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冲突为什么在有伤亡情况下没有动枪?

中国和印度有领土争端,为了避免爆发大规模战争,双方曾有过约定:两军爆发冲突时不能开火!

中国和印度爆发领土争端,印军1名军官,2名士兵当场死亡,另有17名士兵受伤后冻死。特朗普一改煽风点火的本性,对此一言不发,普京表示中印都是俄罗斯的友好国家。普京和特朗普都清楚,中国和印度爆发战争是极为危险的。

中国和印度都拥有核武器,而且常规军事实力强大,一旦有一方开枪导致伤亡,对方就会立刻开炮还击,然后是导弹互射,而印度首都新德里距离边境线只有300多公里,处于短程导弹射程内,印度万一在极度恐惧之下使用核武器,后果不堪设想。

中印双方都想解决领土争端,但是至少印度不敢开火,而我国素来不开第一枪,所以冷兵器作战成为最佳选择,而且在交锋过程中,甚至连刺刀都没用,可见谁都不愿意局势失控。

冷兵器作战,对于印度军队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印度武器装备严重依赖进口,自己生产的战机坠毁率极高,印度自行研制的“阿琼”主战坦克,还没下线就已经落后了。印度军队在巴基斯坦面前都占不到便宜,何况在我军面前。

印度军队如果连冷兵器都不占任何优势,更加不敢开枪。

印度军队在我国面前十分“老实”,但是却敢欺负巴基斯坦,屡次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采取强硬措施,甚至直接开火。印度此次同时挑起与中国、尼泊尔、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我国可以通过援助巴基斯坦和尼泊尔惩罚印度。

如果东亚各国之间都以冷兵器解决领土争端,我国解决领土问题简单多了。

中印冲突为什么在有伤亡情况下没有动枪?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动枪的话,整个事件的性质会发生变化,动枪那叫战争,而目前无论是谁,都不愿意发动战争。毕竟,战争可不是闹着玩的。

其实中印因边境问题引发的冲突一直存在,而且形式也是多样性的,比如从争吵,到用脚踹,再到后面直接拿棍棒互打,但是无论怎么闹腾,双方都不会轻易动枪。因为一旦动枪,后果可能就是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演变成一场战争。

对于印度而且,他们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挑战东方大国,虽然近些年印度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一直在发展,而且在很多领域领先他们不少。印度的军费比我们要高,但是这并不意味印度的军事实力比我们强,因为他们在买武器装备上,一般都是大手笔,习惯做冤大头,花了巨额买的武器装备达不到预期。

而且,对于1962的那场战争,他们是有阴影的,印度军官曾嚣张的说:我们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在我看来,这只是自嗨而已,难道我们还处于1962年的水平?所以,总的来说,印度是不敢动枪。

对于我们的子弟兵来说,因为有铁的纪律,自然会保持克制,至少不会主动动枪。毕竟我们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大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一直也不是好战的国家,只要对方不动枪,我们是不会动枪的。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不会动手,这次冲突也充分证明,如果动起手来,我们谁都不怕,我们不惹事,但是我们不怕事,尤其是针对领土问题。

最后我想说,虽然两个国家都没有动枪,依然有这么多的伤亡,一方面说明了印度在高海拔地区的作战能力显然撑不起他们的雄心壮志,而且他们的后续补给也堪忧,因为大部分人是被冻死的。另一方面也证明,印度偷窥我国领土的念头就没断过,这必须值得我们警惕。

不过,如果印度想真的搞事,我们也不怕,大不了让1962年的历史再重演一次,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怕过谁?

中印冲突为什么在有伤亡情况下没有动枪?

