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天天待在宿舍睡觉打游戏,他们没有感到迷茫吗?

正是因为大学生普遍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对未来的规划,才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睡觉和打游戏上。30年前,我刚上大学那会,也没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因为那时候大学生工作包分配,考上大学就业就有保障,所以一下子没了奋斗的理由。考前抱佛脚,60分万岁,拿了文凭万事大吉,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完了大学四年,稀里糊涂地走上工作岗位。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虽然毕业就有工作,但大多对未来也是迷茫的,不知道也不去想自己5年后、10年后的发展方向,走一步看一步。

现在的就业形势和30年前大不相同,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文凭贬值,工作门槛越来越高。为了应对在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得不提前做好就业规划,高校也纷纷设立就业辅导中心,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很多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找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可以说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候更有想法,也更有意识去规划未来。

谁的青春不迷茫?大学生离开父母的庇护、老师手把手的指导监督,面对未来时难免会迷茫和无助。人生路必须要自己去趟。找工作的焦虑、等待录取的煎熬、面对几个工作机会不知如何选择的的纠结,都是人生的历炼。看到几个回答说有些孩子只要大学毕业就能凭父母关系在老家找个职位,衣食无忧,他们天天在宿舍打游戏睡觉不影响什么。这种被父母包办一切的孩子,缺乏自我认知和对人生的规划。他们第一步走的可能比一般人顺,但未来遇到挫折需要自己解决的时候,他们会陷入迷茫和无助,今后的发展不一定会顺利。

大学生沉迷游戏和睡觉,有些时候是对现实的逃避。在学业、就业双重压力下,很多大学生会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不敢直面挑战,用打游戏和睡觉麻痹自己。大学要加强心理辅导,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平衡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打游戏、睡觉的现象也反映了我国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的大学过去一直是严进宽出,对学习成绩的要求不严。一部分高校“重研轻教”,教师备课不认真,学生上课兴趣低。一些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教授脱离实际严重。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不足。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容易因此放纵自己、荒废学业。近几年教育部发出“给大学生合理增负”的号召,要求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对大学毕业资格的成绩作出严格要求,相信这些措施会让大学生重视大学的学习。

让大学生重视学习,不等于把成绩和毕业、考研、留学等机会挂钩,这样做无疑是用应试教育的方法要求学生学习。人生是持续学习、持续提升的过程。大学阶段的指导应该侧重对学生人生规划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天天待在宿舍睡觉打游戏,他们没有感到迷茫吗?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我从高中开始迷上了王者荣耀,打了不到一年时间,手机坏了,用一台被家人用过的三手手机,这手机我只能用2G网,很卡,平时也就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因为发微信都会卡。然而从那开始,我就断了王者荣耀。

直到大一,买了新手机,又开始这沉迷游戏的生活,不到一个学期发现,这游戏也没什么好玩儿,删了,又过了一个学期,又下回来,然后也玩,但是都是偶尔玩一下,不沉迷。有趣儿的是,我不喜欢玩电脑游戏,手机里倒是经常换游戏玩,基本上没有游戏是让我玩很久的,所以王者荣耀的确是让我沉迷了。

然后作为一个高中坚持每天背单词的人,我觉得我在学习方面是够勤劳得了(其实远远不够,我还没从高中的学习模式转到大学来,高中学习只为高考,我现在学习更多为的是学习技术技能,以便在以后出了社会有立足之地,然而我玩游戏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玩,每天都是空虚地过完一天,什么都没学到),然后我舍友基本上比我还懒。

至少在更多时候时候是这样,我有一个舍友是晚上在我们睡觉还在学习,根本不知道学习到几点,然后早上起来很晚,所以我自己知道不能像他那样,我身体素质远远不及他,他很喜欢打篮球,在期末成绩下来的时候,他平均分比我多一分,我不客气地说,这一分是他在体育课方面超过了我,除了体育课之外的话,我的平均分是绝对超过他的,在宿舍不应该是排名第二,也就敢在宿舍这样,在班上还是有很多厉害的同学,或许有的人说体育课也是一门重要的课,没有说去掉再比这种说法,也对,不过我还是想感叹一下,体育课我选的是足球课,他选的是篮球课,我的老师在平时训练很严格,期末打分我觉得还是很客观公正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我在体育课上有认真又刻苦,我是足球小白,考试的时候我是一次过,虽然仅仅过了及格线,然后身边的同学百分之九十要重考,然后篮球课的舍友日常老师出差不上课,然后期末考试也是普遍高分,我怎么玩?这是题外话了。

