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如何赡养老人不会伤和气?

我们家对于赡养父母、给父母看病有过争执,闹过不愉快。

我爸今年83岁,我妈80岁。四年前,我爸妈身体都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我妈骂我半个小时,声若洪钟。我爸跟我辩论,送我去火车站,边走边说,说一路,我嗓子哑了,我爸咋地没咋地。

不过,四年前,我妈病了。2019年的1月1日,我和妹妹,弟弟,租个车,把我妈送到省城的医院。

当时我弟弟有车,但是他不敢开车,因为那时候下雪,路滑,又担心我妈的病,就没让他开车,我们打车去的省城医院。

在送我妈去医院的前一天,也就是2018年的12月31日上午,我从我居住的城市回到老家,看到我妈沉默不语,不爱说话,眼神呆滞。这之前,妹妹已经带我妈去过医院,打了几天吊瓶,但没见好。

我们家之前,爸妈身体好,所以,没经历过父母有病的事儿。我们就听我姐指挥。我姐当时在国外。她说:“妈肯定得的是脑血栓,别在家看病了,容易耽误了,赶紧去省城吧。我省城有同学,我现在就联系她。”

去省城医院看病,属于转院。这些我都不懂,我姐找到她的同学。姐姐同学跟家乡医院的领导认识,帮我办理转院。因为家乡医院认为我妈的病不属于转院的症状,但我妈在这家医院治疗好几天,一点没见好。所以,必须去省城。

我当时想,即使没办成转院,明天我也打车送老妈去省城看病,大不了不报销,全部自己花钱看病吧。

我正在医院办理转院的各种手续,我弟媳来了,她不同意转院,说了一堆原因。这一堆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到省城去看病,花销非常大。

我这个人,是个情绪化的人,遇事不太冷静。尤其涉及到父母孩子的问题,我更容易冲动。我就跟弟媳怼了几句。我说:“如果是你妈,是我妈现在这种病情,你领不领你妈到省城看病?”

她又说了什么,不记得了。大致是,她认为我妈没那么严重。因为我妈还能吃饭,还能走动。其实她不了解我妈,如果了解我妈,就知道我妈真的病得很严重。

我妈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她要是没病,有说有笑,要是有病,就不笑了。只有她患大病的时候,才不说话。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听大姐的,办理转院,送到省城看病。

在医院,我和弟媳争执了几句,后来回到父母家里,又因为拿多少钱给父母看病的问题,又争执起来。

我们家弟弟是最小的孩子,大姐是老大,我是老二,我老妹是老三。所以,大姐没在家,我就先提议,因为我之前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我就认为,父母有病,那就应该孩子们均摊医药费。

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一辈子,到老了生病了,儿女还不给父母花钱治病?所以,我提议,老妈看病的所有费用,我和姐姐、弟弟均摊。因为我妹妹跟我爸妈生活在一起,她没工作。

我弟媳又与我争执起来,她说父母有工资,应该父母花自己的工资看病。然后,她开始翻起以前的旧账,说我父母每次去看望孙子,从来不给孙子买礼物——等等吧。

我爸是有这个毛病,到谁家去,我爸都不拿礼物。

其实,弟媳很能干,很要强,对她自己的父母非常孝顺。对我爸妈也挺好,只不过,我弟媳嘴不好,跟我有一拼。不过,我们家族的人有个共性,就是争执过了,就合好,心里不会系上疙瘩。后来,弟媳也同意了我的建议。

再说点从前的事儿:我们家四个孩子,我弟弟最小。从小,我爸妈就让我们让着弟弟,因为他最小。长大了,爸妈又对我们说,家产是儿子的,你们三个闺女,我会给你们准备嫁妆。

对于我来说,这都不是事情。我自从结婚,就没要过家里一分钱。曾经做小生意,跟我妈借过一万元,年底就还给我妈,还给我妈买了金项链。所以,父母的财产,我从来没惦记过。不过,今天写作,就写一写当时的情况:

我结婚,爸妈送我电视机,洗衣机,自行车。我姐姐结婚,我妈啥也没送。她说,她供姐姐上大学了,所以,就不陪嫁了。这是我后来知道的,当年我不知道,因为那时我已经出嫁了,现在我还为姐姐抱委屈。

我妹妹结婚,我爸妈也是送的电视剧,洗衣机,自行车。

我们家四个孩子,我姐姐丁克,也就是说,我姐姐自从结婚,家里从来没有帮助过姐姐一下。姐姐从来都是帮助家里人解决困难。说句实话,我妈内心深处是偏向我弟弟的,我爸总想一碗水端平。(除了给他儿子婚房和商店之外)

