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苏麻喇姑和《孝庄秘史》中的苏沫儿,历史上是不是一个人?
谢邀!
苏嘛拉姑,蒙古族,大约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上的贫牧民家庭。
儿时取名“苏茉儿”、或“苏墨尔”,意为“毛制的长口袋”。直到1656年后才改为苏麻喇,满语的意思是半大口袋。
由于家庭贫寒10岁时,苏茉儿便进入科尔心贝勒府为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太后做侍女。而布木布泰仅比苏茉儿小一岁,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生人,两人情意相投,十分要好。
1625年刚满13岁的布木布泰在兄长吴克善的陪同下,进入盛京与皇太极成婚。苏茉儿也陪嫁到了后金皇宫,并与布木布泰一起读书,学习满文。苏茉儿十分努力,不仅掌握了满文,而且能写一手好看的满文字。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6岁的福临在孝庄皇后的筹划下继位,实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而此时的孝庄刚好30岁,苏茉儿是31岁,与福临相差25岁。第二年苏茉儿随清军入关进入紫金城。
1654年玄烨出生,孝庄皇后十分高兴,寄予厚望,后来玄烨染上天花,宫女都不敢近身,而苏茉儿却是自告奋勇去服侍玄烨,并且在她的精心护理下,玄烨的天花奇迹般地痊愈了。后来玄烨成了“乾康盛世”的康熙大帝,成为历史上的千古一帝。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七日苏麻喇姑逝世,康熙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安葬在清东陵外,其规格享受嫔级待遇。
苏麻喇姑是清有历史上特殊人物,作为孝庄太后的陪侍,历经四朝:太祖、太宗、世祖、圣祖4个朝代。
在清室,苏麻喇姑虽为侍女,但是在皇族们的眼里,早已把她视同家人。在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位时,孝庄和苏麻喇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麻喇姑甚至冒险见多尔兖,使多尔兖没有越轨篡位,安心地做辅助幼主的摄政王。在康熙身上更以“赖其训迪,手教国书”,使康熙成为千古一帝。
《康熙王朝》苏麻喇姑和《孝庄秘史》中的苏沫儿,历史上是不是一个人?
孝庄秘史中的苏茉儿,是孝庄的丫鬟,二人都来自科尔沁;而在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与康熙是名义上的姐弟,是奉孝庄所命,陪伴幼年康熙、照应康熙的。
按年纪和所处身份及关系推论,苏茉儿和苏麻喇姑,疑是同一人,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在不同的剧情里、得到了不同的形象塑造吧。
《康熙王朝》苏麻喇姑和《孝庄秘史》中的苏沫儿,历史上是不是一个人?
其实这两个角色的原型是同一个人,原型是孝庄文皇后身边的侍女苏麻喇姑。只是因为戏剧创作的需要,对两个角色进行了不同的加工,演绎出了不一样的人物。而两部电视剧来说,我个人觉得《孝庄秘史》中的苏茉儿更符合历史,毕竟苏麻喇姑跟孝庄文皇后差不多同龄,辈分和年龄上可以当康熙帝的奶奶了,红颜知己这个设定比较突兀。
苏麻喇姑,出身科尔沁,初名苏茉儿,是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出生在万历四十年左右,跟孝庄文皇后的年纪应该差不多。她是陪着孝庄文皇后驾到后金宫廷的,她是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十分聪明和努力,在陪伴孝庄文皇后学习的过程中,她也不断的提升自己。同时,她对孝庄也十分忠诚,深得主子的信任。
我们都知道,在皇太极突然驾崩之后,清朝政权有过一度的混乱,之后我们都知道是当时的庄妃运筹帷幄最终让自己的儿子福临登上皇位,但在这中间,苏麻喇姑扮演十分重要的传递信息角色,在当时气氛十分紧张的宫廷,传递消息需要十足的智慧和勇气,孝庄将这么重要的事交托给苏麻喇姑,足以看出她除了受到信任外,还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这些事。
康熙帝出生后,以及后来幼年登位时,苏麻喇姑要十分尽心的教导和照顾,深得康熙帝的尊敬。苏麻喇姑陪伴了孝庄文皇一生,孝庄文皇后病逝后,苏麻喇姑十分悲伤、孤寂,而康熙帝也十分心疼她,将庶妃万哈琉氏所生的十二阿哥胤祹交给她抚养,让她晚年也能享受含饴弄孙之乐,胤祹在九子夺嫡时保持中立,不仅没有遭到排挤和残害,甚至还能活到79高龄寿终正寝,我觉得跟苏麻喇姑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康熙四十四年,苏麻喇姑逝世。康熙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而苏麻喇姑陵寝规格依照嫔的等级建造,可见康熙帝对他的敬爱之情。她虽然出身卑微,但她的高尚品德和聪明智慧为她赢得了帝王的尊重,同时她为清朝建立之初的稳定,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后宫难能可贵的奇女子。
喜欢的给阿浅点赞转发支持下;不喜欢也留下你的宝贵意见,阿浅虚心接受哦!《康熙王朝》苏麻喇姑和《孝庄秘史》中的苏沫儿,历史上是不是一个人?
