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60后你们小时候生活是怎样的,大家都来说说?

70后60后,我们的感受是: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天蓝水清、农家炊烟袅袅,牛羊满圈、鸡鸣狗吠,满湖青草碧绿,鱼虾满塘。放学后,我们儿时伙伴相约而出,玩战斗游戏,摸爬滚打,尽情施放天性。

那时,无忧无虑,物质匮乏,野菜、河里的野鱼是我们比较容易挖到和捉到。是我们餐桌上经常出现的美食。清香与鱼香经常在我的梦中萦绕……。小河、池塘是我们戏水的天地,天气热啦,小伙伴一群扎猛子、仰游、蛙泳,最简单的狗爬式。花样繁多,(一般大人在岸上监督)什么时玩尽性,累啦。在大人催促下,才上岸穿家,饿了窝窝头啃两个,喝点凉开水就应付过去。

上学时,学习更是简单,语、数两门主课。作业当堂玩成,家庭作业少之又少。从来在学习上没有感觉到痛苦和疲劳。学习轻轻松松。最多由于贪玩作业没有按时玩成,老师赔伴补做上去,交了作业书包一背,象一只欢快的小鸟飞出教室……。

那时课外阅读非常困难。想看的书只能向学伴讨借,为了感谢最后给小伙伴一粒或两粒水果硬糖。小人书是我们最爰,每次星期天都到附近的集市上看地摊书。给摊主3分或5分的,尽情的游览。最爱是战斗类小人书《长征》、《红岩》、《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等。这些小人书故事情节深深感动我们这些60后。英雄气概陶熏了我们这些单纯少年。那时,电影也是我们最爱,《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英雄儿女》、《林海雪原》、《平原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优秀故事片。这些影片里英雄人物引领我们这代人的成长。

天真的童年,简单的生活,学习轻松愉快,我们在英雄们精神感召下,儿时的伙伴一个个走进军营、走进最高学府。后来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科研人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已的光和热。

70后60后你们小时候生活是怎样的,大家都来说说?

我是60后,我们小时候,没电视,没手机,只有电影看,在乡下隔几天就放露天电影,每个大队放,就每个大队跟着大孩子去看,看完黑灯瞎火,就跟着大孩子跑回家,跑慢在路上掉伴,就怕鬼,其时没鬼,就是怕。在镇上电影院一张票一角线,还舍不得看,因手中没钱,很小时就大人带进去,不花钱。大一点,没钱,我们就跟着别人往里面挤,个子小就混进去看,往日没什么娱乐活动,电影院最热闹,天天暴满,那就是我们天天去玩的地方。

还有,我们是住在汉江边上,小时侯没电风扇,天气热,我们小孩子一般到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太阳还没下山。就在家拿一条毛巾,找几个伴一起,来到河边,泡在水里玩,因我们那河边是一片沙地,堤边垒的是石头。水边大约几百平方米的水下是沙,水也只有一米左右的深度,泡在里面,脚也安全,不怕有东西扎脚,水也不深,又凉爽,在河里玩耍很安全,家人也放心。到晩上就一人抱床席子,拿一条床单,到堤上睡觉,虽有几个蚊子,但有河风吹,很凉快,一下就睡天亮。这里就是我们夏天防暑的好处去。

我们小时侯兄弟姊妹多,吃的也不好,穿的也是大的穿了,小的接着穿。但不觉得苦,每天一大家子,过的热热闹闹的。那时虽穷,但过的确实很开心,简简单单的,不说假话。我的童年和少年就是这样度过的。

70后60后你们小时候生活是怎样的,大家都来说说?

我是60后,回忆小时候的生活贫穷而快乐,天真而活泼,趣味而充实。充满希望而阳光。

70后60后你们小时候生活是怎样的,大家都来说说?

