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是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什么不是商或者周统一的天下?

谢悟空!秦始皇一统天下,不仅仅是从武力上灭了六国,而且从社会制度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封建君主制国家,中央实三公九卿管理体系,地方实行郡县制,抛弃了周朝分封制和宗法制,中国从秦朝开始,开始进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

秦朝的一统,不仅表现在社会制度和管理制度上(政治制度),具体还表现在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这在商周是没有的,对以后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从文化和经济发展上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基础,为中国以后王朝的建立和统治夯实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秦朝的建立,结束了周朝因分封制导致的长达五百年之久的春秋战国时代,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上确立了中国社会的大一统,避免了周朝分封制造成的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和不良影响。

秦朝的建立,是一次彻底的社会革命,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如果说周朝分封制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那么秦朝的君主制和郡县制从制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形成和大发展,社会制度的形成和进步真正奠定了中国社会的大一统,这个社会制度影响之深,整整在中国历史上长达两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

很多人认为是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什么不是商或者周统一的天下?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一统天下的并不仅仅是秦始皇,在秦始皇之后的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统天下的皇帝。

在一统天下之前是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处在一个天下纷争、群雄割据的一个混战局面,然后由一位雄才大略的英明之主用武力逐个击败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最后建立起一个稳固的政权才能称得上是一统天下。

在战国末期的秦国在秦王嬴政的强力领导之下,消灭了各个分裂割据的诸侯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所以秦始皇是符合一统天下这个名号的。

而在秦始皇之前的三个朝代夏商周虽说也是通过武力建立的朝代,但它当时所面对的时局远没有战国末期嬴政所面临局面复杂。

第一是没有这么多复杂纷争的诸侯国,第二是情况比较单一,只需要号召民众推翻旧的政权就可以了。

商汤带领民众推翻了夏桀,武王率领西岐部落推翻了商纣,中央政权一旦被推翻,便天下万众归心再无战事,这叫取而代之,在性质上确实算不上是一统天下。

秦的统一,其实质意义远远不是仅仅用武力统一六国那样简单,更为重要的是为后世华夏民族的强大奠定了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基础。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在强大的法令推动下完成了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运动。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在谈到这些在秦代完成的统一举措,很少有人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但是我会很认真的告诉你,如果没有当初秦始皇完成的这次大一统,很难想象有今天的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

一,秦的统一不是封建社会的开始而是一次封建社会的终结

如果按照历史教材的划分,秦之前的夏商周三个朝代为奴隶社会,而自秦开始至大清王朝的终结为封建社会。

其实这个划分是有问题的,我本人的意见是对此不认可的。

1,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压根就没有“封建”一词,它是新文化时代从MA/KE/SI的经典里引用的外国概念。

2,封建一词应该分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狭义上来讲的话就是分封制,全称应该叫做封邦建国。

封邦建国就是把一些有功之臣和一些王室子弟按功劳的大小划出一块封地,由他们建立国号并任由他们家族世袭,这便是封邦建国,即狭义上的封建制。

如果按这种概念理解的话,周代就是封建社会的开始,而不应该从秦的统一为进入封建社会。

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通常用到“封”字,比如封官许愿、封疆大吏、封地、封号、封神、封王等,其实这只是一个民族文化特色,如果用现代概念来讲的话就是跟授衔、提拔、升职差不多,这应该是广义上的封建。

二,如果没有秦的大一统,后世的华夏民族将是一个同种不同文的分裂民族。

今天的欧洲总面积比我们的中国大不多少,但是在这个不大的面积上散布着许多的国家,有的国家甚至还不如我们的一个省大。

大家都知道欧洲有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卢森堡、荷兰、比利时、丹麦和挪威等许多国家。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货币和文字。

其实他们都同属一个民族,即日耳曼民族,但现在自称是日耳曼民族的国家还只剩下德国,其他国家谁还称为是日耳曼民族?