是同一个人。苏麻喇姑是满语的叫法。苏沫儿的蒙古语的叫法。
《康熙王朝》苏麻喇姑和《孝庄秘史》中的苏沫儿,历史上是不是一个人?
《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只比康熙皇帝大几岁,而且康熙还曾经想纳为嫔妃。真实历史中的苏麻喇姑,是布木布泰(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出生于1612年,比孝庄太后还大一岁,而康熙皇帝出生于1654年,苏麻喇姑比她大42岁,是正儿八经的奶奶辈人物。大家千万不要被历史剧误导了。(《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剧照)
苏麻喇姑和苏沫儿是否为同一人?从姓名上来看,苏麻喇姑和苏沫儿应该是同一个人,但是《康熙王朝》中和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年龄差距太大。(《孝庄秘史》中的苏沫儿剧照)
苏麻喇姑原来的姓名是苏沫儿,或者叫苏墨儿(蒙语毛制的长口袋),历史记载有这两种称呼,都是蒙古语的音译。顺治晚期或者康熙年间改名为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死后才被尊称为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像)
苏麻喇姑做过重要的事。苏麻喇姑作为陪嫁丫头,跟随孝庄太后,一直服侍左右,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个皇帝,通晓满蒙语,参与了清朝初年一些重要的政治事务。
一、参与制定清朝官服。
1636年,皇太极准备制定清朝官员以及嫔妃后宫人员的官服。孝庄推荐了苏麻喇姑参与其中,她熟悉蒙古服饰、满族服饰,参考中原王朝的官员服饰,根据皇太极等官方要求,设计了具有满族特色,融合蒙汉两族的清朝特色官服。现在我们见到清朝官服的原型都是那个时候制作的,后期有过修改。
二、孝庄和顺治帝的交通员。
皇太极突然死亡,睿亲王多尔衮和豪格展开帝位争夺战,最后年仅六岁的福临(顺治帝)登上了帝位。做了皇帝的福临和后宫的母亲是分开,一个月见面一两次,孝庄太后也没法沟通,只好依靠自己的亲信苏麻喇姑传递消息,帮助、指点、扶持年幼的福临适应新的生活,苏麻喇姑就是一个交通信息传递员。(孝庄剧照)
三、照顾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
1654年,康熙帝出生后,孝庄太后命苏麻喇姑照顾幼小的康熙帝。1655年,康熙帝出天花,必须出皇宫避痘,也是由苏麻喇姑照顾,并且实时和孝庄太后交换信息,治愈了康熙的天花,因为康熙出过天花,最终被选为帝位继承人。后来康熙避痘的宅邸被雍正皇帝改为福佑寺。(康熙剧照)
四、照顾康熙的儿子胤裪(允裪)。
1688年,75岁的孝庄病逝了,苏麻喇姑非常悲痛、孤独。康熙帝为了照顾她,将定妃生的皇十二子胤裪(当时只有三岁)交给她来抚养,曾经照看过康熙的苏麻喇姑非常高兴。苏麻喇姑教育胤裪不参与帝位之争,置身事外,保持中立。(允裪像)
1705年,93岁的苏麻喇姑病逝,为了见苏麻喇姑最后一面,康熙皇帝连续两次降旨,延期下葬,直到回到皇宫亲自处置苏麻喇姑的身后事务,康熙以嫔的礼仪安葬了她,陪伴在孝庄太后的墓旁。
后话。苏麻喇姑抚育的胤裪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恩宠,死后,乾隆皇帝将自己的第四个儿子爱新觉罗·永珹过继给允裪为孙,继承家业。
《康熙王朝》苏麻喇姑和《孝庄秘史》中的苏沫儿,历史上是不是一个人?
