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省钱,你自己做过哪些事?

我不会特意的去省钱!钱是用来花的而不是用来省的。让我了尴尬的是在需要时老是没钱花,有钱时不知道怎么花?从来不乱花钱,这不是省,而是赚钱不容易!

为了省钱,你自己做过哪些事?

为了省钱节约,我的省钱方法是方方面面的,无所不在,而且时时刻刻,从不浪费一粒粮食,电,水,很多很多,不一一说了,因为很多很多!

为了省钱,你自己做过哪些事?

老话说的好,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老百姓过日子就是讲究,精打计算,现在日子过好了,也不能浪费,我不怎么买衣服,有时邻居朋友,有的买的衣服洗了两水就不穿了,还有的没上身就要扔,他们给我我看着穿着合适,我就穿,我看了,扔了太可惜,以前参加工作的时候,都是买布自己做的衣服,单位有缝纫机,有时值班的时候就做了,孩子的衣服也不怎么买,都自己做,我也不知道是到底是为省钱还是怎么着,小时候家里困难,离我家不远有楼房供暖,烧锅炉,每天往出倒渣土,里面有没烧透的煤,每天早晨五点钟倒,我记得我那会七八岁:早晨五点钟就起来去捡煤渣,每天捡一洗脸盆,回来就上学,学校离家也不远.,放暑假的时候还上远的去捡去,那时放暑假我们家的煤都烧不完,当然有条件还是挣钱去,钱不是省出来,是挣出来,没条件就省着吧。

为了省钱,你自己做过哪些事?

说出来你可别笑话我。

这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环境和接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教育的成果。

我现在都还能把孩提时的《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这首歌唱出来,歌词大意是:“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寸纲,哎嘿: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的巧。……”

现在,我很快就要步入古稀之年了,是底底道道一位老农民。我的所作所为,讲出来简直就是笑话。藏起来又于心不忍。不过看到这个题目,今天把它写出来仅供笑谈。

为了省钱,菜市场上那弯曲不成形的黄瓜是我的首选。

为了省钱,柜台上的破鸡蛋我也不嫌。

什么蔫巴萝卜丶什么蔬菜不鲜,我从不挑检。

我想吃点肉,太贵!猪皮贱,两元一斤,很是划算!

我想沾沾晕,猪血就行,一斤四元。

为了省钱,我用草棍替代牙签。能把苹果核嚼嚼下咽。

为了省钱,我头发两月不理不染,街头理发只需五元。

年轻人们用纸擦嘴擦腚,纸巾一卷又一卷。咱没钱,还在坚持土坯擦腚。

为了省钱,旧衣常穿,穿了一年又一年,结实的化纤,质量不错,把床柜塞满。

为了省钱,冬天少烧煤,多盖几层被,热天多开窗,尽量关电扇。

为了省钱,尽量不出门,守家不离窝,少去消费,废品拾捡。电视定点看,节目精选。没用的不看:关了省电。

为了省钱,少用水,不洗碗,少吃油,少吃盐,多喝白开水,不会饮矿泉。

为了省钱,不出行,不游玩。不喝牛奶,不吃方便面。

为了省钱,亲戚不来往,朋友可以断。省下礼钱,打醋买盐!

为了省钱,

……………

…………

为了省钱,不要老脸。为了省钱,衣服反穿,为了省钱,笑话连篇。省钱的秘密事件:三天三夜讲不完。[呲牙][思考]

不是为了省钱,是咱本来没钱!才会如此这般。谁来悯农!给咱讲讲观点。[呲牙][呲牙][祈祷]

为了省钱,你自己做过哪些事?

一个95后转型“省钱主义者”的两年:买平替、二手,照样活出高级感

我是爱阅读爱分享的元气女孩,一枚95后的在读硕士,点击“关注”不迷路哦,每天为你分享个人精进干货和生活随笔~

送你我看过的最美的天空

《中国青年消费报告》的数据显示,年轻人消费前三的领域分别是教育培训、住房和保健养生。

在受访的年轻人中,近六成表示只把钱花在刚需上,而四成则表示要少买点、买好点。(12月26日《光明日报》)

从这次调查的大数据来看,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在面对“消费诱惑”的时候,更加趋于理性、成熟化。

随着“性价比为王”的情绪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得到了充分释放后,一波“平替热”接踵而至,新一代的「省钱主义者」大大降低了消费的频率,但这意味着他们变抠门了吗?

