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农村女人在丈夫去世以后,为什么会选择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
我的一个女邻居,就是在丈夫去世以后,嫁给比她小五岁的小叔子,嫂子愿意嫁给小叔,也是有一定的原因。一个女人,选择嫁给丈夫的弟弟,可见她对这个家,有深厚的感情,家庭条件也占主导地位。
我的女邻居,二十五岁那年,丈夫在山西煤矿不幸遇难,当时她正怀着身孕。煤矿赔偿抚恤金,共八十万元(包括末出生孩子的抚养费),她的公公婆婆还年轻,并办有面粉加工厂,也算富裕之家。儿子出事以后,这笔钱也做了公正合理的分配。
公公婆婆取二十万养老,另六十万留给儿媳和末出生的孙子。愿意继续一起生活,会当亲闺女看待。可以招个上门女婿,可几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
小叔子已长大成人,英俊又潇洒,侄子出生后,他看孩子可怜,没有爸爸,就格外疼爱,视如己出,一有空就抱侄子,嫂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想如果小叔能看上自己该多好啊!而小叔也非常喜欢嫂嫂,两个人频繁接近,围着孩子转,可谁也不好意思说明心意。
婆婆看儿媳和小儿子不一般的亲近,私下和儿媳聊家常,从侧面试探儿媳的心意,在得知儿媳喜欢小儿子时,很欣慰,正合她的意,亲上加亲,永远是一家人呀!
在公公婆婆的支持下,女邻居和小叔子结了婚。本来家庭条件很好,可这两个年轻人,有远大的理想,把孩子留给父母照看,到大城市发展,做农资生意。
十年打拼,夫妻俩人创几百万家产,在城里买了房,成为村庄上名副其实的有钱人,嫂子嫁小叔也挺好,肥水流进自家田啊!
一些农村女人在丈夫去世以后,为什么会选择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
兄长死后,留下寡嫂,小叔娶嫂,古来有之。我们这里俗称“叔接嫂”,也就是“叔娶嫂”。
“叔娶嫂”的情况一般是那嫂子人长得漂亮又是个贤妻良母好媳妇,深得公婆和小叔喜欢。过去就由公婆作主把守寡的媳妇配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这样不仅省去了一笔为小儿子娶媳妇的钱,也留住了好媳妇,对长子的子女更有好处,真是一举数得。
我们这里就曾经有过这么一家,长子娶了个漂亮贤惠的媳妇,可生了一女孩后长子病逝了。过了周年有一天黄昏这父母就把小儿子推入那大媳妇房内,把门反锁了,(过去都是用挂锁的)过几天简单办了几桌酒请一点主亲就算结婚了。后来这“叔娶嫂”夫妻恩爱,生了两女一男孩。这家主要是老人作的主,是四十年代末的亊。
“叔娶嫂”另一种情况是富裕家庭人家,那寡嫂宁可守寡也不愿再外嫁。尚那寡嫂既漂亮又贤惠,那么家中有小叔喜欢寡嫂而“叔娶嫂”的也是有的。这种情况都是两情相悦的。
现在的“叔娶嫂”或“弟媳嫁大伯”都是两情相悦才成的。我认为这样做很好的,特别是对小孩。
一些农村女人在丈夫去世以后,为什么会选择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
这个现象早些年在农村不少,这其中有几个原因。其一,如果嫂子有了儿女,从亲情上讲,便于抚养子女。其二,父母为省一些再给小儿子娶媳妇的费用。其三,儿媳贤惠一家人相处很好,难以割舍。其四,死了丈夫的女人嫁出去以后,前景未卜,她们抱着走一房不如守一房的观念,也不愿再嫁。其五,嫂叔之间年龄也相当,很容易培养感情。二三十年前,或者更远一些这种现象在农村很多,族里人,邻居们很乐意撮合这样的婚姻。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感情的重视,这样的婚姻少了,但个别地方还有。
一些农村女人在丈夫去世以后,为什么会选择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
这事现在很少了。以前在偏僻的乡下,丧夫的女人下嫁给小叔子很正常。
王阿婆已经85岁了,看上去才七十出头,白白胖胖的,头上只有些许白发,她的头发永远都是梳得整整齐齐的,还会抹一些茶油,油光水滑。