我离婚后,我妈帮我看了半年孩子。我弟弟的孩子,是我爸妈从婴儿一直带到上初中。侄子上初中了,还时常回到爷爷奶奶这里吃饭。

我妹妹离婚后,带着外甥女生活艰难,大约外甥女五六岁的时候,我爸妈就把我妹妹和外甥女接到一起生活。

所以,我爸妈对我妹妹和弟弟给予的多。给我弟弟的最多,不仅帮他们把孩子带大,还给他一个婚房,还把商店给了弟弟一家。

虽然我爸妈把大部分家产给了弟弟,但我从来没想过,爸妈有病,让弟弟一人承担,我认为我们姐三个均摊,妹妹不花钱,但妹妹负责照顾妈妈。

我妈去省城看病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弟媳争执了几句。后来我爸说:“不用你们花钱,我自己有钱。”当时我爸手里的现金不多,我现金有7000,姐姐转过来8000,因为姐姐从国外赚钱不方便。

后来,弟弟来电话,说他凑到6000。医院押金大概够了。这件事,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争执。我和弟媳也再没谈论过这件事。

2019年的1月1日上午,我们姐三个把老妈送到省城的医院,在车上,老妈一言不发,脸色不好,我们都很害怕。

到了省城医院,因为我姐提前找好了人,老妈很顺利地办理好了住院。我交完住院押金,回到住院部,我妈已经躺在病床上打吊瓶了。她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老妈病情很严重,医生都说耽误了。可是也奇怪,只要我弟弟走进病房,我妈就睁开眼睛,我弟弟问她什么,她就能说两句。我弟弟一走,她就昏睡。所以,我弟弟可能认为我妈病得不太严重。

我老妈很要强,尤其惦记我弟弟的商店。那是老妈白手起家开的商店,她还跟我弟弟说:“你回去看店吧。”

我弟弟当晚返回家乡,他的商店的确需要他,再说,我和妹妹在医院陪护我妈就够了。期间,弟弟又雇车来医院看望我妈一次。

我妈住院将近半个月。我们姐三个拿的钱,加上我爸拿的钱,正好够用。之后我就离开家乡,回到我居住的城市。

大概是几个月后,我爸报销了医药费之后,竟然把我和姐姐、弟弟当时给我妈看病拿的钱,都还给了我们。我爸说:“爸有点存款,我和你妈也有退休金,所以,看病花钱不用你们给。”

我当时有点生爸爸的气,都已经把钱给你了,你就收着吧。得知弟弟已经收了钱,姐姐也收了钱,我也就收了钱。后来我才知道,姐姐没收钱,我和弟弟把钱收了。

这期间还有一件事,前几年,我爸妈身体好,想去国外看看姐姐,但他们又觉得飞机票太贵了,我就给了爸妈两万块钱,让他们买飞机票。

老妈病愈后,爸爸这次不仅把我给老妈看病拿的7000给了我,还把这两万块飞机票钱也给我了。我爸说:“我和你妈也没去国外,这笔钱就还给你。你给我们的钱太多了,四个孩子,不能让你太亏了。”

当时我掉了眼泪,我对父母的好,老爸都记在心里。我打算给老爸留一万,但老爸不要,后来我留了三千,老爸才收下。

从此后,我们姐妹四人,再也没有为父母养老和看病问题有过任何争执。因为,我爸不要我们花钱给他看病,我们姐弟四人愿意给他钱,就给。一千以内,他收,超过一千,他会当场退给我们。

我爸不是大款,他就是普通工人,退休了,到现在他83岁,退休金3600元左右。他的积蓄,全是省吃俭用存下的,我之前的一篇节俭文章里写过老爸。所以我是特别心疼他。

2021年的春天,我爸生病住院,弟弟和妹妹把我爸送到省城住院治疗,弟弟一直陪护左右。我则到家乡,陪护老妈。因为老妈身边离不开人。

这次,爸爸也没让我们花钱。我给了一千,他还嫌多。姐姐给他的钱,他则收了。可能在他心目当中,我还有儿子,我挣的钱,需要帮衬儿子,也需要自己留着养老。姐姐呢,没有孩子,有丈夫帮衬,负担轻,所以老爸就收了姐姐的钱。

不过,姐姐给老爸的钱如果太多,他也退给姐姐,只收一部分。

自从我妈我爸各自得过一场大病之后,他们身体都不怎么好,需要人照料。弟弟和弟媳想照顾我爸妈,但我爸觉得弟弟弟媳看店太忙,就决定由我妹妹照顾他们。

我爸妈每月给妹妹开支。当时,姐姐是想我们姐三个平摊妹妹的工资,但我爸又阻拦了。

我爸自己给妹妹开工资,他不要我们给妹妹工资。我开始不理解老爸,但我后来渐渐地明白了老爸。

我爸一直是一个要强的男人,也是一个坚强的男人,他一直都是自强自立的,即使老了,他83岁了,他依然屹立不倒,依然自强自立。

老爸对我们说:“我有退休工资,就算给你妹妹开支,我也还能存下点,不用你们花钱,我没有钱的那一天,再跟你们张嘴。”