如果这些国家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的话,他们都叫做日耳曼民族。

在日耳曼民族之内按部落名称有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盎格鲁和萨克森等,就是这些散落各地的日耳曼民族由于没有出现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物的出现,始终未能将它们统一起来。

再后来的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推翻了罗马帝国建立了一个由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而法兰克王国也像我们周代的天子一样实行分封制,把一个原先强大的法兰克王国分成了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随后的这些国家也都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货币和民族文化。

在分封之后,分裂的欧洲再也未能出现一位像秦始皇一样的人物将它们统一起来。

于是,原本曾经属于同一个民族的欧洲有了法兰西民族、英吉利民族和德意志民族,以及荷兰、丹麦和卢森堡等。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时,虽还只剩下七个诸侯国,但七个诸侯国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字、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货币、甚至说快要发展成为了齐民族、燕民族、赵民族和楚民族。

如果不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要不是秦始皇在以后的几年之中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华夏民族极有发展成像欧洲那样分裂的可能。

三,秦的统一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有大臣淳于越向始皇帝建议分封王室子弟和有功大臣,此建议遭到了丞相李斯的极力反对。

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为了避免一个强大的国家再次分裂,全国施行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

如果按周代分封制的概念便是封建时代的话,那么一个实施中央集权和郡县制的秦王朝是不应该被划分为封建时代的一个朝代。

如果说周代的分封制不能定义为封建概念的话,那么秦王朝也不应该是一个封建朝代。

总之,不管秦王朝是不是应该或者不应该被划为封建朝代,秦的统一对于后世的华夏民族意义是巨大的,秦始皇的一统天下对于华夏民族来说是有巨大历史贡献的!

很多人认为是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什么不是商或者周统一的天下?

夏商周(西周)时期确实已经确定了“天下”的概念,统治上也形成了金字塔式的模式,但是由于实行的是以分封为特征的制度(西周更完善),诸侯甚至各级官吏的权力很大,而且也世袭,天下基本上是类似于众多分散小国的“和平相处”。

秦始皇不同。秦始皇实行以公卿和郡县制为主体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制度,地方高度自治被取消。更为重要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还指的是秦始皇结束了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五百五十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九州大分裂状态,这五百五十年的历史远远比以往一两千年的历史记载得详尽,对后世的影响也远远大得多,我们至今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依然有这五百五十年和秦始皇大一统留下的鲜明烙印。

因此,我们谈大一统,一般就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

很多人认为是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什么不是商或者周统一的天下?

历史的发展,总有自己的規律,当一种制度被另一种制度代替时,旧制度不会自己退出历史舞台的,而会反复博弈,直到新制度达到支配地位,新制度才得以暂时稳定,在此之后,旧制度还会与新制度博弈,但新制度早已深入人心,任何以旧制度形式出现的现象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奴隶主社会发展到殷商时期,己达顶峰,奴隶主社会己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西周适应社会变革,建立了松散联盟式的封疆建制。这种松散式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制,这对以奴隶主为主体的诸候国是个威胁,因此各诸候国发展自己的势力,与中央集权产生矛盾。由于各诸候国在名义上属中央辖制,但在自己国内又自成体系,各诸候国为发展自己势力,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给奴隶松绑,使新兴地主阶级有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也半解放了农奴,由农奴向农民过度,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也由人身依附式,向细户给地主交租的自然农业经济过度。旧有的奴隶主贵族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对新兴地主阶级打压,在这种先由思想搏弈,即产生了世界思想史上的大革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相当活跃,出现了世界思想的繁荣局面,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各新兴地主阶级国家,图强图盛,争霸天下,以三家分晋开始,中国历史上的大洗牌开始了。到战国未期,秦国以法治国,这个法就是成熟的封建制度《秦法》,秦法的宗旨是中央集权制,以天子为核心的“奉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宾莫非王土”的一天下。将全国统一在一个核心,是辅射式的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之后虽有反复,如项羽的重封六国,以及刘邦的分封诸子,都以失败而告终。汉承秦制,直到清朝灭王,封建制解体。之所以称秦朝是国天下,就在于思想意识的统一,制度的统一。

很多人认为是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什么不是商或者周统一的天下?

