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跟了妈妈的姓,爷爷立遗嘱不留分毫给孙子,这样做对吗?

给孩子起名字,是父母的权利,爷爷奶奶无权干涉,不存在对错的问题。

爷爷的遗产留给谁,是爷爷的权利,其他人无权干涉,也不存在对错。

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是,当你不尊重对方的时候,对方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你。

孙子跟了妈妈的姓,爷爷立遗嘱不留分毫给孙子,这样做对吗?

中国有个说法叫公序良俗,几千年的传统,既然跟了妈妈姓,就相当于过继给了妈妈的娘家,与这个家庭就没什么关系了,爷爷基于传统取消孙子的继承权没错

孙子跟了妈妈的姓,爷爷立遗嘱不留分毫给孙子,这样做对吗?

我跟老公是大学同学,我们自由恋爱结的婚,因二宝随我姓,结果公公在分配房产的时候,直接忽略了我家二宝,没有分给二宝任何房产,我去找公公理论,可公公的一翻话让我哑口无言。

我和老公是在大学认识并相恋结婚的,我是家里的独生女,而老公有兄弟两个,所以在我们谈婚论嫁的时候,我父母是反对的,父母不同意我嫁外地,但我一直坚持,因为我们很相爱,我相信老公就是我的一生伴侣。

父母却坚持不让我远嫁,他们怕我受欺负,怕我婆家容不下我一个外地媳妇,怕我远嫁了如果受委屈了没有父母在身边会很可怜。

可是我还是坚信我和老公的爱情!

父母最后同意了,但告诉我们两个,一定要好好的,永远幸福,永远相爱,老公也向父母保证一定会对我好。

父母同意之后,我和老公都很高兴,他带我回家见父母,当时公婆见到我很开心,回来的时候婆婆还给我一个红包,我不敢收。但老公说一定要收,因为这个表示父母已经认可了我。

我谢过婆婆之后也就收下了,回家之后我打开数了一下,有2000块钱。我们那没这习俗,所以对于婆婆给的红包我感到很意外,心里也挺感谢老公的家人。

我们结婚的时候,婆家给的聘礼是8万,还有婚房,后来我父母凑成10万,放卡里,让我把卡带在身边,当做备用金。我对公婆和父母都很感激。

我们就这样顺利的结婚了,婚后才两个月,我就发现我怀孕了,公婆知道后都很开心,我一路产检都很顺利,直到宝宝出生,我基本没受多大罪。

那天我进产房不久,便顺产下一名男宝宝,可把公婆乐坏了。婆婆对我也是很照顾,整个月子没有让我受半点委屈。

在跟老公结婚之前,我也听老公说过公公的房产不少,但具体我也没有细问,在生完孩子后,我才知道家里有几套拆迁房。

当时刚出月子,公公就对我们说,他想把最大的一套拆迁房过户给我儿子,我们这有“大孙当小儿”的说法,所以公公想分一套房给我儿。

我当然是高兴的,我万万没想到,我儿刚出生,就能得到一套房,这对孩子来说,将来也可以减少很多压力了。

大宝几个月后就都由公婆帮我带了,我也就回去上班了,毕竟无论如何,女人都要有自己的事业。

因为是顺产,我恢复得很好,可是不久,我又怀孕了,公婆听说我怀孕了,开心得无法形容,婆婆直接叫我辞职了,她每个月给我3000块零花钱。

但我还是坚持工作到快生才休息,毕竟咱打工人做事不能没头没尾。

生二宝的时候,我父母也来了,当产房外的大家听到医生说我又生了一个男孩子的时候,都很高兴,特别是公公,他老人家就觉得这是人丁兴旺的征兆,可是我一直希望要个女孩的。

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我父母在我月子半个月左右就回家了,临走时,妈妈来到我房间,坐在我床边静静的看着我,欲言又止的,我问她怎么了?

妈妈才说出内心的想法。她和我爸希望二宝跟我姓,给我家留个后辈。我一时糊涂了,这让我该怎么向老公和公婆开口?

我跟妈妈说先回去,这事要慢慢来,先让我想清楚该怎么开口,毕竟我能理解我父母的想法,但是,公婆和老公肯定也是舍不得孩子啊。

父母回去之后,趁公婆不在的时候,我跟老公提起这事。老公刚开始很反对,但是后来我跟他解释了很多,他才慢慢接受,我父母也明确表示了,只要二宝跟我姓,到时候我娘家的一切财产都归二宝所有。

我们商量好了之后,我让老公去跟公婆沟通,我实在没勇气开这个口,因为我看得出来公婆对待儿子真的是爱不释手。

出了月子之后,老公便找公婆商量孩子姓氏的事,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沟通的,后来老公跟我说公婆同意了,因为孩子是我们的,我们做主就好。

我暗地里高兴坏了,很感恩公婆的开明和理解。孩子几个月后,就被我父母带走了,我也轻松了,大宝公婆带,二宝爸妈带,我和老公又开始谈恋爱!!