在一个可怕的日子,我失恋了,我再也没有以前的动力,颓废了很久,还是决定给自己找点儿事儿做,别老是颓着像废人一样,我给自己列了目标,每天下午锻炼至少半小时,每周周一周二肯定去图书馆,然后其它时间有空的话可以选择去,因为有时候会去做一下兼职,每天必须看一下课外书(文学类的或名著)。

然后前不久,我有个高中同班同学告诉我,今年十一月她就要拍毕业照了,她是大专三年,时间是差不多。我突然害怕了,平时心里一直担忧要是毕业了怎么办,现在自己虽然四年大学,但也差不多了。说没有迷茫肯定是假的,我每天都为着各样的事担忧着,颇为杞人忧天。我已经着手下去改变了,虽然觉得成效还是一般,还是要加大力度才行。

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天天待在宿舍睡觉打游戏,他们没有感到迷茫吗?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确实存在心思不在学业上,迷恋于打游戏现象。仅从我做家庭教育咨询工作层面就能得到印证,不管是“双一流”高校,还是普通高校,皆有因沉迷网络游戏而挂科、休学或劝退现象。家长前来咨询时,非常不解,好端端的大学不好好上,为什么就如此消极混日子呢?

如果从大学生目前普遍生存状态来看,那些沉迷于网游的人,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第一,受盲目从众之风影响。在一个宿舍里,只有一两个整日沉迷游戏的同学,就会如病毒一样传染其他意志力较差的学生。时间长了,大家便会不自觉地加入到游戏队伍中来。要么单人玩网络游戏,要么组成战队玩团队游戏。一但玩上瘾,很难自拔。

第二,受修学分太容易影响。现在大学采取严进宽出政策,很多大学生的智商都不低,经过多年的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大学课程远比中学时代要容易多了。这样一来,就使很多大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只要喜欢上网游,就会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其中。

第三,受缺乏学业规划影响。很多大学生人虽然已经成人,但是心理方面并未完全进入成人时代,这就导致他们对学业规划完全处于应付修学分为目标,而不是把多余时间用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做充分的准备。

第四,受缺乏严格约束影响。人都有一种惯性毛病,越呆越懒,越吃越馋。大学生也不例外,并且他们也都知道大学里不好好玩儿,将来参加工作就没有那么多充足的时间去玩儿了。再从大学管理机制上来看,基本上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没有严格约束使一些自控力差的大学生处于随意放纵自己的现状。

第五,受缺乏责任感影响。很多大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不错,父母基本上都是满足供应,这就使很多大学生根本不懂节俭,更不会珍惜父母辛苦挣来的钱。在缺乏责任感的现实面前,混日子反而都混的很坦然,这不能不说与家长太过溺爱不无关系了。

最后,若问那些沉迷于网游的大学生内心迷茫吗?可以肯定地讲,哪个不迷茫啊,整天消极混日子的成年人,连他吃谁喝谁都不待要想的人,和行尸走肉有啥区别?什么时候大学采取宽进严出政策,恐怕那时真就少了玩游戏者,因为再聪明的人,如果不把心思用在学业上去努力拼搏,毕业都成了问题,还有心思去玩儿游戏吗?

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天天待在宿舍睡觉打游戏,他们没有感到迷茫吗?

我带过大一大二,也带过毕业年级,也比较了解他们,仅以个人所见所闻分享如下:

大环境影响有限,亲密接触的宿舍或班级小环境影响更大。

很多大学生喜欢宅在宿舍睡觉打游戏。甚至集体通宵开黑。这在大学里很常见。

主要和身边的小伙伴影响很大,一般一个寝室在4个或6个人,如果玩游戏的和爱学习的各占一半时这是分水岭,对爱学习的来说要么被拉下水,要么出淤泥而不染,甚至带动堕落的室友一起学习。事实证明学渣遇见学渣只会更渣,学霸遇见学渣变渣的可能性很大。这也有部分想学习的人受不了他们玩游戏影响休息学习,申请换寝室的也很多。

你很难去唤醒一个迷茫沉睡的人

大一上学期相对好一些,至少逃课的不多,因为高中的学习经历告诉他们,逃课是可耻的会被惩罚的。

到了大二你会发现,身边很难找到没逃过课的同学。

  • 不是老师不愿意管,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他自己不想学,老师能怎么办?