谢谢你的提问。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天下,肯定没有问题。

第一,战国分裂的诸侯国已经没有盟主周天子的地位了,所以只有相对独立的七国。

这七国的政治体制,其实还是原来的诸侯国的政治体制。

第二,七国共同的文化基础还是周朝的文化基础。

第三,秦始皇统一中国,是战国时代,诸侯争雄的最极端方式。

在战国时代,诸侯互斗,吞并小国的事经常发生,但是,吞并一个诸侯国的事情并没有一个。即使是标志战国开始的“三家分晋”,那也不是被吞并,而是晋国内部的一次权势分裂而已。

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奋斗,积累了大量的政治资本和军事资本,在秦始皇嬴政的努力下,横扫六合一举统一了中国。

第四,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他把国家的分封制度,彻底废除,改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形成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

军队属于国家,地方必须服从国家的统一法令,重大决策由国家制定而不是地方自治,管理国家的地方官吏,必须由中央派遣,显示国家权威和国家意志。

这就形成了高度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

商朝和周朝还是部落联盟的时代,基本上不存在绝对的商王或者周天子的绝对权威,也没有形成绝对权威的政治体制。

周朝是一个分封制的朝代。开始,诸侯还维护周天子的权威,但是,多少代以后,对周天子的权威,也就无所谓了,甚至还有诸侯“问鼎”这样的事情。

所以,商朝和周朝只能是一个统一的共盟国家,还谈不上统一的国家。

例如在共盟的国家,地方任免与商王和周天子无关,地方军队的指挥权并不在天子手中,诸侯的盟主实际就是一个象征了。

而秦始皇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官吏任免的权力,都出自中央政府,这样,才能执行中央的意志,实现国家一体化的管理。

中央一体化管理,在古代生产力较为底下的时代,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有力地发挥了人力资源的优势。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对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推动,在人类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由于中国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政治体制的保障,所以,创造了世界上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

这个伟大文明的核心,就是郡主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从秦始皇开始,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很多人认为是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什么不是商或者周统一的天下?

这个问题涉及面非常宽,我做个简略回答,欢迎大家拍砖。

首先要明确的是‘天下’指的是哪儿?我理解就是古代中国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不包括游牧文明区域。

我大体圈定了一下商、西周、战国、秦的主要势力范围。如下图:

我们先不管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单就势力范围来说,秦朝基本上把古代的农耕区域都占据了,而商、周则有些小。

再一个,怎么叫做统一。

下面主要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这几个方面来看。

政治

商朝是集权奴隶社会,统治区域内服从朝廷管理,官员任命和税收由朝廷统一,整个区域认定商的王是上帝派来管理人间的。商的领域外有大小不等的方国属于商的盟国。

周朝时期,属于分封制,诸侯国有子弟分封如鲁、晋、燕、郑等,有功臣分封如齐,有以前王朝后裔如宋、杞等,也有三皇五帝的后裔如楚等。各诸侯国人事任命和财权是独立的,周掌握着祭祀权,初期周可以干涉诸侯国的内政,如继承人选定等。在成、康王年间还算好,再往后昭王时期,楚国就不服了,周去征讨也没占到便宜。再到东周,周王室逐渐衰落,有名无实。

秦朝时期,属于郡县制,大小百官从上到下任命,各地向朝廷缴税,地方完全服从于中枢,服从于皇帝。

军事

商朝不舍常备军,战时征兵,国王任命将领或者自己带领军队出征。周边的方国可以独立征兵,一起行动时由商任命统一的军队领导。

周朝,大家都知道,个诸侯国是独立拥有军队。初期,诸侯国要随从周国的部队出征,后期,诸侯之间相互征讨周王也无法制止。

秦朝,军队由朝廷统一管理,地方没有权利管理军队,军队将领靠皇帝给的‘虎符’调兵,秦朝已经有一套完备的军事管理制度。

文化

商朝区域内应该通行甲骨文和金鼎文,区域内是否有不同书写方法的文字不得而知。

周朝,各诸侯国内文字不一致,诸子百家各种学说兴起,思想家得到发展空间。

秦朝,统一了文字。焚书坑儒,开启文化管制的先河。

经济

商朝货币主要为贝壳,不具有统一形状。

周朝,初期使用贝壳,逐渐到铜制贝壳,后期各诸侯国有各自货币。

秦朝统一货币。

度量衡

周朝,各诸侯国有自己的交换物计量标准。

秦朝统一长度、体积、重量等单位和工具。

而且,秦朝修驰道通达各州郡,使全国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以上大致就是我认为秦是第一个统一王朝的理由。不足的地方请大家补充,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