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京都又称为“洛阳”?

众所周知,日本在文化上受中华文化影响很深,尤其是唐朝文化,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日本人通常将京都称作是“洛阳”或者是“上洛”,而这样的习惯,实际上也已经维持了上千年。

现在的京都,依旧如此,京都的内外,被称作是“洛中”、“洛外”。

盛唐时代,日本效仿中原的唐长安城与洛阳城建造了自己的城市,京都所在当时被称作是平安京,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其中左京称作是洛阳,而右京称作是长安。

日本早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都城的概念,可随着后来跟中土的文化交流深入,日本人也才开始慢慢兴建自己的都城,飞鸟时代,日本的都城在奈良一带的飞鸟地方。

公元710年的时候,当时的元明天皇将都城搬到了奈良平城京,开启了奈良时代。

奈良时代后期,因为日本内部的贵族斗争愈发猛烈,加上其他原因的夹杂,日本开始想着再次将都城搬迁,而这一下,日本的心脏地带向着今天的京都附近转移。

公元784年的时候,日本桓武天皇将都城从奈良搬迁到了京都附近的长冈京,但没多久之后桓武天皇又折腾起来,在公元794年,把都城从长冈京搬到了一旁的平安京。

隋唐时期,日本对于中原的学习与模仿达到了一个顶峰,自然也包括了城市营造。

桓武天皇时期,日本效仿当时的唐朝长安城与洛阳城的布局,还有建筑风格,在京都一带建造了巨大棋盘状的城市,也就是平安京,将其作为自己的新都城。

平安京,也就是如今京都的旧称,其实那时候的平安京不仅学习了长安,同时也效仿了唐朝的东都洛阳,尤其后来武则天称帝,洛阳更是从东都变成了神都,长安反而成了陪都。

整个平安京的形制南北长而东西窄,这不同于长安城,而更酷似那时的洛阳城。

平安京其实分成两个部分,由左京与右京共同构成,右京被称作是长安,而左京称作洛阳,不过那时候的右京在还没完全建成之前,就因为各种灾害等原因被废弃了。

由于右京名存实亡,左京也就成为了平安京的真正核心所在,既然左京被称作“洛阳”,那么这个外号也成为了整个京都的别称,京都在古代也就被称作是“洛阳”或者“上洛”。

这也是文化影响的作用,就好像外国人将华人聚集居住的地方称作是“唐人街”一样。

尽管平安京最初是效仿长安城建造,规模为唐长安城的四分之一,但其内部风格倒是更接近于洛阳,尤其是在效仿长安建设的右京荒废之后,京都更是坐实了洛阳之称。

在日语当中,洛阳被称作是“rakuyo”,称作是“上洛”,而战国时代的日本上洛,意思就是进入京城,这跟咱们说的所谓“问鼎中原”是差不多的。

京都在中原本叫做“京师”,可西晋为避世宗司马师的名讳,改叫京都,那时晋都就是洛阳。

汉末三国与魏晋时代,日本与中土已有了不少交往,这样的称呼被日本人用来形容自己的都城所在地,因此在很长时间内,其实“洛阳”在日本,就是代指都城的词汇。

从一千年前开始,日本人就将京都称作是洛阳或者是京洛,而即便是在如今,日本的京都还有京洛运输、京洛庵、洛阳工业高等学校等等带着“洛阳”的名称。

在明治维新时期,天皇正式迁都东京之前,京都做了日本一千多年的都城。

在日本京都的街头上,看到“洛”的频率是非常高的,而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因为古代的日本受到了中原文明的猛烈影响,如今的遗存,全都是当年向中原学习留下的痕迹。

为什么日本京都又称为“洛阳”?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题主问:为什么日本京都又称为“洛阳”?