60,70后小时候,大都很穷。

过着集体生活。每个家庭里小孩七八个,十来个也很正常。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过给老三。破了再补,缝上继续穿。直到没法穿为止。逢年过节,我们小孩要是能穿件新衣服,穿在身上那要跑过几条街,蹦蹦跳跳,喊叫个不停,高兴得不得了。

吃的。60年代到70年代初都是大锅饭,即集体食堂。全队人都在一起吃,窝窝头,粗粮糊糊。以后分单干了,还是萝卜青菜拌饭,能吃上大白米饭的话,家里条件那是相当不错了,不是家有当大官的,就是偷换了原来集体的粮食。很难很难吃到光大白米饭,怎么着里面也要掺点萝卜,红薯什么的。每天每餐吃着拌有那种凉干的红薯粒的米饭,吃着少油少盐的萝卜,野菜,真的是吃得反胃!但没办法,不吃又饿得慌。家里孩子多的,连这些都还吃不饱,吃不上。集体所有制的时候,什么都是分配,给每人口粮是没有多的。

住的都是木瓦房子,用木头,木板做成,顶上盖着泥巴烧成的瓦片,大的做个四五间。所以那时候木匠手艺人是很吃香的。条件稍差的就是茅草房,泥土房了。灶台是泥巴做的,支口大锅,盖上木锅盖就好了。厕所就是在地上挖个坑,里面放口大瓷缸,搭上两木板,再搭个简易草棚即成。

60.70年代是没什么交通工具,哪象现在交通这么发达:飞机,地铁,高铁,火车,公交,摩托车,电动车,等等。那时就是十一路车,全靠两条腿,到哪都走路,除非出远门坐火车。这种情况少,集体时不允许出远方的。只有大城市才有很少的公交车,当然七十年代末开始有了自行车。

最最值得怀念的就是,那时的儿童时代,那才叫做最真正的好玩。一群群小孩,一起做事,一起玩,上山放牛,下河游泳,捉鱼虾。爬到树上捣鸟窝,偷果子。下到田里插秧,割稻,调皮捣蛋。在队里禾场里抓特务,老鹰抓小鸡,藏猫猫,跳绳打纸波做游戏,打架坏事干尽。晚上三五成群摸黑走夜路去看电影。结伙偷瓜,西瓜吃不完摔得满地都是,结果被发现被追被赶得象草上飞。帮家里打猪草,拾鸡粪那是常事,虽苦却还欢声笑语,歌声嘹亮!

哎,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啰!

70后60后你们小时候生活是怎样的,大家都来说说?

我是60后,小时侯放学就去地里干活,春天去田里挖野菜,夏秋天给猪打草,冬天搂沫子怄粪,晚上没什么玩,摔角打群架,本村打过了不过隐,就和外村人打群架,那时打架不伤人,或用烟杆对仗,或相互投土圪塔。总之闹闹而易,第二天上学还是同学朋友,不记仇。

70后60后你们小时候生活是怎样的,大家都来说说?

我是60后,我们小时候非常困难,孩子八九岁还光着屁股跑。特别困难的家庭孩子连鞋都没有,雪地里还在光着脚丫子。那时吃的都是石磨上推的连麸面(为了多吃点,麸和面不再分离)。小麦还好,要是糜谷,麸皮和面不分离有多难吃,大家可想而知,这多数人还吃不饱。

我们一二年级的时候,放署假就跟着大人地里拾麦穗。那时的农业社管理混乱,多数人不上工,当懒汉,到时照样分粮。我们拾麦穗的时候,有人就故意给我们丢麦穗。记得那时一斤小麦5毛钱,一个假期下来,要拾二三十斤小麦。大人背到集市上一卖,书费有了,鞋帽有了,笔墨钱也有了,我们高兴得不得了。

到我们四五年级的时候,放署假就跟着大人有时拔田,有时背田挣工分。背田的时候回来要过秤,按多少记工分。多少有点关系的就称的多,没关系的称的少。

哎!说起农业社,说起我们的小时候,头比背斗大。不说了,拜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