不久,老公的弟媳妇生产了,也生了一大胖小子,可把二老乐坏了,他们就喜欢孙子,感觉越多越好。

弟媳妇的孩子才几个月,公公也把一套房子过户给了孩子。我本来以为,公公是不是只给我老公他们兄弟的第一个孩子分房,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这个时候才知道其实公婆有四套拆迁房,面积虽不大,但住一个小家庭足够了。

公婆自己住的也是拆迁房中的一套,那现在已经有两套分给了孙子了,还有一套给谁呢?

后来公公说,你们两家,哪家能先再生一个儿子,房子就给谁家孩子,我听了就不服气了,我家本来不就有两个儿子了吗?怎么二宝没有房子?

我找公公理论,为什么偏心?都是他们家的血脉,怎么二宝就没有房子?

公公却说,他只分给他的孙子,虽然二宝也是他的血脉,但已经不同姓氏了,他户口本上没有我二宝的名字。

公公接着说,儿子是我们的我们可以决定他跟谁姓,可以决定他写进谁家的户口本,所以,同样的道理,他的房产,他也有决定权,他也能决定分给谁不分给谁,互不干涉。

公公这么一说,我突然无言以对。

(网友供稿)我想说: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举着新时代新思想的旗子,让孩子跟母姓,还要求老人家不干涉年轻人的事,如果老人家不同意,还会被强加上老古董等“罪名”,可是,一旦跟财产扯上关系,跟急眼了。

公婆没实力没钱力没权力的时候,就任由你们“作主”,大家可有想过,有多少老人愿意把家产分给一个外姓的人?给自己的子孙,多多少都可以。

再说了,财产本来就是爷爷的,爷爷不分给不同姓的孙子,合情又合理!

那些说只要血脉相连就好不计较太多的女人,那既然不计较太多,又怎么会有不同姓的孙子呢?这不就是小辈们在计较这个姓吗?

很多年轻人说得那么开明,那又为什么非要孩子跟妈姓呢?同样你怎么不想着有血脉相连就好呢?为什么要让孩子跟你姓呢?

既然当妈妈的想要孩子跟她姓,跟她娘家爸姓,那就请别惦记家公的家产。家公的家产想要分给谁,你也就只能听他老人家的了。

再说了,随母姓的孩子,到了外公外婆家,应该也就该称之为爷爷奶奶了吧?那外公外婆的家产,不也就是孩子的了吗?这不就是互不干涉吗?

友说是吗?[玫瑰][玫瑰][玫瑰]

孙子跟了妈妈的姓,爷爷立遗嘱不留分毫给孙子,这样做对吗?

孙子跟了妈妈的姓,爷爷立遗嘱不留分毫给孙子。这样做对吗?

这个问题无所谓对错。妈妈和爷爷的做法的都是合法的。合法就肯定不错。如果在这一事件中,妈妈认为爷爷做错了,那就是道德绑架。因为爷爷有权处理自己的财产。并不会因为别的爷爷愿意把财产留给异姓孙子,爷爷就一定要这样做。正如妈妈也不必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跟爸爸姓,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跟爸爸姓一样。跟妈妈姓也可以,跟外婆姓也可以。既然法律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力,谁也不能剥夺对方的权力。

孩子跟爹姓或是跟妈姓历史上都有。从历史和传统上来说,跟妈姓是绝对少数,跟爹姓是绝多数。跟妈姓的情况也与当下的情况基本上一致。既女方娘家的血脉传承已经面临中断时,做为女儿把自己的儿子出继给娘家,以延续香火。即使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数。古代过继儿子继承香火一般也在男性的家族中进行。香火的传承,当然与利益有绝对的联系。除了独生子女造成的原因外,女儿的血缘肯定比同姓更近,这是许多女儿努力为娘家传承香火的原因。

血脉传承和家族利益的联系,从古到今,都有连续性,基本上是一致的。现在产生的这些问题和纠葛,是与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相关联的。假如只生一个的政策沿续下去,这情况会越来越多。因为持续的一胎,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两姓变一姓,其中一姓,就要断绝。这时,无论是根据法律还是道德,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财产都会留给这唯一的后代。后代跟谁姓,必将引起双方的争夺。现在,三胎政策已经放开,这个死结已经通过政策调整而解开了。但是,一胎政策在解决了中国人口迅速膨涨问题的同时,也给社会留下了一些负面影响。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正是其中之一。

从文化的视角上来看。爷爷和妈妈的冲突,来自传统文化中的血缘传承。在这一点上,妈妈和爷爷都没有错。爷爷的做法,既符合当前法律的规定,也符合历史的传统。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中记叙,他自己就是过继给叔叔家当儿子的。所以,他父亲分家的时候,就没有他的一份。因为按当时的法律,他只能继承叔叔的家产。虽然他父亲和兄弟都挺富有,但他自己却一贫如洗。在《坎坷记愁》一篇中,他就详细记叙了自己因为贫穷外出借贷的凄惨经历。这就是所谓的“亲兄弟,明算帐”。

在爷爷的眼里,孙子姓了别人的姓,自然就不是自家的血脉传承。这时,你与他讲科学,讲血缘,都没有用。因为这时他心里想的是文化传统。既以后的家谱上,不会有一个外姓人。这是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的一个根本性的东西。中国人历来是重视的。其实这个问题上,妈妈也是重视的,不重视的话,为什么非要儿子随自己姓不行呢?

