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从小被灌输家里穷,别惹事,不要跟别人攀比的人,长大以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从小被灌输家里穷,不要和别人攀比,不要惹是生非,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首先非常感谢受邀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1.被灌输家里穷会导致思维上显得落后,显得低人一等,而且会更加的自卑,甚至可能会选择依附别人,选择屈从,一生碌碌无为。
2.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灌输的这种思想会发奋努力,付出比别人多10倍的努力,因为从小就过苦日子的人都懂得珍惜。
3.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嗯使自己变得特别的吝啬,什么都舍不得,包括对自己好也是舍不得
4.另外还有可能会变得很敏感很老实,喜欢的东西自己也不敢买,如果多花一点钱的话,又会有一种负罪感。
5.还能导致自己不懂得打扮,不懂得哄女孩子开心,眼界也会比较小,另外也会没有安全感。
6.这样的情况还会导致懂事,更早明白社会的残酷,对这个世界有时候很失望。
7.渴望拥有自己的东西,但是有时候却会眼睁睁的看着机会错过而不敢去争取,主要就是因为自卑,另外受了欺负也很难去还手。
综上所述,从小被家里灌输这样思想的人,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奋发图强成为人上人,另外一种是越发自卑,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以上是我的观点,如果能帮到楼主,也希望可以关注一下我。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对我的答案进行探讨一下。谢谢
那个从小被灌输家里穷,别惹事,不要跟别人攀比的人,长大以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我上学的时候大人就经常灌输这种思想,咱家穷,别给人家比吃穿,比学习,老是唠叨,每次从学校回家都唠叨,耳朵都起茧了。明明我考上了初中非逼我去城里姐姐家那里上学,过了四年寄人篱下的日子。有一次我捡了几个啤酒瓶换了块雪糕吃姐夫老是追问我哪儿来的钱,奶奶的难道我偷你家的钱吗?!周末老是折腾我去干活,我的作业怎么完成?让我住的破土房子黑咕隆咚脏的要命,冬天冻死个人,夏天闷热连个蚊帐都没有,整个晚上被蚊子咬的睡不着。看到别的同学吃好的穿好的有零花钱我就是自卑,看不起自己,学习努力有什么用?其实当时成绩还算不错的,就是因为穷没朋友。后来还我妈唠叨别谈恋爱,就我这穷酸样长得又丑谁呢你看上我啊?太高看我了!再后来我一个月的饭票被同学偷了,对我打击很大,干脆不上学去济南打工去了。现在过得怎么样?不好过,当的上门女婿,因为兄弟们多,到打发我结婚的时候不要说房子了,连我的宅基地都没有,还要我拿我在青岛打鱼用命换来的钱自己管自己!我现在干着修电车摩托的生意,前些年生意挺好,自08以后一年比一年差,我后来索性把生意交给老婆,好歹一天赚个一百多块钱,我就开双排货车去跑出租送货啊,回收旧家电啊什么的,还有时候累了就在门市修修车,还好,今年过年就比去年强了,多挣了八万。至于买楼?不买,也买不起,我这里马上拆迁了,老婆这边能换两处,当房奴多没劲,我就俩闺女,犯不着顶那么大压力,抽烟,喝酒,吃好的,穿好的,该买就买,不认命不行啊,咱干一辈子不吃不喝能攒多少钱?供孩子上完大学,自己有两个养老钱就行了。
那个从小被灌输家里穷,别惹事,不要跟别人攀比的人,长大以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我身边有个活例子,我小学时代一个女同学。
这个女同学小学时在我们班学习是中上等,她爸爸因为出了点事情,所以家庭条件不是太好。她妈妈就经常告诉她:我们家不能和别人比,我们条件不好,你在学校要好好学习,长大有出息。不要和别人生气。凡事能忍则忍。
甚至有一次,她仅仅因为穿了条别人送给她的喇叭牛仔裤,被我们班一个说话难听且强势的女生好一顿讽刺:就你还穿牛仔裤!
