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种农活叫“上河工”,你知道是什么吗?

我也是从哪个年代过来的人!想起来都是满满的辛酸和累!人干的活比现在的牛马都累!吃得还不错是粗粮窝头管饱有时吃顿馒头改善一下生活。住的大多数是地窨子!

过去有种农活叫“上河工”,你知道是什么吗?

问:过去有种农活叫"上河工″,你知道是什么吗?

上河工就是人民公社时期大规模兴修水的工程,那时,毛主席有最高指示,"一定要根治海河″,"一定要把淮河的事情办好″,响影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好召,各生产队每年都要出四五名强壮劳力,去义务出河工,生产队给记工分,吃的是河粮,在我们这里跟"出河工″也叫上海河″。

最初上海河是担挑,一把铁锨一条扁担两个土篮子,社员们跟那叫"扁担炖肉″,因为一天干下来,肩膀都红肿了,垫肩,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后来,上海河就是独轮车,几百里外要推车走去,走好几天,路上要有人给号房,都是两辆车绑一起,轮换着一人拉着一人坐上休息。

到达指定地点后,或号房或搭地铺,每公社或两公社的河工是一个连,然后分排,工地上每排几十米开挖。

早晨天蒙蒙亮,司号员吹起床号,河工们起床(地铺),推车下档儿,干两小时,司号员吹号,去临时食堂吃饭,窝头咸菜棒子面粥随便吃。

饭后司号员吹集合号上工,干到中午,司号员又吹号,午饭,窝头熟菜稀饭汤。

晚上,窝头咸菜棒子面粥。九点半,吹熄灯号。

五天中午有一顿白面油盐卷子。

第二天如此,天天如此。

开始挖河,一个人推车土上坡费劲,按排弱劳力给拉套,后来有了拉坡机就省力了,但很危险。

听二叔说,六九年他们上河工,睡觉前还要手举语录祝愿,万寿无疆和身体健康。

那时壮劳力也愿意出河工,因为上河工可以省家里的粮食。

挖完一转海河,回来可得到一枚"一定要根治海河″记念章。

一转河工两三个月,挖成返乡,还是两人两车绑一起,轮换一人拉一人,半路夜宿要号房,走十来天到家。

过去有种农活叫“上河工”,你知道是什么吗?

上河工就是清河道,修水利,这是为了响应伟人领袖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一定要把黄河治好”,“一定要把淮河治好”,全国各地人民大兴修水利工程,红旗渠就是那时修的。全国大大小小的水库也是那时修的,我没有参加过修水库,可我参加过修水塘,我们这里好多村里都修水塘,有的水塘有一二十亩大,有方的有元的。有水塘,我们的土地大多都能浇上,旱涝保收。集体的力量大,干什么都能搞成功,放到现在让人工去干真不好办成。毛主席时代的人民真伟大,能吃苦耐劳,冬季那么冷的天气,穿着单衣还冒汗,你说干劲大不大?要不是毛主席时代的水利建设,中国现在能发展这么快吗?绝对不会,首先是喝不上水,没说吃粮了。所以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让我们中国人民富起来的,让我们中华民族强起来的。

过去有种农活叫“上河工”,你知道是什么吗?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相应毛主席的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国家要疏浚甚至开挖河流,比如子牙新河,大清河,独流减河等等,还修建了一大批水库,这就需要大批人工,所以就召集了大量的青壮年男性的农民工,几乎是无偿出工,只是生产队里给记工分,利用春冬两季挖河,当时的劳作和生活环境是相当艰苦的

过去有种农活叫“上河工”,你知道是什么吗?

听说过,就是农民出工挖河,清淤。每年过了秋就去,生产队出车“红车子,也叫独轮车”,铁锨,垫板等,自己带被褥,坐火车车厢是拉货的或是拉牲口的,下了火车推着红车子还要走十多里,有的更远一些。在工地上睡的是半阴半阳的窝棚。吃的是玉米面的捧子。干活按人头分,每人每天10方土,运距300米左右。到上了大冻就结束。第二年春天又去别的地方挖,每年两次,连续十几年。现在70多岁的人都去过。

过去有种农活叫“上河工”,你知道是什么吗?

上河工,也叫挖河或挑河。是6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农村 兴修水利最繁重的一项劳动。每年到小麦种完时,农村农闲了,上级领导就安排到河工上去干活了,那时候没有什么挖河机械,全靠人工开挖,那个场面真的是特别壮观呀,可以说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也不为过。

我们阜阳城北有一条河,叫“茨淮新河”,为了减轻沙颍河从颍河闸泄洪不畅的压力,就是农民从平地上挖出来的一条新河,当时还是生产队时期,每个生产队都派人去挖河了,因为路途远,工期紧,吃住基本上都是在工地上,有时候夜里还要加班,天不亮还要起来干活,他们每天休息时间大概只有六个小时左右。那时候生活艰苦,吃肉的时候不多,基本上都是吃面食,馒头随便吃,青菜就是常吃的青菜,住的都是用茅草做的鞍棚,下面铺上麦秸或者稻草,很多人在一起滚大铺睡,对现在的小青年来说,这种条件是不敢想象的,他们也吃不了这个苦。去干活的人是没有工钱的,都是生产队给工分,和在生产队干活的工分是一样的,上级是没有补贴的。那时候挖河的工具简单,只有小推车,板车,两人抬,前后挖了八个冬天,终于挖好了!

记得85年,种完小麦农闲时间,我家前面有几里路远,有一条河叫泉河,也就是泉河改道工程,把大弯河道改直了,用了两个冬季,由于河道挖的深,板车用不上,只能用人工挑,两人抬的方法进行操作,你们想象一下,一人挑或者两人抬,爬上100到200米元的堤坝上,去把土倒掉,一天下来体力要消耗多少?吃的还要自己从家里带,中午吃饭就吃你自己带的干粮,你带什么你吃什么,不带你就饿着,渴了就喝口河里的泉水。每家都要去人的,如果不去的话,你就要拿钱出来,别人去帮你出工挖河。

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去,不到天黑回不来。我当时在城里干活,上河工都是我妻子去的,当时我父亲带着我妻子,还有我妹妹一起去河工上干活。我的孩子当时两岁左右,我老妈一个人在家里照顾着,一天也吃不到奶,老妈都是用米粥喂他,到天黑妻子回来以后才能喂他奶吃,这样坚持一直干了两个多月,一直到下大雪,不能干为止。天晴条件好了,又继续干直到把河道挖好修成为止。那时候上河工都是免费的,都是无偿的,不去还要扣钱。现在这个社会真好,种地不需要交公粮,不收提留款,感谢胡主席,感谢习主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