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提倡“快乐教育”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快乐的孩子20岁就结婚生子,苦逼的孩子却考上武汉大学研究生。
我是一名13年经验的培训班老师,说两个真实案例。(我说的案例,家里都没有矿)
一、快乐的小斐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创办了校外培训班,坐标18线小县城,算是当地第一家校外培训机构。
最初学生也不多,第一年一共就十来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学生叫小斐,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在家带娃,典型的县城半留守儿童。
小斐的基础非常差,在学校完全不受待见,常常被老师留下来大扫除,名义上是锻炼,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惩罚。
每次和小斐谈到学习,问她想不想改变,她都回答说:“没关系,我爸妈说只要我快乐就好!”真的就是这样的原话,她完全没有上进心,她说来上培训班主要就是为了完成作业,其它的都不重要。跟她母亲也谈过几次,大概意思也差不多,他们觉得家里就一个孩子,没有必要太辛苦。
二、焦虑的小楠小斐小学毕业后,小楠来到了培训班,当时应该是小学五年级。
小楠是一个寡言少语却又极要强的孩子,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每次考试都在80左右徘徊,小楠的父母同样着急,每次来接孩子的时候都要聊很久,对话中满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担忧。
小楠的理解能力,记忆力都非常平庸,面对不会做的数学题,可能要讲三到五遍,甚至更多,背书也明显比别人慢一大截,身材也比别人矮小,我常拿这个作为原因来开导其父母。有时候讲了很多遍她还是不懂,我 也觉得挺烦,但无论我提高音量、还是呵斥,她都不为所动,反正就是要问,只要不懂,她就要一直问。
看着她惨兮兮的盯着我,眼神有些闪躲却又非常坚毅时,我又调整心态,继续给她讲解。
别的同学一般晚上8点左右就回家了,她却坚持学到9点,有的时候甚至到9点半。因为有几个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做奥数题、在阅读并做笔记、在学习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这些她都要学,但就是比别人慢很多很多。
小楠的父母从来没有说小楠学得太晚,反而很支持她的这种精神。
三、小斐和小楠的现状小斐的现状
小斐小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直到三年前在街上偶遇,牵着一个孩子,一开始我并没有认出来,她自我介绍后我才感觉有几分相似。
她说她初中毕业后在家玩了两年,就出门打工了,20岁那年奉子成婚,然后就一直在家带孩子。
她说现在很后悔没有好好学习,过几年也要把孩子送过来补课......
小楠的现状
小楠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偶尔过节会在QQ上发祝福语。有一年寒假逛超市,看到小楠在卖糖的专柜上班,聊了聊,说在一所二本院校,准备考研,假期来赚点零花钱。小楠气质神态与小时候大相径庭,仿佛脱胎换骨一般。
今年暑假前夕,突然联系我,说要请我吃饭,见面后,才知道她已经拿到了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的状态,比上一次见到的时候又提升了许多,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她说她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但是她能够坚持;她说她研究的对象在青藏高原;她说未来打算去当大学老师。
哦,对了,她的身高也变得很正常,175cm,比我还高。
我想,她之所以要见我一面,也算是了一个心结,是在多年以后,她的内心终于真正肯定了自己。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从来没发现教育能和快乐挂钩,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且枯燥的过程。任何事情重复过多次以后,都很难体验到乐趣,只有不断地调整心态,才能在学海中奋勇前行。
那些提倡“快乐教育”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都很牛,去人大附看看就知道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有多重要。
都很牛,去人大附看看就知道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有多重要。
人大附是北京重点高中,在衡水中学吃饭排队的时候都读书的节奏下,人大附4点半就放学了,每年开学典礼上,有一个小时的颁奖典礼,想在台上出现,那得是国际金奖。这个学校的名言是,今天你不努力,明天就去隔壁。隔壁是哪里,人民大学。
快乐教育,是指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用快乐的方式来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让人快乐的活动,如果一个孩子喜欢学习,当然既快乐,又没有学习压力。
快乐教育,不是不学习,是快乐的学习,快乐的学习玩乐,快乐的学习知识,快乐地考上大学。
看看人大附中的数学老师李永乐,清华硕士,北大本科。讲起课来旁征博引,幽默诙谐,听他的课有压力吗,会快乐吗?
快乐教育是指用快乐的方法学习,而不是不学习
所以,快乐教育没有错,不学习才是错的。
那些提倡“快乐教育”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来说个对比吧。
我绝对不是在快乐教育下长大的,家境一般,从小学到高中,妈妈一路陪读,典型的虎妈猫爸教育模式。
按现在的话来说,有个鸡血妈妈,要求考好的成绩好的高中好的大学,从初中开始,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暑假寒假,被辅导班排满了,几乎什么都得学,有段时间吃个饭,都得跟别人比一比,人家吃了多少碗饭……
终于在一次月考之后,成绩不理想排了班级第十一名,回家后拿着卷子一直被指责不努力考得差,我忍不住爆发了,哭着冲他们吼“你们只知道看成绩,就不看看我的过程吗?”,然后父母说了一句,我一直都忘不了的话,“你让我们没读过书的人,不看成绩不看卷子上的勾勾叉叉,还看什么?”
