以及沟渠等处的污泥。

在冬季,特别是在过大年前大扫除的时候,将屋檐沟内的污泥和沟渠的污泥铲除堆集在一起,有时候也会泼些粪水,在过年后用作旱地作物的底肥。

♦在没有化肥的时代,农民(也包括地主)种庄稼,在上述土杂肥供应不上的情况下,将土质差的土地用牛耕起来闲置在那里,让风霜雨雪的侵蚀,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停止一季或一年不种农作物,称为“歇地”,让土地休养生息。通过“歇地”,土质差的土地也能生产农作物,只是少种了一季或一年。但是没有办法,因为没有肥料。此方法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在采用,主要是化肥供应不上。

【庆双原创。欢迎留言,欢迎交流,结缘三农】

旧社会沒有化肥,大地主家的地用什么肥种地,就算用农杂肥也没那么多,用什么?

肥料主要来源有三。一是人粪。那个年代,地主家一般有1~3个用石灰砖头切的粪池,粪池上都有木制的坐架供男女白天大小便之用。晚上用马桶早晨倒入粪池内,其中有一个粪池置在行人必走过的路傍边,也盖有防雨的棚子,池上有一个可供双人坐的木架,这是专供过路人使用,产过路人的粪便。另外一个粪池专供地主家人自己人方便用的,还有一个粪池供长工们用的。这是最好的积累完全肥料的唯一方法。苐二种是猪粪,牛粪,马粪肥料。经过发酵后就是农作物的好肥料。地主家一般都要养二三头猪,全年猪粪肥料可大量提供农作物的需要。弟三种肥料来源于杂肥,地主老财家的长工们,天天五更起床外出寻找拾狗屎(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是看家护园用的大狗),狗屎到处可见,地主家俩个长工天天起早拾狗屎,每天每人多要拾十多斤狗屎,一个月几百斤,一年几千斤狗屎作为肥料,由此可见,三个方面源源不断提供田间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肥料,足够促进粮食丰产丰收。

旧社会沒有化肥,大地主家的地用什么肥种地,就算用农杂肥也没那么多,用什么?

古代人烟稀少,那时候地多人少,即使一亩地产量很低足以保证人民的生活,那时候没有什么病虫害,生态平衡,没有污染,大家吃的都是绿色无公害蔬菜和粮食,当然种地肯定也施肥,都是农家肥,草木灰,柴火,随便点东西都是肥料。

那时候资源匮乏,什么都没有,全是农家肥,烧锅的灰,扫的树叶,河里的泥都是肥料,虽然肥效低但是环保,所以那时候的人们没有杂病,没有那么多癌症,所以癌症发病率和饮食有很大关系。

以前地主家土地多,但是他们家的雇工也多啊,平时开始积攒,一年能弄很多东西,树叶子堆积起来发酵就是肥料,烧锅的灰就是肥料,肯定够用,那时候的人们不考虑产量,反正地多,稍微收一点就吃不完。

古时候绝对是生态平衡,作物没有激素,土地没有污染,大家吃的都无公害,那时候才多少人啊 !我们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一个地主一家就是几千亩土地,有的上万亩,稍微收点吃不完,所以他们根本不担心收成。

至于地主土地上什么,那时候人烟稀少,广阔的土地面积,扫树叶就够了,他们自有办法,绝对不会让土地没有养料,地主一般都是黑心,贪得无厌,他们肯定会认真种地,大家说对吗?

旧社会沒有化肥,大地主家的地用什么肥种地,就算用农杂肥也没那么多,用什么?

【原创】我生长在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具体情况,无法了解。但可以根据还是生产队时期的生产情况,了解旧社会生产生活情况。

还是生产队时期,生产队经常号招群众利用杂草烧成灰作为农家肥,叫做土杂肥。

每年水稻收割完成,等过一段时间,太阳把水稻留下的根部晒干,就要点火把水稻头部及落在田间的水稻烧掉,一个目的:烧成灰落在水田里成为肥料,另外一个目的:把田间的害虫烧死。

参加生产队劳动时,队里也经常安排队员收割树叶,堆在一起,用泥土盖住,让树叶慢慢腐烂作为肥料,这个方法生产队使用很多次,到处都有,但这个过程很长,可能要经过半年以上树叶才能腐烂。

