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待北大教授建议发国债,为国人发2000元现金每人?
中国人现在能按北大教授的建议每人买2OOO国债支持国家建设本该是“爱国”言论,但仔细想想,如果这建议是下岗职工,普通农民提出来该多好啊!
不是下岗职工丶普通农民不觉悟,实在是“买”起来有困难,但如果国家要号召买,他们一定会买,有困难都买,大气!中国普通百姓的贡献,绝不是仅是四位数的贡献!相形之下,国内名校的教授,买2000国债,却又显得太小气!
疫后安民,生民,休养生息是大事,偏在这时鼓吹国债,是教授没睡醒,还是我们落后愚钝?!
如果看待北大教授建议发国债,为国人发2000元现金每人?
【新闻还原】2020年4月2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他呼吁政府向低收入群体直接发放现金以提振消费,通过发行1.4万亿元特别国债,收入较低的半数国人每人可发放2000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
应该这么说,对于姚洋院长的这个大胆建议,我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先来看看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重磅经济数据:从上面列表可以看到,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幅度是—6.8%。老实说,这个增长百分数我还确实从来没有见过!哪怕就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我国的经济增长也没有这么糟糕过。
再看看两个特别重要的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幅度是—19.0%;出口增长幅度是—11.4%。
这两个数据分别代表了我国的内销和外销。也就是说,今年的第一季度,我国的内销和外销同时萎缩得非常厉害!
诚然,外销部分萎缩11.4%其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第一季度所有的消费大国,像美国、日本、韩国,还有欧洲发达国家等,全部都处于新冠肺炎的爆发期;人员流动急速减缓,大家都尽量不外出以躲避新冠疫情,消费的减缓势成必然,我国的出口就必然遭受到严重的打击。别忘记了,我国现在可是世界第一的制造国。
在这种情况下,启动国内14亿人的消费就成了当务之急。而一旦这巨大的消费市场启动起来,整个国民经济就将被激活。
鉴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姚洋院长的建议是有很高参考价值的。
不过,对于姚洋建议发国债、直接给半数国民每人发2000元现金的做法,我持保留态度;我认为不应该直接发现金,而是应该发消费券。
因为发2000元现金,虽然不会人人都存起来,但总会有人存起来。这和促进消费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不好。
但如果发的是消费券那就不同了,因为无法存起来,只能消费,当然能达到带动、促进消费的目的。
对于姚洋的这个建议,各位朋友有什么看法呢?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如果看待北大教授建议发国债,为国人发2000元现金每人?
这个事情真的可以有。
4月2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说,他建议向国人的中低收入群体发放1.4万亿现金,人均2000元。
这个做法确实是可以的。放现金的行为是国际上通用的英国、美国等一些国家都为国民发放的现金。美国是针对年收入在98000美元以下的群体发方1200美元现金支票(有一部分纸质支票还印上了特朗普的签名),未成年人500美元。
我国现在正处于刺激消费的促进生产经营恢复的关键时期,很多地方为消费者开始发放消费券,比如说武汉从4月19日开始为大家发放高达5亿元的消费券,涉及到餐饮、旅游、购物等多个领域。
为大家发放现金也不是不可以。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讲,他们的支出是刚性的。有了钱之后,他们只有极少的人才会将钱存起来,大部分人都会抓紧改善生活。而消费券往往是通过带动消费有乘数效应,也就是我们大家常遇到的满减券,比如满50减20。很多低收入群体没有钱的话也就无法消费,无法沾光。
其实为高达7亿人发放2000元,最大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大家的收入。我国跟美国并不一样,美国的国税局有非常可怕的调查能力,在美国只有“死亡和税收”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国家税务征收正处于初始阶段。
原先的各种税费都是有各种职能部门来征收,比如说社会保险费、土地出让金等等,现在国家要求逐渐移交税务部门。2020年是第一年时间对2019年居民综合收入所得申报,距离完全掌握大家的收入还差得远。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做好甄别发放现金,有可能就会出现亿万富翁冒领现金的情况。如果做好甄别,行政力量又会消费巨大。
总体来看,建议首先对低保群众发放现金补贴好一些。
如果看待北大教授建议发国债,为国人发2000元现金每人?
北大教授建议发行国债,为每个人发两千元现金。
这个主意好是好,但是不好操作。
第一,发行国债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不是说你想发就发的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已经发行了多种国债。凡是发行国债,都是一种重大的经济活动,都必须制定严格的计划和详细的操作流程。
所以发行国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办的。
第二,现在还没有到了利用发行国债来应付经济困难的时候也就是说经过这次疫情,虽然对于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对于消费有所减少,但是对于人民的生活和国民经济受到的冲击还是有限的,没有必要用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对付当下的经济状况。
第三,每人发2000元的现金,起不到什么决定作用全国每人发2000元的现金,看似非常庞大,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只是2000元钱。也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有这2000元钱能过,没有这2000元钱照样也能过。
所以每人发2000元现金,作用并不大,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第四,刺激消费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可以采取的措施多种多样。比如降低物价、免费旅游等等,并不一定说非得发现金才能够解决问题。
况且每人发2000元的现金,或者是只对低收入者发放2000元的现金。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好操作的,有可能有人会利用职权,从中渔利。也有可能让本该应当享受的人得不到2000元钱,而不该享受的人得到了不止2000元钱。
所以,这个建议行不通,建议取消。
如果看待北大教授建议发国债,为国人发2000元现金每人?