我清楚的记得那个女同学顿时红了脸,低下了头,不吭一声。(我也挺奇怪那个时候我包括我们班其他同学竟没人维护她)
第二天我再见她,她已经换上了以前的旧裤子,并且以后我再也没见她穿过那条喇叭牛仔裤。
她学习特别好,可是初中一年级时竟退学不上了。据说是因为班级所谓的帮派之争把她给孤立了起来,实在受不了选择了退学。
长大之后我时常在想那个时候那样一个优秀的人,因为家庭原因,因为同学的语言伤害、孤立,承受的伤害想必是巨大的吧。
我不知道现在她过得如何,真的希望她受伤的心灵已经得到了治愈。
三三的想法: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被家庭灌输所谓条件不好,不要惹事,不要攀比,能忍则忍的思想,那真的是挺可怕的,可怕到会影响到这个人的一生。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可能这样的想法没有错,可能是为孩子着想。
但是从孩子的角度看呢?心理承受力强的孩子可能对这些无所谓,心理承受力弱的孩子就不行了,长期接受这种思想,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敏感,自卑,懦弱,胆小,毫无安全感可言。对任何事情都不敢尝试。甚至有的孩子会造成心理自闭。
语言的力量,尤其是消极的语言力量,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
当了妈之后,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对这种体会更是深刻。
希望所有人都是在为自己而活,而不是承受着各种思想压力在将就着活着。共勉!
那个从小被灌输家里穷,别惹事,不要跟别人攀比的人,长大以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那些孩子应该变成了自卑、懦弱、自尊心强、没有安全感的大人
我的情况首先我的情况不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是女生,家里条件温饱,但家长还是会往这方面教育。我知道他们初衷是为了我好,不希望我浮躁和贪欲。但我不赞同这种教育理念的,可我也理解以他们有限的知识体系,这是仅能让他们认为好,然后灌输给我的东西。包括前两年流行的“穷养儿子富养女”的观念,我觉得都普遍极端。不管是因为真的家里经济“穷”还是为了穷养的“穷”,我都不认为这种做法是对的。
尤其是我现在成为了母亲之后,我也有了一套“穷养和富养”的理论。
穷养对于”穷养“,会有家长这样想“穷养就是对儿子狠,只要够狠,孩子以后就越有责任感,能成为个男人。”
太可怕了!
前段时间明星杨烁育儿上了热搜,没想到让杨烁拜托”油腻“的,是”打击式育儿“,看过视频的人一定隔屏幕都感受到了压抑和憋屈。
我相信不单单一个”杨烁“,他是万千家庭的代表。我们不会怀疑他对孩子的爱,但我们都对他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否定。因为他小的时候被棍棒教育,所以他也对儿子这样做了。有多少父母将打压教育理解错了,为了让孩子听话,打压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并且从来不表达爱和鼓励。
最可气的是他明明对女儿这么好,我想连观众都感受到了不公平,何况是杨雨辰呢。
我举这个例子,没有恶意。我也相信题主问这个问题,也是对穷养的不信任。
穷养孩子没问题,但一定别用错了方式,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富养先说说一些人理解的“富养女”: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可能为此支出一笔不小的奢侈品消费,出入高级的场所,满足她的要求,这样她的格局才能高尚,才不会轻易被”坏男人“带走。
这么一看,只要有钱,养个优秀的女儿简简单单,可真的是这样吗?和题主的问题对立了两个极端。
而我说的”富养“,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孩子的成长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精神上的给予,尤其是父母的陪伴,这是永远不能用钱去替代的,并且随着孩子的长大,是没有机会弥补的。
所以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父母对其进行精神上的富养。
1.让孩子学习一门感兴趣的东西,充实孩子的精神世界
2.多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从而拥有取悦自己的能力,这样即使在之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对生活失望。
