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刘邦把儿子踹下车是因为刘盈不是他亲生的?
“刘盈不是刘邦亲生的”这个话,其实是有可能性的。为什么说有可能性呢?
咱们理一理历史的线索。刘盈是公元前210年出生的,刘邦则是在公元前209年从芒砀山重新回到沛县并担任沛公的。刘邦回到沛县之前,他一直在山上做土匪。因为之前,刘邦作为亭长庭长负责押送刑徒到骊山去修秦始皇陵,在路上,刑徒逃走了很多,因此,刘邦干脆把这些刑徒给放了。刘邦放了刑徒以后,他自然也不敢回去了,于是就跑到了芒砀山做土匪。
那么,根据刘盈出生的时间来算,如果刘盈真的是刘邦的亲儿子的话,刘邦应该在公元前211年到公元前210的时候还在家里。这段时间,刘邦是不是在家里呢?《史记》中并没有记载。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有可能那时候刘邦已经在押解的路上了,有可能刘邦还在家里。如果他还在家里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应该就是他的;如果他那时候不在家里,显然,这个孩子不可能是他的。
(刘盈剧照)
不可能是他的,那么这个孩子是谁的呢?
最有可能就是吕后与审食其的。因为吕后在历史上和审食其是有感情的,而且后来两人还发生过故事。所以,如果他们的感情,在那时候就有了的话,吕后与审食其生下刘盈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不过,虽然说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我个人认为,从各方面来分析,刘盈应该是刘邦的儿子,不会是审食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刘邦自立为沛公以后,因为需要带兵出去大江山,因此他就把他的父亲刘太公、他的老婆吕后,以及他的女儿鲁元公主、儿子刘盈托付给了他的哥哥刘喜以及审食其照顾。
如果刘盈是审食其的,刘邦怎么可能让他来照顾自己的老婆吕后呢?就算他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家人,他也不可能这么做呀。把老婆送给和老婆有感情的人照顾,是个男人,都受不了这一点。
(刘邦剧照)
其二,刘邦虽然把刘盈从车上踹下来,不过他踹下来的,可不只是刘盈一人,还包括了鲁元公主。
很多人会把刘邦把刘盈踹下车这件事,解读为刘盈有可能不是刘邦亲生的。但因为刘邦踹的时候,也包括了亲生女儿鲁元公主,现在,这就与刘盈是否亲生没关系了。肯定仅仅是刘邦害怕车太重了,逃不掉,所以才会这样做。虽然有“虎毒不食子”这句话,但是当刘邦面临生死决策的时候,他已经不去考虑儿女,他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命。
其三,刘邦当了皇帝以后,一直都没有收拾过审食其。
如果审食其真的和吕后有不清不白的关系,刘邦在战争年代,没时间收拾他。那么,当刘邦当了皇帝以后,他权力无边,就不存在没时间收拾审食其的问题了。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那时候刘邦已经不喜欢吕后了,不如顺水推舟,把吕后送给审食其。但其实这是不了解男人心理的表现。任何男人,就算他不喜欢某个女人,但假设这个女人是他的,他也不愿意有人给他戴绿帽子的。
所以,刘邦绝对不会那样冷漠。
其四,如果刘盈真的不是刘邦的儿子,刘邦肯定不可能把江山传给刘盈。
确实,刘邦在传位给刘盈的问题上犹豫过,想废了刘盈,传位给刘如意。只是后来有很多人阻拦,刘邦才没这样做。也有人把这个,作为刘盈可能不是刘邦亲生儿子的理由。
但是,假设刘盈真的不是刘邦的亲生儿子,那么,不管是谁阻挠,刘邦都不可能把江山传给刘盈的。传给刘盈,他还对得起列祖列宗么?
(吕后剧照)
其五,刘盈对母亲和审食其有不清不白的关系很不满。
当刘盈知道审食其和她母亲有不清不白的关系的时候,他一度想要杀掉审食其,只是因为吕后阻止他,他才没办法这么做。但如果审食其真的是他的亲生父亲,他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呢?
总之,刘盈绝对不可能是审食其的儿子。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审食其和吕后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不清不白关系的呢?至少在刘邦活着的时候,肯定是没有的。审食其也没这个胆,干这样的事情。谁敢惹皇帝的老婆啊!就算刘邦把吕后托付给他以后,他和吕后朝夕相处,他也不敢。刘邦手中有千军万马,他不怕呀!