由于疫情的影响,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发钱,都以现金为主。唯独我们比较特别,而且有专家给出的理由也很“独特”,说我们的老百姓拿上钱就存银行了?这可真是坐在办公室里不知普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咸啊……
事实上发放现金比消费券更能提振消费,我认为姚洋院长(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提出的建议是挺好的设想,现在对于真正的那些低收入群体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消费的潜力,如果拿着一把“满减”的消费券,比如满40元减10元,但问题是他还得有消费40元的能力才行……
现如今,经历一场疫情之后,一些原本就没有什么银行存款的,还有一些暂时没有收入来源的,你让他们拿着消费券去刺激经济不太现实。而且近期各地发放的消费券主要还是用于文旅及餐饮业,请问老百姓有几个天天去博物馆、天天下馆子呢?
有人说,给中国的老百姓发放现金,他们会存起来,这其实也是个谬误的观点,比如说一个已经需要借钱消费的极低收入者,他会拿到钱之后存起来吗?就算他想存下来,可问题是现实的需求也根本不允许他这么做。当然如果你把钱给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那他很有可能会不起来。
因此,姚洋院长建议应该发给那些低收入群体,他们拿到钱之后可以去购买生活必须消费品,他说每人2000元,是指国家拿出1.4万亿元发给那些低收入群体,并不是所有人都发。实际上,对于富裕阶层来说2000元有没有无大碍,但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意义重大。
如果看待北大教授建议发国债,为国人发2000元现金每人?
大家好!
如何看待北大教授建议发国债,为国人发放2千元现金呢?
根据有关报道报道,4月2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向国家建议疫情期间面向全国低收入群体每人发放2000元的现金,用以拉动国民消费,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这一建议一经提出立刻引发了国人的热烈讨论,因为经过近三个月的疫情折磨,国内许多低收入群体都已经寅吃卯粮、箪瓢屡空,穷得叮当响。有的恰巧又是面临着工厂失去订单而停工,真的连基本的生活都有问题了。
其实我们国家有些省市为了有效地拉动经济发展,早已经下发了大量的消费券,比如南京市就是第一个下发消费券的城市,后来杭州也相继跟上了,据说武汉在4月19日的时候一共下发了5亿元人民币。不过据说用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拉动消费效果并不理想。
有网友领过消费券的反映,发放的消费券大部分都是食物和餐饮行业的消费券,而且一张餐饮消费券要求消费的金额还挺高的。一张餐饮消费券竟然要求客人必须消费60元以上才能得到20元的回扣。
鉴于目前许多餐馆都不允许聚餐,那么就等于一个人吃饭必须吃掉60元才能领到20元的消费补贴,实际上等于一个人一顿饭必须吃掉40元钱,这么高的消费额度的确不是疫情期间的普通人能够消费得起的,怪不得许多人领券之后并没有去消费。
然而对低收入群体发放现金的形式有可能就会不一样了,因为现金的使用额度并没有限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市场上按需采购各种各样的商品,此举应该会大幅度拉动消费增长。
不过还有人提出发放现金会被拥有者存入银行,如果现金发放到中高收入的群体,也许会有这个可能,但是对于早已杯盘告罄的低收入群体来说,救急都来不及了,那里还有钱存银行呢?
实际上外国人早已在发放现金了,比如美国一下子就实施了2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低收入群体可以领到1200元美元的救济金。英国每月对低收入群体发放2500英镑;加拿大则对低收入群体每月发放2000元现金。
当然也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学习西方,我认为处于这种灾年的非常时期,非常时期当以非常的办法来对付,只要度过难关,明天什么都会好起来的。
姚洋教授还说,对付低迷经济的办法大概有那么三种:1、用调整货币流动性的方式,比如增加贷款额度。2、利用财政发放债券型,比如大搞基建。3、刺激消费,发放消费券。
前两种形式见效都比较缓慢,最快的方式就是发放消费券和现金。不过姚洋教授认为,发放消费券不能局限于食品和餐饮消费券,消费金额上也要有所放宽,消费的商品和形式应该多样化。
总之,对于姚洋教授的建议本人表示支持,非常时期必须用非常的办法来对付,只要度过这个难关,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问题回答完毕!敬请赐评!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