所以,我们家赡养老人这方面,再也没有任何问题了。因为父母不要我们花钱。不过,我们子女也都各尽其职。妹妹在家看护父母,给父母做一日三餐。

弟弟在家时刻听从我爸的召唤。只要我爸固执,不去医院做检查了,妹妹就给弟弟打电话,弟弟就开车到家,拉着老爸到外面兜风,连带着劝说老爸,我爸就同意做检查了。

平时爸妈去医院,有时弟媳和妹妹一起陪我爸妈去,有时候是弟弟和妹妹陪着爸妈去。爸妈有弟弟在一旁,心里能有底。

爸妈居住的楼房,出现各种状况,都是弟弟去维修,所有装潢材料和维修费,都是弟弟花销。妈妈给弟弟钱,弟弟也不要。

我是每个月回去一趟,给爸爸一点钱,给妹妹一点钱,都不多。多了,爸爸不要,妹妹也不要。

妹妹今年退休了,以前,爸妈每个月给妹妹开1500元的工资。妹妹自从今年领到退休金之后,就打算不要爸妈给她的工资了。

妹妹说:“妈爸养了我那么多年,一分钱没要过,我现在照顾爸妈,也不应该拿工资。”

但爸妈觉得一定要给妹妹工资。后来,从夏天的时候开始,妹妹每个月少要五百,只拿一千元的工资。

我姐姐呢,虽然不能陪护爸妈,但是姐姐时刻关心家里的大事小情,她每月都固定地给爸妈钱,给妹妹钱。平日还经常给妹妹发红包,让她给妈爸买好吃的。

我们家,对于给父母养老,今后也不会有任何争执了。因为姐姐没说的,弟弟没说的,妹妹没说的,我自然也没说的。

虽然我们姐弟没有说过,如果有一天,爸妈重病的时候,爸妈钱不够看病的时候怎么办?但我们自己的内心,都知道怎么办,那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攀比,只进自己的孝,让父母有个安逸的晚年。

写在最后:

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的职责。

赡养父母,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就是费用均摊,如果父母没有退休金,父母养老以及看病的花费,子女们均摊。如果子女有不富裕的,就适当减免。

赡养父母的另一种办法,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攀比,不翻旧账,也别在乎父母偏向哪个儿女。只进自己的孝就好,让父母安度晚年。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点赞、评论。谢谢!

兄弟姐妹如何赡养老人不会伤和气?

轮流伺候老人,每个人都会机会孝顺老人。

孝顺老人是儿女的责任,尽可能不要把老人放在某一个兄弟姐妹家里,其他人不理不问、只想着自己过清闲的日子。

兄弟姐妹如何赡养老人不会伤和气?

1.在中国,关于家庭子女如何赡养老人,有地域差异,家庭差异,都有所不同。

2.在农村很多地方,出嫁了的女儿是不赡养娘家的父母,只能说去走亲戚帮忙,买礼品给父母,或者让父母来自己家住一段时间,如果父母生老病死,女儿是不参与凑钱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儿子来负责父母的养老。

3.在中国法律上规定,男女平等,男女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说,儿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具体到家庭,国家不可能具体干涉。

4.父母到了晚年,做为子女,就要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1)首先要尊重父母的意愿,如果父母身体好,愿意单独生活,那子女就要商量提供钱和生活物资。

(2)如果父母不能自己,想独立生活,儿女要商量是找个保姆还是儿女轮换照看,或者单独一个人照看,兄弟姊妹出钱。

(3)如果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就只有在儿女家生活,至于说在一家或者轮换要商量好。也可以儿女出钱送养老机构。

5.至于说不伤和气和气来处理,就要一起商量,心要宽,互相包容,条件好的要多拿一些多承担一些,兄弟姊妹要有一个主持家庭的人,或者老大,或者混的较好的人,总之,一奶同胞,情同手足,要注重家庭感情,照顾好父母。

兄弟姐妹如何赡养老人不会伤和气?

