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联友提出不必太过讲究对联平仄,应以意境为主,您怎么看这个话题?
其实古人对子流传如今的,也不是很多,也不是都非常“工整”——平仄词性韵律,所以苛求“工整”,若无意义,不如无。以为达意抒情就好。但是这样子不是就是大白话、毫无对子的一丝一缕特征,若是这样也就失去对子的本来。平仄,个人以为就以今韵为主,不要死扣古韵,毕竟我们生活的时代与古人已经大不同也。词性也要有的对,这点比较好掌握,毕竟词性转换比较大。
韵律也要有的。
附鄙愚几幅,实不工整甚也,让方家见笑,贻笑大方。可悲可叹耳。只在书心而已。
最近有联友提出不必太过讲究对联平仄,应以意境为主,您怎么看这个话题?
最近联友提出的不必太过讲平仄,应以意境为主,我支持持这种观点的人,为什么呢?其理由是:
1.不必太过讲平仄,不是不讲平仄,不是一刀切。有的字词古今读音不一致,用古仄硬套,有违平仄规则初衷,平仄的目的是使对联读起顺畅,有音乐般抑扬顿挫的美感,用古仄套今音,反显生涩,拗口。
2.人类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各行各业都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没有必要因循守旧,死抱古仄不放。有人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写对联就要讲平仄,否则不是对联。古代打仗是用刀剑对面厮杀,现在打仗,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用导弹精准打击。古代人吃生肉,穿树叶,住山洞,现代人吃饭讲营养,重口味,住高楼,居别墅,穿时款衣,着四季装。那些守古的为什么不去过古代人的生活啊!
3.今人写对联只要严格把握好上下联词性一致,语句结构相同,意境相符,字数相等,读起来也就有抑扬顿挫的美感。
4.不拘一格,百花齐放,是繁荣我国社会文化的必由之路。崇古者可仿古按平仄写对联,尚今者按语法修辞來写,还可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切合实际的流水对,回文对,拆字合字对,同偏傍部首对…
最近有联友提出不必太过讲究对联平仄,应以意境为主,您怎么看这个话题?
我是从去年十一月份才开始对对子的,几年前只是看看头条小视频和新闻啥的,有次突然看见有对联,就点开看看,发现好多老师的联子对的非常工整完美,我就也开始跟着对起来,后来我感觉玩玩挺好的,就一发不可收拾一直玩到现在,关于平仄我们真是不太懂,还有好几个老师和友友教过我呢,现在少微略懂一点,反正就是对对学学,学学对对,重在参与吧,都是高手的话联海也不热闹,我就算是一张绿叶衬托一下你们红花吧!
最近有联友提出不必太过讲究对联平仄,应以意境为主,您怎么看这个话题?
其实这个问题议论到最后也不会有定论。有些人懂得平仄,会用平仄,有了这方面的本事,一直想显示于人,自然就非常推崇写诗词对联要讲究平仄了,自然就大肆宣染平仄的好处了,对那些持反对态度的人自然是痛加批判,恨不得一下堵住幽幽之口,不然自己掌握的这套本事可不就白废了吗?有些人不懂平仄,不会运用平仄,成了自己的一个缺憾,自然就极力反对写诗写对联讲究平仄,恨不得把平仄之说一棍子打死,只有这样才能掩盖自己这方面的缺陷,才能趾高气昂放心大胆地去显示自己的才华,显示自己渊博的知识。有些人是既懂点平仄,但又不太熟练,运用起来得苦思冥想,不断推敲,费时费力,他们或持中间态度,不反对也不赞成;或持赞成态度,因为他们经过努力已基本掌握了,应用得也像模像样了,可以在人前露一鼻子了;或持反对态度,因为这部分人掌握的平仄本事还在持中间态度人以下,接近于完全不懂平仄的那种,自然要反对讲究平仄了,只是没有完全不懂的那种人态度更坚决。有没有第四种人呢?有,那就是既懂平仄应用,又有品德修养和渊博学识,他们的观点都是出于公心,出于对我国文化发展极负责任的态度,他们发表的意见都是辩证的,既要很好地继承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屏弃不利于文化发展的东西,又要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样的既有学问又能秉持公心的大家自然是少之又少了,远非那些所谓的砖家叫兽可比。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穷。真的很希望能有这样的大家勇敢地站出来说一说以导引我中华诗歌文化发展方向的正途啊😊!
最近有联友提出不必太过讲究对联平仄,应以意境为主,您怎么看这个话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明白了以下对对联的规矩,如果说的不对,请朋友们纠正。🙏
对对联时,求意境重于求平仄,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讲意境,能让人脑海中产生很美的画面感;讲平仄,可让人感觉到诗词中美妙的韵律,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最美的享受。所以对联必须讲求意境与韵律的双高水准,达到这两个标准的才能称为优对佳联。
当然,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必须严格平仄的。
一般来说,对长联或趣联时,为了达意,个别“字”是可以放宽平仄来对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宽对”。而短联就应该力求达到意境和平仄的双高标准,也就是我们说的“严对”了。
最近有联友提出不必太过讲究对联平仄,应以意境为主,您怎么看这个话题?
对联就是两个字,前面是对,后面是联。
对就是对偶,对仗,是对联的韵律规则。
包括上下联的平仄相对、词性相对、结构相对。
我就以教常见的七字联来说一下吧。其它的可以触类旁通。
七字联有平起和仄起两种方式。上下联一定要平仄相对。
先说平仄相对。
平起式上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式上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其中联句的第二四六个字一定要严格遵守规则,一三五个字可有变通。这和近体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想通的。
当然一些特殊的趣味联偶有变通,但是初学者还是遵守为好。
要着重注意的几点是是上联尾一定要仄声,下联尾当然就是平声了,这就是所谓的仄起平收。
再就是不能三连尾。也就是上联不能三仄尾,下联当然也不能三平尾了。
再就是尽量不能犯孤平。这是根据五言,七言律诗来的。就是除了韵脚为不能只有一个平声字。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一定要平声。同理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个字一定要平声。当然有时候实在没法可以拗救,由于篇幅关系,暂不讨论。
再来说说词性相对。
就是名词对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同理副词、数词、代词、量词等都要两两相对。
这是最基本的,古人要求更严格,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风风雨雨,晨钟暮鼓都是非常严格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一下《笠翁对韵》。
最后说说结构相对。
就是词或词组的结构要相对。比如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其它联合结构,动宾结构都是一样要对仗。
“对”字说完了,再来说说联字。
所谓联就是上下两句要关联。或是因果关系,或是相反关系,总之要上下联有联系,否则就是隔意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句不叫对联。
当然,也有无情对比较例外,暂时不讨论。
以上就是我对对联平仄关系的几点看法,至于说不看平仄只讲意境的所谓对联真的不能算对联。
前段我也出了一些对联给大家对,有很多高手老师对得相当漂亮,我也收获不小!
同时也有一些刚开始学习的新手对的那不叫对联,但为了不影响大家的积极性,我也一律点赞。
还有一些对联爱好者由于不懂规则,怕对错了不好意思,所以就只看,只点赞,不敢把自己的对联放网上来!
希望我的答题对这些初学者,或者不敢对的网友有所帮助,不对的地方也欢迎高手、老师们斧正。
欢迎大家关注我,大家一起对对联。
让我们一起将传统文化——对联发扬光大,共享头条繁华!
谢谢师友们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