那么,笔者作为95后「省钱主义者」,可以用我这两年的成功转型告诉你:我们省钱但是不省生活,省钱不省品味,省钱不省体面。

转型前的我

2020年初春,那个时候我刚考完全国研究生的初试,国家线一出来,我当时的分数大概超过了10分左右,一战成硕可以说是稳操胜券。

一战成硕

这个时候的我消费观还并不成熟,我所认为的省钱就是不消费,购物的频率大概是一年三四次左右,而一买东西就要到京东去买,也不看价格。我讨厌拼夕夕和淘宝,因为我觉得那上面买不到好货。

你可能还以为这个时候的我消费不多吧,其实不是,你看到的表面仅仅是假象,我买东西买回来之后百分之八九十就闲置了。

再加上自己平时压抑自己购物欲望,等到了买东西的时候,这种消费欲望就会如同洪水猛兽一样袭来,还记得有一年双十一我总共就消费了大三千左右,但是呢,买来的衣服鞋子到了自己的手里却失去了拥有它们的欲望,剩下只有后悔。。。

我会为了自己能拥有一款撞香率小到0.000000001%的香水(芒果糯米饭香味,特别清新),在泰国的一家网红香水店里跨境支付了五百多软妹币,这瓶香水放在书桌上一年也就用那么几次。

泰国香水(真的不撞香)

来到南京读研之后,我已经不知不觉迈上了转型「省钱主义者」的成长之路,和之前最大的变化就是:我的消费重心放在生存资料和学习资料的消费上,而在享受资料的消费上合理分配一定的额度。

因为我意识到,过去的消费主义在消耗着自己的金钱、时间,再到精力、情绪,催着我去追求一个应有尽有的“完美世界”,但是回过来仔细想想,压根就没必要!

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平平凡凡的简单生活才是真实的,而以往的消费主义恰恰蒙蔽了我的眼睛,让我看不清自己的生活需要什么,还为此付出了极高的成本,却没有一点点回报。

可以说,做「消费主义者」那几年的我一直都在贬值。

转型「省钱主义者」后的我

那么你会好奇,是什么诱使我转型成为「省钱主义者」吧?

是我来到南京读研的半年后,我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不得不在外面租房,也正是因为租房的生活压力让我重新去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反思的夜晚

房租一个月1200元(还没包括水电燃气费、物业费这些),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当时我只拿着每个月国家发放的600元研究生补贴,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入不敷出,只能向家里拿钱。

在这个经济拮据的至暗时刻,我想了无数遍自己以前本科在学校里衣食无忧的时光,依靠自己拿的奖学金都够自己用一整年,可是现在呢,环境不一样了,我是在外面,不是在学校的保护伞下面。

末班车的空虚和迷茫

在外租房的日子捉襟见肘,你没有见到过我多少次路过水果店只能看着却不能买的失落;

你也没有见过我在早上出门的时候,去早餐店买了三个人的份量,第一份早上吃,还有两份留着中午和晚上吃,每一顿就两个萝卜丝饼或者韭菜饼,这样下来一天吃的费用不超过10块钱,如果能一个月做到这种程度,那还能省下300不到一点。

当然,这么点钱和房租相比还是杯水车薪,所以我还在周日去做了好几份兼职,每小时16元的酒店服务员、发传单拉访一个下午200元的地推、一整天引导病患的导医(150元左右)、还有骑车跑遍街巷拉提成的活……这些能做的我都去做了。

地推

每次兼职做完以后回来就心力交瘁,深感赚钱的不易,在花钱的时候倍加小心翼翼,问自己:这个东西是必需的吗?如果不买可以吗?

读到这里你就会发现,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把消费侧重在自己的刚需上了。

我不像以前一样不去做任何关于购买物品是否具有长期利用价值的判断,所以这就是我迈向“省钱主义”成功的第一个转变

第二个转变就是我能淡然地去接受使用平价替代的物品(下文简称“平替”)和二手货,还有会通过拼团、优惠券选择最合适的省钱方案。

比如美妆护肤类产品,女生都知道这个领域大牌的化妆品价格就是贵,比如雅诗兰黛、海蓝之谜、后等等基本就要几千一套,但是我选择“平替”,比如卸妆膏我会买便宜大碗的ukiss,粉底液选择百元以内持妆效果好的。

大牌化妆品是真的贵

还有口红啊,不涂口红很难提气色,有一款心仪的口红一支大概三百多,一看价格我就舍不得,所以我选择买小样的,当时买了1.1g膏体的,也够我用大半年,还省了不少钱,生活的品味也是一点没落下,该化妆化妆,该护肤护肤,也不将就凑合。

口红小样也够用啦

买衣服的话我已经不在淘宝上看了,淘宝上的选择太多,也浪费自己的精力,所以我习惯在实体店买,价格贵了点,但是确是真的适合自己,我往往会选择在五年内都不容易过时的衣服,只固定买几个大牌的。