谢谢悟空邀请!
《康熙王朝》中的苏麻喇姑和《孝庄秘史》中苏茉儿,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来说应该是指同一个人。
苏麻喇姑一生的成就是很多同一档次的宫女都不能望其项背的,她不但精通“满、汉、蒙”三族语言,曾经出任康熙的三族语言老师,而且凭着她的聪明才智还设计了满清入关以后的第一代龙袍。
在她晚年的时侯,康熙担心她寂寞孤独,还特地让她收养了皇子硕履亲王胤陶作为儿子。一个宫女身份的女人能够收养皇子,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康熙尊称她为“额涅”,就是额娘的意思。
苏麻喇姑出生在蒙古大草原的一个贫穷的牧民家庭之中。这一点她的名字“苏麻喇姑”的意思就可以证明,因为“苏麻喇姑”的蒙古语意思是“半大口袋”之意,这样的名字是不可能出自书香门第的。
苏茉儿出生于1612年,因为长得婀娜多姿、生性聪明伶俐,在1625年的时侯被孝庄太后(布木布泰、大玉儿)的父亲贝勒塞桑慧眼看中并重金买回,安排给大玉儿作为侍女。
后来大玉儿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从此苏麻喇姑作为大玉儿的陪嫁丫头跟着大玉儿住进了后金金碧辉煌的都城盛京,并凭着她聪明的头脑和勤奋好学的座佑铭,成就了令人惊叹的人生。
人民网曾经这样评价她:
“苏麻喇姑是清朝后宫最善良的女人,她卑微的出生丝毫不能掩盖她的高尚品质。”《清史稿》中说道:
“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之侍女也,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制。”那么为什么《康熙王朝》中的苏麻喇姑和《孝庄秘史》中的苏茉儿,本来是同一个人然而人生境遇的安排却截然不同呢?
这个,本人认为《孝庄秘史》中的苏茉儿人生安排比较符合史实,然而《康熙王朝》中把安排苏麻喇姑和康熙产生爱情,这个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首先俩人的辈分相差甚远,苏麻喇姑是康熙的奶奶孝庄太皇太后的侍女,曾经历经“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四朝,亲眼见证了清朝四代皇帝的荣辱更迭,以及驾鹤西去,康熙怎么可能和一个奶奶一辈的女人产生爱情呢?
其次俩人的年龄相差甚远,康熙出生于1654年;苏麻喇姑出生于1612,比孝庄太皇太后还大了一岁,和康熙整整相差42岁。这样悬殊的年龄可能产生爱情吗?
还有康熙是把苏麻喇姑当成母亲来看待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和母亲产生爱情呢?
康熙八岁失去父亲,九岁失去母亲,当上皇帝后却要事事遵从鳌拜的压制。按照清宫常规又不能和孝庄太后常常见面,一个月都只能会见他祖母一次,很多时候都是苏麻喇姑充当了孝庄的角色。
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时侯,清宫之中“天花”病毒肆虐。顺治皇帝安排所有未出过天花的皇子一律出宫暂避,当时康熙就在紫禁城外西华门福佑寺中长了“天花痘”,那是苏麻喇姑每日骑马往返于福佑寺与慈宁宫之间,悉心照顾着幼小的康熙并成功地抢回了一条命。
也正是这段时间,孝庄太后生怕康熙的功课拉下了,于是就叫苏麻喇姑悉心教导,由此造就了此千古一帝的文学基础。康熙后来回忆评价说:“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康熙晚年回忆说:
“世祖章皇帝(顺治)因联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之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总之,《孝庄秘史》中的苏茉儿的安排比较符合史实,《康熙王朝》中的苏麻喇姑的安排并不符合史实。虽然是同一个人都有着完全不同的模式。这也许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思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