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为什么贬低《平凡的世界》呢?是不是因为生活好了?
你所不知道的陕北,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人的儿子,路遥!我来陕北已是14年了,此时的陕北,彼时的陕北,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在陕北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建立了新中国!也诞生了像牛一样辛勤劳作的陕北人,其中就包括路遥这样的作家;《平凡的世界》就是陕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艺术的魅力是永恒的,个别人并不能说明什么!
现在人们为什么贬低《平凡的世界》呢?是不是因为生活好了?
我认为有些人贬低《平凡的世界》,是出于一种包不同式的无知。就像是现在头条上的一些喷子们,本身对事情一知半解,却还要装出非常内行的样子指指点点,把傻气冒得“咕嘟咕嘟”地。真的是又好气,又好笑。我首次读《平凡的世界》,大概是在2007年前后了。当时候女儿初中毕业,在帮她收拾那些不唸了的书本的时候,在一大摞书中发现了它。我记得清清楚楚,那天是个大雨天气。因为不能外出挣钱,就躺在床上。翻阅这本女儿初中的语文老师推荐购买的长篇小说。小说一开场,最触动人心底的一幕就岀现了:孙少平在雨地里做贼似的,刮拉盆底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残羹,像一把无形的利刃刺进了我的心里:主人公衣着破烂、食不裹腹的贫穷的高中生活,和我的高中生涯何其相似!我和孙少平一样,都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除了认得自己的名字外,真的是斗大的字也认不得一箩筐。母亲顶多认得几百个字,却是一个自从我记事起,就没有在生产队里挣过一个工分的“职业病人”。一年到头,家里不是针,就是药。医生从来都是常客。在那个靠一个劳动日五毛钱甚至更低的年代,五口之家仅凭父亲一个人劳动。想不穷都不行啊!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玩玻璃球,我只能玩药瓶。人家拍皮球、玩水枪,只有羡慕的份儿。上了学,连块石板都买不起。后来捡了块别人破了后扔了的多边形石板用。老师批评了多少次,最后只能默认了。石笔,就捡大家用短了扔了的。遭了多少别人的白眼?因为破衣烂鞋,跑步只能跟着走快些。一跑,两只烂鞋就飞了。惹来多少人的嘲笑和讥讽?这些都不能让我退缩。我要和别人比的不是这些。是成绩。当我一次又一次地手捧100分的试卷,被老师点名表扬时,就是我扬眉吐气的时候。上了高中,家里更穷了。孙少平还能吃起灶上的饭,而我每天跑校,午饭基本上靠自己解决:或者是不吃,或者是站在学校厨房附近的大树后面。等厨房的大师傅快要倒面汤的时候,把锅底比较稠的那些剩汤倒给我……冬春相对好些——不用早晚割草养兔子了,并且有红薯、山药蛋可以带上,乘课间操的时候塞到炉子底下烤上。有次实在饿得厉害了,等不到下课再吃。结果被同桌女同学敲桌子“举报”——其实是和老师约定的暗号。于是我被正在板书的语文老师叫起来,读黑板上的中心思想。满嘴冒着热气的红薯和脸上的炉灰,又一次成为大家的笑料。没钱买笔记本,我就不记。为了防止提问时答不上来挨训,我就在老师擦掉之前记住。我的语文、理化都是这么学的。数学要记忆可就难了,这也是我数学不好的原因之一。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从各种困难和白眼、嘲笑中突围而岀。考上了中专。在中专,我是全校唯一的穿补钉衣服的人,也是唯一的通过自学,能修理晶体管收音机的学生。步入社会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绝不退缩,依然是我的指导思想。不靠人施舍、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依然是支持我前进的精神力量。凭借个人的各种努力,不仅养活了父母和养大了三个侄儿男女,自己挣钱娶妻生子,在城里买了房子。彻底从农村里跳了岀来——不能让我的后代,再吃我小时候受过的苦。是我抱病前行、奋斗不止的最大动力。人活着的唯一标志,就是不断奋斗,每天超越自己。——这就是我读了《平凡的世界》之后,唯一的感受。这种精神,从来不过时。因此任何贬低《平凡的世界》的人和言论,都是幼稚可笑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