不过,刘邦去世以后,可能情况就变了。那时候吕后觉得很空虚寂寞,所以才找审食其。审食其少了顾虑,所以也就和吕后好了。而且和吕后好,还可以获得权力,当左丞相。对于审食其来说,这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资料:《史记》等)
为什么有人说刘邦把儿子踹下车是因为刘盈不是他亲生的?
刘邦是个狠人。别说是儿子,就是亲爹,为了逃命,他也敢踹。因为这家伙足够薄情。甚至,薄情已经不足以形容了,而是无情、无耻以及冷酷计算。
一是对待老爹刘太公,都不叫无情而叫无耻。彭城战败后,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当了项羽的俘虏。被俘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205年四月;释放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203年九月。
这期间,主要是成皋荥阳之战。这是一场持久战。项羽军锋凌厉,当然想摆开阵势跟刘邦硬刚一场。刘邦却软磨硬泡,前面坚壁深壕、后面彭越挠楚。
于是,项羽急眼了。直接在两军阵前,树起一块砧板,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放了上去。然后,告诉刘邦:今天不攻下你,就烹了老爹,你看着办?“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但是,刘邦啥反应?你项羽随便,咱俩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记住,烹熟了之后,也分我一杯块肉。这种神操作,也就刘邦这种人能想出来。项羽咋不威胁说把吕后脱光衣服放在两军阵前。这招太下作。项羽是贵族二代,还真干不出来。但是,即便能干出来,也没用。刘邦还是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因为刘邦足够无耻。
二是对待发妻吕雉,则既无情又无耻。吕后是刘邦的结发妻子,为刘邦生了一儿一女。这个身份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吕后及吕氏家族是刘邦的合伙人。大汉王朝,也有人家吕氏的股份。吕后的哥哥吕泽,那是能拉出了一支队伍的人。在西入关中之前,这支队伍可是一直独立作战的。简单说,刘邦沛丰起义,后来分化出了两支军队,一支是刘邦率领的军队、一支是吕泽率领的军队。
然并卵,有用吗?吕泽竟没能封王,死了之后才被吕后追封。而吕后就更惨了,儿子刘盈差一点儿被废了太子之位。刘盈被废,接着就是吕后被废。因为母以子贵,子废了、母必废。你可以说刘邦喜新厌旧了,但厌旧也得留有余地吧。人家老吕家可是为你打过仗、流过血,还生过孩子的。然后,你居然要把人家扫地出门。
三是对待开国功勋,完全按照黑暗森林法则行事。韩信,至少打下了三分之一的大汉江山。而垓下之战后呢?以其熟悉楚地为由,刘邦把他由齐王徙封为楚王。这就是相当于夺了兵权。跟唐朝节度使移镇是一个道理,离开老巢,别人想怎么收拾你就怎么收拾你。然后,转过年,刘邦就跑到云梦泽把韩信给“智擒”了。随后,就在吕后的配合下,演了一出双簧,又把韩信灭族了。
韩信如此,彭越、英布,也是如此。彭越最窝囊,直接被剁成肉酱。英布还算好汉,就他起兵造反了。对于萧何,觉得这家伙功劳太大,刘邦找个借口就把他关监狱去了。那可是丞相啊,大汉的功臣第一,还是刘邦的亲密老战友。那又怎样?说关就关,刘邦都不会不好意思。
对于张良,张良那么大的本事,但是信不过,所以一辈子也别想掌握权力。对于樊哙,樊哙可是在鸿门宴上救过刘邦一命的,一道圣旨就要军前处死。对于最好的发小卢绾,还算慎重,但也只是搞了两轮调查,然后出兵、直接往死里干。
对于这些人,刘邦只有冷酷算计。谁对自己有威胁,那就先干掉谁。对待武将,必须杀;对待文臣,污其名。对待张良这号人精,那就不能让他染指权力。别管是好是坏,先一枪干死再说。
四是与对手项羽对比,刘邦只能算彻头彻尾的小人。项羽这家伙,做事总是拖泥带水。对于看不到的人,那就要多残忍有多残忍,说屠城就屠城。但是,对于看得见的人,那就怎么也下不去手。项羽杀过身边人吗?范增,是病死的。项羽只是不用了,但可没杀。对于刘邦,鸿门宴上试了又试,但就是没下得去手。
而刘邦呢?问了一句:将军啊,是谁说我要造反的、是谁说我要称王的,这就是要挑唆咱俩关系啊。项羽说:是兄弟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刘邦在项羽身边安插的间谍项伯,活得比刘邦还久。而项羽在刘邦身边好不容易招揽的间谍曹无伤,就这么被项羽出卖了。然后,刘邦回营之后,就不允许曹无伤再多活一集。“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做人留一线,项羽绝对能做到。抓了刘邦的父亲和媳妇,然后关了小两年,最后全须全尾地给刘邦送了回去。鸿沟议和后,项羽带着兵就回去了。然后,议和文书纸墨未干,刘邦就亲自带兵追杀了。固陵战败后,刘邦打不过就叫人。什么韩信、彭越以及英布,能来的就全都来了。反悔食言这种事,刘邦干起来毫无心理障碍。
