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不舍得吃,你觉得这叫做幸福吗?
存钱不舍得吃,这叫做幸福吗?
我认为:这也叫幸福!
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既然他喜欢清淡的饮食习惯,那么长期坚持下去,也挺好,有益于身体健康!
在吃饭上最节俭的人群往往是父母,尤其是自己生活的父母,那吃饭才叫简单省事,稀饭、咸菜、简单的小炒、糊涂面条等,怎么简单怎么做。他们有钱吗?当然有一定的存款,他们的钱宁愿都给儿孙花,也不舍得自己用。
平常工作忙,很少和父母一起吃饭,父母在家做饭,早上总是玉米面汤,买几个水煎包或小油条,凉拌个黄瓜、白菜丝,有时也会到超市买点咸菜,自己在家里切成丝,用醋、香油、味精拌一下吃。午饭做的最多的是糊涂面条或汤面条,各种菜的量快占一半,从来没有肉,偶尔会加个鸡蛋。晚餐也是玉米糊糊、大米粥、小米汤,就着咸菜,自己烙个油馍吃。但是到周六周日我们一起吃饭时,红烧肉、清蒸鱼、烧鸡等美食都会出现在餐桌上。孩子有时想吃海鲜丸子、汉堡,俺妈总是再去买。
家里有亲戚是农村的,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有亲戚夫妻二人。亲戚家自己种的有地,吃的菜都是自己家菜地种的,面粉是自己家小麦磨的,蒸一次馍吃一个星期,只有各种调料是在商店买的,而且吃的调料还非常简单,只有盐、醋、酱油,花椒是自己家花椒树上摘的,然去拿去磨成粉面,做饭时用。可以说一个月都不买一次肉,生活非常节俭,也是几十年来的饮食习惯。
在我参加工作之前,我的饮食习惯也非常简单,参加工作之后,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出去吃饭,饭店里的饭菜油水大、味道足,当然好吃。经常去饭店吃饭后,总觉的家里的饭菜太清淡无味了,然后总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在饭店吃饭。在外面吃饭次数多了,身体肥胖了、三高来了,这两年又不敢经常在饭店吃饭了,总是喜欢在家里简简单单的吃点饭,控制一下饮食、控制一下体重。可坚持三、五天清淡饮食到周末后,却又总想和朋友们到饭店去吃一顿。真的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每个人每天都要吃饭,每天坚持清淡的饮食习惯,身体健康、没病没灾,我认为挺好、挺幸福!
存钱不舍得吃,你觉得这叫做幸福吗?
存钱不舍得吃用,真有这样的一位老兄。昨晚,苏州电视电社会传真报道一位老人就是如此。一间二十平不到的平房,没有任何电器用品,睡的是木板搭的床,只有一只小的床头柜。家中可说一无所有,破烂不堪。通过社会走访慰问了解:这位老人苏州本地人,退休金每月4千元左右,未婚,性格内向。通过沟通,老人把藏起来的钱拿出来,数一数,三十多万元。社区陪老人去银行存起来了。所以说,百人百性,各有所好。但还是要珍惜爱护自己,别苦别伤了自己。勤俭节约当然是好事,细水长流更应该。但在红尘中走一回,嘻笑怒骂、随心所欲也要尝试一下。否则,悲歌一曲问苍天?人生是否还有五百年!
存钱不舍得吃,你觉得这叫做幸福吗?
现在不是老一辈的时代。
南菜北调。各地风味哪儿都能吃到。那为什么不尽尝呢?
当然了以不浪费为准。营养均衡搭配。让餐桌丰富多彩。多元化食物。保证健康!
存钱不舍得吃,你觉得这叫做幸福吗?
只要自己感觉幸福就幸福。凡是我的感觉有钱想吃啥就买啥是一种幸福。
存钱不舍得吃,你觉得这叫做幸福吗?
幸福,是身心与外界客观事物接触后的内在感知。因人而异,不足唯一。
换位思考,请不要把自身优越的满足感建立在对别人的品头论足上。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冷暖自知就好。
存钱不舍得吃,你觉得这叫做幸福吗?
呵呵呵^_^,这叫忆苦思甜吧,其实有些时候过分抠门,就是自找苦吃,钱要存也是适当合理安排,如果把自己弄得跟杨白老似的,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存到银行里就是个数字,用在你身上才是物有所值。阴阳路上无大小,何必活成算计少。命里若有终身有,命里若无莫强求。看花虽美,命却短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