大姐对小弟说:妈是你的亲妈,如今她病了就应该你来伺候。二哥却说:小弟,咱妈虽然没生我,但却养大了我,我和你一起给咱妈养老。

赵贵41岁那年,77岁的老母亲买菜时候摔了一跤,送到医院确诊是髋关键骨折需要做手术。

赵贵急忙回家筹钱交了手术费用,医生也做了手术排期,可是术前2天母亲却开始胡言乱语,莫名就说身边有人,还一再说看见了赵贵的姥姥和姥爷。

那时候姥姥姥爷已经去世多年,家里人都被母亲的言行惊呆了,甚至开始认为是母亲时日无多的表现。

后来经过医生诊断是因为母亲的糖尿病的并发症导致,经过这场变故医生重新评估了母亲的身体状况,认为母亲的基础病原因,如果坚持手术有可能下不来手术台。

父亲最终决定把母亲接回家进行保守治疗,那时候父亲也已经87岁高龄,如何照顾卧床不能自理的母亲就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赵贵有兄弟姐妹7人,但是这兄妹7人之间却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

赵贵父亲赵来宝有过两任妻子,大姐赵荣和三姐赵顺、大哥赵华、二哥赵富是父亲第一任妻子生的;赵贵和四姐赵丽到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二妻子。

二姐赵妮却赵贵叔叔家的女儿,赵妮1岁时亲生母亲去世,叔叔再婚后继母容不下赵妮,叔叔就把女儿交个赵贵奶奶带,赵贵父亲心疼这个孩子就接到身边养大。

赵贵母亲嫁给父亲时,其他哥哥姐姐年龄已经大了,二哥赵富刚刚1岁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赵贵母亲是一个淳朴的女人,虽然一结婚就要面对丈夫家的5个子女,但是她却对几个继子女一视同仁,尤其是对赵富更是心疼,对这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继子视如亲生。

一大家子人虽然过得清苦,却也是其乐融融,赵贵母亲娘家条件好,她就经常回娘家拿了米面补贴丈夫家,也经常带着赵富回娘家打牙祭。

赵贵和姐姐赵丽出生后,母亲并没有因为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女儿而忽视继子女,她宁可给自己亲生儿女穿补丁衣服也会尽最大的努力让继子女穿的体面些。

那个需要补票、粮票的年代,母亲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操持着一家人的吃喝穿用,孝敬公婆、养育儿女,给继子女们成家娶妻、给公婆养老送终。

母亲的这份最淳朴的美德,让赵贵家的家庭和谐而温馨。

如今母亲卧床不能自理,不仅需要人24小时伺候吃喝拉撒,而且因为糖尿病还需要注射胰岛素。父亲已经87岁高龄,虽然身体硬朗但是毕竟年龄不饶人。

赵贵和媳妇要上班,大姐、二姐、三姐已经退休,四姐还在外面打工。大哥早年知情下乡留在了外地,二哥和二嫂是再婚,不方便让二嫂过来照顾母亲。

父亲就和几个女儿商量让她们轮流回来照顾老伴,却没想到第一个出来反对的就是大女儿赵荣,她说她身体不好,住得远每天来回跑更是吃不消,二姐和三姐也说如果来帮个忙还可以,但是每天都来吃不消。

三个姐姐们口径一致的说母亲需要注射胰岛素,她们不会也不敢给母亲打针。

大姐私下里却对赵贵说:妈,是你的亲妈,如今她病了就应该你来伺候。

赵贵听了这会很生气,还是媳妇肖晓劝他要想得开,毕竟母亲嫁过来时大姐已经10多岁了,对母亲没有太多感情也是正常。

赵贵却气哼哼的说:当年,母亲帮她带孩子时候她怎么不说那不是她亲妈?

肖晓说:你是咱妈亲生的,就多出力吧,我和你一起伺候她老人家,实在不行咱们就请个保姆来。

结果父亲不接受请保姆的建议,说不喜欢家里有陌生人。

最后,赵贵和肖晓学会了给母亲打针,每天早上俩人一个给母亲打针、喂饭,另一个伺候女儿吃饭、给父母做好午饭。

母亲卧床后,赵贵和肖晓拒绝了一切应酬,下班后就急急忙忙赶回家给父母做饭、洗尿布、收拾卫生。

这期间,二哥每到周末就会回家帮忙做饭、照顾父亲。还每月给赵贵100块钱,说是给母亲的养老费用。

二哥对赵贵说:小弟,咱妈虽然没生我,但却养大了我,我和你一起给咱妈养老。

二哥的这句话让赵贵突然就有了想要流泪的感觉,赵贵不想要二哥的这100块钱,他知道二哥和二嫂都各自为自己的儿女做着盘算,他明白二婚的不容易。

母亲卧床三年,家里干净而清爽,母亲身上没有一点异味,热天时候肖晓每周给母亲洗两次澡,冬天时候每周一次。

最初母亲还知道配合,后来母亲开始抗拒洗澡,为了母亲的安全,赵贵在卫生间的墙上安装过上了把手,每次洗澡都要叮咛母亲抓住把手。

到最后一年时间,肖晓自已一个人已经无法给母亲洗澡,赵贵只好和媳妇一起给老人洗澡。

有一次被偶尔回家的大姐看见,大姐阴阳怪气的说:你两口子真行,洗个澡还要两个人,赵贵你一个大老爷么方便么?