开枪?到中国的领土开枪?开枪的性质就彻底变了,现在的情况我们只能说他是蓄意挑衅,但是一旦开枪,就变成了入侵,变成了向中方宣战。就好像巴基斯坦人所说的一样,中国可不是尼泊尔,印度敢对中国宣战无异于自寻死路。

我们眼中的印度军人,各种各样的摩托车花式阅兵,看得人眼花缭乱,给人一种懒懒散散、组织纪律性极差的感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也是一群经过专业训练,有组织有纪律的合格军人。

经过这件事,凸显了印度军人的纪律性。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只要国家领导人未下令开枪,即便数百印度军人被解放军吊打的情况下,在阵亡20名士兵的生死关头也没人敢打响第一枪。因为一枪打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印度为什么敢向尼泊尔、巴基斯坦开枪?

因为这两个国家是印度长期欺负的对象,武器装备比较落后,每年用于军事开支处于世界末端。印度的军事对其有碾压的优势。特别是尼泊尔,这个仅2000多万人口的极贫穷小国,是印度长期吞并的对象。以前的尼泊尔连大气都不敢喘,被印度夺取了不少的领地。

但是现在不同了,尼泊尔与中方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并多次协助中方打击“藏独”分子,中方每年都会给尼泊尔一些军事援助。2018年,中方提供了几百万人民币的非武器军援,2019年12月,中方承诺将为尼泊尔提供2080万元的非武器军事援助。除此之外,自从美、英、印对尼泊尔禁止军售后,中国在军售方面也非常支持尼泊尔。

另外,中国决定把青藏铁路支线,延伸至尼泊尔边界的吉隆县,带动尼泊尔的旅游经济,以及增加中尼贸易量,预计在2020年开工。也就是说,现在的尼泊尔,不再依赖印度,腰杆也越来越硬,在尼泊尔边境挑起争端,尼方警告无效立马下令开枪,反而收复了部分争议地区。

由此可见,即便是小国尼泊尔,也不是印度说欺负就欺负的。

中国是全球军费开支第二的国家,2019年以261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而排名第三位的印度,仅仅711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零头。中方的军事实力远超印度,印度敢打响这一枪,可能是给自己制造坟墓。

中印冲突为什么在有伤亡情况下没有动枪?

三哥步步蚕食土地恰如其份,它一贯的伎俩就是小刀割肉的方式,慢慢将别人的地盘划进它的管辖范围。几十年来屡试不爽的它,曾被一次反击揍晕了,想不到自己的手段没有奏效。

被反击后,三哥改变了策略

三哥打架打输了,火力上、精神上,都技不如人啊。他们不死心,多次找上门来叫阵,双方小规模的打架发生了无数次,也都准备好了火器,要比划一下。最后关头收手了,谁都承担不起这个想打怕输的后果啊。这动了热兵器的结果就回复不到原状了,谁都不能放弃到手的成果。

火力上阵,就不是小打小闹了,而是一种决斗的架势,三哥也不笨。实力不济,再打也是输。正好遇到邻居想修养生息,不想把自己累着,双方就签订了一个协议,若是双方有了冲突,可以用拳脚操练,可以用冷兵器操练。就是不能用热兵器,防止冲突升级。

这个规则执行了24年了,起到了很多的预防作用,双方大打出手的机会降低

冷兵器对抗不至于引发热兵器的使用

在双方都有所节制的情况下,冷兵器对于双方的体质、素养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对抗中,一方准备充分,平时训练针对性强,就能占得先机。然后,双方及时退出战场,寻找机会再战一场。

冷兵器的杀伤力同样令人生畏,而三哥的本事不行,主动找打还叫屈,回去哭爹喊妈,根本不进行反思,不承认自己错误,一意孤行,准备热兵器和取消不动用热兵器的承诺。

热兵器使用禁令放开,三哥想过怎么结束吗

热兵器一旦放开,将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自由发挥,谁哪一个地点薄弱,飞机、大炮、坦克、直升机、战舰、潜水艇等就要全部开动,没有第三方调停的情况下,就是开打的架势,谁也不能承受压力,被人欺负的压力,都会全力以赴,不惜代价地去打一架。

这个结局谁都想像不到会到什么程度,三哥会不会最后形成兄弟间分家单过的结果呢。他们敢不敢承受这个结果?