很多人或许认为日本京都(平安京)是模仿唐朝时期的长安城而建,事实上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京都的历史档案中清清楚楚的记载着,京都并非完全模仿唐朝的长安城,而是模仿了洛阳。确切的说,只有一小部分模仿了长安,更多部分模仿了洛阳。

历史上,长安和洛阳多次成为中原王朝的都城,最初京都在仿照中国城市建设时,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的右京仿自长安,因此称为“长安”。东侧的左京则是效法自洛阳,故称为“洛阳”。

然而,右京的“长安”由于是沼泽地的缘故,未能顺利进行开发。实际落成的区域只有左京的“洛阳”。

因此,京都也被称为“洛阳”。在今天的京都,仍保留着洛中、洛西、洛南、洛北等称呼,前往京都则被称为“上京”或“上洛”。

为什么为知道这段历史呢?因为我亲身到过京都,真的被日本的文化所折服,那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古老的建筑经历千年的风雨,依旧保存完好。

京都四周环山,东临鸭川,西有桂川蜿蜒向南流过,现在的千本路既相当于当时的朱雀大路,正北是舩冈山。

京都民众热情好客,满街都是身穿传统服饰的日本美少女,如同一道风景线,简直妙不可言。

有人或许会酸溜溜地说:“有什么了不起,不都是仿造我们的么?”

没错,真没错。

但人家完好的保留下来了,尽管是浓缩版,却让你见识到了当年的大唐洛阳是何等的繁华模样。这一点,应该使人感到欣慰,而不是嗤之以鼻。

为什么日本京都又称为“洛阳”?

因为盛唐在洛阳,那时的洛阳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遣唐使基本都是在洛阳学习,从洛阳取经回去。这些都是有历史依据的,不像西方世界意淫胡诌,扰乱视听,好分一杯羹。

为什么日本京都又称为“洛阳”?

日本在古代长期学习中国,在地名上也是想尽办法与中国接近。比如日本明明没有大江,却偏偏要学中国在地名上分出“江南、江北”。而日本的京都别名更是被称为“洛阳”。

▲京都实景

因此日本地方大名杀上京都控制天皇的行动就被称为“上洛”,这也是无数日本战国大名梦寐以求的目标,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只有寥寥数人。那么日本京都的别名为什么是“洛阳”呢?

▲恒武天皇:两度迁都

根据可信的史料记载,日本天皇曾经数次迁都。延历三年(784年),日本桓武天皇为了摆脱贵族与佛教势力,将国都从奈良迁至长冈京。但迁都后不久,日本便天灾频发、屡遭不幸。

桓武天皇认为这些不幸产生的原因是长冈京风水不好,在延历十三年(794年)将国都迁到了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市)。按照桓武天皇的规划,平安京由右京、左京两部分组成。

▲平安京由右京、左京两部分组成

在中国的影响下,日本将平安京的右京称为“长安”,左京则被称为“洛阳”。但由于各种原因,平安京的右京在完全建成前便废弃荒芜,所以后来的日本京都基本上是以平安左京为主。

既然左京被称为“洛阳”,京都的别名也就是“洛阳”。地方大名上京也就被称为“上洛”,京都内外则被称为“洛中洛外”。这种地名用法直到今天都在日本京都使用。

为什么日本京都又称为“洛阳”?

平城京与平安京完全仿照长安城建造,之所以不敢叫长安有两种原因。

第一个原因:在中国古时候与皇上名字有一个字相同都是不行的是必须改名的,不改叫犯上要杀头。日本不敢以下犯上,叫长安就是要造反,怕被灭国。叫洛阳就不会犯上,同辈人没啥不能叫的。

第二个原因:信仰的原因,日本人把能到长安留学,求法,观光亲眼目睹大唐盛世的威仪,视为一生中最大的荣耀。在他们心中长安就是长辈,洛阳就不一样了在日本人心中是平辈,甚至小辈,占领洛阳后还给改名福阳。只有长辈才能给小辈改名字,所以日本人真的是洛阳人一辈子的痛。

让我们牢记福阳耻辱,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为什么日本京都又称为“洛阳”?

京都去过三次,第一次听说日本京都还被称为洛阳,我只知道日本平成年的“平成”出自西安碑林博物馆,取“天平地成”之意。日本明仁天皇夫妇来中国访问特意去了西安,还特意参观了碑林,既然洛阳和日本有如此深的渊源他们干嘛没去洛阳一趟?如果真如提问者所说日本人占领洛阳期间干嘛还要给洛阳改名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