他们就是这样,固执的用自己的方式逼着我学习,不停的往前走。考上大学参加工作以后,回过头再想,我其实很感谢他们对我狠,就是“你不努力自己争取的话,我们什么都给不了你。”
与之相反的是,我有个很羡慕很羡慕的对象,小C,她家境跟我一样,按现在来说,她家是“快乐教育”,我上辅导班,她玩;我做作业,她玩,我考差被骂,她陪妈妈逛街;我妈像个老虎,她妈妈像个朋友。
她一路不温不火,一般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工作,我觉得她一直都没什么压力挺快乐的。
结果有次聊天,她居然苦闷的说“她羡慕我!她不幸福!”她觉得父母不管她,而她不应该是这平平淡淡的样子,我一脸讶然。
真是,我羡慕她,她羡慕我。
快乐教育固然可行,但快乐教育的前提,是你有底气,孩子脱离家庭以后,依旧能靠自己的本事能力在社会上立足,能适应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
快乐教育的方式,是家长要拎得清楚,什么管什么不管,什么是重点什么可以歇一会,而不是放任自流啥事儿都不管。
快乐教育的初衷,是家长尊重孩子的天性兴趣,引导他自主学习,让孩子能享受童年和学习之外的时光,心理健康快乐的成长。
那些提倡“快乐教育”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举例身边的一个例子:
认识一个孩子,聪明伶俐反应快,父母都是公职人员,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就比较喜欢快乐教育,认为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小学时候成绩中等偏上,父母也对成绩没有太高的要求,孩子喜欢机器人,父母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培养,孩子也在一些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了一些名次。
到了小升初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报了补习班,这个孩子也报了,凭借那股聪明劲在入学考试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家长也很满意。在上课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迟到或旷课,六年级本来学习任务也很重,学习压力大,孩子有时间没有完成作业,家长也表示理解,认为毕竟孩子还小,没必要太大的压力。所以在整个备考过程中,这个孩子显得从容不迫,没有多少压力,心情好了上上课,觉得累了就不上了。
在小升初考试中发挥还可以,勉强考到了一所重点中学的普通班,之前跟他反应差不多的很多孩子都考到了重点班,所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冲着重点中学的教学和管理,最终家人给孩子选择了重点中学,可是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就从那个学校转学了。理由是压力太大,跟不上课程节奏;管理太严格,适应不了,于是就把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重点中学就学的机会放弃了。
于是就转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可是在不久后就听说,孩子因为逃课上网被学校警告了,于是家长就花了大代价去陪读,可是因着之前养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学习方面不愿意下功夫,贪玩,不受约束,自由散漫惯了,家长在管理方面倍感压力,学习成绩也是一落千丈,之前家人引以为傲的孩子现在就不愿意在别的家长面前提起。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当时跟这个孩子同班的还有另一个学生,家长一直比较重视教育和引导,要求也很严格,在努力奋斗下,考入了重点中学的重点班,现在的成绩一直不错。明年这两个孩子都要进行中考,现在已经可以预见,这个孩子考入一所普通中学都是问题,而另一个孩子不出意外的话会进入本校高中部。
近些年来,很多人一直在倡导快乐教育,可是学校本身就是一件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有时间也不怎么快乐。即使要快乐也是有条件的,努力付出是一种态度,严格要求是一种关爱,是对孩子的负责任,在学习时就必须要好好学,在小学阶段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态度和习惯,否则到了初中阶段,各种问题凸显,这个时候家长就无可奈何了,怎么能快乐呢?
在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在孩子小的时候认为不要给太大的压力,孩子大了懂事了自然就好了,这绝对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教育理念,态度、习惯和性格一旦养成了就很难转变,自由散漫惯了是很难转变过来的,到了高年级和初中的时候发现出现了问题再去教育发现为时已晚,最后也只能后悔和惋惜了。
那些提倡“快乐教育”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快乐教育早晚会后悔的。我本人就是快乐教育的成果,河北人。从小接受快乐教育,高二还是全班倒数第四。六十四人班。家里问我要不要留一级,我说不用,高考学三个月就够了。后来没敢这么得瑟,认真学了一学期,高考成绩比一本低了九分,上了个二本。现在工作二十多年了,普通工作,普通收入,北京有房有车无贷款。工作中和清华北大的教授们接触,发现他们的学习能力,逻辑能力,思维深度并不比我强。现在想来,如果当时不那么懒,现在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吧。快乐教育的失败在于,你根本没有把自己逼到极限,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最大潜力在哪里。你的悲哀在于,你在学生阶段并没有努力过,而你努力工作二十年所能达到的高度,其实你在学生阶段努力三至五年就能达到。你现在的高度本应是你人生的起点。这一点,我到了四十岁才明白。
那些提倡“快乐教育”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我的孩子的小学班主任现在和我是朋友,因为直到孩子小学毕业,基本上每周要叫家长3,4次,我自己都烦了,但是还是厚这脸皮去见老师,但是我从来没有怨孩子,就让他好好玩,初中没考上,去老家上的免费9年义务教育的中兴,不知道怎么的,初二忽然就开窍了,自己要求要补课买辅导书,当然大力支持了,高中考的算是差不多,但是非常努力,虽然不是重点高中,对我来说算是很好了。今年高考我都不相信,最后考了西安交大。高中时候的家长群,很多都埋怨当初管孩子太严了,早早的厌学没后劲,孩子在身心成长阶段只知道补课,害了孩子害了自己,助长了补课班的嚣张气焰,歪门邪道。奉劝大家放开孩子的心扉,后面日子长着呢,不听劝或者不信也别喷,要想害自己孩子,我也管不着。我自己孩子反正开开心心的,现在还非常自信,因为他自己经历过努力和成功,我后面我基本可以放心了,他自己会走自己愿意的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