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马槊与长枪的不同之处?
马槊是长枪的升级版,主要大将在马上或战车上使用。和长枪的主要区别在于锋刃长度,对枪杆的要求也很高,是钢做的吗?其实长枪的品种很多,长枪的长度能颠覆你的三观。主要区别在于枪头
与马槊相比,长枪的枪头要小的多,和你想像的差别很大,普通士兵用的枪头是用熟铁打造的,长三寸三分,重量二两多。力气大的,用七寸以上的枪头,重量在半斤左右。这种武器轻便灵活,又比刀剑长,攻击范围更大,适合步兵近距离白刃战。
马槊主要是骑兵使用,对枪的要求高,枪头在二尺左右,由于枪头长,面对的是重甲武士,因此枪头需要用上等的精铁打造,在具备穿透力的同时,能抵抗强大的冲击力。随着汉代重甲骑兵的出现,槊便成为一种破甲神器,锋利的槊刃加上马的冲击力,一枪能洞穿三名披甲士兵。
制作马槊时有时会装备"留情结",防止冲锋时贯穿敌人无法拔出。
枪杆是铁做的吗?要抵御强大的冲击力,枪杆是用铁做的吗?我们先纠正一个《演义》中常来的错误概念,大将用上百斤的钢枪作战。其实古人和现代人相差无几,甚至比现代人体质更弱,项羽、李元霸那样力能举鼎的人属于凤毛麟角。况且在战场上作战是需要很高的灵活度,如果真的手持上百斤的铁枪,穿着几十斤的铁甲,如何做到灵活作战,更不用说还要玩武术招式。
其实枪杆都是用木头加工的,普通士兵用的就是白蜡杆上安个铁枪头,分量轻,又有柔韧性,在战斗中遇到格挡时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手腕翻转,枪头会以较快的速度绕出弧线,脱离对手的格挡物继续完成刺杀动作,有武术功底的可以玩到神出鬼没。
有一种专门用柔韧性强的木头做杆,叫花枪,打仗时可以抖动枪杆,让枪头乱颤,让对手捉摸不定;破甲兵用的长枪杆制作要求高,一般用坚硬的椆木;还有专门用于攻城用的长枪,枪杆长度达到8米以上,是当时的攻城神器。
马槊对枪杆制作要求很高,因为要抵抗很强的冲击力。大多是用做硬弓用的柘木为主干,把剥成粗细均匀的篾,用油反复浸泡上一年,用上等的胶漆粘在柘木杆外,再缠绕丝麻,涂以生漆,最后用葛布一层层裹牢。制作好的槊杆既有柔韧性,又有硬度,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臂力过人才玩得转槊一把马槊从锋刃到枪杆,制作成本很高,因此不是一般士兵能用得起的。另外马槊锋刃很长,分量很重,加之枪杆也长,这样从力学角度说,没有一定的臂力,是没办法玩转的。
历史上使槊最牛的当属唐末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常单枪匹马持槊冲击敌阵,《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在古代,马槊与长枪的不同之处?
马槊,是长枪的一种,也是中国所特有的武器称呼。它是一种专属兵器,仅为中型骑兵和具装骑兵使用。
槊作为长枪的一种类别,最早出现于东汉中期。届时高桥马鞍已经传入中国,东汉也就有了中国最早的具装骑兵,而所用的武器就是马槊。
随后经历了三国和西晋,中国在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赢来了第一个具装时代,厚重的甲胄使得先前同样为骑兵所酷爱的长戟被取缔了,最后剩下的骑兵武器自然而然的也就是马槊了。在隋朝和初唐,马槊赢来了自己最为辉煌的时刻。盛唐以后,史籍便多以枪一类名称取代了马槊这个专有名词。唐末至宋,骑枪有了更多的形制,也就不再拘泥于马槊一种样子了。
历史上惯用马槊的大将也是不在少数,根据《三国志》的推测,大将关羽张飞应当都是善用马槊的。隋唐时期,大将秦琼、韩擒虎也是有记载使槊名将。当然了,把马槊玩出新花样还是当属尉迟敬德,他独创的马上夺槊术,又是槊技中的顶尖武艺。
马槊相较于步兵使用的长枪,最大的特点在于槊体很长,东汉至西晋时,槊体就有进30CM长。经历了南北朝的洗礼之后,在唐初,马槊的槊体已经长达60CM,型为八楞双刃,体细而厚实,借以马力,足可刺穿当时所有的甲胄。
第二个特点就是马槊的槊杆不是才用单一的白蜡木和杨木桦木制成。为了保证槊杆的坚韧——即在拼刺时槊杆不会折断,有要保证槊杆富有弹性——可以将刺死的敌人尸体弹开而后继续冲锋。所以马槊的槊杆多是复合材料,以木为主题,外裹油浸水泡日晒的藤皮、竹片。只有这样的槊杆,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又能长期使用。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两个特点,使得马槊的成本非常高,这就决定了马槊终归是只能被将门和精英部队所使用。在唐末五代和宋代那种门阀倒台、募兵职业军人为主的时代,奢侈的马槊很显然的成了不合时宜的武器,自然也就让位给了更廉价的骑枪。
在古代,马槊与长枪的不同之处?