那时候,我们村子里,每三户人家轮流换养一头牛,叫牛轮,每家按劳动力每人养一天,轮流更换。养牛人要负责收牛屎,堆在一起,达到一定量,生产队安排人负责称量归为生产队作为肥料,作为农家肥。生产队给记工分。

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一头猪,猪舍里放很多稻杆,猪大便及猪拉的尿混一起,让猪每天踩踏,经过一段时间,稻杆被猪踩踏腐烂,就把它收起来作为家肥。生产队收为肥料,给养猪户记工分,具体怎么记法,我那时候还小,就不管这些。猪舍里重新放稻杆。

每年都有农场在市场上购买大量便宜鱼,堆一起,用泥土盖住,让鱼慢慢腐烂,作为肥料。

旧社会沒有化肥,大地主家的地用什么肥种地,就算用农杂肥也没那么多,用什么?

作为一个农民,象我这样年纪虽然并未经历过旧社会的日子,但参加过人民公社大集体时劳动生活,也经历了从农家肥到化肥的变化过程。现在我来说说。

一,在化肥还未推广前,农民种田都是施腐熟的人粪尿,农村家家户都有一个粪缸,将家中的人的粪便倒入缸中,等腐熟就是上好的农家肥。

二,猪粪,过去一家一户最少养一只猪,多的养二到二只,过去的猪吃的是菜叶,米糠,杂草等,一般要养十个月左右才能长到二三百斤左右,一只猪是一个小型化肥厂,农户除自己自留地用肥外,还要卖给生产队。

三,绿肥,也叫草籽,片花。过去生产队种田,在晚稻颗粒饱满后,在田里要播种这种植物的种子,当第二年清明时生长最旺盛时翻在田中,是非常好的有机肥。

四,草木灰。几十年前,天然气在大城市里也没普及,更不用说是小城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烧柴烧草做饭,草木灰是很好的钾肥,还能杀菌。我们生产队时用小推车去几十里外的镇上去收草木灰。

还有鸡粪,羊粪,牛粪,和一些土杂肥等,都是上好的肥料。但也有其缺点,不卫生,运输不方便,随着化肥的推广应用,时代变迁/丨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农家肥也渐渐退出在农业上应用。但施农家肥土地肥沃,疏松,作物病虫害也少。过去的五谷杂粮,瓜果蔬菜非常绿色环保,真正的有机产品。以上个人观点,请师友评论。

旧社会沒有化肥,大地主家的地用什么肥种地,就算用农杂肥也没那么多,用什么?

谢谢邀请!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其实在我国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种地也就是近40年的事情,包括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前30年化肥的使用都是非常少的。那么之前种地的肥料来源都是从哪里来呢?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看一看美国的一位官员写了一本书,叫做《四千年农夫》,这本书大概是2006年左右被翻译介绍到国内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教授,也是美国农业土壤局的局长。

因为美国的现代化农业比较早的使用农药和化肥,他发现美国的农田土壤已经板结化,营养物质少、土壤肥力严重下降。他当时就在想美国现代农业才发展100来年,已经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那么东方农业几千年,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问题,一直耕种呢?

是大概在1909年的时候,他携夫人来东亚考察,在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与大量的农户进行交流,实地考察,写出了一本书,翻译成中文就叫做《四千年农夫》,书中记录了大量的有关中国之前农业的生产方式,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农业是非常先进的,也是可持续的,对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方式又非常大的推广价值。

其中书中就有记录,关于农业肥料来源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来源:

一是农村中本身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质的腐熟作为肥料;

二是农村中饲养的家禽、家畜的粪便腐熟作为肥料来源;

三是人的粪便,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农田的肥料的来源,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每天清晨他都会看到很多农民到城市里面挑粪,就是把城市里面的有机质,尤其是人的粪便收集起来作为肥料。

也就是说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农业,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循环,收集自然界的所有有机物质作为农作物生长的肥料,所以几千年的农业并没有使土地的肥力减少,通过精耕细作养活了如此密集的人口大国。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本书,真的有点感慨万千,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优良的工作系统基本上已经被抛弃,化肥的大量使用也是我们的农地面临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当然这里面原因是很复杂的,也很残酷的,也许再过几十年我们也会回过头,从传统农业中寻找新的智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