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忆里最让人忍不住想笑的事情,还记得吗?

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个又矮又瘦的男孩儿,冬天上学从不穿袜子,一双黄球鞋几乎看不清颜色,薄薄的棉袄,袖口黑又亮,每当鼻孔流出又黄又浓的鼻涕时,他就会用袖口猛擦几下。他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时不时地放一个不响的臭屁,熏的我头疼难忍。有一次上音乐课,当我刚张开嘴唱歌的时候,一股恶臭袭来,我实在受不了了,就趴在桌子上,“呜呜”地哭起来。老师让同学们先停下,然后走到我身边,轻声细语地问我:“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呀?”我突然觉得此时更委屈了,哭声也更大了。老师凑近我的耳朵,反复问我原因,我这才站起来,指着同桌说:“他放的屁实在太丑了,老师能不能管管他呀!”同学顿时哄堂大笑,老师也面露难色。估计老师走近我的时候,也感觉出难闻的气味了吧,突然大声说:“李某某,站起来!”同桌满脸通红,扭扭捏捏地站起来,老师看着他紧张的样子,还是盯着他的眼睛说:“你每天都吃些什么?让这个女孩如此痛苦,你以后尽量忍着点行吗?”同桌则无奈地说:“我早晨不吃早点,平时也没吃啥好饭呀!”接下来,同学和老师的笑声此起彼伏。

你记忆里最让人忍不住想笑的事情,还记得吗?

谢谢邀请!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发生一个小插曲,至今十多年过去了也是记忆犹新!那个时候手机还不是很普及,大多数同学都还是MP3,MP4 用来听听歌,看看电影这些!当时我有一部步步高的MP4 和一部三星的棒棒机!当时下课期间我在我的座位上摆弄我的MP4在继续观看没看完的电影,这时候我的同座也伸出半个身位和我一看,当时他为了有一个舒服的位置,一只手就撑在我板凳上,临近我的屁股的这个位置,我的三星棒棒机也揣在我的裤包里面在!正当我看电影正高潮的时候,突然肚子一阵阵痛,屁意油然而生,就像放屁,我假装正定,慢慢的轻轻的放了一个惊天地 泣鬼神的持续很长的时间无声的连环屁,我正暗暗窃喜的时候,觉得天衣无缝的时候,我的嘴角扬起了一丝骄傲又不失优雅的微笑,这个时候手放在我屁股傍边的同座突然叫我,他说你快看看 你的手机震动了!你的手机响了!我当时就没憋住,笑的人仰马翻!那种感觉自由亲自经历才会感同身受!笑的肚子痛!我告诉我同座不是手机响了,我刚刚放了一个很长的连环屁!不说了,容我再笑会儿!哈哈哈哈哈

你记忆里最让人忍不住想笑的事情,还记得吗?

朋友是一私立中学的语文老师,刚毕业时年轻气盛,经常讲公开课。

有一次校级公开课,她从课的内容、形式甚至本人的服饰、妆容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讲述的内容是贺敬之的《回延安》,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体现课改精神,她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小情景剧。

诗里面不是有一句“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嘛,只见那个扮演老乡的小男孩拉着扮演同志的小孩的手说:“来,咱们上床吧”。朋友当时差点儿没懵圈儿,这娃儿咋临场发挥不按套路出牌呢[皱眉][皱眉][皱眉]好在听课的老师涵养都挺高,没笑场[大笑][大笑][大笑]

当后来一起吃饭她给我们讲起这一节的时候,我们都乐的岔气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N年了,但是这个小段子在我们小圈子里也已成为经典,也不知那俩小演员现在咋样了[呲牙][呲牙][呲牙]

你记忆里最让人忍不住想笑的事情,还记得吗?

我们上学的那会儿,所有的带课老师中,只有一个语文老师讲一口普通话。据说他是解放前四川大学里的国文教授。而其他的老师们,则是地地道道的当地土话。但是你得承认:他们的教学水平真的是很高,至少在恢复高考后的那几年中,在全县二十多所乡办高中中,是名列前茅的。别的不说,单凭这几位老师联手带岀来的一个六十人的班(这时候语文老师已经落实政策回四川了,带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本地人),一九七九年高考的时候,就被大学、大专、中专一条龙录取了四十多个。最好的是清华大学,最差的是一所地区办的农业学校。这一纪录,在我们这里至今没有被打破。取得了这样令人瞠目的成绩,源于这些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严格的管理:只要进了学校,就得安分守己。进了教室,就不准嬉戏打闹。老师们都轮流值班盯着呢!平时不用说捣蛋了,就连哈哈大笑,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是很突兀的。不过有一天,这种有些压抑的环境,被化学老师无意之中打破了——在一节自习课上,化学老师抱着一大摞作业本来到了教室里。他让大家对着自己的作业本,认真看老师写的评语,寻找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然后在讲台上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分析,指出错在了那里,为啥会错了,怎么区分似是而非的错误,怎么回答才是正确的……讲的非常详细,要求也非常严格——就是一个标点符号没有用对,也要指出来。可以说非常细心。有个叫“爱爱”的女同学,平时很用功,作业的卷面字迹工整,一笔一划,从不潦草。多次被各位老师当众表扬和展示过。这次,她的作业本没有被发下来,而是留在了讲桌上。十有八九又是得表扬的人了。果然,化学老师点评完大多数人存在的问题之后,又举起了爱爱的作业本:大家注意:今天又有一个特殊的问题!爱爱同学画的原子结构图,一笔一划很精心。但是错了!错在那里了呢?比如这个氧原子的结构图,应该是中心一个小圆,代表原子核。里面的数字8,代表原子核中的8个质子。小圆的外面,是两条带数字的短弧线,代表电子运动的轨道。短弧线中间的数字,是这一轨道上运行的电子数量。而爱爱同学的错误,就在于把短弧线画成了方括号似的形状。这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理解了短弧线的真正含义——原子核外的电子轨道能是方形的吗?接下来的一句话,令全班爆笑——老师问:爱爱!你画的是原子结构图,还是板子结构图?这个就是方言惹的祸:在我们这里,和圆相对的反义词扁,土话就读板。而板子的谐音,就是土话里面女性外生殖器的叫法。平心而论,说女生画那个玩意儿,纯属是老师没有想到的口误。因此此言一岀,众人憋不住了,全班除了化学老师和爱爱,全部轰的一声笑了。爱爱则羞得两手抱头,趴在桌子上不肯起来。化学老师则愣了一下,赶紧敲桌子弹压大家的狂笑。接着,老师郑重地向爱爱同学道歉,说是自己没有注意造成的口误。接着照例批评了几个做作业潦草,卷面不整洁的人。这场笑料也就过去了。