枪和槊的区别、顺便把矛和镗也说一下。
古代兵器——枪、矛、槊、镗
槊——顶端形状不是枪,而是古代剑,其复合的杆具有惊人的韧性、弹性,高速冲锋中也不会折断,削、扫可发挥巨大威力;槊的长度可以达到4米,在马上使用正确的使用方法为双手握住槊杆中部。而在槊首剑与杆的结合处,是“留情结”(宽、长、韧、有血槽)
枪——头轻,短,小,中脊隆起,典型的枪头为菱形,杆子进入到枪头的一半,属于轻头武器。枪杆的材料用的是柔韧的白蜡杆最主要的攻击手段是刺,也可象棍横扫。(细、长、软、尖锐、有血槽)
矛——头多数长,重,中脊不隆起,呈多面锥状或者圆锥状,整体重心在矛身的中间靠前部位,属于重头武器。矛杆硬木或精钢制成,基本没有韧性。刺、打、砸是重要的攻击手段。(粗、较重、硬、无血槽)
镗——隋朝便已有之,是由枪发展而来的。清代应用甚广,尔后渐减少。镗一般头的两边形似马叉,中间似剑状。上有利刃,称正锋,长1尺半,尖锐,横有弯股刃,两锋中有脊。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七、八尺长的柄上,柄下端有长约半尺的梭状铁钻。镗的形状较多,主要有:月牙镗、四节镗、五齿镗、三节镗、雁尾镗、雁翅镗、雁嘴镗、凤翅镏金镗、锯翅镗、金牛镗、燕子镗、凤翅镗、夜战镗、牛头镗、燕子镗、雷震镗等。镗长而重,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基本技法有:捕、折、翻、撩、勾、捅、捞、咬、拨、拍、砸、拿、滑、压、横、挑、扎等。
在古代,马槊与长枪的不同之处?
冷兵器时代,两军对阵,其中一方身披重甲、马也披挂的重装骑兵人人手执一杆类似长矛但比长矛粗、比长矛长的兵器向敌方发起冲锋,在重装骑兵和长杆兵器的冲击下,对方的盾阵瞬间被冲散…
这支重装骑兵使用的类似长矛的兵器便是——马槊。
马槊是骑兵或者重甲骑兵的冲击类武器,杆粗长、槊锋多面且锋利无比,借马的冲击力能穿透普通铠甲。
长枪,则是用途广泛的轻兵器。步兵用于近战;骑兵用于骑战;守城池的士兵用于刺击攀爬城墙之兵卒;还可用于军事训练和武术表演。
长枪的枪头尖锐,呈单个三角菱形,便于穿刺;枪杆坚挺有韧性,可以一定程度的弯曲,柔韧灵活更具长兵器优势。
简单的说,马槊是侧重于重装骑兵的冲击武器,而长矛则是用途广泛的轻兵器。
在古代,马槊与长枪的不同之处?
谢谢悟空邀请!