3.尽可能地陪伴孩子,遇到困难时拍拍他们的肩头,受委屈时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
那个从小被灌输家里穷,别惹事,不要跟别人攀比的人,长大以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看到这个标题,我必须要把埋藏几十年的心里话说出来了,太憋屈了。我从小就是这样教育的,有事没事就拿没钱家里没钱买粮食逗我。我是八零后,记得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半开玩笑似的对我说,家里没钱了,明天没饭吃了。他以为这样逗小孩很有意思,但这件事深深埋在我的心里。现在没有一点安全感,也不敢花钱。看着银行存款心里才踏实。这种心里错过了很多机会,导致现在都没买房。。。
那个从小被灌输家里穷,别惹事,不要跟别人攀比的人,长大以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我必须回答,希望各位父母和即将为人父母的人好好看看我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希望能够给你们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有点启示。先说结论:
父母一味说家里穷苦、自己没本事、抱怨社会不公、生活压力大等等皆为负面情绪。此种论调看似为了让孩子早点懂事,实则弊大于利,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多为负面,轻则自卑,重则抑郁。
我是90年代农村家庭出身的男孩。父母务农,没有文化,家境贫寒。从我记事开始,爸妈每天都说家里苦啊,自己没本事,干活太累导致全身病痛、生存压力大啊云云。因此要我早点懂事,并得出结论“好好学习,长大要有出息”。更兼之家父脾气暴躁,一点小事就暴如雷霆,辱骂不休,不骂得我泪流满面,欲以死谢罪誓不罢休。因而我总是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每次“教育”完,我都心情沉重,感觉世界灰暗,人生无望。从小我就不敢要求玩具,课外书,零花钱这些东西。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夸我懂事,不哭不闹,尊敬长辈,却没人注意到我的心理负担。我总感觉自己比同龄人懂事但是缺乏活力。这种情绪的积累总有一天是要爆发的。
小时候懂事还算早,学习成绩也过得去,所以做过一段时间“别人家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慢慢就变了,我缺乏自信,对生活和未来缺少憧憬。父母教育方式依旧不变。我却越来越自卑,又很孤傲偏激。初二有一次挨了同学的打竟然不敢还手,标准外厉内苒的怂人。上高中后,我变得愈加孤僻和自卑。同学也习惯来欺负我,在他们眼里我是个怪人。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后来我抑郁了,并且高考落榜。
高考落榜对于我和我的父母都是一个重大打击,他们在得知后骂了我一个晚上。家父恨子不成钢,声泪俱下,怒斥我没出息,并且为我的未来而深深的担忧。我虽痛苦却但是对这个结果并无意外,高中三年得了两年抑郁症的人早已无心学习。我对于未来没有憧憬,只想着逃离。谁又真的知道我的病症呢,事实上我也是上大学后才知道我可能真的抑郁过。
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后来找了个野鸡大学读自考混了本学历。在十八九岁时我极度叛逆,差点因事入狱。好在上天垂怜,至今平安。如今快三十了还没有谈过恋爱,工作换了很多次干得都马马虎虎,未来很迷茫。看似我的抑郁症已然痊愈,至少我看起来像一个完全正常的人。我基本上从不主动给家里打电话,一年回去一次,每月一个电话报平安。我在公司人缘不错,但生活中几乎零社交。
我努力的去淡忘过去的这些东西,但是每当遇到挫折还是会忍不住会回想起。我爱我的家庭,爱我的父母。但是我同样也恨他们,这一点我不想承认。
回顾一下我的成长经历,从幼年起父母总是要求我优秀,我也自以为优秀。直到后来,我慢慢发现自己各方面都被同龄人远远的甩在后面。我才发觉我并不比谁强大,早熟的人通常都晚熟。我意识到自己是真正的输在起跑线上的人,比起物质和教育资源的匮乏,精神上的匮乏才是真正的“穷”。
对于以后我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他能成为善良、独立、乐观的人,能够去体会生活的乐趣。我并不指望他能有多大出息,只要不去违法乱纪,勇于面对困难,能够真正的享受人生是我对他最大的期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