最后回答这个问题:是不是因为汉惠帝不是亲生的。刘邦就是这么个狠人。所以,只要自己能活,那么把亲儿子踹下车,就太自然不过了。别说为了自己能活,就是能有足够大的好处,刘邦也能把亲儿子往火坑里推。
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还好有个夏侯婴。否则,刘邦的这一双儿女,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大概率要死在乱军之中。然后,根据这件事做出判断:因为刘盈不是自己的亲儿子,所以刘邦才会把他踹下车。这就有点儿太匪夷所思了。
刘盈不是,那鲁元公主也不是吗?只有刘盈不是,那就该把鲁元公主留在车上。然而并没有,刘邦是两个一起踹。
而查阅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以及吕太后的可能情人审视其的史料,也无法找到这种可能。刘邦与吕后结婚的时候,就是一个亭长。然后,他怎么就糊里糊涂地被人带了绿帽子,还连带两顶,生了一双假儿女。
所以,刘邦踹孩子这件事,只能从他的本性去找,而不能从孩子的身上的去找。
为什么有人说刘邦把儿子踹下车是因为刘盈不是他亲生的?
仅凭“刘邦亡命时的一脚”说刘盈不是刘邦的亲子,纯属“闭着眼睛卖布 ——胡扯”!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得不先说一下刘邦,刘邦何许人也?
“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
《汉纪》将刘邦和唐虞、汤武这样的“圣君”相提并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实际上,刘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王朝,没有点“能耐”是不可能的。一代伟人说:“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太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事实上,刘邦建立的汉家天下,看似简单,但是非常不容易的。面对“气拔山兮力盖世”的强敌项羽,刘邦屡败屡战,其坚强的斗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敬佩,今天都值得我们学习。
话说回来,刘邦将儿子踹下车是有事实根据的: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我们先不管司马迁出于何种目的将刘邦的这件“很不光彩”的事记载下来,但“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这种“卑劣”的自私行为势必严重影响刘邦的“光辉形象”。不得不说汉家臣子司马迁的“胆大包天”,不得不佩服史学家司马迁的勇气。可是刘邦不单单是踹下儿子刘盈,女儿鲁元公主同样被一脚踹下车去的。按“有人”的说法,难道女儿也不是亲生的?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刘邦的妻子吕雉。吕雉,奇女子也!
太史公司马迁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事实上司马迁给吕雉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刘邦也说过这样的话:“吕后真而主矣。”不得不承认,吕后“巾帼不让须眉”,是一个有政治“手段”的女子。我绝对相信吕后处于“羡慕嫉妒恨”,将戚夫人弄成“人彘”,但绝对不相信吕后会“红杏出墙”!野史上将吕后和审食其描写成“一对野鸳鸯”,我持反对意见!史书称:“吕雉早年称得上是贤惠的女人,初嫁给刘邦时,生活并不富裕,刘邦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吕雉便亲率子女从事农桑针织,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至于晚年的吕后主宰了大汉的命运,他和审食其也不过是“患难之交”、“高山流水”、过份“宠信”罢了!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吕雉和审食其晚年真的有“鱼水之欢”,但刘盈早都成为翩翩少年了。
在中国历史上,嬴政曾被说成是“吕不韦的种”,刘盈的几个儿子全部被说成是宫外的“野种”,全部遭到诛杀。甚至连大清朝的乾隆都被野史说成是“汉人的种”。历史上,“黑白颠倒”的事太多了,但务必要“以事实为依据”!马就是马,鹿就是鹿!
我们千万不要以现在的观念,臆想刘盈不是刘邦的“种”!还是那句话,“耳听为虚,眼见都为虚”!毫无根据的话,还是千万别去说,会“害死”人的。毕竟人言可畏啊!
为什么有人说刘邦把儿子踹下车是因为刘盈不是他亲生的?