肖晓还没开口,父亲就怒气冲冲的训斥女儿: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你不来给你妈洗澡还说什么怪话?你弟妹一个人照顾不来你妈,你弟弟给自己的妈洗澡有什么方不方便?

“你这个意思,将来我如果生病卧床需要人伺候,你是不是就不管我了?”在父亲的呵斥下,大姐才讪讪地闭了嘴。

母亲卧床4年后,突然就昏迷了,送到医院后医生已经回天无力,在靠着鼻饲管维持了3个月后,乘鹤西去。

母亲的葬礼上,赵贵和肖晓看着母亲安详地神态,内心悲伤一片,眼中却干涩的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

肖晓愣愣的看着婆婆被推进火化间,突然就想起了那句“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诗词。

突然,三个大姑姐“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开始呼天抢地的哭嚎了起来,旁边有亲戚过去劝慰她们。

肖晓却悄悄地后退了一步,她默默地看着大姑姐们的表演,觉得如果真的婆婆在天有灵,是不是也在像她一样冷冷地看大姑姐们的表演?

想到这里,肖晓抬头看了看清晨的天空,借着仰头的机会,把眼里的泪水悄悄地抹去。

母亲去世时刚刚过了80岁生日,父亲这时已经是90岁高龄。

兄弟姐们办完母亲的后事,仿佛忘记了还有个90岁高龄的父亲。

因为父亲习惯了和赵贵夫妻同住,赵贵和肖晓也没有觉得父亲跟着自己有什么不合适,一家5口老少三代就这样继续平淡的生活。

因为住住在6楼,父亲越来越少下楼,他担心自己一旦不慎摔倒,又会给小儿子和小儿媳妇造成负担。

赵贵和肖晓商量着去买套电梯房,也让父亲能够经常下楼遛弯。

赵贵和肖晓首付了30万,又贷款50万买了套90平的电梯房,等教会90多岁的老父亲如何使用电梯后,老父亲也会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下楼和小区的老人们聊天、下棋。

如今赵贵买的那套房已经升值到了270万,赵贵经常感慨或许这就是老天对孝顺儿女的福报吧?

如果不是为了父亲,他不会让自己背上债务,毕竟每个月4400多的贷款,花去了夫妻俩绝大部分的工资收入,女儿念书还要有大笔支出。

父亲在96岁那年开始身体出现问题,经常莫名发烧,住院却查不出病因,靠药物退烧后还会反复。

父亲开始大小便失禁,经常还没走到卫生间就拉在裤子里、尿在地板上,每到这时父亲都很尴尬,觉得给小儿子夫妻带来了麻烦,赵贵和肖晓就安慰父亲。

那时候,肖晓给父亲做了接近20条内裤和外裤,因为父亲就像婴孩一样,经常尿在裤子里拉在裤子里。

婴儿的屎尿味道小,老人的屎尿味道冲鼻,而且量大,每次给父亲处理完排泄物,赵贵夫妻就能少吃一顿饭。

赵贵买了马桶椅放在床边,让父亲不用去卫生间,晚上赵贵在父亲床边搭了小床,只要父亲起夜他第一时间就能起来照顾父亲。

父亲去世前的几个月突然无法进食,送到医院后只有肖晓能够勉强给父亲喂点流质食物,父亲也只有在见到这个小儿媳时会睁眼说句话。

这时候的大姐已经中风不能自理、二姐父去世二姐一蹶不振,三姐腰椎受伤,唯一能伺候父亲的就剩了赵贵父亲。

四姐因为婚姻不顺离家出走,音讯皆无好多年了。

赵贵感慨父亲有如此多的孩子,最终能够指望的也不过自己两口子。

父亲住院期间,赵贵本想要给父亲找个陪护,结果父亲就像孩子般的任性,坚决不肯。赵贵只好和二哥轮流值班:二哥白天,赵贵晚上。

肖晓周末时候会替赵贵值班,父亲住院10天,赵贵夫妻和二哥三个人都瘦了5、6斤。

父亲出院后,需要身边有人照料,就在赵贵夫妻为难时,久无音讯的四姐突然回来了,

赵贵让四姐在家照顾老父亲,肖晓提出给四姐每月2000块钱,也算是解决四姐的生计问题。

四姐推辞了下也就接受了,赵贵没有告诉父亲四姐伺候他是收了钱的,因为父亲看着多年未见的小女儿,虽然嘴上不断的埋怨,但是脸上却带着小容,父亲感慨说:没想到,我临走前还能见到你小姐姐,还能得到她的这份孝顺。

后来父亲就时而糊涂时而清醒了,话越来越少,大部分时间是在迷迷糊糊的昏睡中。

父亲清醒时,把赵贵和二哥叫到床前叮嘱说:等我到了临了的那一天,一定不要让我满身插满管子,我不想受罪,我要囫囵着走。

看到两个儿子郑重其事的保证后,父亲才放心了。

在老父亲去世的早晨,一直不甚清醒的老人家破天荒的主动和赵贵和肖晓说话打招呼。

肖晓至今记得上班前,父亲和她说的那句话:肖晓你去上班了,我在家会好好吃饭,你别挂心我。

等到上午接到四姐电话赶回家时,父亲只和她说了一句话:我想睡觉了。

然后,父亲就带着一抹安祥的笑容睡去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如何赡养老人不会伤和气?