这次三哥的头头说了一句实话:对方没有到我家来砸锅,是我家的人去对方家砸锅了,所以就被人正当防卫地给打出来了。

我们静待结果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张大先生都说了,我虽然68了,但也想上去练练。听听吧,我们有后备力量,三哥好好想想吧。

中印冲突为什么在有伤亡情况下没有动枪?

中印双方,一直以来都有协定,发生争端的时候不开火,这也说明双方一直都是不愿意让事态升级的。边界上只要不开枪,基本上都是小事儿,一开枪就意味着战争。

只是这一次事情闹大了,没开枪竟然死了这么多人,但是事实上死的这些人大多都是因为印度自身的救治不力。并且事件还是发生在中方境内,印度自知理亏。

其实中方一直都是遵守约定没有越线的,都是印方频频的挑衅。印度每次遇到国内的矛盾无法解决的时候,为了转移民众的注意力,都会在边界上挑点事儿,上一次的洞朗事件也是。

利用国内的民族主义来转化矛盾,是印度政府一贯以来的做法。像这一次印度人们基本上都不再关注疫情不利,失业严重这些问题了,把怒火都转向了中国。都开始抵制中国产品,印度政府军方正好在可以借这个机会多进口一些军火,又能捞一笔。

印度政府也能缓解了一些压力,百姓暂时忘记了疫情的事。可怜的就是死的那几十个士兵,那些士兵大多都是低种姓的贫穷人。被当成了炮使了。

以后的争端还是少不了的,但是双方都会尽量控制,不会让事态扩大。一旦发生战争,对印度也没有任何好处的,他们没有半分的胜算,这点印度10分清楚,不过有的时候挑事容易后期控制很难的。

就像这一次,本来想着就是过来得瑟一下,捣捣乱,没想到能死这么多人。这下子脸就丢大了,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所以这个时候硬着头皮,印度政府也得上了。死了这么多士兵,如果还不有点反应的话,那他们能让本国的人给喷死。

中印冲突为什么在有伤亡情况下没有动枪?

中印冲突都已经有了人员伤亡,双方为什么都没动枪呢?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感到好奇,其实原因都在这里。

首先,中印是两个大国,又是邻国,又同为金砖、上合组织成员,中印双方就“一带一路”自贸倡议也这正在谈判,维持双边的大局关系非常重要。在边境遗留的老问题上,双方都知道偶尔刷刷存在感就可以了,真闹到动枪动刀的地步,对谁都没好处。这次印度死伤20多,绝对是个意外,因为大部分印军是自己掉进河里冻死的。

其次,中印军队在边界问题上,经常发生肢体冲突,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中印双方签订了一系列边境管控协议。比如:1993年的《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1996年的《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军事措施的协定》、2005年双方签署的《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都是中印边境事务磋商与协调的机制。其中,1996年双方签署的《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军事措施的协定》,“第6条第1项规定,为防止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发生危险军事活动,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在实际控制线己方一侧两公里范围内鸣枪、破坏生态环境、使用危险化学品、实施爆炸作业、使用枪枝或爆炸品打猎正是因为有这些协议在,在这次流血伤亡事件中,双方都没有使用枪支。

事件发生后,印度国内反华情绪高涨,砸电视、摔手机、烧国旗,印度政府为边境官兵紧急采购大批轻型武器装备。印度防长高调声称,印中边境沿线全部地区的印军已做好战斗准备,有能力应对任何突发事件。总理莫迪就印军死亡事件发声时指出,印军不会白死,他将授权印军改变交战规则,放弃遵守中印多年边境冲突不动用枪械协议,准许印军在今后中印冲突向解放军开枪。

如果印度单方面破坏不用枪支的游戏规则,对印度方面是大大不利的。用《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的一句话说:“如果“打架”都打不过中国军人,用枪也没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