中国的家族谱系,是以男性血缘为基本的。这种传承是符合生物学的遗传规律的。这已经被今天的科学所证明。因此,在古代,人们对家族血缘关系是比较重视的。同姓关系也是社会关系中一个重要部分。所谓五百年前是一家,就是这个意思。古代新生儿的成活率低,人们都希望多子多福。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有二十多个亲生儿子,但是,他还嫌不够,在战乱的年代里,他收养了许多孤儿,这些孩子开始的时候,一律都姓朱。长大之后,也都复归本姓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文忠和沐英。他们从小被朱元璋收养的时候,都曾姓朱。后来功成名就,就认祖归宗了。对血缘和家族荣誉的执着,符合当时的道德要求。所以,朱元璋也支持他们认祖归宗。这算是文化传统上的一个方面吧。

再从另一个角度上谈一点吧。传统的中国人认为,生命的圆满状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富、贵、寿、考。富是有钱花,贵是有权力。富不一定贵,沈万三仅管富可敌国,见了七品小县令一样要下跪。贵也不一定富,张之洞贵为总督,一样当东西过日子。无钱而位高,谓之清贵。有钱有势,谓之富贵。这是富与贵。一般人都知道。寿是活的年纪大,那考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死去的父亲称考,母亲称妣。如丧考妣就是像死了爹妈一样。那么 富贵寿考的考到底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很简单,男人死后称考,死后不光写在墓碑上,还要写在族谱上,儿子越多,你的名字出现在族谱上就越多。这就叫考。也就是说,从族谱上可以查到你这个人。如果没有儿子,也就无考了。

因此,考在本质上,与青史留名有关。如果你不是圣贤,没有大功于社会,但你对后代子孙一带是有功的。留下财富就是功。你的子孙在,你的功就在,这就是儒家的所谓三立,立功、立德、立言。若是圣贤,有大功于社会。其名永远可考。比如黄帝、尧舜禹。因为他们有大功于民,所以,中国人都尊其为祖宗,称为炎黄子孙。

五千年文明,是有历史记载的。中国的历史有三部分,国史、地方志和家谱。每个人既便是无大功于社会,也一定有小功于后代。有功则见诸青史。这就是五千年文化连续不断的内在逻辑。

话题有点扯远了。结论是,在这个问题中,谁都没有错。为人处世,一不违法,二不缺德就可以基本立身于社会了。

孙子跟了妈妈的姓,爷爷立遗嘱不留分毫给孙子,这样做对吗?

孩子姓谁的姓,父母说了算。老人遗产给谁?他自己说了算,没啥不对。既然你不愿意孩子跟他的姓,又何必惦记他的遗产。

孙子跟了妈妈的姓,爷爷立遗嘱不留分毫给孙子,这样做对吗?

首先,孙子跟谁的姓与爷爷立财产遗嘱不发生关系。

爷爷的财产,立遗嘱给谁是爷爷的法律权利!

记得,前段时间,拜读了一篇遗产继承权的文章。

实际案例是:

某上海老人,独居一套自有产权的房子。

老人的儿女很少来看,也不尽孝道。

老人楼下有一个小卖部,夫妻店,有一个孩子。老人经常到这个小店闲坐。

有时到午饭时间,夫妻两人留老人就餐。

老人家有什么事情,随叫随到。

有一次老人病了,老人很不舒服,老人叫小两口到家里来,小两口把老人送到医院住院,丈夫到医院陪护。老人病愈后,让小两口一家人搬到老人家住。

小两口对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老人为感恩,写遗嘱,自己百年后,自己所有的这套房子归小两口所有。

老人过世后,都是这小两口处理后事。

不久,老人的子女们来了,要想要回房子。

老人的子女们将小两口告上法庭。索要父亲的遗产——房子。

经过法院查验老人遗嘱的有效性,才知道,老人订立遗嘱时,将社区人员作为证明人,老人的遗嘱合法合规。

小两口照顾这个老人,没有想要得到什么回报,也不知道老人有遗嘱,老人的遗嘱放在社区,有专人保管。后来社区在法庭上拿去老人遗嘱,才有后来小两口得到意外财产。只是老人抚恤金分给了子女。由于是小两口为老人料理的后事,所以,丧葬费归这小两口。

最终将这个价值几百万的房子判给这个小两口。

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人间正道是沧桑!

所以,爷爷立遗嘱不留分毫给孙子。

主要看爷爷的遗嘱有效性,合法合规。

这样做就对。情感代替不了法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