那就是兄弟姊妹之间不要互相攀比、计较;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各尽各的孝心。

父母养大我们的时候,也都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儿女养大成人,即使父母在日后对待儿女的过程中有所偏爱,也不会儿女日后赡养父母的理由和借口。

“羊知跪乳鸦知反哺”,孝顺父母是一个家庭中最好的风水。

赵贵因为孝顺父母,贷款换房最终房产升值,让他无意中获得了财富。

赵贵和妻子两个人待父母孝顺,女儿也秉承了他们的这种美德对父母孝顺有加。

如今60岁的赵贵和女儿关系和谐,女儿对赵贵夫妻非常的孝顺,每到他们的生日、节假日,女儿不仅送上礼物也会带他们出去吃饭、旅游。

如今父母都不在了,赵贵和妻子的生活却越来越好,女儿孝顺、婚姻顺遂,赵贵老两口身体健康,退休后帮着女儿带外孙,享受儿孙饶膝的天伦之乐。

经常看到网络上有人说:“钱是人性的照妖镜,也是感情的试金石。有时候,在金钱面前,亲情也会变得现实,变得不堪一击。”

但我却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亲情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感情。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懂得感恩的父母一定不会养出“白眼狼”的儿女。

有时候复印件有了瑕疵,要回头看原件是不是出问题。否则,不去修改原件,复印件上的瑕疵会永远都存在。

兄弟姐妹如何赡养老人不会伤和气?

我们家兄妹两人,二十年前先后来到深圳,父母随后因帮忙照顾哥嫂家务和带孙子来到了深圳,彼此在一起相处了十多年。

原本我哥的意思是等他的孩子上初中后,让两位老人回老家,父母的意思也是等孩子上初中后,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回老家,也算是落叶归根。

其实在当时我哥提出这一想法时,我就有质疑:父母还能动时,帮着照顾你们,等到年龄大了,不能动了,你们也不需要他们的时候,就让他们回老家,那以后在老家有个三病两痛谁管呢?毕竟我们都在深圳,距离老家车程都要20多个小时,肯定是不方便的。

当时我提出这一质疑的时候,父母和我哥都说到时候再说,根本就不想着到时候怎么说,凡事不提前计划,到时候真得不好说。

因为我没有公婆帮忙带孩子,早些年为了让父母能在帮我哥带孩子的同时,也能帮我带下孩子,我搬到了我哥家附近租了房。

那时候父母还挤在我哥家住,后来我哥因为前房东要将房子给自己儿子住,我哥只好换房,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后来找了一处比较小的房子,只够他们一家三口住,当时就跟我商量,因为我当时孩子小,刚好空出了一间房子,可以给父母临时过渡下。

于是,父母就搬来与我同住。父母当时也挺高兴的,不用整天待在我哥家,避免了婆媳矛盾,还能帮他们做事。我当时也就想着,他们只是临时过渡下,等我哥找到合适点的大房子,应该就会把他们接过去,毕竟父母在我这边只是晚上过来睡觉,我的家务和孩子都是我自己做,他们是不帮的。

结果没想到父母住下来后,我哥再也不提换房子的事。有次我问我哥,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换房啊,我小孩也大了,要跟我们分开睡了,结果没想到我哥居然说,怕我妈跟我嫂子住一起有矛盾,不打算换房。

当时听了我哥的话,我就很无语,我帮他解了燃眉之急,到头来却给我自己惹了麻烦,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当时也是我们主动让父母住到我家,现在如果让他们去我哥家挤,他们肯定也是有意见的。

恰好当时我小孩要申请小一学位,我们住的房子不在我申请的学位范围,我自己也在临深的地方买了套房,房租和房贷双重压力,我们也考虑换个小点的房子。于是我们换了个小点的房间,想着我们住的地方小了,父母跟我们住肯定不方便,我哥能想办法解决父母住宿问题,毕竟父母是一直在帮他做事,我基本上不需要他们帮做什么事。

结果我哥依然什么都不做,我当时因为父母在我们家住,也不帮我们做事,天天跟上班似的去我哥家,到晚上就来我家睡觉的事也是有点生气的。于是追问我哥,什么时候能解决父母的住宿问题,我哥说没办法,要不单独给他们租房子。