我一般课后也会询问学生,为什么不来上课。

很多本来不该堕落的人,受小环境影响也变堕落了!

  • 老师也很忙,根本管不过来

我带的班也多,有的一个班单独上课,有的两个班一起,我上课的教室也不是固定的,学生座位更不固定,跟吃流水席似的。老师也很难认清所有的学生,甚至有的学生老师都没见过…

不能像高中那样管着他们,学校对老师管的很严,经常抽查到课率…到课率低的还要被批评…

学生不来上课有老师的原因(比如课堂无趣,讲课像念书)学生觉得听不听都一样,学生主观原因更多,因为同样的老师,不同的班到课率有时差别还很大。

临近毕业,或者经历过挫折会有不少人突然醒悟!

临近毕业,也有部分同学会反思,会醒悟!特别是经历过挫折,身边玩的好的学长找工作受挫,身边毕业年级的伙伴的那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许会让他们反思自己。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他自己不学,你很难唤醒一个沉睡迷茫的人,除非他经历过挫折自我醒悟;临近毕业,也会有不少人慢慢醒悟!

当然受外部环境影响也很大,所以建议广大高中学生家长,一定要努力,能多考几分是几分,上一个更好的大学意味着你接触的人更优秀!

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天天待在宿舍睡觉打游戏,他们没有感到迷茫吗?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确存在"不务正业"现象,不是睡觉,就是在宿舍里打游戏。记得我们在读大学那几年,有很多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通宵达旦地玩,白天上课就睡觉。这样一来,挂科是很正常的事,也有同学因为挂科太多,主动放弃学业,混入社会。

还记得四川那个考霸吗?他是四川广安岳池人,叫张非,先后参加过4次高考,第一次考入复旦大学,他嫌复旦大学太差,便主动退学。有2次考入清华大学,还有1次考入北京大学。当时网络上对他的讨论很多,说法最多的就是,张非不断退学,又不断参加高考,是为了骗取复读学校的奖学金,这种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很久,影响深远。

其实,后来才得知,张非并非骗取复读学校的奖学金,而是自己进入大学后,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幻的世界里遨游,没日没夜的刷经验、打怪和打架。由于大学里的学习没有高中时的压力,对自己的学习管理也很松懈,导致学业一塌糊涂。

人的一生,有迷茫、有彷徨,就连张非这样的"天才"也不例外,要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己的约束力,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这样的人生才不会遗憾。

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天天待在宿舍睡觉打游戏,他们没有感到迷茫吗?

天天呆在宿舍打游戏的大学生,并不是没有感到迷茫。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感到迷茫?面对窘境、求而不得、困顿无助、面临选择的当口等等情况下。而这些大多数是在未上大学之前或者走上职业岗位,才会出现。

在面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我们会去思考 选择哪个城市的大学?选择什么样的专业?

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处于职业的适应期,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力不足,没有尽快的适应职场,也会陷入一种无助和自我怀疑。

走上职业岗位,完成了初步的职业适应,但是这时候我们常有这样的疑问,工作这么累,值不值?如何发展,是选择跳槽还是转型,是需要进修还是要换一个行业?

包括我们在职场过程中,面临职场和家庭之间的平衡,在原有的基础上,如何突破原先的舒适区?

在以上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容易感到迷茫,面临选择,不知道做如何判断。

而处于大学阶段的大学生,往往没有直面这些现实的问题。如果没有规划职业、规划人生的意识,在学业不好,并没有受到即时的惩罚的情况下,往往限于及时行乐的境地。

在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之下,我们的教育一路就是伴随着读书考试,缺少对于生活管理、环境探索、梦想找寻、生涯抉择和实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反观国外,在很多国外的小学、中学都是在博物馆上历史课,在美术馆上美术课,在公园上体育课,在市政厅上政治课……

甚至在小学的阶段,他们就会面临一个主题叫生涯,内容包括个性特征,自信心与个性,思维能力训练,认识职业,我的计划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所以从小就在培养他们自我认知的学习,在芬兰小学,初中,高中都有一个正课叫职业规划教育。自我认知清晰的人,更知道自己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更能收获人生的幸福,更有觉察和自知。

而长期在读书考试中反复循环的一些学生,反而在松懈下来过后,对未来茫然无知,也就没有一个正确的规划和人生的管理意识。

我是许悠然,专注于职业规划、个人品牌打造,欢迎你关注我,与我一起共同成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