您好!我是农夫看天下,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在古代,马槊与长枪的不同之处有哪些呢?马槊与长枪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这两种兵器在形状上有所不同。
马槊这种兵器大概是起源于汉朝时期,到魏晋、隋唐之时已是风靡一时,马槊主要用于骑兵作战,所以马槊的形状特点表现出适用骑兵作战的特色。马槊的刀刃长达50——60厘米,并且刀刃上像宝剑一样具有八个面,而且具有破甲棱,可以洞穿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以及明光铠,长度达到一丈六尺。外形上和矛差不多。
然而长枪的锋刃比较短小,虽然有的长度达到八米,最短的也有1.3米,但是长枪的枪杆和枪刃在制造工艺上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大部分的长枪前部都装有红缨,这是为了打斗时迷惑对方眼线而设计的,但同时也起了挡血的作用。
2、使用这两种兵器的人员往往表现在身份上的不同。
使用马槊的战将大部分都是名家出生,或者门阀氏族出生。比如唐朝的尉迟敬德、程知节、秦琼;还有南北朝时期李克用的义子李存孝;还有宋朝的唐金吾将军等等。在《资治通鉴》中就记载了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赞语:
“(李)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宋史•仪衛于志》之中记载着唐金吾临阵时的情形:
“又䂍稍,唐金吾将军执之,宋制,卤薄士则八枚前导”。长枪虽然是兵器之王,名家多如牛毛,比如俞大猷、戚继光、唐荆川、洪转、程冲牛等等,枪法也有杨家枪、少林枪、峨嵋枪、吴家枪等等。然而长枪的使用者往往是普通的士兵,或者一些民间的草莽英雄和武术家之类。名将使用长枪的比较少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其实和这两种兵器的造价有关,也就是说昂贵的马槊普通人基本上是用不起的。
3、这两种兵器的制造工艺和造价有着天渊之别。
马槊的制造工艺是非常复杂和挑剔的,而且造价也是极其昂贵的。造一杆马槊要费时三年方成,而且成功率仅仅只有4成。制造一杆马槊的成本可以用来制造十架特级强弓。为什么这么难呢?我们来了解一下马槊杆是怎么做出来的吧。
马槊长柄一般采用柘木或者竹篾,但是并不是把柘木杆简单地装上锋刃就完事了。实际上是把柘木劈成细条之后,浸泡于油之中一段时间之后用鱼泡胶黏合而成。然后顺着横向紧缠麻绳,要求麻绳必须勒入杆中,以便于我在就横向受力。而后才是涂生漆、裹幕布,上一层葛布涂一层油漆,直到刀砍不入,并且发出砍在金属上的“叮叮”声响为好。这就是为什么只有那些门阀氏族子弟和名将之后才用得起的原因了。
然而长枪的制造工艺就没有那么复杂了,长枪的枪杆一般采用椆木、合木、白蜡杆,要求直而不曲、细而不软便可,虽然有些地方也有采用丝筋缠絷,但是和马槊相比简单得多了。所以长枪普通的武者大部分都是用得起。
4、这两种兵器在古代的战场上用途不同,其所体现出来的威力也是大不一样的。
马槊在古代战场上往往用于马军冲锋陷阵之时或者双方马上角逐之时使用。可以穿甲破盾,威力大得惊人。然而长枪虽然也有马战时使用,但是没有马槊所能产生的威力。大部分步战使用长枪比较多见。
马槊和长枪的不同之处,我认为就这么多了,大家如有不同见解,何妨说来听听。问题回答完毕,欢迎评论,谢谢!
在古代,马槊与长枪的不同之处?
槊和枪两者都是长兵器(其实还有双枪、短双枪等,我们这里讨论长枪),主要为骑兵所使,两者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样也有区别之处:
1,外形区别:槊和枪外形大体一致,除去特意的装饰,主要结构是柄和头(刃和杆),槊柄较枪柄更粗更长,槊头扁平似剑,枪头则以菱形,锥状的略有厚度的准圆柱体为主,是以槊又名“大枪”,
2,使用方法区别:槊的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枪号为百兵之王,其技法主要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
3,用途优劣区别:槊大概可以理解为骑兵之斧头,重兵器,势大力沉,暴击高,枪则已灵巧轻捷为主,轻兵器,物理穿透强。
4,年代区别:枪目前比较可靠的证实是最早在汉代使用,槊是起源也可追溯到汉朝,不同的是,宋代以后,槊的地位逐渐下降,而枪矛则使用更甚。其缘由众多,主要是大宋蜗居中原,骑兵没落,而且重文轻武,甲胄的进步也使得重步兵得以对抗骑兵,是以很少在宋代以后的演义里出现槊的身影。
5,说说槊和枪的名人名兵吧,《旧唐书》记载,秦琼(叔宝),尉迟恭(敬德),程知节(咬金)等人都是用的大马槊。不过用槊最出名的当然是五代猛将十三太保李存孝,“毕燕挝,禹王槊”,人谓“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演义里单通(雄信)用的是“金顶枣阳槊”。枪出如龙,若舞梨花,历史和演义里使枪者不可胜数,多以白马银枪的帅哥为主。演义里项羽霸王枪,马超(高宠)虎头湛金枪,赵云龙胆亮银枪,罗成五钩神飞亮银枪,秦琼金纂提炉枪,王彦章浑铁枪,金枪杨无敌,董平双枪,岳飞沥泉枪等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