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也是刘邦的嫡长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在楚汉相争时,刘邦带着少年的刘盈和女儿后来册封的鲁元公主逃亡。
因马车乘坐的人太多跑不快,项羽追兵将近,刘邦将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多次踢下车以减轻重量。幸得车夫夏侯婴多次下车将两个孩子抱上车才得以活命。
现在有人以此就推断刘盈不是刘邦亲生之子,这是以常人之心度君王之腹。刘邦此举有两种可能,一是形势危急,自身的安全最为重要,其他人都是可以牺牲的,包括儿女。这就是君王“成就大事、不拘小节”的理论。
还有一种可能,是刘邦知道自己才是项羽大军的目标,孩子离开自己可能会有更大的活下来的机会,这是危急情况下对儿女关心爱护的特殊表现。另外,马车减轻了重量,自己也可能有更大逃脱的机率。
无论哪种说法,仅以刘邦在战乱逃亡中将刘盈踢下车,就推断刘盈非刘邦亲生,是武断和错误的。 是对当时的历史情境分析不够透彻的。
为什么有人说刘邦把儿子踹下车是因为刘盈不是他亲生的?
刘邦当时被追得急了,心里发躁,老 子在外面九死一生,老婆在家里传绯闻,一时不爽,把儿子、姑娘全踹下车。
刘邦出征时,说带着家眷不方便,便把老婆全留在村子里,交给哥哥刘喜和发小审食其照顾。当然刘邦没说实话,其实他想的是在外面多纳几个小妾,老婆不在身边理由充分。他抢了戚夫人后,一直陪着他,他从来没觉得不方便。
吕雉一个人在家又带孩子,又照顾刘太公,还得种地,少不了审食其照应。一个留守妇女,和一个光棍汉,难免摩擦出火花,两人的绯闻难免传到刘邦耳朵里。但刘邦在外南征北战,加上风流本性难改,攻下一个城池总是先搜罗美女哈皮一番,顾不上家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项羽将吕雉、刘太公、审食其抓到营中,刘邦都没当回事,根不顾夫妻情份,给项羽一个信号,老婆老爸全交给你了,想怎么办,你随便。项羽不相信刘邦如此绝情,就搬了口大锅,当着刘邦的面要煮刘邦他爹。刘邦不急不躁,对项羽:“你我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煮了记着给我送份肉汤。”项羽一看刘邦就是一个不顾家的无赖,煮了他爹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也只好作罢。
刘邦是个做大事的人,没有把家人、家事当成羁绊。说好听点,叫胸怀博大,说难听点,就是自私心黑。在彭城时,刘邦被项羽追得像丧失家犬,夏侯婴驾拉着他狂奔逃命。半路遇到儿子和女儿,也一起上了车。刘邦看着后面的追兵,想着自己几十万联军被项羽3万精兵打得落花流水,心里不痛快,看着孩子,又想起家里老婆还给他戴 绿帽子,一时怒火中烧,把儿子、姑娘全踢车底下了。驾车的夏侯婴急忙停车,把孩子抱上车,刘邦再次把他们踢了下去,夏侯婴再次坚持把孩子抱上车,反复几次,刘邦才作罢。
刘盈和鲁元公主都是刘邦和吕雉在一起时生的孩子,他知道这两娃是他的错不了。但是当时就是一时气性大,再加上他的流氓本性,发泄怒气。夏侯婴知道刘邦是爆脾气,坚持要带上孩子,刘邦气头过了,也就不拒绝了。
吕稚和审食其的事并不是空穴来风,但刘邦身边有宠爱的戚夫人等一大帮后妃,冷落了吕后,吕雉和审食其一直明铺暗盖。一直到刘邦死后,儿子刘盈当了皇帝,听到母亲和审食其的传闻越来越多,心里不爽,就找了个茬子要杀审食其。
《汉书·朱建传》载:“久之,人或毁辟阳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太后惭,不可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
因此,刘邦并不是怀疑刘盈血统问题把他踢下车,一方面只是为了发泄一下怒气,另一方面刘邦胸怀远大,“成就大事、不拘小节”,权利欲望超过亲情,他可以抛弃子女,但不能抛弃权力。他如果没有抛家舍业的情怀,也就不会成为一代开国帝王。
为什么有人说刘邦把儿子踹下车是因为刘盈不是他亲生的?
从几方面分析:1,皇帝属政治人物,对他们来说,国家、权力、政治、利益是人生的全部,在生死存亡之际,意识的第一反应便是逃命保生东山再起,其他一切为此让路。2,皇帝儿女众多,多到再也无法激发亲情,儿女对他来说就是个家人名号而已,在他眼中子女地位仅仅是下级甚至不如重臣。3,皇帝最看重的是谁能接班,其感情也是基于这个之上,如果子女才能没入其法眼,那其他一切都谈不上。总之,在帝王心中,只有国家和权力,没有家人和亲情。因此就不难理解这个问题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