这里可以悄悄和你说哦,一般大牌的衣服分成正价店和奥莱店,新款在正价店先上架,等到过季下架之后,就会转到奥莱店去卖,这个时候的价格是正价店的一半哦,所以如果你有耐心的话,完全可以等到一个好价格在奥莱店买到你想要的衣服。

平价好看的包包不廉价

我也就是通过这个途径能让自己看起来光鲜亮丽,这种生活的高级感是没有办法用淘宝上某些小众品牌的廉价物品来衬托的。

就是因为衣服贵,才会让我下意识减少买衣服的次数,毕竟东西贵精不在多

和我同寝室的姐妹相比,我现在的消费习惯其实更有利于控制自己的消费欲,她们喜欢在淘宝上买,就是因为便宜所以一件接着又买了一件,这个过程中她们的消费欲望也在不断膨胀。

有些衣服我也能接受在某一交易平台上转二手买入(八九成新,主流品牌),毕竟衣服这个东西是一种外在的形象体现,它是必需的,但它本身却不能带来实在的价值,也就是耗钱资产。

除此之外,一些学习、生活用品也可以通过校园的二手市场获取,这样下来,零零散散也能省下好几百。

原来我不太能接受拼夕夕,后来我发现货比三家,有时候在上面买也是不错的选择呢。

至于第三个转变,就是心里有了自己的算盘吧。

在码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鼻子嗅到了身后那家“东德林”甜品店里蛋挞、糕点的香味,很是诱人,但是这个时候我心里的算盘滚动着,那声音告诉我:买一顿甜品,两顿饭就打了水漂,值得吗?

于是我选择还是码自己的字,延迟满足,才能让自己获得更美好的人生啊。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没有了自己的享乐消费,省钱但不能省生活,真实的生活是和人有链接的,所以我也会定期和朋友聚餐,在友情账户里“存钱”;给家人买礼物,在亲情账户里“存钱”……

寝室聚餐

难得一吃的“曹丞相”地锅鸡

外出聚餐也要合理规划,通常我和朋友会在美团或者口碑上团券,能薅羊毛为啥不薅呢?

前面那么长的篇幅都在讲消费了,基本都是纯粹的支出,也该讲讲两项特殊的消费(能带来成长价值):

1、知识付费:

以今年1-3月为例,知识付费的金额超过了3000元。向有结果的人学习,能少走弯路。

千万不要小看知识付费哦,你要想有收获,自己就先得有付出。比如去年我付费咨询知乎变现才50元不到,到今天为止我就在知乎成功变现了将近五千。

其中一笔知乎收益

2、基金定投:

目前在支付宝每周定投某个基金10块钱,收益也还比较可观。

毕竟还是学生,闲钱并不多,能有几百的收益就比较知足了。

目前的定投收益

以上就是我转型“省钱主义者”的两年成长历程,抠门吗?

有点点抠门但是消费更理性嗷,省钱但是不省生活,不省品味,也不省体面。

接触我的人都以为我是一个小富婆,所以不要以为省钱有失体面,只重刚需的消费就不能有享乐的消费,其实不是,如果你能把握好分寸,你完全可以在省钱的同时还能活出别人眼馋的“高级感”。

最后,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是元气女孩Krystal,一枚95后的在读硕士,业余阅读码字和画画,每天分享美好的生活点滴和读书干货,欢迎关注我交个朋友哦~

如果想进一步认识我,可以移步阅读:让你离元气女孩Krystal更近一点的说明书v1.0

还有我最近画的图集,希望能带给你治愈的力量:那一晚 | 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恨意难平

以及我的租房故事:我的成熟独立从来宁半年的租房生活开始......

为了省钱,你自己做过哪些事?

最省的一段时间应该是我上中专那会2005年,其实我家过的也算是小康,但是妈妈总是节省惯了,怕我们乱花钱。所以每次给生活费都是精打细算。

1,为了省钱手机不用,因为学校不让充电,去小卖部充一次五毛钱,一个月10块钱话费觉得是天价,有手机不舍得用,都是用电话卡往家打电话。

2,一周才舍得吃一次自己最爱的米线,2块5一碗,中午吃一半留着下午再吃一半。

3,一学期在学校没舍得吃过肉,只有周日吃米线的时候里面有几块鸡丁。

4,买俩馒头蘸别人不要的干吃面里的调料面。

5,从不舍得买零食吃,最多夏天偶尔买个雪糕。

因为生活费有限,总怕自己花不到放假,那时候打钱可没有那么方便。看到别的同学花钱那么潇洒,真的好羡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