你记忆里最让人忍不住想笑的事情,还记得吗?

1.大学室友将秋裤当成围脖事件

说起来让我最想笑的一件事就是这件事情了,那会是大学,舍友早上起床没有开灯,然后穿好衣服后就直接跑下楼去吃早餐了,可是不一会他就又回来了,嘴里还忍不住的叨叨[捂脸]。“贼特么,太丢人了”他说,然后我们就爬起来问他怎么了,他说他到了大路上以后,想把围脖甩一下,却发现怎么也甩不动,然后低头看了一下,发现他脖子上面是一条秋裤[捂脸],旁边刚好过去几个女孩,他也不知道人家在背后有没有议论他,他马上就跑回宿舍了。

哈哈哈,然后我就跟他开玩笑说你就没有闻出来味道不一样吗?他说都是刚洗的,味道一样,都是蓝月亮的味道,他哪知道会搞错呀,黑灯瞎火的,哈哈哈,这件事情真的是成为了我们宿舍的笑料。接下来的几天只要看见他戴围脖,就想起来该事件,就忍不住调侃一下,然后大家哈哈大笑一番。

2.舍友强行装B事件

大学宿舍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团体,可能外人看来一个个都人模狗样的,哈哈哈,自己宿舍内部人看来就是各有千秋。

那会有个时候,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不管什么事情都要掩饰自己的尴尬,强行装B。

有次他刚刚说完一件事情,就被同行的人揭穿了,说他胡说八道,此舍友脸上当然挂不住了,然后就开始各种狡辩,证明自己,后来实在是证据确凿,无力回天。

然后他就开始像道路两旁看去,嘴里念叨这要去找砖块,拍不死对方就把自己拍死[捂脸]。动作特别幽默,哈哈哈,眼神看向草丛,然后弯腰用手摸一把草🌿,作势要打你[笑哭]。

此后开始,每次他遇到植物中情况的时候就开始摸砖🧱,哈哈,后来大家动不动就让他去找一块砖拍自己,后来找砖头就慢慢变成了他的代名词[捂脸]。

3.室友说有蚊子🦟,借机翻身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还是大学的时候的舍友。哈哈哈,有次晚上他早早便上床睡觉了。然后过了一会有人叫他,他啥反应也没有,我们就都以为他睡着了,就开始在下面讲笑话,不一会就感觉他的床在急剧颤动。

我们停下来以后,还是会断断续续的颤动[捂脸]。于是,我们就猜他可能没有睡着,在那装睡。然后我们就开始继续呼喊他的名字,他还是不答应我们。

于是我们就在下边说他在装睡,让他别装了,我们早都发现了[捂脸]。他还是没回应,然后过了一会,他突然翻了一个身,说到“啊呀,有蚊子🦟”,然后他就醒了,开始和我们说话了[笑哭],说刚刚有蚊子咬他,他就醒了。

于是我们接下来就开始模仿他,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来个翻身,然后大喊一声,“有蚊子🦟”,然后再开始大家哈哈大笑一番,换下个人继续表演[捂脸]。

你记忆里最让人忍不住想笑的事情,还记得吗?

我刚来呼和浩特市时,听不懂这里的方言。从我姨家拿了一些生活用品,雇了一个脚蹬三轮拉着,我大表姐和我老公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带着我和孩子,当我们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三轮车的师傅说:“晃荡了,晃荡了。”说着把车向右拐,我跳下车子就追了过去。我大表姐问我干嘛去?我说:“他说晃荡了,我去给扶一扶。”我姐说:“回来,人家说红灯了。后来,我老公每次骑自行车带我出去,到十字路口就说:“下去,晃荡了。”还有一回,我在一个粮油店里,听说一桶十斤的油十三块钱,我就乐懵了,赶紧跑回家拽我老公:“快点儿,那边一个粮油店,一桶十斤的油才十三块钱,咱俩去多买点儿。”他说不会吧,你是不是听错了?我说千真万确,我问得清清楚楚的。这样,两个人像捡了金子一样高高兴兴地一路跑过去,又像泄气的皮球一样,拎着一桶油回来了。原来,人家说的十三,是四十三。

过了几天,我在一个澡堂里收银,有一天进来一个人问我:“叔叔在吗?”我说:“我不认识你叔叔。”他说:“不是叔叔,是叔叔。”我说:“你叔叔叫什么名字?我让人在男浴室里喊一声。”他说:“不是叔叔,是你们老板。”我这才明白,原来他说的叔叔是锁锁,那个老板叫王锁。至今我想起这几件事情就想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