她嫁进山里时才18岁。山里盛产毛竹,举目望去,除一排排梯田外,山上山下都是毛竹,这地方也因此得名:“翠竹坑”。
王阿婆的名字叫王文秀,他老公叫盛兴,有个还在读初中的小叔子叫盛义,上面还有一个公公,婆婆早年间生第三胎时难产死了,是公公拉扯两个儿子长大的。
公公精通做土纸的活计,生产队就让他当师傅带几个年轻人专门从事生产土纸。逢圩天社员们每人挑一担土纸到收购站收购。所以,那时翠竹坑的人们生活比起山外更优沃,走二十几里山路也不乏山外的姑娘嫁进来。
“竹麻不吃小满水”,土纸的原料就是山上嫩毛竹。所以每年的“立夏”至“小满”季节就是翠竹坑人的农忙。全村的劳力都动员起来了,青壮劳力在山上砍竹、搬运,老人、孕妇在“竹麻塘”边忙乎,把一根根嫩毛竹截成段,劈成块,然后整整齐齐地摞进竹麻塘,摞一层嫩竹片撒一层生石灰,摞满后将水灌满,这工序叫“腌竹麻”。这种“竹麻塘”翠竹坑有二十口,这二十口竹麻塘就是翠竹坑人的衣食父母,能储满的话,就能有个好年景。
王文秀自嫁进山里后,嘴乖人勤,人又长得漂亮,很快赢得了翠竹坑人的喜欢,不到一年就被推举为妇女队长。这次进山砍竹,她本要求带队作业的,怎奈全体社员都不同意,因为她有6个月的身孕了,就留在竹麻塘边劈竹撒石灰。正跟大爷大婶们有说有笑地干着活呢,忽听一群男人大呼小叫地从山口急奔而来,待到近前,只见盛兴伏在小伙子的背上一口口地吐血!
天呐!这是怎么啦?!背人的小伙子又急又哭:“都怪我,盛兴哥是为了救我才受的伤!”原来,嫩竹砍掉竹枝后都是往山下一送就开溜,开溜前都会提醒下面作业的人躲避。这个小伙却会错了意,本该往左走却偏偏往右走,看着游龙似的毛竹从山上顺坡飞驰而下,不远处的盛兴急得三步并着两步走,追到小伙后抓着他的衣后领往后用力一拽,生生把小伙子扔在身后四、五步的地方,还没来得及抽身而退,青龙似的毛竹“噗”地一声把盛兴击出一丈开外,小伙见状吓得大喊:“坏事啦!坏事啦!盛兴哥受伤啦!……”山上干活的人们听到呼声,蜂涌而至,七手八脚地把盛兴弄下山,小伙哭着喊着,坚持要由自己把盛兴背回家。
目睹此情此景,王文秀慌了神,丈夫一口一口地吐血,盛兴却还倦怠地睁开眼,笑着说:“秀,别哭,我死不了,我还等着当爸爸……”话还没说完,又一口血满上来,呛着了……
人们用简易担架抬着盛兴急惶惶地赶了二十几里山路,送到卫生院已天黑了。医生看见浑身血污的伤员,翻开盛兴的眼皮看了看,叹口说:“路上就已断气了,抬回去吧。”
这一事故,对翠竹坑人的打击太大了,老人们说,自古至今村里还没有因砍竹出过人命,都说把土纸坊关了,宁愿要饭也不干这一行了。
还处在丧夫之痛中的王文秀听到村里叔伯们说出这样的泄气话来,就召集了妇女们开会,她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山里人靠山吃山,不往山上想,难道全村人外出要饭去?男人们不干,我们自己干,过了这个季节,今年就真白瞎了!”
一个大婶小心翼翼地说:“侄媳妇,盛兴都走了,你还会带着我们干?”
王文秀清了清嗓子,眼里噙满泪花,说:“婶,我能走吗?公公因为盛兴,躺下了,盛义明年就升高中了,我走了,这个家就散了。”听到文秀这一席话,满屋子的姑娘媳妇婶婶大娘都情不自禁地点头称赞王文秀有情有义,表示回家一定让男人们振作起来,这样翠竹坑才有活气。
家里失了顶梁柱,盛义想辍学回乡,却被嫂子王文秀一顿训,说“你读你的书,不缺你吃的不缺你穿的,若真有孝心,就好好念书,农民想跳出农门就只有念书这一条路了,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将来才能给你老父亲养老!”捱不过嫂子的一顿剋,盛义重拾被褥行囊返回了学校。后来盛义为了早点出来工作,没填报高中,只填报了师范。这一赌,还真被他考上了,嫂子也没再责怪他。
盛义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乡里的一所小学教书,他很勤奋,年年得奖。他除开伙食,把剩下的钱都拿回家交给嫂子,王文秀说:“这是你赚的钱,你自己存着!”
盛义深情地望着王文秀,说:“嫂子,这个家,如果没有你,也就没有我的今天,这么些年来,为了我,你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毛毛(侄女)都快四岁了你还让她穿从娘家带回来的表哥表姐的的衣服,我看着就心疼!我的钱就是你的钱,从今以后,我赚的每一分钱都交给你!”