我哥只是嘴上说给他们租房子,但行动上从来就没有去找过房子,加之我妈听说要单独给他们租房就说不用租,就这样凑合着住,不要浪费钱,于是租房的事情一直搁浅。

当时我老公还在外地工作,不天天回家,我爸妈跟我挤在一起还没什么太大问题。后来老公工作调动,要天天回家了,我们租的房子小,还住这么多人,确实不方便,加之我哥也不去找房,我老公就说干脆把我们的房让给我爸妈住,我们再单独租房子。

因为我们租的房子里面的家私都是我们自己买的,如果再租房的话,不带家私的话都得自己买,于是我们选择了租带家私的房,这样就可以让父母租住在我们租的房子里,什么东西都是齐全的。

当我们租好房,告诉我妈,以后这个房就全部属于他们时,我妈当时还很生气,说我不要花这个冤枉钱,以前住得好好的,干吗还要单独租房呢?还生气地说,你租了,我也不住的。

我知道我妈是舍不得花钱,嘴上说不住,但最后我们搬走了,房子空在那,我每月交着房租,她还是会去住的。

就这样,我完成了帮我爸妈在我和我哥附近租房的任务,我们三家各自过着相安无事的生活,那段时光可以说大家都感觉挺好的,互不打扰,又能方便相互照应。

父母租房的费用,我哥主动提出他来承担一半,因为他知道我这样做帮他解决了很多问题,避免了我妈和我嫂子的婆媳矛盾,还能让我妈帮他们做事。

我哥的孩子终于要上初中了,他们搬回了自己的房子,房子比较小,也只够他们一家三口居住,自然是没有父母居住的地方。

当我哥准备搬走的时候,我妈便说,以后不能再帮他做事了,房租不要他出了,我自己出另一半吧!

我当时听了很生气,这个房子从始到终都是我要帮他们租的,我哥只是良心发现出了一半的房租,那一半房租还是我爸妈帮他们做事换来的,现在不帮他做事,居然还不让他出钱,而我是一直都没有让我爸妈帮我做什么,只是觉得给他们养老是我的责任,于是直接跟我妈说,我也没让你帮我做什么,一直就在出这个房租,我哥现在搬走了了,你帮不上他了,凭什么就不让他出房租呢?

我妈听我说这话,没吭声,过后说,那我就不说了,还让他出这个房租。我告诉我妈,什么时候都不要跟我哥说不要他出这个房租,你就算不帮他做事,该出的房租一样要出,他给你们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事,你养大了他,不管你帮不帮他做事,他都得管你的。

我哥搬走后,离得远了,我妈不能像以前那样天天过去帮忙做事,但一周偶尔还会有两天会过去帮下忙。

就这样过去了两三年后,我爸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在去年三月检查出直肠癌。当时医生建议要做手术,我妈说我爸都这么大年龄了,身体又那么瘦,到时候可能在手术台上下不来,因为她有朋友的亲人就是这情况,所以我妈是坚决反对给我爸做手术。

自从得了这个病后,我爸都是保守治疗,但因为卫生没弄好,加之他们住的房子小,空气流通不太好,经常会有很大气味,房东后来找到我,说周围的邻居对老人住这里有意见,让我们另给老人租房子。

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刻我们都很意外,毕竟他们在这里都居住了五六年,各方面都已经很习惯了,突然说不租给他们,让他们再单独找房子,肯定是不好找的,当时我跟房东说好话,希望能继续租给他们。

房东说,也不是我不想租给你们,你们在这里也租了这么多年,也是很好的租户,租金都是按时给的,只是周围人有意见,我也没办法啊!

看到房东把话都说到了这份上,我们当时就商量着怎么办,是回老家还是另外找地方租房。

我爸当时就特别想在附近租房,毕竟我在附近,有什么事情我可以随时照应。得知房东不租房给他们,他就马上四处看房,想自己单独在附近租房。

结果问了好几处,人家一看他是老人,直接就说,房是有,但你得让你家儿女过来租。

考虑到我爸的身体状况,回老家确实是有诸多不便,在附近租房又不好租,而且就算租下来,后续估计还会有同样的问题。我老公说,那让他们住到我们自己的房子里去吧!