王文秀看着小叔子坚定的眼神,知道不容拒绝,便说:“好,那我替你存着,给你娶媳妇用!”
一个暑假的夜晚,晚饭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毛毛腻歪在叔叔盛义的怀里。王文秀看着天空中时隐时现的圆月,像是悟到了什么,她将椅子转向盛义,问道:“你都23了吧,怎么还不找个媳妇?学校里没有合适的女老师吗?”
盛义被嫂子冷不丁地这么一问,闹了个大红脸,好在月色之下不易被发觉,靠在胸前的毛毛却说:“叔叔的心跳得好响好快啊,咚咚咚咚像擂鼓!”盛义轻轻打了一下毛毛的手,说:“乱说,大家的心都是一样的!嫂子,别担心,23岁还年轻,现在还没遇见中意的。”
毛毛天真地仰起头,问叔叔:“怎么样的你才中意呀?”
盛义附在毛毛的耳边悄悄说道:“这是我俩的秘密,不能说出去。我要找妈妈一样的人!”
毛毛听完后点点头,一会儿看看妈妈,一会儿看看叔叔,竟然自个儿笑了,笑得很灿烂。不一会儿就在叔叔的怀里睡着了。
王文秀莫名地看着这叔侄俩交头接耳的样子,摇摇头。
平静的日子总觉过得太快,25岁还落单的盛义是压在王文秀心中的一块巨石,这些年,一家人省吃俭用已存了一笔在山里人看来很可观的钱了,可一提起这事,盛义总是嘻嘻哈哈无动于衷!趁星期六回来再敲打敲打!
饭桌上,王文秀说:“义,你真不小了,难道让嫂子给你当一辈子的家?我存了一笔钱,足够你娶媳妇了!”
盛义挠挠头,说:“我就想让嫂子给我当一辈子的家。”
“什么?不找媳妇啦?耍光棍啊!”王文秀急得跳脚!
6岁的毛毛看妈妈发火,说:“叔叔要找妈妈一样的人!”王文秀听后一愣,“跟我一样的人?有吗?”一边自言自语。
盛义站起身,嘟着嘴,说:“我就是要找像你一样的人!”扔下这句话后起身躲进房间里了。
公公看着儿媳王文秀,老泪纵横,说:“秀,这个家这些年来多亏你的操劳,要不是你,我这把老骨头早没了,义儿的心思难道你看不明白?他要的就是你!”
王文秀“噔”地坐在竹椅上,她压根没往这想过,自己比小叔子大整整5岁呢!这传出去还不被人笑话死?!
老头子见儿媳魔怔了,叫了几个姑娘婶子来开解。大伙知道后,都说这是天大的好事,盛义都不嫌嫂子老,文秀却自己嫌弃自己老?!
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后,盛义倒变得大方起来,王文秀见着盛义反觉尴尬了。
村里推举了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者去王文秀娘家把小叔子要娶嫂子的事说了,没想到王文秀娘家也大加赞同。王文秀就这样在两家的力促下下嫁给了小叔子盛义,成为一段流传至今的佳话。
王文秀跟小叔子成婚后,生了三男二女。孩子们个个出息,王文秀也就是王阿婆在小儿子家养老呢,她的老公盛义却是先她而去,78岁时心梗死了。
一些农村女人在丈夫去世以后,为什么会选择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
丈夫或妻子去世,嫂子嫁小叔子,姐夫娶小姨子。在旧时的农村,普通又普通,常见又常见。村民们把这叫做“亲上加亲”,叫做“肥水不外流”。对于家庭,对于子女,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包办婚姻年代,这样的婚姻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有愿来的亲情铺垫。婚后很快融入正常生活。这样的婚姻在家庭财产分割上也少了许多麻烦。最主要的还是对原来留下的子女,大部分能够一视同仁。对子女很少心灵伤害,有利于他们的教育成長。
在过去的农村,有年轻的男女去世。如果有未婚的小叔子或小姨子,亲友们就开始在心里盘算。如果双方条件相近,有结合的可能。先去征求“嫂子”“姐夫”的意见。经过亲友们的轮番工作,一般最后都会同意。剩下的就是双方家長的意见。双方家長,由于公婆疼孙子,孙女。外公,外婆疼外娚男女,多数也会同意。最后才是小叔子小姨子的意见。由于那个时候,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最后只有选择同意。
这样的婚姻,比起原生婚姻,感情比较和谐,婚姻比较稳固。
一些农村女人在丈夫去世以后,为什么会选择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
不是大部分人,是很罕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