我问他,你不嫌弃我爸脏吗?他说自己的父母有什么嫌弃的呢!当时真的挺感动他说这样的话,毕竟那个房是我们的新房,我们也只在周末或者节假日过去住的,家里的装修各方面都是很好的。

当我跟父母提出住我们的房时,我妈也是犹豫说,怕我老公不同意,我跟他们说,是我老公主动提出让他们住过去的,反正那房我们不常住,给老人住挺好,家里什么东西都是齐全的,还是电梯房,非常适合老人居住。

我妈其实是很愿意过去住我那边,但没想到我爸听说要住到我家那里后,突然在当晚发高烧,人感觉快不行啦。

于是,我和我哥赶紧打了个车把他送到医院去抢救,还好经过了一周的治疗,他也慢慢缓了过来,从进医院要人扶着走,到出院时已经能够完全自由行走。

其实我到现在都不太明白我爸当时为什么那么排斥去我家住,他也没说,可能就是觉得在这个地方住了那么多年,有些不舍,加之住得离我远了点,以后有什么事,找我不太方便吧!

现在我爸妈已经在我家住了一年了,各方面已经习惯了,但他们偶尔还是会想来曾经居住的地方来看下。

于是,我哥隔段时间会接他们过来这边住段时间,到处走走看看,但我哥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只在国庆的时候过去看过我爸妈一次。

我有时候问我妈,想想我哥过来看她啊,她说不想,想看打视频电话就可以啊!我知道我妈是口是心非的,其实她是很想我哥过去看他们。

从国庆我哥过去看他们,我妈找了附近最贵的酒店请我们吃饭,当天一餐就吃掉了1100元,这可是我爸妈差不多两个月的生活费呢!对于平时这么省吃俭用的人来说,一次花这么多钱吃饭,可想而知是有多重视我哥过去看她呢!

这就是我们家兄妹两人在对待老人赡养方面的做法,总体来说还算是很和气,因为父母有退休金我,也不存在要我们给钱的情况,我们两家经济也比较独立,也不存在啃老的情况,所以基本上都会相安无事。

兄弟姐妹在赡养老人方面还是要尽量协调好,父母也要做到公平公正,不然很容易导致兄弟姐妹之间因赡养问题而伤了和气。

兄弟姐妹如何赡养老人不会伤和气?

兄弟姐妹赡养老人做好这八条就不会伤和气!

相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而言,那些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人手多、力量大,在赡养父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那么,这类家庭如何赡养好老人,兄弟姐妹们又不伤和气呢?关键是能够做好这八条:

01顺从父母。赡养父母的核心就是顺从这二字,父母进入老年之后,对自己如何安度晚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因此,子女们一定要顺着老人的意愿来,做到猴子上树顺杆爬。一旦逆着父母的心愿走,七嘴八舌,闲话就多。

02各尽所能。子女多的家庭,在赡养老人这件事上,要做到各尽所能,各尽各的孝。要能够保持这样一个心态:假如父母只生养了我一个人,我该怎么做。有了这种认知,事情就简单。就能够避免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

03服从核心。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子女们成家立业、走向社会之后,都在成长与成熟。在日常交往中,都会形成一个大家庭的核心。这个核心一般都是男人,或老大,或老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老二居多。无论核心是谁,凡是遇到有关赡养老人的大小事情,兄弟姐妹只要围绕着核心转,就能够避免出现一人一杆号、各吹各的调的现象。

04不盯钱包。现在的老人,都有自己的一份养老金,经济上完全能够做到自理。但是,子女多的家庭,无论是谁,不要盯着老人的钱包,不要一心想着啃老。经济权就是话语权,钱包里有父母的一份尊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收走父母的钱袋子。

05有事协商。子女多的家庭,情况相对复杂。当中,既有儿子和女儿,又有女婿和媳妇。现实生活中,女婿一般不会参与这类家务事,儿媳妇的因素要考虑。因此,碰到有关赡养父母的大小事情,儿女们要勤沟通、多通气,避免相互猜疑、无中生有。有话摆在桌面上,事情就简单。

06减少计较。子女多的家庭,老人容易厚此薄彼。每个子女都是自己的心头肉,对于光景过得不好的子女,总会偷偷去补贴,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那些生活过得好的子女,不要太计较这些。特别是儿媳妇好计较,作为儿子要息事宁人,把矛盾化解在自己的小家庭之内。

07不搞平均。社会上有富人,有中等收入者,也有穷人。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也一样,总有收入多的、地位高的,也有收入低的,混得差的。因此,在赡养父母上,涉及到的花费,不要搞一碗水端平,不要搞平均。因为大家能力不同,一搞平均,看似有道理,实则有失公平。

08多做少说。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拉扯成人,我们有责任好好善待,让他们有尊严地安度晚年。因此,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在赡养父母上,人人要立足于多做少说,有时间多陪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逢年过节端杯酒、递杯茶,为自己的孩子作好表率。人在做,天在看,因为谁都会有老的一天。

总之,赡养老人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只要做好以上这八条,即顺从父母、各尽所能、服从核心、不盯钱包、有事协商、减少计较、不搞平均、多做少说,就能赡养好老人而不伤和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